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团组织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2021-08-27 05:53张弦黄毅
文教资料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就业创业新时代大学生

张弦 黄毅

摘   要: 在竞争激烈的求职环境下,大学生在校期间普遍缺乏连续的就业创业意识和扎实的综合求职技能,导致在求职过程中处于较被动的地位。新时代,高校团组织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过程中具有较大潜力,独有的组织优势、载体优势和资源优势将在持续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和全面强化大学生求职技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团组织   大学生   就业创业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在高校中建立的基层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下,高校共青团组织以共产主义精神指引青年大学生,引导教育广大青年不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紧追时代发展潮流,把握时代奋进脉搏,运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逐步锻炼成为有坚定理想信念、有高尚道德情操、有深厚文化内涵、有严格纪律意识的共产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

就业是民生稳定之本,是国家安定之基。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大学生前所未有地站在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十字路口,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经济发展异常迅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青年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充满未知挑战。作为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引领作用的团组织,地位之重要、作用之关键、优势之明显不言而喻,因此,高校团组织应当主动担负起更多的时代责任,积极作为,甘于奉献,不断强化服务学生的意识,将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组织优势,发挥载体优势,运用资源优势,不仅要培养思想可靠的人才,还要培养技术过硬、能力突出的全能型人才,在实现中华民族崛起之路上为国家、为人民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一、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

1.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培养缺乏连续性。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高校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历进行教育引导,这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目前我们只看到了学生因就业竞争压力大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被动就业的现象在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身上重复上演,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几乎没有进行过就业创业意识的连续性培养。在新生入学时对其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是较基础性的职业启蒙性质教育,加上各种各样的教育讲座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大一结束后,就业创业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大二、大三甚至将就业创业意识的培养工作完全搁置,等到大四要毕业时才突然发现要督促学生学习一些就业创业知识,以便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完成学校的毕业考核指标,但事实是,仅靠大四最后一年的时间培养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意识与就业创业技能是不能有效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的。每年有几百万的大学生走出校门,试想如果都等到最后一年才开始真正准备培养就业创业意识,仓促就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与社会的长远发展来说将是一件极不利的事情,甚至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增加许多无形阻力。

2.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准备不充分。何为就业创业技能?简单来说就是指求职主体寻找工作、获得工作并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实现持续性发展所必备的技能。进入新时代,中国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地位,在世界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朝着持续向好的新局面发展[1](44-48)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大学生不愿意在“用人单位”这一棵树上“吊死”,选择自由职业的人数逐年增加,用人单位的聘用机制与之前大不相同,对大学生的聘用要求更严格,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还需要熟练掌握公文写作、多媒体运营、摄影剪辑等通用性技能,希望招聘到的大学生能够“聘之能用,用之放心”,直接为公司创造利益,降低单位培训成本,缩短培训周期,增加单位利润。但是,一些大学生在毕业时就业创业的基本技能准备并不充分,甚至存在面试前临时抱佛脚,在网上临时找几个面试视频找找“感觉”的现象,面试现场完全靠“运气”,不能完全掌握基本的面试礼仪、面试技巧,殊不知现在需要的是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优秀的毕业生,如果不及时对就业创业技能进行连续性培养,很难改变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被动地位。

二、新时代高校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势

1.完善成熟的组织体系使高校团组织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具备组织优势。高校团组织是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组织,是青年大学生重要的精神支撑,担负着为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培养宝贵人才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各高校团组织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且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各高校团组织体系都发展得较成熟、严密,学校、学院(系)和班级层面分别设置了校团委、院(系)团委、班级团支部[2](107,126)。各团支部团员分布在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等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各团支部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工作任务能够高效全面地传达到每一位团员,真正起到“团聚青年,服务青年”的作用。组织优势一目了然,各高校团组织应当充分利用组織优势,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及时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从中挖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创业宣传教育工作的最佳着力点,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就业观作为主要工作稳步开展,逐步系统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持续性开展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为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组织保障。

