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方法探索

2021-08-23 07:59朱雪
管理学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适应期新生大学

朱雪

[摘 要] 文章从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求出发,通过梳理“00后”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探索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基本对策,以帮助培养青年大学生更好地把握成长成才方向,为将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00后”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1-0088-0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两个一百年的交汇之年,我们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大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大计。“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目标,是让全体大学新生都学会适应,让每一个大学新生都学会全面适应。大学理想的实现,国家和社会理想的实现,也都需要大学生积极接受适应教育。” [1]

一、正确认识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基本目标

大学新生的适应期一般持续1—2年,其本质是大学生从生理、心理到社会性全方位发展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在适应教育的实施方式上,我们需要遵循适应教育发展的规律。适应教育按其成熟度由低到高可以分为维持性适应、动态性适应、改造性适应和前瞻性的适应与超越的教育。[2]“维持性适应是指大学新生对存在的再生和复制的适应,动态性适应是指大学新生对满足新的需要和变化的适应,改造性适应是指大学新生对自己和环境的调整和修正的适应,前瞻性适应是指大学新生对未来变迁的适应。”大学新生适应教育要从基本的维持性适应即首要满足大学新生在大学生活中达到简单适应和基本维持,通过适当的过渡和提高,最后实现大学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与超越。根据大学新生到校后的适应性发展特点,需要进行合理的教育布局和制定科学的计划来实现这个目标。

二、把握“00后”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正确划分大学新生适应期的阶段,厘清教育的时序

从大学生入学之后的适应性内容方面可以将适应教育分为大学生活适应期、大学专业知识学习适应期和大学综合素质形成适应期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持续时长和在大学新生适应期的跨度各有不同,在大学新生中,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性问题是最先出现在大学新生面前的,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持续期大约是一个学期;其次是专业学习上的问题,从高中的学习思维定式顺利过渡到大学的学习模式的适应期一般为一个学年;然后是大学新生综合素质形成的适应期,大学新生从入学时对自己的模糊认识到不断地尝试,到能够客观全面评价自己,稳定进入综合素质的提升期,这个适应期大约是两个学年。分阶段的适应教育针对的是不同阶段的适应性问题,能帮助我们把握好适应教育的时机,提高适应教育的效果。

(二)正确把握大学生个人发展状况和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

从宏观上看,大学新生都要经历适应期的几个阶段才能稳定地实现大学生活的适应与超越,但是从微观层面,也就是从大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上看,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也决定了对于对待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需要采取不同的适应教育方式,遵循不同的教育节奏。

在普遍大学生类群中有单纯专业学习优秀的类型,有单纯社会活动能力强的类型,也有学业和社会活动能力两方面兼顾类型。单纯专业学习优秀的大学生表现为学习刻苦认真、学习成绩优秀,但在社会活动和集体建设方面兴趣不高,大多数忽视提升综合能力的锻炼;单纯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大学生在班级管理和学校活动中表现出色,但是在适应期由于不重视专业学习而导致学习成绩差,课堂出勤情况也不好,常因挂科、偏科、缺勤等产生专业学习难以适应的问题,严重的甚至出现厌学甚至降级、休学等情况;在学业和社会活动能力两方面兼顾的大学生在适應期能够较快地调整好自己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大学生活,但这类大学生常常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给自己制定过多的目标和复杂的规划,在适应期由于经验不足导致在过度的忙碌之中力不从心。

在特殊群体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自控力差的大学生、性格内向的大学生等,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弱,个人爱好少,易受网络上的短时快乐产品刺激而痴迷,形成心理疾病或网络综合征,有的会违反校规校纪,有的会奇装异服,有的会脾气暴躁,较难融入集体,其适应期的时间并不能以常规的大学新生适应期的时长来计算,其何时能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顺利融入新环境并获取到能让自己坚持并不断提升的稳定空间,取决于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的提升和投入行动的积极程度,与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水平有关,也与教育投入程度和周围环境有关。

(三)深入大学生群体,实现同频共振,以生为本的融入式教育

要及时掌握大学生状况,真正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真实困惑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策略。所以需要我们深入大学生群体当中,通过与大学生们进行交流,观察学生表现,查阅大学生档案资料和与大学生家长沟通,全方位地了解大学生的发展情况;针对不同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激励形式,做好大学生的行为引导和思想教育工作;推荐和鼓励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所长进入不同的岗位锻炼,让每个大学生都有承担责任的经历和体验,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四)注重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价值观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理想和担当才应当是青年大学生的底色,才是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面貌。然而,很多“00后”大学生虽然认同唯有努力奋斗才能够获得成功,但对于这个成功的定义却是“找一份满意的工作”。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们并未能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有些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没有越挫越勇的勇气,反倒自诩为“佛系”青年。做好价值引领,帮助大学生发现人生的意义,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广阔的为人类谋幸福的事业的广阔天地中去实现自我价值。

三、“00后”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基本对策

(一)生活方面的适应教育

“00后”大学新生的生活适应教育是通过教育引导大学新生不断调整自身,以使自我在新的生活环境中达成一种良好的生存状态。大学新生第一个学期是从高中到大学能顺利过渡的重要阶段,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完成从“依赖他人”到“我自己来”的转变,让大学生学会独立处理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尽快熟悉校园环境和新的人际环境,寻找自己在大学生活中能发挥的优势和特长,尽快为自己建立新的生活圈和社会支持系统。

