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差距、短期目标导向与市场分割

2021-08-23 01:49刘斐然胡立君石军伟
当代经济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壁垒两地差距

刘斐然 胡立君 石军伟

摘要:在财政分权、政绩竞赛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市场分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阻碍了区域间资源和商品的自由流动与竞争,本文通过构建地方政府间的无限重复博弈模型,探讨了区域经济差距和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机理,并以2003—2017年间中国任意两省市的配对组合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竞争格局下,地方政府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合作空间”,具有共同建设并维护全国统一市场的动力。然而,市场分割阻碍了这种经济合作,其中区域经济差距超出合理区间是地方政府放弃合作策略、形成市场分割的根源之一,而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首先,两地间的市场规模差距和技术效率差距越大,地方政府越可能放弃合作策略而形成严重的市场分割;其次,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不仅会促进市场分割水平上升,而且还通过调节作用使地方政府的经济合作空间进一步减小,加剧了区域经济差距对市场分割的正向影响。

關键词:区域经济差距;短期目标导向;市场分割;地方政府竞争;经济合作空间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21(04)011912

一、问题的提出

在财政分权、政绩竞赛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市场分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阻碍了区域间资源和商品的自由流动与竞争,对我国经济运行效率和区域协调发展造成了严重抑制[1-2]。市场分割的危害显而易见,中央政府历年来也多次强调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要性,但市场分割现象长期存在,近年来依然严重[3],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地方政府放弃推动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合作策略,而长期陷入市场分割的“囚徒困境”?

学者们已经从多个角度对市场分割的成因进行了解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解释是财政分权制度和地方政府竞争。在较早的研究中,学者们提出市场分割的主要成因,在于财政分权制度促使地方政府采取地方保护措施以维护本地经济增长和扩大税基[4-5]。基于财政分权的解释得到了部分实证研究的验证[3],但也有实证研究没有完全支持这一观点[6-7]。在此之后,学者们更多从地方政府间竞争的角度考察市场分割,将市场分割视为在地方官员考核体制下,地方官员为获得突出政绩而进行策略互动后形成的均衡结果。例如,陆铭等[8]认为落后地区为追求对发达地区的赶超而设立市场壁垒;周黎安[9]从地方官员政治晋升的视角对市场分割予以解释,提出地方官员间“晋升锦标赛”式的相对绩效评价方式,使地方政府更倾向于设置市场壁垒;范欣等[10]则发现地方政府间“为税收而竞争”的竞争机制加剧了市场分割现象。除此之外,也有少量研究从其他角度解释了市场分割的成因,如陆铭等[11]认为外部市场规模扩大导致了地方保护行为,刘斐然等[12]认为地方政府对创新的忽视会加剧市场分割。

可以看到,学者普遍认同在“晋升锦标赛”式的地方官员考核体制下,地方政府间的竞争策略是造成市场分割的重要成因,而从现实来看,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例如,有些城市群或省市之间的经济协调性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在某些领域,地方政府采取地方保护、建立隐性壁垒的事件却时常见诸媒体。这说明,地方政府关于市场分割的博弈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本文认为,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差距被明显拉大,各地区的经济体量、市场规模、技术效率具有巨大差异,这是近几十年来我国各区域异质性的最根本特征,在市场分割的研究中理应受到充分重视。然而,现有文献中对此进行研究的较少,其中,皮建才[13]假设地区间市场整合的成本随两地收入差距而提高,付强等[14]则认为如果不对地方保护予以惩罚,两地企业的生产成本差异必然导致市场分割,但这些研究均缺乏实证证据。

除此之外,本文认为,地方官员考核体制除引起“晋升锦标赛”式的地方政府竞争之外,另一重要影响是地方政府执政目标的短期化[15-16]。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认识到,在地方官员考核体制下,由于地方官员频繁流动、更替,以及对其任期内政绩的迫切追求,诱发了其追求短期经济增长的绩效观,这使得地方政府决策在短期政绩和区域长远利益中往往存在着矛盾[17-20],但这些研究普遍基于对单个地方政府的分析,而忽略了地方政府间的博弈策略同样可能受其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是描述地方政府竞争格局、解释市场分割成因所不应忽视的重要因素,但现有研究鲜有涉及。基于以上考虑,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区域经济差距和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机理。

为此,本文使用不同于以往文献的分析框架,将各地区主动推进并维护区域间统一市场的过程定义为区域间经济合作,构建了一个描述地方政府决策互动的无限重复博弈模型来分析地方政府竞争中的“经济合作空间”以及市场分割成因,并重点探究了区域经济差距和政府短期目标导向在其中的影响。在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理论命题之后,本文以2003—2017年间我国任意两省市的配对组合为样本,构建计量模型加以实证检验。

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

第一,在理论建模方面,以往关于地方政府博弈的研究普遍基于同质性假设和静态分析框架,本文则将区域异质性和政府决策的动态持续性影响纳入分析当中,从而对地方政府博弈的刻画更加符合现实情况。

