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新品种‘南天黄’在广西的引种试种表现

2021-08-23 02:11黄相武鹏赵明何海旺邹瑜莫天利龙芳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引种农艺性状香蕉

黄相 武鹏 赵明 何海旺 邹瑜 莫天利 龙芳

摘 要:本文引进香蕉新品种‘南天黄在广西种植,观测植株的生育特性、主要农艺性状,测定产量和果实品质,并分析其田间抗枯萎病能力。结果表明,‘南天黄全生育期为431 d;抽蕾期假茎高为316.0~317.7 cm、基围为89.0~94.0 cm、叶长为203.7~217.7 cm、叶宽为84.0~102.0 cm、叶柄长为24.3~31.0 cm、叶间距为7.3~8.0 cm;单株总果指数为153~169个、株产为24.6~30.0 kg。在旧蕉园新植蕉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为3.5%,抗病能力较强。‘南天黄在广西试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推广潜力。

关键词:香蕉 南天黄 引种 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S668.1                            文献标识码:A

香蕉为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植物,是热带亚热带大型草本果树,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1]。香蕉枯萎病是 由 尖 孢 镰 刀 菌 古 巴 专 化 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真菌性土传病害,近年很多香蕉产区的蕉园都发生了严重的枯萎病病害,使得目前各香蕉产区的主栽品种——桂蕉6号、威廉斯、巴西蕉等的种植面积日益萎缩 [2] 。

广西蕉区主要分布在南宁、崇左、玉林等市县区,目前的香蕉主栽品种较为单一,以桂蕉6号为主[3]。近几年,随着香蕉枯萎病的暴发和不断蔓延,广西香蕉产业受到了严重制约。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可通过带病吸芽、土壤、雨水和人工操作等途径传播,蔓延迅速,并且在土壤中可长期进行营养兼性寄生生活,药剂难以根除[4-5],可通过种植抗病品种来抵抗香蕉枯萎病,目前,在生产试验中表现一定抗病(耐病)性的品种(系)有‘南天黄‘宝岛蕉‘热科2号等[6-8],其中抗病香蕉品种‘南天黄,于2015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目前在广东、海南的抗香蕉枯萎病性状及产量、品质等方面上表现较为理想。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香蕉品种为‘南天黄,对照品种为‘桂蕉6号,是广西目前的主栽品种。两个品种种苗均为本课题组自育组培袋苗。

1.2 方法

1.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基地位于广西南宁市武鸣区试验基地(东经108.05°,北纬23.24°),试验地块前期连续种植香蕉5年,枯萎病发病率超过30%,清园后留荒1年。试验基地为旱地,供试土壤类型为红壤土,起畦、开排水沟种植,用地下水灌溉。

1.2.2 试验设计

‘南天黄和‘桂蕉6号各作为一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品种种植120株,按株距、行距2.0 m×2.5 m定植,种植密度为120株/667m2。2016年7月25日分別选取具有6~8片展开叶的两个品种组培营养杯苗种植,2017年8月10日开始留二代蕉的芽。栽培管理按照常规管理方法进行。

1.2.3 观测项目及方法

植株生育特性、主要农艺性状按《NY/T 1689-2009 香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进行记载和测定[9],其中抽蕾期为该品种现蕾植株达50%的日期;采收期为该品种采收植株(果实达8成熟)达50%的日期。在现蕾期测定植株的假茎高度、假茎围度、叶柄长、叶片长度和宽度;在采收期测定果实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包括果指数、果指长度和果指周长、果柄长和单株产量。整个生育期统计具有枯萎病病症的植株数,采收结束后计算发病率。香蕉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委托广西分析测试中心进行。

1.2.4 数据统计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特性

由表1可知,‘南天黄平均全生育期为428 d,集中抽蕾期较对照晚24 d,收获期较对照晚30 d,全生育期较对照长45 d。

2.2 植株性状观测

2.2.1 主要农艺性状

由表2可知,‘南天黄的株高为316.0~317.7 cm、基围为89.0~94.0 cm、叶长为203.7~217.7 cm、叶宽为84.0~102.0 cm 、叶柄长为24.3~31.0 cm、叶间距为7.3~8.0 cm。其一代蕉的基围显著高于对照、叶柄长显著低于对照;二代蕉其叶宽、叶柄长和叶间距显著低于对照,其他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2.2.2 果实产量及品质性状