(二)专业学习方面的适应教育

大学新生在学习方式上,与以往的学习全然不同。大学的知识具有更强的专业性、职业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大学新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了解本专业各分支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这种内容上的改变要求大学新生必须尽快调整自己的学习认识和学习态度,以适应新的知识学习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也不再根据教材的内容顺序逐步讲解书中的知识点,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材内容加以整理重塑来讲解,同时补充进书中没有的前沿知识。大学新生在学习方法上也必须进行调整,大学新生要尽快学会自主性学习,注重知识的应用而非单纯背记,要学会制定学习目标,学会查阅各种专业资料,详细记笔记、写摘要和做综述,学会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大学新生要懂得“实践出真知”这句话的道理,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绪心理方面的适应教育

“00后”大学新生的群体心理特点表现具有更加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体人格完善需求,这表示他们更容易接受积极乐观的情绪引导和理性平和的思维方式。大学新生正处在心智发育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青年初期,其情绪、情感的丰富性和不稳定性表现突出。而且從小生活相对优越很多的“00后”大学新生中的“低头族”较多,大学新生易沉浸在“人机”交流的模式中,现实感会被削弱,网络世界的虚拟成就也会使大学生耽于幻想而缺乏对现实世界成就的渴望,个体精神、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反而更加突出。我们要研究和了解大学新生所处的青年初期阶段的心理特点,注重学生心理和个性的持续性发展;主动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构筑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加强与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工作部门等形成合力,切实有效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工作,共同应对“00后”大学新生成长成才的心理需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把握当下的流行风向标,将全面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与当下青年群体中喜闻乐见的流行元素相结合,引发大学新生的兴趣和关注,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让科学知识入脑入心,让大学新生能学会用。

(四)人际关系和社会实践方面的适应教育

人际关系处理得好,会提升大学新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大学新生建立和谐向上的大学生活方式。帮助大学生在新生阶段正确认识大学阶段的人际关系发展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做好大学新生适应教育至关重要。首先要充分认识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大学新生阶段是校园与社会过渡的一个时期,大学新生个人成长的需要要求大学新生不断拓宽自己的生活圈,大学新生原有的人际关系层面已经被打破,只有通过新的人际交往才能建立起更新的、更丰富的人际关系,否则大学新生将很难融入新的环境。“大学新生通过学习、文体、学术、社团、日常生活等活动,同其他人形成种种人际关系,概括起来,可以分为横向人际关系和纵向人际关系两种。”

横向人际关系主要存在于大学新生之间的关系,如同班和同宿舍同学、社团中的学长学姐、校园活动中的同伴或对手等;而纵向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大学新生中主要涉及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如课堂中的教师、活动中的指导老师、学校各部门的老师、兼职或实习中的同事、客户及领导等。面对复杂多元的人际关系网络,多数大学新生会感到很不适应,甚至萌生退回自己熟悉的生活圈的想法。要使大学新生认识到,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是在社会活动中锻炼起出的,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走向丰富的社会实践舞台,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构建自己适合的社会人际关系圈。

(五)重视环境育人,善用榜样效应

大学里聚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知识渊博富有人格魅力的教授老师、勤奋求学勇于探索的莘莘学子,还有独具特色的学术报告和讲座、各式各样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到一栋教学楼,小到一栏宣传标语,都是校园文化氛围的独特构成。

首先,要重视校园环境对促进大学新生适应新生活的重要性,要对校园文化组成有深刻的理解,用好学校的历史沿革、校友名人、周边文化圈,以及学校的发展蓝图、校园自然人文环境、科技生活等环境,将丰富的校园环境展示给大学新生,引导大学新生树立“融情入世”的态度,鼓励大学新生多走出课堂,全方位地感知大学,汲取智慧。

其次,要依托班级建设、党团建设和天然的宿舍环境,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营造积极向上的风气。目前大学新生一般以专业和年级来划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班。班级是一个教学行政集体,班级内的大学新生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的专业学习安排,天然地使得班级内的大学新生是大学生活中在一起相互影响最多的团体。建立强有力的班级干部队伍,塑造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和积极向上的能量场对班级内的大学新生产生影响,班级建设能够很好地带动班级团结向上的集体氛围。关于党团组织建设,在大学新生中基本没有党员,其党团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基层党组织和学院团委组织共同领导下的团支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组织,团支部在班级中发挥着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先锋作用,应努力将团组织建设成为大学新生精神文化生活的战斗堡垒,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丰富大学新生的精神生活。

这三种团体基本构成了大学生活在班级内的全部组织形式,大学集体的形式和规模各异,但是其目标和功能最终都指向教育。集体的目标也融合了个体的目标,集体的特点也融合了个性的特点,团结向上的集体对生活在其中的大学新生起着导向作用,对大学新生的知识学习、兴趣爱好、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有着深刻的影响。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整合各种教育力量,好的集体能通过自己的舆论、活动、成就等方式对大学新生的生活环境进行有效的筛选和优化,筛除不良影响,促进大学新生以集体的方向来“塑造”自身,从而进一步适应大学环境,不断地实现自我。

参考文献:

[1]段志光.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张珊珊.如何做好新生工作缩短新生适应期[J].思想教育研究,2012(04):14-17

猜你喜欢
适应期新生大学
重获新生 庇佑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至善
新生
一年级小学生适应期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探寻高一学生如何顺利度过数学“适应期”
女教师产后返岗适应期的“危”与“机”*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