第二,在实证研究方法方面,以往关于地方政府行为的实证研究普遍基于地区层面数据,本文则使用各省市的两两配对组合为样本,从而可以为地区之间的策略互动提供直观的经验证据。

第三,在政策含义方面,相比于以往研究,本文研究从区域平衡发展和地方考核机制的角度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拓宽了政策工具选择空间。

二、市场分割成因的理论解释

相比于以往普遍采用的静态博弈设定,使用无限重复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决策互动更具合理性。首先,地方政府决策对区域未来发展具有深刻而持续性的影响,这意味着基于动态的模型设定更加符合现实情境。其次,地方政府间的决策互动往往是频繁的,并且由于地方官员任免和更替的具体发生时间往往不能准确预知。这意味着地方政府无法将某一具体时期看作最后一期博弈,因而将地方政府博弈视为无限重复博弈的设定是合理的[21]。

(一)模型的基本设定

结合前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对现实情形的分析,本文罗列出一系列已经经过实证研究检验或广为学术界所认可的事实,并在这些事实的基础上提出模型的基本设定。

这些事实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地方政府间存在着关于市场分割的策略互动,如果一地政府提高本区域的市场壁垒,那么与之相关的地区也将提高市场壁垒[3]。

第二,由于财政分权以及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机制,地方政府官员对GDP等经济指标的重视程度远甚于对消费者福利和社会总福利的重视[22-23]。

第三,由于政绩考核和官员任用体制等原因,比起对未来长远利益的重视,地方政府更热衷于追求其任期内的短期经济增长[16]。

第四,我国各区域的经济总量、人民收入、生产效率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基于这些典型事实,本文提出以下模型的基本设定:

第一,地方政府之間采取Friedman[24]提出的“冷酷触发策略(grim trigger strategy)”,即如果一地率先设立区域壁垒,那么另一区域也会随之设立壁垒。因此只要有一方选择设置壁垒,市场分割的均衡状态就会形成[在下文中,为避免歧义,将区域壁垒与市场分割进行了区分。是否设置区域壁垒是某一地方政府的策略选择,而区域间是否形成市场分割是双方做出各自选择后的均衡状态,即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第二,地方政府的目标是辖区内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净现值。

第三,地方政府对未来利益的重视程度小于对当前收益的重视程度,即地方政府具有短期目标导向。

第四,各区域在市场规模和技术效率方面存在差距,其中,在正文部分主要从市场规模差距的角度进行分析[限于篇幅,以下部分主要从市场规模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技术效率衡量区域经济差距的具体分析过程未列出,留存备索。]。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模型的基本设定如下:

假设i、j两地各有一家本土企业,两企业分别向本地和外地销售同质产品,且对两地消费者来说产品是无差异的。为简明起见,将i地市场规模标准化为1,j地市场规模为a,因而a可以表示两地间市场规模的相对差距,假设a>0。假设i、j两地市场的反需求函数分别为:pi=1-Qi和pj=a-Qj。其中,pi、pj分别表示i、j两地的产品价格,Qi和Qj分别表示两地企业销往i地和j地的产品总量。两地企业的产品边际成本均为c。

在该无限重复博弈模型中,地方政府的目标是追求本地企业利润的净现值最大化,并据此目标在每一期博弈中决定是否设置区域壁垒以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市场。由于地方官员具有短期目标导向而偏好当前利益,本文假设在无限重复博弈中政府的贴现因子为δ,δ∈(0,1)。δ越小,说明政府越重视当前利益而缺乏对未来长远利益的重视。两地政府采取冷酷触发策略——两地政府承诺不会设置区域壁垒,保证两地企业在两地市场自由竞争,但一旦发现对方背叛承诺设置区域壁垒,那么本地政府也会设置壁垒作为惩罚,并且永远不再合作,从而形成市场分割的均衡状态。

本模型分析的重点是相对市场规模a和贴现因子δ如何影响两地间的市场分割状态。为此,将市场分割视为两地政府进行策略选择后的均衡状态,首先分析地方政府关于是否设立市场壁垒的策略选择,之后分析市场分割作为均衡状态出现的条件,并以此考察地方政府间的“经济合作空间”和市场分割的生成机理。

(二)地方政府的策略选择

在冷酷触发策略机制下,i地政府可能采取“合作”和“背叛”两种策略。“合作策略”指的是i地政府选择完全开放本地市场,使两地企业在两地市场自由竞争,因此选择“合作策略”就意味着i地政府愿意维持统一市场的存在;“背叛策略”指的是i地政府选择设立区域市场壁垒,此时i地企业产品仍然可以销往j地,但市场壁垒阻止了j地企业产品销往i地。然而在背叛的下一期,i地企业将面临j地政府的报复行为,即j地政府将永久设立市场壁垒,使得两地企业的产品都无法在外地销售。

