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龙窑瓷釉加工技艺及其窑变可控性烧制探索

2021-08-28 09:18杨盛龙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过筛龙窑窑变

杨盛龙

浙江省龙泉市同源青瓷 浙江龙泉 323700

龙窑现身于商代,龙泉窑区域的浦城仙阳镇猫耳山窑址群发现三条长形龙窑,距今3465—3555年,为已公布发掘报告且在夏商之际的早期龙窑窑址。早期龙窑如上虞李家山的商代龙窑全长5.1米。三国时期龙窑长度超过10米,隋唐时期龙窑结构成熟,长度在20~30米。宋元龙窑长度显著增加。南宋龙泉龙窑长度多数在50~60米左右,源口宋元龙窑长达97米。到元代,龙泉龙窑长度普遍缩短,多数在40米左右。龙窑在古代烧成成本低、建筑方便、装烧量大、产量高、升温快、可利用部分余热、热效率高、生产周期短等特点,更因为能够维持烧造青瓷的还原焰烧制,适合烧石灰釉和石灰碱釉等瓷器。瓷器烧成温度提高促进了龙窑技术的诞生发展。但由于不易保温、窑内不同位置窑温不同、窑温控制难度大等原因,龙窑烧成质量较差,极需讲究瓷釉的特殊配制。本文拟就龙泉青瓷龙窑烧制的古今釉料变化及现代加工配制技艺进行适当的探索。

杨盛龙作品《一本万利》

一、古代瓷釉与龙泉地理特质

瓷釉出现较早,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闵行区马桥遗址的原始瓷片测试,发现其烧成温度为1150—1175℃左右,瓷胎已烧结,有光亮釉层,完全玻化或有少量残留物和气泡,釉层厚度已达0.15—0.25毫米,闵行马桥的平均年代为距今3250+250年,说明在商代中期已出现人为施加釉层。古瓷釉主要熔剂元素是铁,锰、磷含量远低于铁元素。铁和铜是瓷釉颜色发生丰富变化的重要元素,其含量决定着青瓷釉色的基调。

龙泉地区盛产瓷石、原生硬质粘土、紫金土和石灰石。龙泉群变质岩的主要岩性为片岩、变质砂岩、片麻岩以及变粒岩类,以副变质岩为主。前人通过野外地质露头和划分沉积类型来判断其矿石矿土环境,而利用其独特的主微量元素,形成龙泉窑特有的品质。龙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瓷业生产十分有利,故窑场分布于龙泉窑整个地区,单独龙泉境内就有历代龙窑窑址五百多处。古代龙泉青瓷龙窑釉,其化学组成以硅粉和碳化硅为主,铁元素为还原剂,采用自还原的方法配制出呈色可控的青瓷釉。南宋以后,龙泉青瓷釉转变为石灰碱釉,以瓷土、紫金土等为主要配制要素。笔者就利用龙泉本地独特矿土配制瓷釉,龙窑烧制的仿古豆青釉《富贵同春》就是其典型的一例。

二、龙窑瓷釉料的选择与加工

1、选用上层风化透彻的瓷矿土料

龙泉瓷石形成经历源岩的风化剥蚀、碎屑颗粒的搬运、沉积物卸载和后期成岩等作用的综合改造,其间元素的转化、形成等一系列地质事件都赋存于矿物中,那些一定含量、比值的微量元素很好地体现了龙泉窑的环境特征。一般瓷石矿床分“蚀变”与“风化”两种类型,上层瓷石三氧化二铝的含量高,可塑性好,制作的瓷胎洁白细腻,产品优异。中下层瓷石铝氧含量低,制瓷易变形,产品质量会有所下降。龙泉窑能够成功烧制出质地纯正、釉色清莹的青瓷精品,在世上一举成名,这与龙泉独特的矿石釉料和精细的辨识筛选技艺密切相关。

2、釉料加工

一般是将洗过的釉石放进水碓舂碎,再将舂细的釉石粉末从碓臼中铲出,用竹箕运送,投入淘洗池中进行淘洗化浆。具体步骤如下:

①敲碎。釉石开采后,要用锤子敲碎,碎至3~5厘米左右。②清洗。用畚箕盛装,挑到水碓旁小河里进行清洗,将畚箕浸入水中上下抖动,将釉石上的泥土灰尘及其它杂质让水流冲走。再利用 ③舂细。以水碓舂碎捣细。④舀入沟。将充分搅拌的釉石泥浆舀入排砂沟,让其流入沉淀池。⑤沉淀。通过沉淀,让粗颗粒沉淀至池底,实施固液分离。⑥舀入稠化池。将沉淀池中的釉石浆体舀入稠化浓缩池,浆体粗粒在沉淀池中沉降下来,然后清除。⑦踩泥。稠化浓缩池的釉石泥浆水份蒸发到一定稠度时,工人即赤脚入池踩泥,一般要踩三遍。

