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课程背景下“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21-08-24 08:48何召兰张凯利王宏昊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电子技术一流育人

崔 阳, 何召兰, 张凯利, 王宏昊

(哈尔滨理工大学 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0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提升教育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求,而教育质量的根本落脚点在于课程。2018年11月24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 上提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的微观问题,解决的却是战略大问题,学生从大学里受益的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是课程,它是大学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相互沟通的桥梁,更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一流课程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之路的重要举措。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建设什么样的一流课程、如何建设一流课程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1]。

“电子技术”作为工科电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后续课程和电子技术在本行业的应用打好基础[2]。如何在面对课时少、任务重的背景下激发 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3]。在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子技术”教学团队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课程建设,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为着手点,利用互联网及现代化信息手段,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满足了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欲,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优质的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电子技术”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标杆课程,2019年获批黑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

1 建设线上立体化学习空间

依托哈尔滨理工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和超星学银在线,创建了“电子技术”线上学习平台。建成了以教学平台资源为主,微信、QQ交流,学习通签到、抢答,钉钉课堂等为辅的学生线上立体化学习空间,如图1所示。教学资源丰富、多模式相融合的线上立体化学习空间为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保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学习成绩呈逐年上升趋势。

图1 线上立体化学习空间

2 构建递阶式混合教学体系

围绕“电子技术”的桥梁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拓展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发展。遵循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采取由电子元器件到电子电路、电子设备系统、工程项目递阶式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解决“电子技术”课程学习的驱动力问题,有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图2 递阶式教学过程

结合传统线下授课和线上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尽量引入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充分考虑学生在线学习和实体课堂学习的负荷,如图3所示,合理设计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活动。

图3 混合式教学设计流程图

课前导入:课前教师线上学习平台提出问题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围绕教师布置的问题分组完成线上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采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分组学习等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组织模式。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形式增加课程教学互动,让课堂教学走向对话、质疑、争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课后研习:布置中、高难度的综合性任务,将知识延展到后续专业课及工程实例中。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解决知识的迁移问题。教师通过网络手段参与教学全过程,做到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3 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在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深入挖掘“电子技术”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立了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实现了多主体协同育人,促进了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表1列出思政设计与教学内容融入点。授课教师言传身教,借助于互联网,发掘运用电子技术发展和历史人物的教育作用,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穿插一些课程相关时事政治,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通过电子技术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学生除了对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关注度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对思政育人要素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表1 思政设计与融入点

表1(续)

4 科学量化课程考核与评定

聚焦学习全过程,通过线上线下、多主体、多元化的方式对“电子技术”课程学习进行考核,改变学生“功利性、策略性、唯分数”学习模式,倡导“知识、能力、素养”全方位提升,从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基本实验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科学化地解决了课程考核“一张卷”的痛点问题。将线上学习、线下课堂活动、过程考核、大作业等环节的考核分数,结合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的考核成绩,各考核环节成绩的具体权重见表2。

表2 各考核环节权重分配表

5 结语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团队利用互联网优势,运用现代化手段,建设了丰富的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建立了积极的教学关系和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深入发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了“电子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新型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打造了适应新形势的省级一流课程,促进了教育教学朝着开放、多样、现代、创新的方向发展。

在一流课程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还会不断地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开创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认知的教育教学创新之路。

猜你喜欢
电子技术一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微课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EDA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电子化发展下的医疗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新要求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