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红色美术经典作品融入党史教育的价值意蕴及路径建构

2021-08-28 14:59谭钊
关键词:党史教育新媒体

谭钊

摘  要:在当前信息传播进入新媒体时代和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红色美术经典在党史教育方面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与魅力。以美术院校“画中有话”百辑党史专题短视频为例,分析红色美术经典融入党史教育的内在逻辑,探究新媒体环境下红色美术经典融入党史教育的内容主导、方式方法创新及运行机制等路径建构。

关键词:新媒体;红色美术经典;党史教育;路径建构

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互联的深入发展,以及智能手机或便携电子终端在当代青年学生中的普及,新媒体已成为高校教育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条件。新媒体时代背景不仅给高校教育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对党史教育、思政教育等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条件和美术图像,创新党史教育方式方法,丰富党史教育内容,提升党史育人效能,既是党史教育理论探讨问题,也是增强党史育人效能的实践探索课题。

一、红色美术经典的内涵与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红色革命的起点,因此,从历史文化学和文化哲学方面考量,红色美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独有的美术文化现象,也是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

何谓红色美术,从其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看,红色美术可概述为:指美术工作者以现实主义绘画、雕塑或美术设计等形式,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现民族解放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进行的美术记录与艺术呈现。而红色美术经典则是红色美术经过一定历史的沉淀,至今仍经久不衰、具有时代价值的典范性红色美术作品。

红色美术经典作为获得广泛认同、经久不衰的美术作品,从其表现主题、艺术手法、时代关切及艺术水准等方面看,虽然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经典美术作品表现的历史情景、画面内容,以及表现手法、艺术形式等会有所不同,但红色经典美术所体现的政治思想、精神意涵和审美风范,具有深刻的政治思想性、精致的艺术性以及鲜明的时代性。

承上所述,红色美术经典秉持的“红色”理念,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质,与其他红色文艺经典一样,“可以更鲜明、更独特、更透彻地说 人说事说理”。因而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特色资源,在党史教育方面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与魅力。

二、新媒体环境下红色美术经典的党史教育价值意蕴

(一)美术图像和动态视频切合新媒体时代青年学生的信息接受心理和知识汲取习惯,是党史知识和信息宣传教育的特色媒介

当前,网络新平台、新媒体等已成为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播和大众接收信息及青年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計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9.86亿,其中,青少年学生占比为21%,可见网络新媒体在青年学生中的巨大影响力。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有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对象化的先天优势。据专家考证,人对外界信息的接收从感觉上分,80%以上经视觉获得。如我们所见的,图像传递信息、承载知识已成为当前新媒体、新平台、自媒体的优先传播方式。因此,美术图像和动态视频在知识承载和信息传播方面更能适应新媒体时代青年的“读图”习惯和满足直观的、愉悦的阅读需求。以“画中有话”党史专题短视频为例,通过红色美术经典“以画说史”的方式进行党史宣传教育,一方面可让受众在赏析美术经典的审美愉悦中,聆听和汲取党史知识、信仰力量,领悟其中映射的党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以图像再现历史、反映历史的方式,更能契合当代青年学生对党的历史知识及史料信息的学习接受心理和习惯,让美术图像和短视频成为党史教育引人注目的学习素材和特色媒介,为提升党史教育的效能提供特色示范。

(二)红色美术经典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精神的形象记录和生动写照,是党史教育的特色资源和新颖内容

从我国红色美术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历史看,红色美术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到建立全国政权而产生和成长起来的。因而它具有党史史实记录或图像再现历史图景的作用和功能。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百年党史”,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都能在中国红色美术经典中找到相对应的“记录”之作。一批批红色美术经典作品生动刻画和形象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标志性历史事件、历史场景和代表性重要人物,深刻反映和突出体现“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和精神谱系、艰辛探索及伟大成就。如,美术经典作品《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开国大典》《跨过鸭绿江》《万隆会议》《毛泽东视察广东》《创办经济特区》《南巡途中》《香港回归》《北京奥运》《改革再出发》;《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像》》《狼牙山五壮士》《大庆工人无冬天》《焦裕禄》《开荒牛(深圳特区精神)》《九八英雄颂(抗洪精神题材)》《长江之歌(生态文明建设题材)》《中国加油(抗击新冠疫情题材)》等等。这种“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无疑是党史教育生动形象、形式新颖、独具意趣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素材,具有强大的视觉震撼力、精神感召力。