杨盛龙作品《富贵同春》

3、釉灰的制作

制作工序:开采石灰石→锻烧成生石灰(氧化钙)→加水消解变成熟石灰(氢氧化钙)→与茅草叠加煨烧→熟石灰与燃烧茅草结合转变为碳酸钙。

开采石灰石,去其杂质,锻烧,加水消解,以茅草叠加煨烧,成碳酸钙釉灰。看似简单的6步制作法,每一步都需要谨慎操作。露天开采后,先要挑选出黝黑色石灰石块,锤碎倒入立式石灰窑内煅烧,煅烧成生石灰,这只是制备釉灰的半成品。将生石灰堆放在炼灰场地上。可通过吸收空气中湿气而自然消解粉化,其时间大致需要2至3个月;可以人工洒水进行消解。石灰叠加茅草煨烧的具体做法是:在炼灰场上,先铺一层茅草,再将熟石灰过筛,留出一定的火路空档,撒于草堆上,让熟石灰填充于茅草的缝隙中。当熟石灰层厚度达到8—15厘米,再铺第二层茅草,如此一层茅草一层熟石灰,最后堆叠成高一米左右,长宽三米见外的长方体火床。层层茅草和薄薄的熟石灰叠加,使熟石灰与茅草接亲密接触,全面融合,在烧的过程中,碱与钙加速进行化学反应,使熟石灰能够顺利地完成碳酸盐化。一般要堆三个火床,再在底层四周点火,经过约六小时煨烧后,即可耙开煨烧堆,翻动拌匀。待余火基本熄灭后,再如前法,将第一次煨烧后的灰料分成二个火床煨烧,第二次煨烧时灰料不需过筛,用铲子直接铲到茅草上即可。第三次煨烧就不用茅草,把处于高热状态的灰料铲成一堆,此时未烧尽的狼萁草会继续燃烧,直至熄灭。如此连续三次煨烧的时间,大约需两昼夜,再陈放均化数日,即成龙窑釉的釉灰。这最后的5—6两步最为复杂。

4、釉料配制

杨盛龙作品《莲生系列》

①去杂保纯:将釉灰倒入容器,加水淘洗,将灰料浆过筛,去处梗屑等杂质。②头灰与二灰:对过筛后的釉灰浆料进行脱水,即为头灰。一般头灰容易稠化凝滞。要与釉料配制沉淀后使用,“以成方加减”配制。缸底里未水化成浆的釉灰粗渣,需再加尿液润湿,置于缸中加盖陈腐1—3个月,然后再舂细、淘洗、过筛、脱水,一般数量较大,所以常用水碓舂细。由此获得二灰。③调釉浆:把淘洗、过筛的釉果浆和釉灰浆调整成相同的稠度,再用铁盆或碗计量釉浆,根据产品的需要,按一定比例配制。如唐英《陶冶图说》说的,“如泥十盆,灰一盆为上品瓷器之釉”。“用釉八盆人灰一盆”的配制方案较为理想。

龙窑瓷釉配制常常发生窑变,如果窑变理想,会使作品价值连城。但在古代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笔者在龙窑瓷釉配制中,通过大量试验,现已摸索到龙窑瓷釉变化的一些脉动规律,通过釉料和一些矿土元素的适当配比,可以调配出耐高温好龙窑瓷釉,而且合理添加矿物元素,改变其瓷釉成色变化,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瓷釉色彩。窑变是很难控制的,但笔者几次试验都较为成功地烧制出类似龙窑窑变的瓷器。如《一本万利》《莲生茶具》是原来极难控制、可遇不可求的窑变瓷釉,现在笔者通过本地矿物元素的添加调配,已经能较为熟练地控制其窑变效果了。例如《富贵同春》《福禄瓶》等龙窑仿古豆青瓷釉,也能进行较为稳定的烧制,龙窑窑变瓷釉的理想性、仿古龙窑瓷的成功率都有较大的提高。龙窑瓷器作品得到了收藏界和行内专家的好评。

猜你喜欢
过筛龙窑窑变
龙窑古法烧制建盏之美*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探析柴烧与建盏龙窑烧制技艺
特色窑变组壶
西门亚军作品精选
焦糖布丁
“活着”的龙窑
小牛粒
曲线拟合方法测定土工布有效孔径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