如果选择合作,i地企业可以在两地市场销售产品,但都面临着与j地企业的竞争,这意味着两地企业在市场容量为1+a的市场上展开竞争。经计算,合作时i地企业的每期利润为[限于篇幅,本文在理论分析中省略了部分中间计算过程并置于附录中,留存备索。]:

cooi=1+a-c32。

如果选择背叛,那么在当期设置区域市场壁垒后,i地企业的产品仍可以销往j地,但j地企业产品由于壁垒的存在而无法进入i地。在这种情况下,i地企业不仅在本地成为垄断厂商以赚取垄断收益,并且还可以在j地市场与j地企业展开竞争。此时,i地企业的当期利润为:

beti=a-c32+1-c22。

然而,在重复博弈中背叛的收益仅能维持一期,从下一期开始j地政府将采取报复性的策略行为而同样设置区域壁垒。这样i、j两地企业都仅能在本地市场销售产品,成为各自市场的垄断厂商。从选择背叛的下一期开始,i地企业的每期收益仅为:revi=1-c22。

为使下文分析中的表达式更为简明,在下文对博弈策略和均衡状态的求解过程中,本文将两地企业的产品边际成本c设定为0。当然,这一假设是不失一般性的,即使放松c=0的假设,本文的理论命题依然成立。

在静态博弈中,政府仅在意当期利益,当选择“背叛”时,对方政府也没有采取报复行为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背叛的当期收益大于合作,即beti-cooi>0时,i地政府就会选择背叛而设置区域壁垒。求解该不等式发现,当a∈0,58这一区间时,i地政府将放弃合作策略而设置区域壁垒。这一结果的含义十分明确,意味着当外地市场规模小于某一临界值,地方政府将设置市场壁垒。这是由于,当外地市场规模较小时,市场开放下的自由竞争为本地企业带来的经济利润十分有限,地方政府将更倾向于设置区域壁垒使本地企业保持辖区内的垄断地位以获取更多利润。

在无限重复博弈下,i地政府将会预料到,率先设置壁垒虽然可以使当地企业在当期获得较大收益,但在此之后会受到j地政府的报复,使本地企业同样无法向外地销售产品。在无限重复博弈中,如果i地政府始终采取合作策略,那么i地企业每期都可以得到的利润为cooi,故合作策略下利润的净现值为cooi1-δ;如果i地政府选择背叛,那么i地企业在当期可以得到的利润为beti,但从下一期开始,每期利润都仅为revi,因而背叛策略下利润的净现值为beti+reviδ1-δ。只要背叛收益大于合作收益,即beti+reviδ1-δ-cooi1-δ>0时,i地政府就会选择背叛策略而设置壁垒。由此,可以分析相对市场规模差距和短期目标导向对i地政府策略选择的影响。首先,容易证明的是,δ越小该不等式越容易满足,这说明政府越具有短期目标导向,就越可能设置区域壁垒。这是由于越具短期目标导向的地方政府,越重视市场壁垒带来的当期经济利益而忽视市场壁垒带来的未来长远经济损失,因而更倾向于设置市场壁垒。之后,通过求解该不等式发现当a∈(0,5δ+4-22δ)时,i地政府将放弃合作策略而设置壁垒。

考察静态博弈和无限重复博弈下i地政府选择背叛的市场规模区间,其相同之处在于当j地市场规模a小于某一临界值,i地政府就会选择背叛,即外地市场的相对规模越小,本地政府越可能设置区域壁垒。而与静态博弈的不同之处在于,贴现因子δ在无限重复博弈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效应影响。5δ+4-22δ是δ的减函数,因而i地政府选择背叛的市场规模区间随δ的减小而增大。这说明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在地方政府策略选择中发挥了调节效应,如果地方政府较为偏好短期利益,即使面对较大的外地市场,仍可能仅仅为了短期利益而选择设置区域壁垒。这是由于,虽然当外部市场规模较大时,地方政府选择市场开放的合作策略可以使本地企业在未来持续获得更可观的收益,但对于短期目标导向较强的地方政府而言,仍然会认为采取背叛策略所获得当期利益更为重要,因此选择设立市场壁垒。

综合以上关于i地政府策略的分析,可以得到命题1。

命题1:外部市场规模相对越小、地方政府越具短期目标导向,地方政府就越倾向于设置市场壁垒,并且短期目标导向还发挥调节作用,使地方政府即使面对较大的外部市场仍可能选择设置市场壁垒。

命题1说明政府在进行策略选择时是“嫌贫爱富”的。当外地市场规模较小,设置区域壁垒为本地企业带来的垄断利润更可能超过统一市场下的竞争利润,那么地方政府就更可能放弃合作策略而设置市场壁垒。同时,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使地方政府更重视市场壁垒带来的短期利益而罔顾其带来的长期利益损失,也将促使地方政府设立市场壁垒。进一步地,地方政府越重视当前短期利益,越会忽视外部大市场能够为本地企业带来的长远利益,即使面对较大的外部市场,仍然可能放弃合作而选择设置壁垒,这使得短期目标导向还在外部市场规模和市场分割之间发挥了调节效应。

