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的X线平片和CT及MRI影像学表现

2021-08-24 08:2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4期
关键词:椎体骨质影像学

刘 洪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在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骨强度与骨量降低,增加了骨脆性,一旦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损伤,便可出现脆性骨折[1-2]。临床对于该病症患者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骨折后愈合速度较慢,易出现骨不连等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及机体健康,而且还会导致其出现剧烈疼痛症状,严重限制患者行动[3-4]。故而及时予以有效诊断,掌握并了解影响学特点,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鉴于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分别以X线平片与CT检查方式实施诊断的价值,现展开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就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患者60例,以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基础资料,患者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为(72.5±9.2)岁,男女患者构成比例为38例、22例。致病原因:有10例患者为腰部扭伤、15例患者为交通事故致伤、35例患者为跌伤。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确诊者,且并发存在骨不连症状;②患者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的胸腰部疼痛,持续时间在3~30个月;③查体结果显示,脊椎棘突与椎旁存在压痛及叩击痛;④伤椎后柱呈完整状态,且无椎管占位与神经症状;⑤有完整临床病史资料者;⑥依从性不低者。

排除标准:①未明确骨质疏松症者;②合并严重代谢疾病者;③无清晰意识者;④无法正常交流者;⑤存在精神病史者;⑥因感染、结合或肿瘤等引发病理性骨折者。

1.2 检查方法

1.2.1 CT检查 检查仪器为GE-Light Speed VCT64,具体检查方法为:结合患者骨折处情况与受伤部位,合理选择正确体位卧姿,对患者展开平扫检查,扫描范围在C7~S1,重点对患者疼痛最显著部位进行扫描,参数设置如下:将管电压设置为120 kV,将管电流设置为240 mA,将层厚与层间距均设置为5.0 mm,将螺距设置为1.375,将视野设置为35.0~40.0 cm,将矩阵设置为512×512,将探测器准直宽度设置为64×0.625 mm。并将原始数据传至AW4.3工作站中,以最大的密度、多平面充足或者容积再现技术实施三维重建,将重建层厚与层间距均设置为1.25 mm。

1.2.2 X线检查 检查仪器为Philips公司所生产的Digital Diagnost型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将管电压参数设置为80 kV,设置管电流自动摄取(10.0~20.0 mA/s)。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侧卧位与仰卧位,之后摄取胸腰椎正位、侧位与过伸过屈位处影像,对于椎体的密度与形态等异常表现进行重点观察。两种检查方式所得检查结果均由2名具备丰富检验经验人员共同阅片,并得出统一结论。

1.3 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统计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指标包括骨折线与椎管狭窄;(2)统计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影像学特点与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统计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

表1可知,经实施两种检查方法后,CT组检出率高于X线组(P<0.05),两组差异显著。

表1 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比较[n(%)]

2.2 统计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影像学特点与表现

2.2.1 X线检查影像学特点与表现 X线检查结果显示,可见患者骨折椎体存在显著压缩现象,有32例发生钙化,有6例可见有积气存在,有4例存在椎体内真空裂隙征,且可见断端处密度高于周围松质骨;经正位片图像可得,椎体高度呈程度不同下降状态,双侧的椎弓根未增宽,但终板呈内凹与断裂状态;经侧位片图像可得,椎体高度为下降状态,呈现出楔形变或压缩改变,相应附件却无显著改变;而过曲过伸位可见开口情况。

2.2.2 CT检查影像学特点与表现 CT检查结果显示,可见骨折椎体呈压缩情况,骨折椎体内增生硬化,且图像总体清晰度更高,可显著看见IVC、骨折椎体积气、形成骨赘与钙化。经重建后,可见椎体呈高度丢失状态,上下终板的间距显著缩小,且有低密度阴影存在,表现出空腔样,内部的骨质密度呈不均匀状态,且松质骨为不规则状态,有一定积气存在,相较于X线检查,显像更为清晰。

3 讨论

近年来,基于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这项严峻问题[5-6]。随着年龄不断增长,中老年群体身体机能和骨质存在一定退化情况,其中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疾病,在患病期间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酸背痛,受疾病因素影响,易导致患者脊椎椎体前部出现压缩情况,进而造成老年群体出现驼背、身长压缩等,病情严重者还会导致其呼吸受阻,产生胸闷、气短等症状[7-8]。除此之外,一旦患者存在骨质疏松情况,当其受外力作用后,易发生骨折现象,其中骨不连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比较严重且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当患者受损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症状,在早期时会导致患者受损部位出现疼痛、驼背等,后期则逐渐出现尿潴留、肢体麻木等一系列症状,若在早期时为患者及时展开有效诊治,将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效果与康复效果。由此可见,在早期时确保检验准确性和及时性,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患者起着重要意义[9-10]。本研究中,通过分析CT检查与X线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现相较于X线组应用X线检查,CT组以CT检查所得骨折线与椎管狭窄检出率显著较高(P<0.05),并且可见骨折椎体呈压缩情况,骨折椎体内增生硬化,且图像总体清晰度更高。究其原因主要如下:常规的X线平片检查虽能对脊柱整体序列连续性进行观察,判断出椎体压缩程度,然而对于隐匿性骨折、细微骨折及骨折锥体稳定性的判断并不精确;而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特点,可清楚将骨折线形状、骨小梁走形与连续性、三维解剖结构清晰显示出来,可更好观察骨折压缩、增生硬化情况的同时,还能够明显发现小关节碎骨片、组织位移及骨折情况,利于临床医师有效对骨折锥体稳定性进行有效判断并确诊。

综上所述,相较于X线检查,以CT检查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患者展开诊断,可得到更显著诊断结果,适宜推广。

猜你喜欢
椎体骨质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