(三)以红色美术经典引述党史、解读党史、宣传党史,可增强党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对党史教育方式方法的一种创新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文艺对年轻人吸引力最大,影响也最大。”在各种文艺形式中,美术作品凭借其形象直观、趣味动人的特色优势,成为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广泛、最直接的艺术形式之一。一方面,红色美术经典通过精巧的创作手法、精湛的制作技艺、独到的艺术构思、高昂的题材承载,典型而形象地刻画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重大历史场景、重要历史人物,映照着党的精神谱系,更能起到激发情感、催人上进等特别作用。另一方面,以美术图像和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历史片段、引述历史史实、解读思想理论、表达精神内蕴,淡化了党史教育说教味,增强了党史学习的吸引力,让受众在被经典图像和短视频吸引,进而在主动和自主的艺术欣赏、艺术审美中,接受艺术熏陶和党史的滋养,在欣赏艺术之美中“潜移默化”地领会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所以,红色美术经典融入党史教育,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图景、精神谱系,是一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的党史教育方式方法创新。

三、红色美术经典融入党史教育的特色探索及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也强调指出,“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而美术院校可凭借美术专业优势,以“画中有话”短视频的方式承载党史知识,并有针对性的借力

新媒体时代新平台、自媒体等传媒条件,利用红色美术经典的党史教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作出了创新性的探索,并实证了红色美术经典融入党史教育的特色性和可行性。

(一)“画中有话”百辑党史专题短视频及其在新媒体上的运用

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大历史时点,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并献上一份特殊意义的礼物,同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特色创新举措和思政课教学的特色素材。笔者所在美术院校党委策划、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组织执行,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在2021年7月前完成了“画中有话——百幅美术经典礼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辑专题短视频的制作,经精选的100幅红色美术经典串对应着“开辟新天地”、“建设新中国”、“改革新时期”、“奋进新时代”等四个历史时期党的奋斗历程、伟大成就和精神图谱。100辑专题短视频“串贝成珠”式生动形象呈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具代表性的重要人物和标志性历史事件,透过图文并茂的动态短视频,可精确领略其中反映的党史情节、历史背景和蕴含的思想理论、精神特质。文稿撰写和视频制作注重融恢宏党史与艺术之美、教育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短视频获邀放送“学习强国”、“南方+党建”等媒体、平台展播及在“全国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研讨会”微信群推送。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点赞。相关项目入选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组织评选的“百部精品党课”(微党课)、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的“庆祝建党一百年·践行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课堂教学类),被广东省党史学习教育专刊收录、推介。这些特色实践和社会影响也有力证明了红色美术经典融入党史教育的可行性和特色示范性。

(二)红色美术经典融入党史教育的内在逻辑

第一,从理论逻辑看,红色美术与党史教育内容具有相融相通的内在契合性。艺术、美术与社会现实(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一种特殊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是意识与存在对应关系的一种典型体现。一方面,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大量的红色美术经典以艺术符号表征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标志性历史事件、历史场景和代表性重要人物的信息内容,深刻反映和突出体现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和精神图谱、艰辛探索及伟大成就。另一方面,从美术图像与历史场景再现的相应关系看,图像、影像能直观、形象的记录和反映历史史实。尤其是在摄像工具缺乏或革命战争紧急的历史关头,一些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留下的史料尤其是影像材料较为缺乏。经过一些严谨的红色美术家深入历史遗址、场景考察,再经过科学推理和历史相关人物访谈求证,更能趋向真实的历史情景还原,从而起到“以图证史”、“史画统一”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融合。如长征题材画家沈尧伊的写实油画作品《遵义会议》就是这样状态产生的“忠实、可信还原历史” 的红色美术经典。因而,红色美术经典融入党史教育可以取得美术经典图像与党的历史图景关联互证、有机统一,体现着红色美术经典与党史教育内容具有内在契合性和融通性。

