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中年级合唱教学中渗透美育

2021-08-26 01:11徐朦娇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合唱音乐教学美育

徐朦娇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美育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越来越明显。美育有助于提升小学阶段的教育质量,能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小学音乐教学是完善小学美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想提升小学美育的整体水平,就需要调整音乐教学的方法,在不断优化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创新音乐课堂的表现形式,尤其是要注重合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入和创新,以此提升小学美育的质量。

[关键词] 美育;音乐教学;合唱

小学中年级合唱是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很多时候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音乐的感受能力都是通过集体合唱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感知美及建立高尚的情操。如何通过合唱构建适合小学生的美育体系是音乐教师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在日常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从合唱的教学目标、实践方法等方面来开展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加强美育。

一、美育的内涵及意义

(一)美育的内涵

美育是指为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进行的相关教育,也指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国当前中小学实施美育主要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

(二)美育的意义

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美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操,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开发智力,有益于身心健康。美育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

二、小学中年级合唱教学的目标

美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欣赏美,还要让学生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合唱跟其他学科性的学习不一样,它的学习氛围比较轻松,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比较高。

(一)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审美要求,做出合适的课程安排。教师在课前需要收集合唱曲目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在了解背景资料的基础上用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和感受,进而慢慢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二)强化学生的群体歌唱技巧

合唱是一种集体性的活动,需要每个学生利用自身的优势演唱优美的歌曲。在合唱中,每个学生的表现都很重要。因此,在日常合唱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讲解合唱技巧及相关音乐知识,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发声。学生不仅要学会识谱并掌握基本的发声技巧,还要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

(三)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合唱中,要想完美演绎音乐就需要学生之间有很高的默契度。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歌曲对自己的声音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但每个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特点、个性、思想,要想让学生完美演绎音乐,就需要学生之间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學生经过磨合后相互适应就能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三、小学中年级合唱教学的实践方法

小学合唱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讲解专业的合唱知识,学生在掌握了音乐知识和技巧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合唱实践。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铺垫,学生很难进行合唱演绎。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合唱的基础概念及演唱技巧,让学生不断地演示合唱的方法。

(一)以专业合唱知识进行铺垫教学

对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接触过正规的合唱训练,教师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将抽象的专业知识转变成直观的行为,这样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整体性呼吸时,可以先让两个学生一起呼吸,然后增加人数,最终达到所有学生都能同步呼吸的状态。在教起声时,教师可以就“硬起声、软起声”给学生做示范,教师演示完之后让学生练习,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发音情况进行纠正。同样需要给学生进行演示的还有“连音唱法、跳音唱法、加强音唱法”,这三种唱法存在区别,光凭语言是没有办法让学生理解的。

(二)以“独唱+合唱”的方式开展教学

在日常合唱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独唱+合唱”的方法开展教学。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进行阶段性的独唱,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有些学生滥竽充数,才能更加精准地把握每个学生的歌唱水平。而“独唱+合唱”则是挑选一两名唱功较好的学生领唱,在教师伴奏的情况下更好地进行合唱。

《红星歌》这首歌有高声部和低声部,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合唱教学中需要采用“独唱+合唱”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开口唱歌,让他们在提前熟悉歌词的情况下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练习合唱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然后让两组成员进行PK,获胜方可以获得一些小奖励。这样的方式能提高学生练习合唱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分组安排学生声部练习

基于“独唱+合唱”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学生选择独唱之后,将其他学生分成等份的两组,一组学生负责合唱的高声部,另一组负责合唱的低声部,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组进行相关练习,慢慢地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教师负责伴奏及指挥,学生负责各自的声部,在默契配合的基础上进行合唱。

《红星歌》是一首雄壮的儿童队列歌曲,合唱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唱出那种小英雄的气概。教师负责伴奏和指挥,根据学生的音色特点将他们分成高音部小组和低音部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能够更好地唱出这首歌。分组安排声部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合唱中更好地负责自己的部分,这样即使在合唱过程中有其他同学出现失误,自己也能正常地发挥出正常水平。合唱是多声部的集体活动,只要每个声部都能生动完美地展现出自身的能力,整场合唱就没有问题,歌曲里的情感和内涵就能通过学生的歌声传递给观众,让观众体会到历史背景下的革命情感。

(四)引导学生互帮互助,相互纠错

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优缺点,在鼓励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适时改正。教师在点评时一定要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先表扬,再用委婉的话语指出错误。点评完之后引导学生相互纠正错误,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合唱技能,还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增进情谊。

《打靶归来》是一首经典的革命歌曲。学生在合唱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小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跟着音频或视频简单学习唱法,然后一起合唱。教师点评后可以让学生一对一进行练习,让学生互相找错误,帮对方纠正。这样的纠错方式能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歌唱水平。若是大部分学生都会碰到的问题,教师则可以让学得比较好的学生展示,这样的方式能反向促进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合唱学习。

小学中年级合唱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明确音乐美育目标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实践方式,开展多维度的美育。合唱教学能够对小学生进行美学感受传递,贯穿美学价值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另外,美育要求学生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能在合唱的过程中发现音乐美,并通过自身的想象构建起不同的音乐情境。小学中年级合唱是学习美、感受美、传递美的过程,教师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不断进行美育。

猜你喜欢
合唱音乐教学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合唱艺术普及中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合唱教学的美育功能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通俗歌曲改编为合唱的几点建议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