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2021-08-26 01:13季超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季超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与推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日渐凸显,而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逐渐成为教育学者共同探讨的课题。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整个课堂。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课堂提问;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堂提问不仅是师生对话交流的有效途径,还是启发性教学的有效工具。小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等,还处于萌芽阶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提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课堂提问,既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又能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所学的内容,进而提升其学习能力。

一、小学课堂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原则

(一)目的性

通过目的性提问,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应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准确切入课文主题,把握课文重点。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重点,从问题中找到关键词,进而准确地把握课文中心思想。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描写细腻、内容丰富的课文较多,课文的感情色彩较浓,加上故事情节较为曲折、人物留白较多,小学生可能抓不住课文想表达的重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抓住课文的留白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课文。

(二)引导性

引导性提问是指教师按照解答、分析问题的途径,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思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进而顺利地解决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知识结构并不完整,仅靠个人努力较难学到有效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引导性提问,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帮助小学生延长注意力集中时间,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教学创造条件。

(三)启发性

启发性提问是一种深入人的潜意识,使其了解自己对问题的感觉,发现自己目标的提问方式。启发性提问与传统的提问方式不同,其主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提问方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语文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更广泛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需要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新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确定课文主题后,要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关键词为切入点,围绕几个可以高度概括、揭示课文中心的关键词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围绕“春节”这个关键词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知道明年的春节是在哪一天吗?以往过春节的时候,你们是怎么过的呢?”在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学习。教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对学生进行提问:“课文第七自然段有‘除夕真热闹一句,课文最后一句‘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在这两句话中,有没有什么词语是重复出现的?那么根据这个词,我们能否感觉到春节的特点呢?根据这个词,大家找一找作者一共写了几件事。”教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找到课文的亮点,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设计合作探究式问题,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与能力

合作学习包括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则是一种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的学习方式,将学生的个人所学、小组交流、教师的精讲点拨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同时,小组合作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让学生的关系从竞争对手转变为合作伙伴,这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并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以《月是故乡明》一课为例,在正式进入课文教学前,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月是故乡明。大家看到这个题目会想到什么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如将想到诗歌的学生分为一组,将想到家乡的学生分为另一组。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分段朗读全文,并提出问题:“既然作者如此热爱、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看呢?他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在作者的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呢?”教师引导各小组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讨论,并给出答案。对于每组学生所给出的答案,教师要予以肯定,并综合性地给出答案。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让学生在小组中针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不仅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自身的协作意识与能力。

(三)提出启发性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的知识体系尚不完整,在通读课文时会对文中的句意理解不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出启发性问题,先提炼课文主题,再对学生进行提问,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辩论时间,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拓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植入脑海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以《桃花心木》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全文,在对学生进行提问前,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分析:“仔细研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本文表达的方式有个鲜明的特点——以悬念贯穿全文,并在课文的结尾揭开悬念。”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方式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根据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悬念都是伴随着种树人‘奇怪的举动呈现出来的,那么你是否也觉得种树人的做法很奇怪呢?”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觉得奇怪”和“觉得不奇怪”的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并组织两组学生进行辩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提出启发性、辩论性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提问在语文科目的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设计合作探究式问题来提出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与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巧玲.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6):17-18.

[2]李小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10):27-28.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