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家女人

2021-08-23 20:24李泓月
延河·绿色文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婶子老太小孩子

李泓月

房家的女人死了,死在廿水河的坎上。

乡亲们议论纷纷,但过了很久,还是没有一个人上前提议为她收尸。

房家的女人一直很奇怪。

她是从外村嫁来的,嫁的那家儿子奇丑,不过能干,是个能卖力气活的人。他为人不好,长相又像田里刚刚犁开的田一样不平整,所以一直没有什么姻缘。据说这家女人是他们家请了大价钱嫁妆娶到的,这女人原本姓什么人们已经不记得,不过她皮肤细白,看起来文绉绉的,倒不像是农家出的人。她刚来时乖乖的,过了几天,好似那些聘礼已经压不住她对男人的不满意了,她开始大吼大叫,对男人和房家家里人都是又打又骂。邻里都晓得,这个女人“心不好”,明摆自己收了嫁妆,却连自己嫁过来的男人都容不了。房家男人虽然脾气臭,但房家在邻里一直没什么大矛盾,村里人总向着自己村的人,这是一种“爱乡”的正义。

房家人一开始是默默忍受的,后来房家老太实在忍不了这媳妇的脾气,也开始对女人采取强硬手段来制止她的发狂。“这家女人不落教”,大家都这样以为,所以都觉得房家女人“活该”。房家的女人在一点点被打垮,她经常因为自己的粗暴而被处以鼻青脸肿的刑。她的头发越来越乱。

那天隔壁姓吴家的婶子经过房家门口,房家女人肿着脸在门口远眺发呆,吴婶子刚刚经过她身边,她便发了疯似的抓住吴婶子。吴婶子是村里心最善的人,村里都这么夸。因为肿着脸,房家女人有些麻木地张着嘴说话:“救救我,我不想在这里过。”吴婶子心里立刻涌出一阵厌恶,尽量不皱眉地回她:“大妹子,我说你既然来了房家,进了家门成了礼数,就做个女人该当的样子。怎么能跟了男人就不要了呢?提救字,还不是你自己不知好歹?”她又拿捏出自己的善良温和来,尽量温和地说:“我说你啊,跟了男人就认了吧,听说你经常在说,你是被骗来的,根本不知道男人啥样,啥样不是自己男人?咱们当女人的,要懂得认命。”

房家女人要说的话好像被吴婶子后面的话悄然折断了,她张着嘴一直重复着“自己男人”“认命”这样的字眼,吴婶子晓得她懂了。吴婶子欣慰地拍拍她的肩,说:“这些天,屋里屋外应该都劝了你不少吧,你看你折腾得,实在没必要。”房家女人转过眼睛愣愣地盯着她,慢慢地放开她,过了好一会,她从乱糟糟的散发中露出两只无神的眼,“吴婶子,你真是村里最善良的人。”

吴婶子复提着水桶,笑得和善,“不用,妹子你自己想通就好,反正女人这一辈子都是这么过。”

房家女人乱发中的眼神凌厉了起来,吴婶子看着她的眼神吓了一跳,步履有些不稳地转过头往自己家去了。但是她晓得,这个女人会妥协的。这个眼神,只能是她最后不服输的最后一味气色。

房家女人在半夜醒来,蹑手蹑脚下了床。男人没醒。

她屈辱地恨了一眼男人,小心翼翼地摸房门内的锁。锁在老太屋里,她观察了很久那个位置。老太鼾声如雷,她有自信能摸到。

女人攥着钥匙,就像攥着一个发亮的希望。她开门,目不转睛地盯着狗洞,避免惊扰看门狗。她在月光下越出大门,疯了一样地往外跑。

村子里太大了。女人摸不着方向只能乱跑,跑着跑着,好像跑过了很多房屋。但是这里太大了,她在小树林子一步步地走到天亮。

鸡鸣了。望着数不清的树木,她绝望地明白,自由还是离自己太远。

房家人带着一众人把她抓了回去。世世代代住在这偏远地方的人们当然非常熟悉这个村庄,树林和大山。房家女人被男人打得折了一只手,接骨接得很随便,她也不说话不动作。

房家的女人又一次呆坐在房门,她目光呆滞地呢喃着“自己男人”“认命”等字眼。

她对着空荡荡的门口说,“吴婶子真是村里最善良的人。”

房家女人终于安静下来了。

她仿佛一连呆滞了很多天,然后便终于开始做些“女人”的活。她偶尔也会抱着盆去洗衣服,即使村里人还是一直在谴责这个女人“不懂规矩不省事”。她却一直独来独往,仿佛不需要与别人交流交际。日子久了,大家也都习惯了——“这个女人不做农活不会持家,只会洗洗衣服煮煮饭,实在没有甚妇道人家的典范。”房家的女人听到这些闲言碎语,也没有回应,只是深深地抬头望天。没有人知道她作为这样一个女性怎么能够如此不知好歹,没有人知道她到底在想什么,没有人懂她的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不过后来人们也知道,房家人因为这些闲言碎语处处不给她好过,也打着赶她去学农活,在村人看来,这当然是夫家人对媳妇理所应当的管教。农家的女人本就应该是属于夫家的人,本本分分是她们扎进根的习惯。他们都相信,房家女人自然也是这样一个农家女人。