2.形式多样的活动类型为高校团组织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中提供了实践载体。建设好活动载体是引导和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环节,校园文化活动是丰富青年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径。在学校团委的统一部署安排下,学校每年开展种类繁多、内容新颖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学生们紧张的学习生活,还可以扩展大学生的视野广度和思考深度,增强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在现有活动策划中适当加入就业创业教育引导部分内容会极大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比如校团委主导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拥抱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知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的满足感与幸福感,同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早发现职业兴趣、明确职业目标,最终达到提前科学合理规划职业方向的目的,为持续性高效开展在校期间乃至毕业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广泛的校内外合作平台体现了高校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资源优势。经过长期发展,各高校团组织都有了相对较广泛的校内外平台,并且和这些合作平台之间建立了真挚的合作情感,高校团组织无疑成为连接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不可替代的强有力纽带,在目前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对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具有积极作用[3](180-182)。丰富的校内外资源可以充分体现高校共青团组织校园化和社会化两大特点。一方面,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利用省、市、校相关部门的支持,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和开展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相关的比赛、讲座、培训等。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利用校内有效资源与社会各共青团组织、校外企业、公益机构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搭建良性互动平台,不断邀请校外企业专业招聘人员来学校进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讲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和求职环境的变化趋势,与校外共青团组织和公益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建立实践基地与毕业生的动态数据库,分类管理,针对性推荐实习岗位,确保实践基地为毕业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可持续性,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使大学生在实习岗位上真正能够有体验、知不足、有提高,明确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改进完善,实现校外共青团组织和公益机构双赢的局面。

三、新时代高校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策略与思考

1.多部门联动,开辟就业创业工作新思维、新方法、新道路。长期以来,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主要由所在高校的创新创业学院或者就业指导中心单独完成,多部门之间紧密协作程度较低。除各二级学院之外其他与学生接触较多的部门并未真正有效参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前期教育和后期宣传工作,以至于就业相关部门形成了“单打独斗”的局面,导致部门之间并未真正形成合力,使就业工作陷入低效运行状态[4](61-64)。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团组织应当意识到高校团组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短期有效的教育,还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可靠接班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教育,是放眼全局、着眼未来的战略性教育,高校团组织应当带头形成工作新思维、寻求工作新方法、开辟工作新道路,与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积极联动,利用团组织独特的组织优势和载体优势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持续性加入就业创业引导教育,帮助大学生早日培养就业创业意识,明确职业规划,做出正确职业选择,增加求职技能积累,减少求职弯路,为帮助大学生早日走出校园、走进职场、适应职场下一着“先手棋”,使大学生以更饱满自信的状态开启职场生活,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2.高校团组织应当全面利用组织优势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持续性培养。经过无数共产党员上百年前赴后继的努力奋斗,中国人民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屆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不忘初心再出发,以前所未有的自信与毅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5](11-13)。高校团组织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新征程的持续推进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超凡的智慧和不懈的奋斗逐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高校共青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尤为重要,高校团组织应当全面利用组织优势将大学生四年的就业创业意识持续性培养融入日常的管理中,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及时完善制订就业创业方案,确保就业相关的文件通知能够通过团支部等多个渠道传达给每一位学生。一年级开始启蒙、引导、教育,二年级进行学习、探索、实践,三年级达到巩固、提高、拔尖,四年级实现走出校门、自信求职,保证大学四年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培养具备连续性和有效性,使高校大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潮流中快速准确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及早投身祖国建设事业中,为祖国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3.高校团组织应当充分发挥载体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的全面强化。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未知和挑战,用人单位对求职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求专业知识成绩名列前茅以外,用人单位还看求职者的沟通能力是否卓荦超伦、组织能力是否扎实过硬、交际能力是否出类拔萃、继续学习能力是否卓乎不群。面对社会求职环境中的这些改变,高校团组织应当主动作为、敢于尝试,在组织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载体优势,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每年开展团支部竞选、社团竞选、班委竞选、演讲比赛、歌唱大赛、辩论赛、摄影比赛、海报制作竞赛、优秀推文制作、营销策划比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简历撰写培训与讲座、结构化面试模拟、无领导小组训练等活动,不仅保证各项活动数量充足、类型全面,还保证活动质量可靠,真正让参与的学生技能有强化、自信有增强、目标更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强化大学生的求职技能,让他们在激烈复杂的求职环境中脱颖而出,帮助他们更快走向社会、进入职场,实现从学校向社会的良性适应。

高校团组织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择业就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征程的过程中,高校团组织应当牢记初心使命,谨记时代责任,不仅要具备为学生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还要具备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拓荒牛精神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不用扬鞭自奋蹄,勠力同心谋创新,不断发扬传承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在其他部门的一起努力下,主动了解毕业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深入学生一线,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祖国建设事业贡献“牛”力,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宝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内涵与因应[J].党政论坛,2021(02).

[2]于潜驰,陆鹏.发挥高校团组织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作用[J].新西部(理论版),2013(12).

[3]张志超,任海,李红冠.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管见[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07).

[4]杨明.高校团组织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管理机制研究[J].管理工程师,2016,21(03).

[5]新华社.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02).

猜你喜欢
就业创业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影响性因素
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企业英才俱乐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