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交作业”,循序渐进提升培智学生康复技能

2021-08-30 01:48张艳孙丽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1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

张艳 孙丽

摘要: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培智课程标准中指出,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传授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共同构成培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交“作业”环节,融入康复训练理念,逐步提升学生的康复技能,从而矫正和补偿培智学生的身心缺陷。

关键词:交作业  康复训练  技能提升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培智學校学生是高度异质而多样化的群体,除智力障碍之外,多数伴有运动、感知觉、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障碍,其个体间差异及个体内差异较为显著。教育与康复训练的有机结合,能补偿学生身心缺陷,满足其学习与发展需求。将教育与康复训练相融合,会有利于个体生理机能的重新组合,有利于身体各种功能的代偿,有利于损伤器官的矫正和康复,有利于智障儿童缺陷的最大程度补偿,有利于残疾儿童潜力的最大程度发挥,有利于其身心的最大限度发展,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因此,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传授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共同构成培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何将康复训练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呢?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发现,“作业”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培智学生入学两三个月后,随着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逐渐开始接触书写类作业。教师可以制定相关要求,以交作业为契机,对学生融入多项康复训练。

一、拿作业

教师每天在课前设置交作业时间,发出指令,让学生从书包中拿出指定作业本,并翻到书写页。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认知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得到训练。

1.训练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对于培智低年级学生,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是听懂教师的指令。学生首先要能够理解教师发出的指令的含义,其次要对接收到的语言信息产生适当的反应。教师每天发出“交作业”的指令后,训练学生做出正确的反应,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

2.提高培智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的书包里一般会放着两类作业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很多学生初期并不具备分辨能力,只是将书包中的作业本拿出来,并不会考虑这是否为指定学科的作业本。同时,对于教师上次布置的作业是什么,自己是否完成,也没有概念。当他们翻开作业本时,能够对学科有更直接的了解,逐步认识到语文和数学的区别;当他们翻到指定书写页时,能够回忆起自己的行为,了解到这就是老师上次布置的作业,对“作业”一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3.锻炼学生精细动作能力。学生从书包中翻找并拿出作业本的同时,锻炼了其手眼协调的能力。随后教师要求翻到书写页,学生在翻阅纸张的过程中,也是进行了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

二、交作业

教师可在教室内设计作业墙,贴上带有学生姓名的作业完成表。当学生拿出作业本后,要求学生来到作业墙边,按先后顺序排队交作业,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感知觉能力。

1.培养规则意识。学校的各项活动中,经常需要学生排队。培智低年级学生在排队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如插队、掉队、推挤同伴等。教师利用交作业的时机,让学生实践排队的基本方法,一个跟着一个,不能随意插队,在排队时学会等待。逐步让学生养成排队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排队规则,在学生内心埋下规则意识的种子。

2.提升感知觉能力。当教师发出拿好作业本排队的指令后,教师拿着作业完成表格,让学生按照拿取作业本的先后顺序,依次排队站好。学生不仅需要观察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还要和前面一位学生保持成一条直线,同时观察前面学生是如何交作业的,提升学生视觉、听觉、前庭与本体觉等能力。

三、说作业

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作业翻到指定页,并手指作业内容,与教师对视,表述“我的作业写完了”,训练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和思维能力。

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智力障碍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主要依靠感觉和知觉动作来认识世界。他们的思维与动作是不可分割的,也就是动作停止则思维停止。因此,要想训练他们的思维,必须让他们辅以相应的动作。当他们的手指指到相关内容时,他们才可能知道老师布置的是什么作业;当他们的眼睛和老师对视时,才可能知道作业完成后,需要交流的对象是谁;当他们口述“我的作业写完了”,才可能知道书写页中的内容就是教师所说的“作业”,且按照老师要求已经完成了。培智学生通过手、眼、脑的协调训练,加上正确的语言表达,增强了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提升了思维能力。

四、评作业

完成上述环节后,教师让学生从作业完成表中找到自己的姓名,并告诉老师:“我想要一颗五角星(小红花)”,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

1.加强自我认知能力,感知汉字特点。“认识自我”是培智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前提。由于培智低年级学生书写能力弱,往往不能通过书写让学生记忆自己的姓名。教师可以在交作业的环节中,让学生从表格中找出自己的姓名,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反复记忆自己姓名的字形,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不断了解祖国汉字的特点。学生大声读出自己的姓名,加深对自我的认知,感受自己和家庭的关联。

2.训练沟通与交往能力。沟通与交往能力是培智学生需要长期训练的一项技能。教师可以利用交作业的时机,和学生进行交流,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当学生按照要求,找到并读出自己的姓名后,教师会提问:“你想要什么奖励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用正确的语句描述自己的需求,“我想要……”;无口语能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五角星或小红花实物中指出一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在作业完成表中画上对应的奖励物。

鉴于学生个体差异大,对于以上几项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可提供肢体辅助、口语提示或动作提示等策略,支持能力弱的学生完成相关要求,以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这项活动进行适合自己的康复训练。

培智学生的康复训练,如果仅限于学校和课堂,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环境上,都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也难以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任课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因素,把训练融入到日常活动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2016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林桂玲,代珊,申承林.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培智学校学生认识“独特的我”[J].现代特殊教育,2019(12):37.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小儿智力糖浆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疗效分析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物理疗法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膝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效果评价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分析
微媒环境下运动康复训练的开展策略
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现状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