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影像诊断云平台的探索与应用

2021-08-24 12:21张晓娟
科技视界 2021年21期
关键词:浦东新区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雷 辉 石 岩 张晓娟

(1.上海软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200000;2.上海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上海200000;3.上海软中信息系统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0000)

0 引言

我国社会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居民看病时会倾向选择三甲医院,这不仅增加了看病的时间与负担,也使医疗资源更加集中,难以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为缓解这一现象,我国医疗发展重心逐渐向区域医联体模式转移。上海市浦东新区迎合国家医疗发展战略,2018年将全区根据地域划分为9个区域医疗联合体,为了支持联合体的双向转诊和业务协同,浦东新区在政务云平台上建立了医学影像诊断云平台(以下简称“影像云”),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医院检查摄片,联合体医疗中心医院集中阅片”的协同工作机制,实现区内9家二三级综合性医院,为区内11家二级专科医院、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集中阅片诊断服务以及业务指导,实现影像信息远程共享、远程诊断,有效提高了影像诊断的质量。影像云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断水平,实现了浦东新区医疗机构医学图像数据共享和诊疗过程协同。

1 浦东新区医学影像诊断云平台设计

1.1 总体架构

根据《上海市区域影像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标准》(2014版)以及《PACS/RIS系统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标准》要求,浦东影像云架构主要由用户层,表现层,应用层,接口层,数据层组成。其中,用户层包括医务人员,居民以及所有接入浦东新区影像云的医院、卫生中心等;表现层即为浦东新区影像云,其主要功能有云端影像集中诊断、跨机构远程影像云会诊、医学影像胶片服务等;应用层主要由信息交互平台相关功能,专科以及社区医院相关功能组成;接口层是浦东新区影像云与接入的浦东新区各医院之间的接口交互;数据层主要是医疗机构的影像资料、胶片、报告、业务的数据仓库等[1]。影像云的总体构架如图1所示。

图1 浦东新区医学影像诊断云平台总体架构

1.2 主要功能

浦东新区影像云功能设计主要包括区域影像信息共享交换以及区域影像功能协同两大功能模块。

1.2.1 区域影像信息共享交换

浦东新区区域影像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提供浦东新区影像报告数据采集存储、跨机构共享、集中诊断和综合监管的功能,实现区域内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优质的设备和专家资源下沉至专科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4]。

(1)影像数据采集存储服务

浦东新区影像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实现在区域内所有接入平台的联网医院的检查信息共享。通过实施浦东新区影像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区域范围内的医生可以随时调阅病人在所有联网医院的既往影像资料,更好地掌握每个就诊者的情况,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做出更合理、更准确诊断。

(2)数据信息交互共享服务

平台支持区内各医疗机构间的影像诊断结果信息共享,同时,支持与健康档案对接。平台提供用于区内各医疗机构的影像数据交换及共享服务。支持区域影像平台与各医院端PACS系统影像数据同步、交换及共享[5]。

(3)数据集中诊断

在浦东新区影像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影像集中诊断系统中,由综合医院开设一个或多个影像诊断服务中心,为区域内的专科及社区医院提供远程影像集中诊断服务。专科及社区医院负责影像检查,或初步报告,由影像诊断服务中心负责审核,以此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诊断能力和经验不足的缺陷,帮助基层医师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便患者在基层获得高质量的影像诊断服务[6]。

(4)综合监督统计

浦东新区影像综合监督统计,分别从影像质控管理、影像数据及业务统计、业务运行综合展示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

1.2.2 区域影像功能协同

浦东影像云的建设可以使接入平台的每一个医疗机构都可以使用PACS业务系统,对于区域内综合性医院以及诊断中心医院保留其原有系统、设备和院内存储数据,充分发挥其影像系统和硬件设备的优势,通过标准化接口将其接入云平台。对于区域内有已建系统和硬件支持的专科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对现有业务系统和硬件设备进行升级完善,并通过标准化接口接入云平台。对于区域内未建系统或硬件支持的专科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采用统一集中式部署的方式建设PACS系统,并通过标准化接口接入云平台,也可以使用远程PACS功能来完善医院影像功能。

2 重点技术难点突破

2.1 解决跨平台问题

该平台要对接全区65家医疗机构的异构系统,需要解决跨平台的问题,采取当下流行的云和容器的部署方式,同时采用了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方式,实现了与不同厂商不同平台的有效对接。

2.2 解决影像数据存储量大、读写并发率高的问题

系统面向全区的65家医疗机构的1 000多个用户,并发量很高。另外,9个联合体综合医院的影像数量巨大,对系统接口的响应速度要求较高。因此,整个项目的开发权重往前移,实现真正的前后端解耦,动态资源和静态资源分离,提高了性能和扩展性。

2.3 解决数据采集及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安全性问题

在数据采集方面,影像平台通过DICOM标准协议中Query/Retrieve功能向院内PACS系统提取DICOM影像,相比较传统由院方自主上传数据的模式,这种方式对影像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将得到更好的控制,同时,也方便后续数据质量的跟踪;数据校验机制则是定期对已采集的数据进行一致性检查,用以应对变更通知没有到位或有失败的情况;关于数据传输机制,平台采用DES将患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健康卡号、联系电话、工作单位、卡号等个人隐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DES密钥由平台方提供,保证了数据安全。

2.4 解决系统频繁切换问题

因联合体中心医院放射科医生既要出本院诊断报告,又要为对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报告,医生使用的是不同厂商的不同系统,需要在两个系统间不停切换。为了避免频繁切换系统,并且能够为不同用户及时出具报告,该平台嵌入医院现有的PACS系统,本院PACS系统的工作列表中不仅展示了本院需书写的报告任务,同时,可见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交的诊断请求,如此减轻了医生的负担,提升了诊断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高质量同质化的诊断报告。技术上,采用微服务架构,对外提供风格统一的WebAPI接口,整体技术在本项目中也得到很好应用,有效地缩短了接口开发周期。

3 应用效果

自2018年9月各医联体陆续上线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共建立9个影像诊断中心,影像远程集中阅片共计10万余人次,区内影像检查报告数据上传近200万人次,影像数据总量已超300 TB。影像云致力于“让数据多走路,让市民少跑腿”,全面提升影像数据的全区共享调阅,避免重复检查拍片,创造优质医师资源的环境为各社区市民提供服务,努力提升人群健康水平,打造“医防融合、全专结合、全程管理、全民健康”的新型健康服务模式。该项目荣获健康信息技术创新联盟2019年度“十佳创新应用奖”。

4 结语

随着医疗数据的不断沉淀,医疗影像云技术可紧随大数据智能化的步伐迈进智能时代,充分发挥医疗影像平台数据量大、质量高等特点,将影像系统与智能化相结合,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读片,实现多图片的智能筛选,帮助影像医生找到影像易漏、易误诊点,以降低相应医生专业门槛,节省人力财力[7]。

猜你喜欢
浦东新区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出版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正式出版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曲阜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
医学影像专业放射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浦东新区防台风避险人员转移安置的探讨
绿色技术在浦东新区世博配套道路工程建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