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医患关系双主体模式的路径研究

2021-08-23 18:34高丽华孙红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医患主体医疗

高丽华 孙红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医患关系双主体模式的实现提供可能。医患沟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而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医患沟通的最大障碍,影响医患双方信任建构。研究认为,新媒体环境下缩小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促进医患有效沟通,最终构建医患关系双主体的理想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医患关系双主体模式的建立

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活动中客观形成的医患双方以及与双方利益密切关联的社会群体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医疗卫生活动中对医患关系进行描述和概括的标准样式即为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20世纪70年代,欧美学者对医患关系进行模式化研究,相继提出了多种医患关系模式,主要包括布朗斯坦模式(1981年)、维奇模式、萨斯-霍伦德模式(1956年)和伊曼纽尔模(1993年)。

布朗斯坦模式将医患关系分为“传统模式”和“人道模式”。传统模式强调医生拥有绝对权威,为患者作出决定,而患者听命服从,执行决定。人道模式主张医生将患者视为“完整的个人”,重视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但是仅停留在给予同情和关切层面。维奇模式认为医患关系包括纯技术模式、权威模式和契约模式。第一种纯技术模式指医生将所有与疾病、健康有关的事实提供给患者,根据事实解决问题,重视技术工作。第二种权威模式强调医生的“家长式”权威,淡化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第三种契约模式认为医患之间存在一定意义上的责任和利益约定关系,主张用“契约公平”强调医患双方的责任。萨斯-霍伦德模式根据医生的主动性大小,归纳出三种模式。第一种主动-被动型模式认为医生完全主动,是做出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的主导者,患者完全被动,处于接受诊断和治疗的从属地位。第二种引导-合作型模式指出患者配合诊疗有一定的主动性,医生处于主动地位,但应考虑患者的参与意愿、个人主诉、合理的要求和建议。第三种共同参与型模式主要针对文化素养和健康知识素养较高的患者,认为医患双方有近似对称的权利和地位,应共同参与医疗决策及其实施,患者掌握最终选择权。伊曼纽尔模式从医患关系的目的、医师职责、患者价值观的作用和患者人身自由的概念等方面建立家长式、信息式、解释式和商议式四种模型,其中最为理想的医患关系模型为商议式模型。

在主体性哲学视域中,主体的对象明确界定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强调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的主观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据此,医患关系模式可分为两类,一是医生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患者完全服从安排的“主体—客体”关系模式。二是医生让度部分“权力”,关注疾病同时更关注治疗的人,患者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讨论共同决定决策的制定与实施的“主体—主体”关系模式。其中共同参与型模式和商议式模型是医患关系双主体模式的体现,双主体模式能弥补“主体—客体”关系模式的局限,易于接受,既是理想的医患关系模式,也是医患沟通的最终目标。医患关系双主体模式重新定义了医生和患者的社会角色,开启了医患沟通的新时代,医生不再把持凭借专业主义建构的话语权,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关注;患者不再仅仅服从医生的诊断和告诫,主动参与到和谐医患沟通模式的建构中去。

新媒体环境下,去中心化特征打破单一的医患主体关系

患者在海量信息中主动学习,消弭医患间信息不对称,构建自我主动角色。医生通过新媒体平台创新服务模式,促进医患双主体的良性互动。因此,新媒体为医患间的主体交互性、平等性、理解性和发展性提供了技術支撑,而医患间社会角色的平等对于增进医患双方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医患沟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医患沟通越充分,医患关系越和谐。医患沟通效果不仅包括帮助病人解决疾病难题,还强调医患双方基于地位平等、彼此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消弭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医患间相互信任和理解、提高医患友好度、促进医疗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医患沟通的重要因素。一是医疗行业的专业化设置了准入门槛。长期的专业学习、训练,获得资质认定是医务人员从事医疗工作的前提,而患者若想快速获取医学知识,难度大、成本高。二是信息获取途径与能力差异。医生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能有效地获取、辨别医疗信息,而患者缺乏知识储备,往往无法获取并分别有效的医疗信息,作出医疗决策。不难发现,医生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在医疗实践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患者却不能理解专业术语的含义,对医生话语解码失败和对医生权威的崇拜使患者倾向服从安排,丧失主体性,不利于获得沟通的满足感。因此,只有打破医患间的知识壁垒,消弭信息不对称,才能促进有效沟通,增强信任,构建地位平等、彼此尊重的医患关系双主体模式。

提高患方的健康素养和媒介素养

一是信息不对称使患者在沟通时出现心理压力大、医疗专业术语听不懂等问题,这种结构性平不等对人们控制生活和管理疾病具有根本性影响。因此应当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如通过医学科普工作形成正确的医疗技术观和疾病观,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和专业互联网医疗平台获取海量的医疗知识,既学习健康知识,又建构了自我主动型的患者角色。二是具有文化资本的医生往往能更容易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有效评估,空前复杂的信息环境加剧了医患之间的数字鸿沟,也容易产生医患双方话语权和地位的不对等。因此应当提高患者的媒介素养,提升患者面对海量医疗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生产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医方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一是医生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主体,在新时代应坚守医务人员的责任使命,严格遵循医疗的价值体系,坚持以患者健康至上的价值观,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与尊重,是实现医患关系双主体模式的重要前提。二是创新多种形式为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如鼓励医务人员提供在线服务增强服务的周期性,开设个人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入驻专业医疗平台与患者进行线上沟通,解疑答惑、辟谣虚假医疗常识、普及医学知识。以更加生动、多元、通俗的方式传播医学知识,顺利实现医患间知识转移。

加强医疗新媒体平台建设

一是医院微加强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建设。除了完善推送医院动态,如根据不同季节特征推送公众更加关注的健康热点,普及医疗知识。二是加强专业医疗平台建设,吸引全国各科室优质医生资源入驻平台,向公众提供专业化、权威化、真实可靠的健康知识和在线医疗服务。为患者学习医疗知识、缩小信息沟通提供专业化渠道。

有效发挥媒体信息传播、引导舆论的功能

媒体作为社会环境的暸望塔,具有向提供信息、引导舆论的功能。新媒体环境下,既要借助新媒体平台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又要发挥主流媒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优势,通过公益广告、健康科普等方式传播健康知识、通过正向报道引导积极话语讨论,为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疫情期间,主流媒体不仅及时传播防疫信息提高公众健康知识、辟谣消除信息空间中的错误知识以缩小信息鸿沟,还报道抗疫前线事迹赞扬医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志愿者免费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为前线捐赠防疫物资的事迹报道传达了公众对医务人员的尊重与关心,引导正向舆论,为医患沟通打下坚实的信任基础,促进医患关系双主体模式的实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传播环境下医患有效沟通的新模式及其实现路径研究,项目基金号:15BXW035)

猜你喜欢
医患主体医疗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共享美好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障碍之医方因素分析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何谓“主体间性”
纾困医患关系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