(三)均衡状态下的市场分割

前文仅分析了i地政府对于是否设置壁垒的策略选择,命题1是对i地政府策略的总结。然而,市场分割作为一种均衡状态,并不仅仅取决于一地政府的策略选择,而是各方进行博弈后的均衡结果。只有i、j两地政府在每一期博弈均愿意采取合作策略,统一市场才有可能得以延续,只要有一方设置区域壁垒,市场分割现象就会长期出现。因此还需要对j地政府的策略加以分析,以此得到最终双方的经济合作空间和市场分割状态出现的条件。

与i地政府的策略类似,当j地政府选择合作,j地企业可以与i地企业在两地市场展开自由竞争,此时j地企业的每期利润为cooj=a-c+132。当j地政府选择背叛,那么在当期不仅可以获得j地市场的全部垄断收益,还可以与i地企业在i地市场展开竞争,此时j地企业的当期利润为betj=a-c22+c-132。但在此之后,由于受到i地政府的报复行为,双方都只能在本地市场获得垄断收益,即每期收益为revj=a-c22。

在静态博弈中,经计算当j地市场规模a∈(85,+∞)区间时,j地政府选择背叛的收益将大于合作收益,从而选择设置市场壁垒。由于只要两地政府中有一方设置壁垒,市场分割就会作为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出现,结合i地政府的策略,可知在静态博弈中使得两地政府均会维持合作策略的“经济合作空间”为a∈(58,85),即只有市场规模a处于该区间,i、j两地才不会存在市场分割现象。由此可见,市场规模差距是市场分割的重要成因,只有区域间市场规模差距保持在一定的区间内,统一市场才能得以维持。否则,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区总会率先设置壁垒,并使得市场分割作为地方政府策略互动后的均衡现象而出现。

同样地,通过求解无限重复博弈中j地政府选择合作或背叛的市场规模a,并结合i地政府策略,发现只有当a处于5δ+4-22δ,4+25δ+45区间,合作策略才会成为两地政府在每一期的共同选择,统一市场才可能出现并维持下去。一旦两地区的相对市场规模差距超过这一“经济合作空间”,市场分割将成为均衡状态而长期存在。这表明我國各区域长期以来的不平衡发展,可能是市场分割问题的根源之一。同时,两地政府的经济合作空间也受到贴现因子δ的调节作用,δ越小,合作区间的下界临界值越大,而上界临界值越小,说明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越强,两地间的经济合作空间越窄。反之,当两地政府更重视长远利益,即使两地间市场规模差距较大,出于维护长期利益的考虑,统一市场仍可能出现。

经过以上对两地市场均衡状态的分析,可以得到命题2。

命题2:两地市场的相对规模差距越大、地方政府越具短期目标导向,市场分割现象就越严重,并且短期目标导向还发挥调节作用,加剧了市场规模差距对市场分割的正向影响。

命题1和命题2共同说明了本文模型中市场分割的生成机制。地方政府间关于设置区域壁垒的策略选择,使地方政府长期陷入市场分割这一囚徒困境。一方面,各地政府“嫌贫爱富”,只热衷于与具有较大市场的地区寻求合作,而对市场较小的地区设置壁垒,因而在均衡结果中,市场规模相差过多的地区之间总会由于其中一方设置区域壁垒而形成市场分割。另一方面,当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短期目标导向,对当前利益过度重视,就更可能以牺牲区域长远利益为代价而设置区域壁垒,并发挥调节作用使得市场规模差距对市场分割的促进作用更为强烈。

在以上分析中,本文的理论模型以区域间的市场规模差距表示区域经济差距,但可以容易地推测,如果从技术效率差距的角度(即边际成本c的变化)考察区域经济差距,本文的基本结论同样成立——生产效率高的地区更希望自由贸易使本地商品进入外地市场,而生产效率低的地区则希望建立市场壁垒以保护本地企业利益,最终,只有生产效率接近的地区之间,市场分割才不会存在。进一步地,如果地方政府短期目标导向较强,即使其技术效率具有一定优势,仍可能会认为建立市场壁垒带来的当期利益比合作策略下的长远收益更重要,从而造成技术效率差距对市场分割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加大。由此可以得出命题3。

命题3:两地企业的技术效率差距越大,市场分割现象就越严重,并且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还发挥调节作用,加剧了技术效率差距对市场分割的正向影响。

综上,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不管是需求侧还是供给侧的区域经济差距都会诱发市场分割的形成,因而过大的经济差距不利于各区域的地方政府走向合作。进一步地,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不仅本身会诱使地方政府为当前经济利益而放弃合作策略,还会使得地方政府的经济合作空间进一步缩减,从而加剧经济差距对市场分割的促进作用。

