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错题类型分析及纠错研究

2021-08-30 14:05苏蓉蓉
成才之路 2021年25期
关键词:纠错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苏蓉蓉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出现错题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数学错题,分析学生出现错题的类型与原因,纠正学生错误,促进学生发展。文章主要分析数学错题中的三大类型,即知识型错误、普遍型错误及反复性错误,并针对不同的类型提出纠错的方式,给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类型;纠错;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5-0139-02

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错误,无数个错误的出现、原因分析与问题的解决构成了一个认知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其受到年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能力的限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误,甚至教师一再重申的关键知识点,学生依然会在同一个地方出现反复性错误,令教师头疼。教师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学生的错误,将学生的错误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错误原因,通过对错误的分析来提升自己的认知。

一、针对知识型错误,要追根溯源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很多学生是因为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而出现错误。对于这种知识型的错误,教师要展开针对性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进而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1.采用规范性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本质

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些概念对于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因此很多学生的数学错题中都是概念性错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采用规范性的语言来描述概念定义,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正确解题。

例1:一个环形铁片的内圆直径为8 cm,外圆直径为12 cm,沿着圆环直径进行切割,求切割之后半圆环的周长。因为学生对圆周长的概念理解不深刻,所以会出现列式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分析了学生出错的原因之后,就要对圆周长再次进行讲解,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圆周长的定义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要注意其中的“围成”二字,让学生可以清楚半圆环是由两条曲线与两条线段围成的。学校的操场的跑道则是由两条线段与两条曲线围成的,半圆的周长、扇形图的周长都是由弧形和直径所围成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这种规范性的语言进行知识的讲述,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降低错误率。

2.灵活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有很多学生感到计算题枯燥乏味,计算时容易出错。究其原因是学生们对计算的理解不透彻,面对这一情况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计算有透彻的认识,进而提升计算准确率。

例2:请计算53.4+4.12+13.45的得数。很多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将数字的末位对齐,而不是小数点对齐,因此错误率较高。这是由于学生受到了整数加减法中末位要对齐的影响,也可以看出学生对小数点对齐的含义没有深刻理解。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例子:妈妈到超市购物,购买大米的费用是53元4角(53.4元),购买蔬菜的费用是4元1角2分(4.12元),购买瓜子的费用是13元4角5分(13.45元)。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在小数点之前的代表元,小数点的后面一位代表角,小数点后面两位则代表分。学生自然会知道在计算时,元与元相加,角与角相加,分与分相加,在计算的过程中小数点要对齐,这样就抓住了小数加减法的关键。

二、针对普遍型错误,教师要巧妙设计同步练习

普遍型错误通常出现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对于刚刚学习的知识点学生没有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因此出现了错误。针对普遍型错误,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使学生可以逐渐掌握相关知识点,对于教师而言也可以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了“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内容之后,班级内学生普遍存在着不知道何时求高、何时求体积的错误。对此,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三个不同难度的练习作业。

基础练习:一个长方体的玻璃缸的长、宽、高分别为14 cm、10 cm、8 cm,现将一个铁块完全浸入水中,水面上升了1 cm,求铁块的体积。

能力提升练习:在一个棱长为10 cm的正方体容器中,注入一定量的水,水深为4  cm,然后浸入一个体积为200 cm3的铁块,求现在的水位为多少cm。

思维拓展题:甲、乙均为长方体玻璃缸,其中甲缸的长宽分别为30 cm、12 cm,乙缸的长宽分别为40 cm、10 cm,在甲缸中有12 cm高的水,乙缸中没有水。现在将甲缸中的水倒入乙缸中一些,且要保证两个缸中的水是一样多的,则甲、乙两个缸中的水分别有多深。

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成功地完成前两个练习题,在思维拓展题中,一些学生经过积极思考也可以完成,这样学生就在逐渐递进的练习中提升了自身的能力。

三、针对反复性错误,教师要追踪矫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是还不能很好地应用,因此一些错误就会反复出现。此时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要因势利导,深化学生的解题思维。

如很多学生在做题时,经常会出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进率混淆的情况,这样即便是学生前期的运算是正确的,到最终的单位换算时也会出现错误,进而影响正确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可以让学生先回忆一下相邻的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让学生打开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为什么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0,两个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 000。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由线到面再到立体的过程,引导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間的联系,并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这种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对各个单位的进率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降低出错率。

猜你喜欢
纠错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参省”之“参”读音纠错
关注学生发展,从作业批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