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08-28 13:00刘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思政课高校

刘东

摘  要: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课堂教学重“讲授”,难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手段轻“信息技术”,教学缺乏吸引力;课程考核重“考试”,考核目标定位失衡,考核功能缺失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结合传统教学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对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课前学习、课中探究、课后拓展有效衔接的“三段式”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能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法与思路,在高校思政治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高校;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遵循和指引。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提升思政课的创新力,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从学生需求出发,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构建能提升教学效果、体现教育教学功能的教学模式,是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效,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一环。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作为能为教学活动提供便利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教育信息化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整合线上学习平台和线下课堂教学的新兴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效,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作用,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笔者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2017年被评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本研究以“概论”课为例,在该课程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基础上,探索基于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深入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找到切入点。

一、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信息化、价值多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与当前环境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担负着艰巨而重要使命的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重“讲授”,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思政课教师在实体课堂上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对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的热点、难点、深层次问题和学生的学习诉求、思想困惑关注不够,教育与现实脱节,理论与学生实际脱钩。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硬灌输”造成了思政课的“供给”和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师生互动不足,更谈不上深度的思维互动,思政课难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仅仅是知识机械的接受者,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学效果欠佳。

(二)教学手段轻“信息技术”,教学吸引力缺乏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互联网成来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他们希望教师能学习并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教学活动生动、活泼、有趣。目前,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仅仅是把板书教学变为PPT辅助板书教学,这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还有较长的距离。学生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期盼与部分教师信息化水平较低,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力不足的矛盾,使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三)课程考核重“考试”,考核功能弱化

目前一些高校思政课以考核知识为目的,以终结性考核为主要手段的考核模式存在弊端,一是考核目标与课程目标不一致。考核形式单一,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统一的标准检验学生学习的结果,考核内容偏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考核目标与思政课课程目标不同一。二是考核导向激励功能失衡。在注重终结性考核的导向下,学生会忽略平时学习过程,忽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与运用,只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再现,仅仅追求卷面的高分数,考核“指挥棒”作用失灵。最后,考核检测结果失真。以终结性考核为主的思政课考核导致检测“教”和“学”的双向检测功能缺失,它无法全面体现教师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真实反映教师教学水平,也只能考核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无法检测情感态度价值观变化,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成果。

二、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基于超星网络教学平台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

我校思政课教师团队近几年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知行合一”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空间,构建基于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的课前学习、课中探究、课后拓展有效衔接的“三段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表1所示)。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交互式学习方式,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学习、复习等基本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维度的了解与把控,实现了循环促进、教学相长的目标。

(二)基于超星网络教学平台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组织实施过程

1.课前学习:线上自主学习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教师上传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在线答疑。教师将微课视频、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测试题等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我们录制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演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等“概论”课基本知识点的微课,搜集了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共产党宣言》《矛盾论》等书籍、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资料电子版,建设了“概论”课试题库,并将其上传至网络平台,丰富了教学资源。学生观看微课,阅读材料,完成学习测试,针对学生学习困惑在线师生答疑,生生答疑,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了解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根据课前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2.课中探究:课堂互动学习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师生互动式学习,课中集中探究理论问题,使理论讲授变“硬灌输”为“软渗透”,助政治理论入脑入心。首先,学习反馈,分享感悟或学习成果。教师反馈课前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进一步巩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小组代表以口头陈述或PPT的形式分享学习感悟或展示学习成果,进一步深化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中得到提升。其次,集中探究,释疑解惑。根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坚持以思想价值、政治价值为引领,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学习需求,设计课中集中探究的问题,教师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理论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在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背景下,我们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专题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抗疫如何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第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优”在何处,中国抗疫如何展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优”?在教学中融入“中美在疫情防控上不同做法”“曾经援助中国抗疫,今天中国驰援全球‘战疫”等文字和视频案例,引导学生对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讲透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好弹幕、思维导图等信息化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在线讨论、在线抢答,发弹幕谈感悟、画思维导图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次,小组分享,课堂测试,总结提升。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课堂实践项目,加强理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课堂实践项目的设计和选择,要能够完全承载教学专题的主要内容,尽可能契合学生将来职业选择的特点,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大限度的结合。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专题,针对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我们设计的实践项目是学生分小组搜集国外各媒体对抗疫中中国之治的积极评价。小组代表展示课堂实践项目成果,学生互评;运用天天快答等进行在线课堂测试,通过课前课后测验对比了解学生基本掌握理论要点的情况;教师对学生分享的实践项目成果及课堂测试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并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分析和归纳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3.课后拓展:巩固实践学习阶段