此外,通过考察静态博弈下两地政府的合作空间a∈(58,85)与无限重复博弈下两地政府的合作空间a∈5δ+4-22δ,4+25δ+45,发现无限重复博弈下,地方政府合作空间的下界临界值更小,上界临界值更大,这表明无限重复博弈下的合作空间更大,市场分割现象出现的可能性更低。这是由于,当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互动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频繁、持续地进行,就必须考虑建立市场壁垒对未来长远利益的损失,因而与一次性的静态博弈策略互动模式相比,更可能采取合作策略并促成区域间的统一市场。这说明,区域间进行交流、接触的机会越多,区域之间越接近无限重复博弈模式,市场分割出现的可能性越小。

本文的理论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政治锦标赛”的激烈竞争下,仍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合作空间使地方政府有可能采取合作策略,主动推进并维护全国统一市场的建设。但是,必须通过区域发展战略和地方政府目标导向的转变使地方政府处于“经济合作空间”,各地区才可能在统一大市场中实现良性竞争,此时地方政府更可能采取鼓励创新、帮助企业提质增效等可以增强区域竞争力并带来长远发展的政策工具,而非采取地方保护措施并形成市场分割。

三、实证检验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3—2017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任意两地的配对组合为样本进行研究[在两地的配对组合中,两地顺序的不同不影响各变量的值,因此只保留其中一组。例如,“北京—天津”“天津—北京”两种组合下各变量的值是相等的,故只保留“北京—天津”这一种组合。]。由于西藏地区数据缺失严重,涉及西藏地区的配对组合在样本选择时予以剔除。在实证研究中,测算市场分割变量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价格统计年鉴》中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由于该年鉴中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统计口径最近一次改变发生在2003年,因此本文样本从2003年开始;测算区域经济差距和控制变量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各省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公开资料;测算地方政府短期目标导向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财政年鉴》,但由于该年鉴的统计口径从2007年开始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测算短期目标导向变量的时间跨度为2007—2017年。

(二)变量测算

1.市场分割

对中国市场分割程度的度量,以桂琦寒等[25]基于省际相对价格方差的测算方法应用最为普遍,他们借鉴Parsley等[26]的思路,以各省市多种商品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原始数据,计算所有同类商品在两省间的价格波动幅度差异以测算两省间的市场分割指数,之后再将其与各邻省的市场分割指数加总平均作为该省的市场分割指数。本文同样借鉴此方法,但并未将各省市场分割指数加总,而是分别测算我国30省市两两之间的市场分割指数,以此测度我国任意i、j两省市间的市场分割水平,表示为segijt。在数据选择上,本文采用各省市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原始数据,共选择16种商品[用于市场分割指数测算的商品包括食品、服装鞋帽、日用品、纺织品、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饮料烟酒、体育娱乐用品、交通通信用品、家具、化妆品、金银珠宝、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燃料、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的价格指数进行测算。

2.区域经济差距

与理论分析相对应,实证研究也从市场规模和技术效率两个方面进行检验。第一,本文以两地间地区生产总值差距测度两地间的市场规模差距。这是考虑到地区生产总值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经济规模体量,因而可以用来代表地区的市场规模,具体测算方法为:

marijt=|gdpit-gdpjt|gdpit+gdpjt,i≠j(1)

式(1)中,marijt表示,i、j两地区在年份t的市场规模差距。gdp表示i、j两地的地区生产总值,故分子为两地间地区生产总值差距的绝对值,为消除规模總量的影响,将该绝对值除以两地地区生产总值之和。marijt越大,说明i、j两地间的市场规模差距越大。

第二,本文用两地间TFP差距测度两地间的技术效率差距,以tecijt表示。首先使用Malmquist指数法测度我国30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以衡量各地区的技术效率。之后再计算任意两省市TFP指数之差的绝对值,并除以两地TFP之和,如式(2)所示:

tecijt=|tfpit-tfpjt|tfpit+tfpjt,i≠j(2)

3.短期目标导向

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表明地方政府对当前短期利益的重视程度。地方政府的目标导向难以直接测度,但是通过构建代理变量可以为该问题提供部分经验证据。考虑到教育事业和人才培育,是需要长期投入而在短期内无法迅速转变为经济绩效、获得经济回报的公共事业,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在教育方面投入越大,说明该政府越重视本地的长远发展而非短期利益,因此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支出占比可以从反面测度政府短期目标导向。由于一个地区的教育支出还可能受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因素所影响,因此本文设计如式(3)所示的计量模型,对财政教育支出占比进行调整,以更为准确地测度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

EDUit=β0+β1GDPit+β2GDP2it+β3POPit+β4POP2it+μit(3)

式(3)中,EDU表示取对数后的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占比,GDP和POP表示取对数后的可比GDP和人口规模,为控制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影响,模型中还控制了二者的二次项。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占比,但与地方政府短期目标导向的程度无关,因而在控制这些因素之后,本文将回归后的残差μit作为剔除这些因素之后的政府短期目标导向的反向指标。最后,本文以(1-μit)测度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以shoit表示,该变量越大,说明地方政府越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区域的长远利益。由于本文研究样本是两地间的配对组合,因而将两地政府各自的短期目标导向指标求均值以表示地方政府的平均短期目标导向,即i、j两地地方政府的平均短期目标导向为:shoijt=(shoit+shojt)/2。由于我国财政支出数据的统计口径从2007年开始发生较大变化,该变量的时间范围是2007—2017年。

