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食源性兴奋剂检测的研究进展

2021-08-27 04:36杨瑾蒋慧娴李波
中国食品 2021年15期
关键词:类固醇激动剂食源性

杨瑾 蒋慧娴 李波

食品中食源性兴奋剂主要有β2受体激动剂、玉米赤霉醇类以及合成类固醇类,食用含有这些食源性兴奋剂的食物会对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危害,十分不利于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下面,本文对食品中食源性兴奋剂的检测进展进行简要的研究分析。

一、β2受体激动剂的检测研究进展

β2受体激动剂能够促进动物生长,并能够增加动物的瘦肉率,在動物养殖过程中经常被滥用,而人们食用过度滥用β2受体激动剂的食物后会造成食物中毒现象,产生心悸、恶心等症状。目前,β2受体激动剂已经成为了禁止使用的兽药。

2016年,韩宁娟、杜玮等以4种β2受体激动剂为研究对象,运用薄层色谱法快速检测了食品中β2受体激动剂的残留量,研究证明这一方法可以检测出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硫酸特布他林这四种非法添加的兴奋剂。2020年,MengtingWang、Bin Peng等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对鸡肉内的β2受体激动剂进行了检测,并与QuEChERS提取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进行了比较,通过研究发现,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的运用有着较高的回收率,而且相对标准偏差较低,能够高效地检测出鸡肉中β2受体激动剂的残留量,很好地确保食品安全。

二、玉米赤霉醇类的检测研究进展

实验证明,玉米赤霉醇类对于哺乳动物有一定的危害,其已经被禁止运用在畜禽养殖中,我国规定所有食品中不得检测出玉米赤霉醇类。

徐锦忠、丁涛等在2012年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六种玉米赤霉醇类药物的残留量。在实验过后,他们对所采用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都较好,非常适合用于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玉米赤霉醇类药物的残留量。王清、王国民等在2014年运用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了鱼肉、肝脏、牛奶以及蜂蜜这四种动物源性食品中六种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和氯霉素的残留量。在检测时,他们运用酶对样品进行了酶解,并运用乙醚进行了提取,之后对样品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的结果比较满意,说明这一方法可以对食品中的玉米赤霉醇类药物进行快速检测与分析。

三、合成类固醇类的检测研究进展

服用合成类固醇类会严重干扰人体内激素的平衡,而且它也是体育赛事中禁止使用的一种兴奋剂,对其进行检测对体育领域和食品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冉小蓉、张之旭在2009年运用液相色谱与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对动物源性食品中11种合成类固醇类激素进行了检测,发现这一技术能够对各种合成类固醇类激素进行同时检测。2009年,徐锦忠、张晓燕等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了鸡肉和鸡蛋中的合成类固醇类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此次实验的平均回收率较高,为73.4%-108.9%,而相对标准偏差较低,为3.4%-13.4%,这说明这一方法可以准确地对合成类固醇类激素和糖皮质激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和分析。

总而言之,通过对食品中β2受体激动剂、玉米赤霉醇类以及合成类固醇类这三大类兴奋剂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可以为今后探索新的检测食品中食源性兴奋剂的方法提供理论支撑,十分有利于新型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猜你喜欢
类固醇激动剂食源性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猪肝中4种 β 2-受体激动剂残留
类固醇治疗肾病综合征儿童致激素性青光眼的相关进展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和监测现状
面部整形术后水肿的治疗进展
川芎嗪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具有减肥作用的降糖药
需要警惕的“头号敌人”——食源性微生物
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及意义观察
类固醇激素的低温等离子体质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