由表3可看出,两个生长周期内,两个品种的果指周长、穗长和穗围差异不显著;单个生长周期内,‘南天黄的单株总果指数、株产、果指长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两代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果实品质相关指标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南天黄果实的维生素C及钾(K)含量高于对照,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蛋白质的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2.3 抗枯萎病性状

在试验地块,对照新植蕉发病率超过5%,二代蕉的发病率高达28.5%,而‘南天黄新植蕉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为3.5%,二代蕉发病率为11.2%,显著低于对照(表5)。

3 结论与讨论

抗病性研究一直是科研选育种工作和香蕉产业的重点需求[10]。目前选育出的香蕉抗病(耐病)品种在抗病能力上高于目前的主栽品种,经过长时间的品种优选和纯化后,品种的综合性状也逐渐得到改善[6,11],但不同地区选育出来的香蕉品种具有不同的特性,在引种到非品种选育地区种植时需因地制宜管理[12-13]。本研究表明,‘南天黄在生育期上比对照长45 d左右;在主要农艺性状上,‘南天黄两代蕉的叶柄长均显著低于对照,二代蕉的叶间距、叶宽均显著低于对照,且株高、叶长等差异不显著,说明南天黄的株型较对照更为紧凑,是否因此较对照的抗风能力更强,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从果实产量上来看,‘南天黄产量、果指数、果指长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一代蕉的穗长和穗围显著低于对照,说明‘南天黄的一代蕉穗型较对照更为紧密,可能对梳型有一定影响,有待后期的进一步试验验证。从果实品质上看,‘南天黄与对照的维生素和钾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等主要品质相关指标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两个品种果实品质相当。从抗枯萎病性状看,香蕉枯萎病发病率较高的旧蕉园留荒一年后新植香蕉品种‘南天黄,枯萎病发病率较低,特别是其一代蕉,发病率低于5%,说明该品种具有一定的抗香蕉枯萎病能力。

目前‘南天黄香蕉在广西具有一定的种植面积,但仍处于试种栽培阶段,多年宿根栽培后的抗病性以及果实品质方面有待进一步检验证明。

参考文献

[1]      剧虹伶,张曼,阮云泽,等.  不同品种香蕉抗枯萎病效果及抗性生理研究[J].植物保护,2017,43(2):82-87.

[2]      张俊芳,李铮,李晓慧.香蕉抗枯萎病研究现状及展望[J].热带农业科学,2015,35(12):108-112.

[3]      李进平,周龙,曾志伟,等.生物有机肥与生物刺激素协同对撂荒香蕉园土壤改良及枯萎病防治的影响[J]. 中国南方果树,2019,48(04):57-63.

[4]      张静,孙秀秀,徐碧玉,等.香蕉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2018,16(3):914- 923.

[5]     Ploet  R  C. Fusarium wilt of banana is caused by several pathogens referred to as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J]. Phytopathology, 2006, 96(6): 653-6.

[6]     許林兵,张锡炎,李华平,等.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南天黄选育[J].热带作物学报,2017, 38(6):998-1004.

[7]     张欣,漆艳香,彭军,等.香蕉新品系‘热科2号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6,36(6):19-21.

[8]     张欣,谢艺贤,漆艳香,等.抗香蕉枯萎病品种宝岛蕉关键生产技术[J]. 热带农业科学,2014,34(11):6-9.

[9]     黄秉智. 香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10]   Wang W, Hu Y, Sun D,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wo diagnostic markers linked to Fusarium wilt resistance (race 4) in banana (Musa spp.)[J].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2012, 39(1): 451-459.

[11]   李小泉,苏祖祥,韦莉萍,等. 4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在广西的抗性及主要性状比较[J].种子,2019,38(2):61-63.

[12]   何应对,林妃,王丽霞,等.香蕉新品种‘南天黄在琼北试验研究[J]. 中国南方果树,2019,48(3):53-56+62.

[13]   龚德勇,刘清国,欧珍贵,等.香蕉新品种黔引5号在贵州南亚热区的适应性研究初报[J]. 种子,2008,(8):88-90.

猜你喜欢
引种农艺性状香蕉
快手香蕉饼
瓶里有香蕉
香蕉
从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测定分析远志药材商品品规和良种选育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