该阶段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吸收最新理论与鲜活的实践材料,紧密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地区和学校特色,围绕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学生关心的话题,精心设计主题鲜明、易于操作的课外实践项目。主要包括三大模块,一是校园实践。校园实践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实践,它能发挥校园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隐性功能,使学生在自觉行为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思政课教师负责校园文化实践活动选题,发挥团委、学生会、社团的作用,在重大节日或国内外校内外重大事件,开展校园实践活动。我们设计了绘制改革开放40周年画报、录制“喜迎祖国70华诞  我为祖国送祝福”微视频、制作致敬最美逆行者海报等校园实践项目。通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推选出优秀实践作品,并在学校进行展出。二是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以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参加社会实践,进一步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应用,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专题,实践项目是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并分享志愿者服务活动感悟,实现思政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专题,实践项目是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传递正能量抗疫宣传海报,发挥准媒体人的优势,牢记媒体人的初心和使命,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好党的形象。三是网络实践。网络实践是相对于现实性实践而言,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网络实践弥补了现实性实践时空上的客观限制和不足,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设置了红色影视、经典阅读等板块,引导学生自主在线学习,交流研讨,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理论素养和思维水平。

(三)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秉持“能力和素质考核为中心”的考核理念,构建知识掌握、道德认知、价值判断、分析能力等多元化的思政课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思政课课程评价体系体现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理论学习考核和实践学习考核相结合,网络测试与书面试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从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情感认同、素质提升等多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测评。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监控及评价,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起积极导向作用。

三、基于超星网络教学平台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效果

我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出发点,对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并在我校2017、2018、2019三届学生中进行了实践,已初具成效。

(一)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地位彰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引导学生线上线下学习,动态关注和适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困惑进行实时回复;引导学生线上讨论,师生回帖、点赞;使用“随机点名”“在线抢答”“弹幕”等功能,寓教于乐,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进行课前线上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课中探究环节的角色扮演、情景体验、课堂演讲、辩论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并分享实践项目,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等教学环节,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优化教学设计,倡导多元化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增强了学生学习获得感

我们坚持“宏大叙事”与“具体而微”相统一的原则优化思政课教学设计,找好理论落脚点,将抽象理论知识形象化、可视化、情景化、故事化,理论讲授由“单向硬灌输”变为“软渗透”,启发学生思考,能引起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网络教学平台有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以及动画、图片、音频、微课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教学时空的开放,使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这契合了学生学习方式选择喜好和个性化学习需求,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认同感和获得感。

(三)构建多元化考评体系,发挥考核导向、检验和激励作用,促进了“教”与“学”效果双向提升

在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和各教学环节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全面性,客观性,时效性和科学性等特点的多元化考评体系,对思政课教学与学习形成正确的导向性作用。多元化考评体系既检验了教师教的效果,又检验了学生学的效果,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考核,使“教”与“学”可以及时得到适当的调整与改进,效果得到明显提升。近几年我校“概论”课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团队,多人次获得学校“最满意课程”奖;学生评教平均分达到90分以上,学生对教学满意度明显提高。

概而言之,信息化时代,教师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构筑数字化的网络教学空间、专题化的课堂教学空间和生活化的实践教学空间等多个教学空间,打破人员、时间、空间的界限,实现异步教学与同步指导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混合式教学模式實现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既能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监控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主体作用,是实现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程教学融合、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方式。思政课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1).

[2]杨志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6):69-73.

[3]王萍霞.“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7(4):211-214.

[4]王霞.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9):23-25.

[5]宫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35-37.

责任编辑  苗存龙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模式思政课高校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