4.控制变量

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经济发展水平(per),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表示;政府支出规模(fin),以财政支出占GDP的比值表示;基础设施水平(way),以公路里程与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对外贸易水平,以贸易依存度(for)表示。为避免模型异方差问题,本文对以上控制变量均取自然对数处理。由于本文以任意两地的配对组合为样本,对配对组合中两地的控制变量分别加以控制。例如,在“北京—天津”样本中,分别控制了北京和天津两地的所有控制变量。

本文实证研究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本文在样本中引入了配对组合中两个地区的所有控制变量,但考虑到两地区控制变量的统计特征非常接近,因此在表1中仅展示了其中一地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模型设计

本文的基本回归模型如式(4)—(8)所示,用以检验区域经济差距、短期目标导向及其交互项对市场分割的影响,即主要检验本文命题2和命题3。

式(4)(5)用以检验区域经济差距对市场分割的影响。其中,segijt表示i、j两地在t时期的市场分割指数,marijt-1和tecijt-1分别表示各区域间的市场规模差距和技术效率差距。为避免反向因果关系,本文将核心解释变量滞后一期,X表示i、j两地的一系列控制变量,aij表示i、j两地配对组合的个体固定效应,at表示时间固定效应,μijt表示随机误差项。根据理论分析,区域间市场规模和技术效率的差距都将提高区域间的市场分割程度,故预期marijt和tecijt系数均显著为正。式(6)中,shoijt-1用以测度i、j两地地方政府平均的短期目标导向。本文预期该指标系数显著为正,即地方政府越重视当前利益而非区域长远利益,市场分割就越大。式(7)(8)则进一步检验短期目标导向的调节效应,即分别引入市场规模差距与短期目标导向的交互项(mar×shoijt-1)、技术效率差距与短期目标导向的交互项(tec×shoijt-1)。为减轻模型共线性,本文对两交互项做去中心化处理。根据本文理论分析,地方政府短期目标导向对区域经济差距与市场分割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故本文预期两个交互项系数均显著为正,即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越高,区域经济差距对市场分割的正向影响也越大。

segijt=β0+β1marijt-1+βX+aij+at+μijt(4)

segijt=β0+β1tecijt-1+βX+aij+at+μijt(5)

segijt=β0+β1shoijt-1+βX+aij+at+μijt(6)

segijt=β0+β1marijt-1+β2shoijt-1+β3mar×shoijt-1+βX+aij+at+μijt(7)

segijt=β0+β1tecijt-1+β2shoijt-1+β3tec×shoijt-1+βX+aij+at+μijt(8)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回归检验

1.区域经济差距对市场分割影响的检验结果

如表2所示,两核心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两地间的市场规模差距或技术效率差距的增加将显著提高区域间市场分割水平。由此可知,将区域经济差距维持在合理区间,促进各区域的经济规模和技术效率的协同发展,是促使地方政府由地方保护走向经济合作的必要条件,是破除市场分割、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路径。

2.短期目标导向对市场分割的影响及其调节效应

短期目标导向对市场分割的影响及其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第(1)列的核心解释变量为地方政府短期目标导向(sho),该变量系数为正,并且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将显著提高地区间的市场分割水平。这是由于,地方政府建立市场壁垒的举措,虽然在短期内可以为其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但其代价是未来长期的经济损失,因此越重视短期利益的地方政府,越可能倾向于通过各种地方保护措施以建立区域市场壁垒,从而促成两地间的市场分割现象。第(2)(3)列则在前文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引入了市场规模差距与短期目标导向的交互项(mar×sho)、技术效率差距与短期目标导向的交互项(tec×sho)。可以看到,两模型中交互项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短期目标导向在区域经济差距与市场分割的关系中发挥了正向的调节效应。地方政府越具短期目标导向,区域间的市场规模差距和技术效率差距对市场分割的促进作用越大。这一结论同样契合本文基于理论模型得出的命题,即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缩小了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空间,使区域经济差距更可能引起市场分割程度的上升。

综合来看,表2和表3中的实证结果为本文的理论命题提供了经验证据。这说明,我国地方政府之所以普遍缺乏開展经济合作和共同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动力,除了已经为学者所关注的“政治锦标赛”体制之外,重要原因还在于区域经济长期以来的不平衡发展,以及以短期政绩考核为重心的地方官员考核机制。

(二)稳健性检验

1.替换核心变量

为确保实证研究的稳健性,本文对核心变量的测算方法进行调整。对被解释变量市场分割而言,借鉴部分研究[27-28],本文基于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作为原始数据,测算两两地区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自然对数之差的绝对值,以此测算两地间商品价格波动差异,并作为测度市场分割水平的新指标。对核心解释变量而言,本文以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测度区域经济差距,这是考虑到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的经济发展水平,具体测算思路同前,两地间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的差距以eco表示。

