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农药残留污染及检测技术

2021-08-27 04:36邓锐
中国食品 2021年15期
关键词:残留量样本农药

近些年来人口总量的持续增加使得我国居民对于粮食的需求逐渐增加,而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给农作物施加化肥或喷洒农药,积极落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通常来说,农药可以保证农作物在正常生长过程中免受病虫害的干扰,并有效清除其周围的杂草。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能够很好地促进粮食作物的生产,对人类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然而,很多种植者在施用农药时会出现明显的过量情况,这就使得粮食中的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我国粮食的食用安全以及出口贸易产生严重的影响。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农药残留问题也成了关注的焦点,这就需要采取科学的粮食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一、粮食农药残留污染及其危害

农药是粮食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物资,农药的规范使用也是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的必要辅助手段,但是超出规定范围的农药会直接影响到粮食的安全,使粮食中残留诸多的药物及其代谢物等。近些年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部分农户忽视了农药的合理运用,使得污染问题频频出现,农药的基本残留量明显超出了规定的范围,甚至有逐年加剧的趋势。还有些人使用性质稳定且不容易分解的农药品种,或是不按照规定剂量使用,对于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构成极大的威胁。

在我国,能够引起粮食农药残留的农药品种大致包括西维因、抗芽威、百克威、倍硫磷、久效磷、甲胺磷、马拉硫磷、乐果和氧化乐果等。这些农药品种大多分解较慢,自身性质稳定,加上过度使用,将会使粮食中存在极难消除的农药残留。粮食与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若未能合理地控制农药残留,势必影响到人体健康,还会对农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药产量和实际使用量均位居世界前列,积极落实好相应的粮食农药残留污染处理措施,可以更好地保障粮食的产量,这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国民的健康有着深刻影响。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基本需求,国家相关部门对于部分超标的情况进行了遏制,严格依照相应标准制定出科学的评估准则,并修订了农药残留的国家标准。从确保国家经济利益以及保护人体健康的角度上分析,应该科学控制农药的使用,关注粮食作物生产的基本需求,科学运用合理的方案,更好地彰显出农药的基本应用价值,从而保证粮食作物的安全,更好地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二、粮食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农药品种和用量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若是超出了相应的界限,势必影响到实际的效果,还会成为重要的污染源。粮食农药残留备受各国政府以及公众的关注,这就需要重视相关的检测技术,运用科学的方案,促使相应的农药残留问题得到有效的处理。

近几年检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很多领域的进步非常明显,多种类型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法和同类型多残留分析技术等的使用,使得检测结果更加理想,可以清楚地测定多种样品中量级以下的农药以及代谢产物等。检测分析的过程通常涉及取样和样品的处理以及测量,应当依照实际的农药种类和基本的性质差异,明确检验过程的复杂程度。

当前,人们对于环境和食品的质量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检测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使得农药残留检测的灵敏度明显提高,样品的预处理工作也逐渐向省时省力的方向推进。在定量分析层面产生出的新型变化同样备受瞩目,微型化以及自动化成为基本的发展方向。

三、粮食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科学运用和实效

针对粮食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不同检测技术的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误差,粮食使用的农药品种、所选取的粮食样本大小以及抽样布点等影响因素也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科学性造成难以忽视的影响。粮食农药残留检测主要包括样品前期处理以及测试两个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测方法日渐成熟,现阶段我国常用的粮食农药检测手段有很多,每种手段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也存在各自的不足之处。

1.农药残留预处理技术。为了有效提高粮食的检测效益,保证检测结果的规范性,往往需要提前对粮食样本进行相应的处理,最主要的就是粮食样本的提取和净化。粮食样本的提取原理就是按照具体的农药性质,将其溶解在对应的有机溶剂中,目前最常使用的有机溶剂是乙酸、乙醇,溶解完毕后再利用提取设备提取农药中的主要成分。净化则是为了深入去除粮食样本中的干扰物质,使得粮食检测的结果符合要求。现阶段最为主要的粮食样本净化技术是萃取,能够实现目标物质的有效分离。

2.气相色谱检测技术。当前我国气相色谱检测手段已经逐渐完备,并且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粮食检测当中。该检测技术利用粮食样本中成分的不同性质,在液态和气态下会具备各自的分离系数,当样本汽化后其中的主要成分就会在色谱柱上进行各自的分离,然后依次按照出峰的顺序在检测装置内实现检测,最后利用样本所得到的放大信号获得不同的色谱峰。气相色谱检测技术的操作较为简单,不需要长时间的准备,检测结果的灵敏度也较高,还可以在粮食样本中获得诸多农药,而后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高粮食检测结果的可信度,确保粮食符合农药残留标准。

3.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在粮食农药残留的检测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分子量大且极性较大的物质,这时应优先选择液相色谱检测技术,从而获得更为精确的检测结果。当前我国常用的粮食检测液相设备包括紫外检测设备、荧光检测设备,相较于紫外检测,荧光检测的灵敏度更高,但粮食样本中很多时候没有能够出现荧光的物质,这就使得荧光检测技术较为局限。紫外检测结果受到温度的影响较低,但是需要样本中含有共轭结构的物质。不论采用哪种粮食检测技术,都需要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配合,这样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

4.气质联用检测技术。气相色谱法与质谱法联用简称气质联用技术,该技术结合了二者的优点,既能够对一些组分进行事先的预测,又能够对复杂化合物进行事先的检测。现阶段,气质联用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粮食的农药残留量检测,还被广泛用于药物分析、化学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针对一些极性较高、无法轻易恢复的物质,采用此项技术能够不受物质沸点的影响,实现对粮食农药的彻底有效分离及其分析。该项技術具备很高的粮食农药残留量检测价值,但对操作人员和仪器的要求却很严格。

5.快速检测技术。(1)抑制酶活性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对粮食样本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测定,需要的仪器也较为基础,往往适合粮食的定性以及半定量检测。采用该方法对粮食进行p测定时,不需要对样本进行分离,但是只能用于含有氨基甲酸酯类或有机磷的粮食检测。(2)免疫分析法。采用该方法对粮食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时,步骤极为明了,所耗费的检测成本很低。不过目前在粮食检测中应用较少,大多应用于畜类或者水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3)化学检验法。该方法是利用农药的性质,通过化学反应的不同具体现象,实现粮食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特别是针对粮食中的有机磷检测,该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十分理想。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关于粮食安全的制定标准更是日渐严格。目前我国政府已经逐渐加大粮食农药残留量指标,关于粮食农药残留量的最高限定值也是逐渐降低。因此,为了获得更为精确的粮食农药残留量测定结果,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尤为关键。新技术的引进、传统技术的优化和改良,也是粮食检验人员面临的重大任务,这样才能保障粮食产品质量安全,并为粮食产品的进出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者简介:邓锐(1982-),女,汉族,云南昭通人,中级工程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粮油检验。

猜你喜欢
残留量样本农药
气相色谱法测定苹果中联苯菊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榆中县农田地膜残留现状调查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对苯二甲酰氯中氯化亚砜残留量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测厚仪CS值电压漂移故障判定及处理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B)
第十八届全国农药信息交流会
关于召开“第一届中国农药行业HSE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