第二,从历史逻辑看,红色美术与党史教育的功能和发展历程相互贯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同时强调,“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诚然,“百年党史”的伟大历程和构筑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我国广大艺术家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创作源泉,是一种红色美术创作的历史素材和资源。另一方面,这也是党的教育下我国美术工作者的一种实践成果,正因为得益于“伟大党史”的感召和党的文艺教育方针的指导,一代代红色美术家,以炽热的爱国热情、深厚的人民情怀,创作了这许多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党史题材的红色美术作品。而红色基因是共产党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其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思想本源、精神境界、作风修养等,集中体现和展示了历史与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党史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也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可见,红色美术与党史教育从功能上看是可以相互贯通的。

从历史传统看,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艺建设,重视文艺作品“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确定了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首先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以及后来调整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针,再到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提出的:“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等

等,都一脉相承的强调文艺在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中的效用。而革命美术、红色美术因其的历史和人文承载,在相关政治思想和党史教育活动中也非常受到重视并被加以利用,如毛泽东在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中,也常常使用革命宣传画来辅助讲解。所以,通过历史考察,红色美术与党史教育的发展历程也是相互贯通的。

第三,从实践逻辑看,红色美术与党史教育实践指向和价值目标相辅相成。从价值目标考量,红色美术融入党史教育可以实现同向同行、相辅相成的教育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党的文艺思想和文艺政策指导下,一代代美术家用饱满的热情、高超的技艺、精巧的艺术手法,形象刻画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场景、重要历史人物,创作了一大批彪炳中国红色美术史册的美术经典力作。红色美术经典承载着党的历史图景、反映着党的精神图谱,通过“由画入史”,以画讲史、以画释史乃至以史促画,让受教育对象在欣赏形象生动的经典画作和党史历史影像、聆听其中的史实解读,以及开展红色美术主题创作辅导与实践等,可达至在青年大学生中开展党史教育的學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目标要求。

从现实需要指向探讨,红色美术融入党史教育可以创新与时俱进、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当前时代,信息互联和媒体智能化日益深入、泛化,新媒体平台、自媒体成为当代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们知识传播和信息传输的常用渠道和平台,“读屏”成为青年学生惯用的信息吸收和知识汲取方式。而传统的党史教育方式主要是以党史知识传授和信息传播为主,如课堂灌输式、布道式的传统授课方式常常遭到青年大学生的漠视甚至思想抵触的现实困境。而红色美术经典以美术图像、动态影像辅以解读文本的方式,较之于纯文字、语言,更能直观、形象的记录和反映历史史实,更易在以图像优先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中引人注目。像“画说党史”短视频凭借动态影像方式,通过进入学习强国和微信自媒体等新媒体平台,以及融入党史教育思政课堂,可起到“引人入胜”“润物无声”之教育功效。同时,每一辑短视频可独立为一节“微党课”,青年学生或民众可通过智能手机、电子平板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自主自为地观看、温习,使受众适应信息时代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和阅读兴致的有效保持,从而增强党史教育的吸引力、适应力,保证党史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正是两者在教育价值目标和现实需要指向的高度一致性,可起到同向同行、相辅相成的融合效果,并资证了红色美术经典融入党史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四、新媒體红色美术经典融入党史教育的有效路径建构

在当前增强党史育人效能的意境下,如何顺应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环境,建构红色美术经典融入党史教育的优化路径,从而有效增强党史育人效能。