替换核心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第(1)列中两个核心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区域经济差距和短期目标导向将显著提高区域间的市场分割水平。第(2)列进一步引入了二者的交互项,交互项变量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短期目标导向发挥调节效应提高了区域经济差距对市场分割的正向影响。这些实证结论与基本回归检验中的结论一致,印证了本文的理论命题。

2.样本容量调整与动态面板模型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模型设定进行了调整。首先,对样本容量进行了调整,在基本回归模型中,实证样本为全国30个省市任意两地之间的配对组合,为排除地理空间产生的影响,稳健性检验仅保留相邻省份的组合。例如,由于北京仅与天津、河北相邻,仅保留“北京—天津”与“北京—河北”两组配对样本,将北京与其他省份的组合删除。另外,考虑到两地间市场分割程度会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并且为减少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故将市场分割的滞后项引入模型中,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的GMM方法进行估计,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在表5中,各模型的Sargan统计量都通过了过度识别检验,说明动态面板中滞后变量构成的工具变量有效,误差项自相关检验则显示,除第(2)列之外,其他模型均存在显著的一阶自相关而二阶自相关不显著,说明模型基本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以上检验结果说明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的设定是基本合理的。除第(5)列外,表5中各模型的市场分割滞后项(L.seg)都显著为正,说明上一年度两地间市场分割程度会显著促进当期的市场分割水平,这表明市场分割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市场分割一旦形成,其影响将是长期的,因而本文理论分析采用无限重复博弈模型和“冷酷触发策略”的设定是符合现实情况的。第(1)(2)列分别检验了区域经济的市场规模差距和技术效率差距对市场分割水平的影响,两模型中mar和tec变量均显著为正,说明区域市场规模差距和技术效率差距均显著促进了市场分割水平的提高。第(3)列检验了地方政府短期目标导向对市场分割水平的影响,sho变量显著为正,说明短期目标导向显著促进了市场分割水平。第(4)(5)列则分别引入了市场规模差距和技术效率差距与短期目标导向的交互项,两模型中交互项均显著为正,说明短期目标导向发挥了调节效应,促进了区域经济差距对市场分割的正向影响。这些结论与前文实证检验中一致,说明本文的实证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五、结论与启示

随着我国逐渐舍弃依赖大规模要素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和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已经成为扩大内需、确保商品和要素高效流动的必然举措。然而,从现实来看,许多地方政府之间由于严重的市场分割而无法实现广泛、深入的经济合作。那么,是什么因素阻碍了地方政府打造统一市场的经济合作,造成了市场分割这一顽疾?通过构建无限重复博弈模型,从区域异质性和动态持续性的角度来看,造成市场分割并影响地区经济合作的机制如下:

第一,两地间的市场规模和技术效率差距越大,越可能超出地方政府的“经济合作空间”,区域间的市场分割程度越严重。

第二,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越强,地方政府越可能只顾市场分割带来的当前利益而忽视了市场分割对未来造成的长远损失,导致市场分割程度越来越严重。

第三,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空间”随政府短期目标导向的增加而进一步缩小,短期目标导向发挥了调节效应,使区域经济差距对市场分割的正向影响加剧。因此,只有将区域发展差距保持在合理区间,并且地方官员较为重视区域长远利益,地方政府才可能处于经济合作空间,主动推动全国统一市场建设。

为打造各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格局,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中央政府应着力从官员考核与任用、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扩大地方政府间的经济合作空间,消解市场分割问题。

第一,保证区域发展差距处于合理区间,促进区域适度平衡发展。从区域分工和促进效率的角度看,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优先发展具有市场或效率优势的地区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放任区域经济差距拉大,导致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过大,那么将严重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并会对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长远利益造成极大损失。因此,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应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保持区域竞争的活力,也要确保各区域发展差距保持在合理区间,为地方政府展开经济合作、共同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塑造条件。

第二,调整当前的官员考核机制,重视长期绩效。当前的官员考核体制,为官员施加了以GDP增长为基础的晋升激励,这诱使地方政府仅关注任期内的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进而催生了市场分割现象。因此,应在官员考核和选拔机制中,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区域发展的长期绩效,建立地方官员的“终身问责制”,并可以适当延长地方官员任期。通过这些措施,如果政府官员因眼前利益而设置区域壁垒,那么市场分割的恶果将对其未来的政治晋升造成不利影响,因而地方官员自身的利益与地区的长期发展更紧密相关,市场分割更可能得到杜绝。

第三,通过推动区域之间的密切交流来促进地方政府经济合作。正如本文理论研究所发现,在区域间动态的重复博弈模式下,地方政府的经济合作空间更大,市场分割出现的可能性更低。因此中央政府可以出台更多需要各地政府通力合作的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并保持适度的官员异地交流,从而使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式更接近于重復博弈模型,而非一次性的静态博弈。在这样的持续密切交流中,地方政府更需要考虑设置市场壁垒所招致的后续“报复”及损失,因而可以扩大各区域的合作空间,使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徐现祥, 李郇. 市场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J]. 经济研究, 2005(12): 57-67.