房家女人的的确确变成了一个本本分分的农家女人。

她渐渐对农活、对洗衣煮饭都越来越熟悉和自然。她好像蛮聪明,学什么东西都很快上手。但是她一直呆着一张脸,好像一块木板,好像只是活着。有人尝试和她搭话,甫一靠近,她就会恍若一下被惊吓地慌乱地逃跑。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好多年。房家已经添了两个孩子,最大的已经六七岁。这座贫困的村庄渐渐引起了注意,听说上头打算在这里办学校,要引进两个老师。

老师来的那天房家女人在耕田,听到车响,便疯了一样地扔了农具就跑。房家男人在一旁反拿起锄头狠狠地打她的腿,房家女人瘸在田里,时隔多年又一次号啕大哭。

车远了,老师留了下来。房家女人的脸灰白着,听村里说介绍她孩子去读书。“教室”在山头那边,房家女人从来沒上过山,所以房家不让女人往那边走,怕她不识路走丢。

房家女人的脸日益变得木然而肃然,她只有对孩子会露出一点表情变化,但那种表情就像一个痴儿一般。经常有人怀疑她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但她的反应却又敏捷非常。大孩子和小孩子都去上学了。但这样下去又几个月过去,村子里还是没什么两样。村里人还是觉得有力气干农活最最实在,房家女人身子一抽一抽地,看着孩子们下了学回家光着膀子下河爬树林子或是上山。她小声而断断续续地问自己孩子:“你们都……学了什么呀?”

孩子们显然觉得很好笑,不屑地说:“有什么好学的!问这个真没出息!”房家女人缩了缩身子,微弱地说:“读书可好——”但是她又打住了。她好像回忆起什么,突然呜呜呜地就流了眼泪。

大孩子吓了一跳,厌恶地说:“又在发疯!”小孩子望了望女人,小心地说了一句:“我记得——我记得有一个春眠不觉晓。”女人在抽泣中顿了顿,眼神微亮地说:“春眠不觉晓——”

小孩子退了一步,说是,女人突然拉起小孩子的手大喊:“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小孩子慌乱地挣扎着,丢开她的手哇哇地就大哭起来。房家老太和男人匆匆赶来,看见女人又在发疯,气愤地拿起扫帚把女人打趴在地上。女人呜呜地哭着,嘴里还在不断地想要好好念完整那首诗的最后一句。可惜她的声音接不上气,念到最后声嘶力竭,也是断断续续不成音的“花,花落……知,知多少……”

那夜以后,房家的女人哑了。她还能说话,但她的嗓子坏了,说话像呼呼风声,又粗又破。

再也没有人搭理她,包括她的孩子。她回归了从前的日子,毕竟她从前也不怎么开口说话。但现在,她的咿呀乱语更加含糊,弱不禁风的样子,好像被自己喉咙里传来的风声一吹就折。她自言自语更多了,有时还会手舞足蹈地挥划。

她更像个疯子了。

过了不知多久,房家女人居然开始好好梳头发好好穿衣裳。她体面了很多,有时候小孩们向她扔石子,她的背影远远望去,竟然有几分像老师。她有时候停下来看自己的手臂,黝黑硬瘦而又筋肉分明,她看村里女人的,却都比她更加粗壮野蛮。她痴痴地笑了。

学校开设以来好几年,一直在大家眼里都没什么了不起。直到大孩子十一岁那年,上头通过老师传消息说成绩优异的孩子期末有奖学金拿。如果一直优秀,可以考虑送孩子再去更大的地方读书。大家都纷纷传起那五十块的奖学金,钱一向让人眼红。小孩子开始决定好好念书试试看,他提笔写起字来。他有一个小方格本,搭着小桌子在上面一笔一划地写字。女人偶尔偷看几眼,欲指手画脚地发癫之前总会被房家人赶开。

就是那么一天,小孩子拿着笔突然皱着眉说:“瓦罐的罐怎么写呢?”

女人在一旁,听了这话剧烈地动作,扭过头,又慢慢呆在那里。

她不知道。

她从前知道。

她惊恐地瞪大眼睛,扯着头发环顾四周。

她不断地后退,撕扯着自己的头发,自己的衣裳。

她大声地乱叫,房家人被吓了一跳,看见她又在发狂拿起扫把就想打她。

她却突然停下来,看着自己的手臂。

她好像看见自己的手臂这样粗犷野蛮。

下一刻,她就被老太,男人和大孩子举起扫把打到在地。

房家女人終于彻底疯了。

她日复一日地尖叫,大声吼着什么,所有人都反感厌恶。一开始房家人还把她关在屋子里一直不放她出去,最后实在忍不了这个浪费资源的废物,便随她到处游走。村里谁见着她都会骂她,推搡她。

偶尔,小孩子会听出一些断断续续的话词,他那发狂了的疯母亲,在说“子”,在说“思”,在说“花”。

她这样发疯了半个月,最终,一天早上起来,大家发现她死在廿水河边。

她好像是投了河,但这河其实就是村子里一个水滩,河浅而窄,所以她的衣服都露在外面,她整个头却是深深地沉了下去。

最后,吴婶子先出来吆喝,帮房家人一起埋葬了房家的女人。吴婶子毕竟是村里最善良的人。

十一年前,遥远的城市里,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在拼了命地贴一张寻人启示,寻找自己刚上大学不久的女儿。这个女孩子皮肤细白,眼睛亮亮的很好看,看起来就文绉绉的。

他们当然一辈子都不会认识房家的女人。

当然,房家的人一辈子也不会认识他们。

猜你喜欢
婶子老太小孩子
种菜
拜年有鲤
当爸妈还是小孩子时
宽容是棵枣树
求婚
藏好了吗
开心图片汇
奇方童子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