(一)强化主导性,在教育内容建构上坚持和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及主导作用

主导性决定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教育的核心,坚持主导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党史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教学,而是以历史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党中央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要求,表明当前对百年党史的学习教育活动实质上也是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活动。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经中国共产党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百年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论,是党史教育的主要理论性内容,并且是主导性内容。主导性教育内容是新媒体教育环境下把握教育主导权的基础,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发布、传播呈现开放性、多样性和交互性特点,这既为党史教育相关知识信息的宣传、教育带来便利和高效,同时,信息开放性和多样化却削弱了教育主导性,使党史知识的传播和教育面临一个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问题。一些青年学生对新的理论观点、新的历史资料好奇心强,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面对一些错误观点,缺乏清醒的认识、缺乏足够的明辨是非能力,甚至怀疑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对党史学习教育的广泛开展带来一定影响。因而,针对新媒体、自媒体等信息传播特点,需要党史教育工作结合其优势,应对不利因素的挑战,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史教育工作。如“画中有话”党史专题短视频文本注意贯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在短视频文本中引用当代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观点作为党史诠释和画作赏析的理论支撑,使其成为新媒体、新平台上的信息海洋中的一股清流。所以,在新媒体开放性、多样性的信息传播环境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化党史教育的主导内容,对引导青年学生和受众树立正确党史观,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不利影响,增强党史教育的正向效能,是一种必要的指导原则和因应路径。

(二)突出主体性,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注重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而在教育活动中,主体性表现为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的功能特性,包含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育效能发挥方面,新媒体环境既对教育内容有调整的要求,而且对教育方式方法也产生较大的影响。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同的是,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传播方式的交互性催生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民主平等的新型关系,日益缩小的信息级差使教育者的权威性、主导性逐渐减褪,教育对象由原来教育活动中被动的接受客体变为主动的接受主体,接受信息的自主能动性不断增强。因此,新媒体背景下的党史学习教育,要注意适应青年学生对新媒体的运用习惯和接受心理,在教育方式方法选择上,尊重青年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注重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加强与新媒体相结合,让静态的理论、知识“活”起来,新媒体的平台优势有利于发挥情景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的作用,有效激发青年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党史教育中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正如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媒体时代新平台、自媒体成为当代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们知识接受和信息接收的常用平台及渠道,“读图”“读屏”成为青年学生惯用的信息吸收和知识汲取方式。红色美术经典以美术图像、动态影像,更直观、形象的记录和反映历史史实,更易在以图像优先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中引人注目,并让青年学生和受众在对美术经典的自主欣赏中发挥审美主体能动作用。如,百辑党史专题短视频从“经典导读+历史影像+时代启示”的结构,以及动态短视频形式和片长选择方面看,更适于在新媒体、自媒体等线上平台推送,既具有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的文艺特色,也是对当前新媒体、融媒体的传播特征的适应。并可作为教学素材有机融入党史教育思政课堂,起到 “润物无声”之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潜移默化教育功效。

(三)注重协同性,在教育运行机理上形成多方配合与多维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

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各种媒体逐渐融合并向全媒体发展是媒体发展的一种趋势。教育活动面临的传媒环境更加多样、复杂,从“画中有话”短视频及“画说党史”系列党史教育活动运行实践看,系列教育活动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党务职能部门、教务部门、团学部门及各二级院系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动员了学校老艺术家、中青年艺术家、党史学者、史论专家及思政课教师、学生代表等积极参与到活动项目中;项目以党史美术经典专题百辑短视频为主体,并作为特色教学素材融入党史思政课,更串联起“画说党史”系列的红色美术经典展览、党史知识竞赛、红色文创主题专业课、党史主题“红色记忆”艺术创作等有机结合,通过线上线下、理论教育与创作力行相结合的党史教育实践活动,做到全方位、多维度的教育实践联动,从而有效促进红色美术经典与“百年党史”协同育人效能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04):4-11.

[2]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5.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19.5-2009.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5]慎海雄.无声诗里颂千秋——我们为什么要策划百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J].国际传播,2021(01):1-4.

[6]邓向阳.中国红色美术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

[7]尚辉.人民的艺术:中国革命美术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9.

[8]林宏伟,高永中.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苗存龙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新媒体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