[2]张宇. 地方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囚徒困境[J]. 世界经济, 2018(3): 147-169.

[3]邓明. 中国地区间市场分割的策略互动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4(2): 18-30.

[4]银温泉, 才婉茹. 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J]. 经济研究, 2001(6): 3-12.

[5]YOUNG A. The razors edge: 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0, 115(4): 1091-1135.

[6]刘小勇, 李真. 财政分权与地区市场分割实证研究[J]. 财经研究, 2008(2): 88-98.

[7]范子英, 张军. 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国内市场整合[J]. 经济研究, 2010(3): 53-64.

[8]陆铭, 陈钊, 严冀. 收益递增、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的分割[J]. 经济研究, 2004(1): 54-63.

[9]周黎安. 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 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 经济研究, 2004(6): 33-40.

[10]范欣, 宋冬林. 税收竞争与市场分割[J]. 商业研究, 2020(4): 93-102.

[11]陆铭, 陈钊. 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 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J]. 经济研究, 2009(3): 42-52.

[12]刘斐然, 胡立君. 政府创新偏好、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创新[J]. 当代财经, 2020(7): 75-86.

[13]皮建才. 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下的区域市场整合[J]. 经济研究, 2008(3): 115-124.

[14]付强, 乔岳. 政府竞争如何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关系再探讨[J]. 世界经济, 2011(7): 43-63.

[15]陈艳艳, 罗党论. 地方官员更替与企业投资[J]. 经济研究, 2012(S2): 18-30.

[16]刘瑞明, 金田林. 政绩考核、交流效应与经济发展: 兼论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J]. 当代经济科学, 2015(3): 9-18.

[17]彭冲, 陆铭. 从新城看治理: 增长目标短期化下的建城热潮及后果[J]. 管理世界, 2019(8): 44-57.

[18]JACOBS A M, MATTHEWS J S. Why do citizens discount the future? Public opinion and the timing of policy consequences[J].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012, 42(4): 903-935.

[19]MAHADEVA L. Why does 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not always lead to better outcomes? Limited financial development versus political impatience[J]. The BE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2014, 14(1): 341-377.

[20]RIETH M. Capital taxation and government debt policy with public discounting[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017, 85: 1-20.

[21]PEPALL L, RICHARDS D, NORMAN G. Contemporary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 quantitative approach[M].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1.

[22]周黎安. 中國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 2007(7): 36-50.

[23]徐现祥, 李书娟, 王贤彬, 等. 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的选择: 以高质量发展终结“崩溃论”[J]. 世界经济, 2018(10):3-25.

[24]FRIEDMAN J W. A non-cooperative equilibrium for supergames[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71, 38(1):1-12.

[25]桂琦寒, 陈敏, 陆铭, 等. 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 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J]. 世界经济, 2006(2): 20-30.

[26]PARSLEY D C, WEI S J. Explaining the border effect: the role of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shipping costs, and geography[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55(1): 87-105.

[27]郭勇. 国际金融危机、区域市场分割与工业结构升级: 基于1985—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13(1): 19-31.

[28]丁从明, 吉振霖, 雷雨, 等. 方言多样性与市场一体化: 基于城市圈的视角[J]. 经济研究, 2018(11): 148-164.

责任编辑、校对: 郑雅妮

Regional Economic Gap, Short-term Orientation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LIU Feiran1, HU Lijun2, SHI Junwei2

(1.School of Economics,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2.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3,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political promotion tournament, market segment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serious obstacles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indering the flow and competition of resources and commodities between regions. By constructing an infinite repeating game model to describ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regional economic gap and local governments short-term orientation on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then, this paper takes the matching combination of any two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7 as the sample to make empirical test. It is found that local governments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space” and have the motivation to jointly build and maintain the national unified market. However, the market segmentation hinders this kind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which the regional economic gap beyond the reasonable range is one of the root causes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give up the cooperation strategy and form the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s short-term orientation further aggravates this problem. Firstly, the larger the market size gap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gap between two regions, the more likely is that local governments will abandon cooperative strategies and create severe market segmentation. Secondly, the short-term orient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s not only promotes the level of market segmentation itself, but also has moderating effect, which further reduces the cooperation space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intensifie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regional economic gap on market segmentation.

Keywords: regional economic gap; short-term orientation; market segmentation; local government competition; space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收稿日期:2020-11-10。

基金項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化‘放管服改革与发展软环境研究”(19ZDA110)。

作者简介:刘斐然,男,海南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创新,电子邮箱:liufr@hainanu.edu.cn;

胡立君,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产业组织;

石军伟,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产业组织。

猜你喜欢
壁垒两地差距
脚下较量
打破发挥失常的壁垒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鱼与鱼缸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车易拍:二手车的壁垒是信用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