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联网采集系统在织机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2021-08-31 14:22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机台织机纺织

徐 盼

[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1306]

1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纺织企业在生产上主要采取了订单化生产模式,具有种类丰富、改台繁多等特点,在此情况下要想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转,必须实施纺织设备的精益化管理。从当前纺织业生产现状可看出,纺织行业在设备管理上存在较大误区,其中包括对设备管理的监督不到位、对设备问题处理不及时、无法掌握最新的设备管理手段、各个阶层关于设备问题交流存在阻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影响当前纺织企业设备管理手段无法高效运行的主要原因。

2 实施方案

根据调查显示,在当前纺织企业内部所使用的织机种类繁多,且生产产品较为复杂,每日所需要生产品种大约100 种[1]。根据这一现状,可对浆纱机、织机以及验卷机进行处理,以互联网采集系统为单位,进行信息联网,构成信息采集的终端机。这个终端机可以实现对设备当前工作状况进行了解,并进行跟踪记录,系统自动形成可应用的报表,从而帮助企业相关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企业纺织设备的状态进行解读,并进行实时跟踪,在进行充分的实验后,最终实现纺织设备信息集成管理[2]。

3 应用实践

3.1 所有设备检修操作的录入

在纺织工作中,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一些设备小问题发展而来的,由此可见,对纺织设备的信息监控十分必要,为此,在织机的信息采集系统中,有必要将设备的检查、维修以及使用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保存,并由专业人员根据数据对织机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同时,信息采集系统中所保留的数据,也是后续织机设备管理分析的基础。织机作为纺织工业有效发展的重要设备,维修也必须做到精细化,维修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织机的运作情况,为此,在工作人员进行维修前,要在信息采集系统中进行个人信息的录入,并通过系统对织机维修的整个流程进行监控。监控系统会严格把控每次进行织机维修的时间,在维修超时后自动上报,在保证织机使用安全的同时,避免由于长时间停工所造成的损失。监控系统同时也会对织机修理的整个流程进行监控,并将维修细节进行存档,方便后续的工作中进行调取,为后续维修提供参考,同时也是维修工人工资核定的主要依据。

维修人员完成对织机的维修后,在操作平台上进行确认,系统自动将维修结束的指令发送给监督人员,以此提示监督人员进行第二次检查,从而确保织机修理的有效性。与维修流程相同,系统也会自动保留检查过程中的信息,以方便后续的查找应用,并根据检查中所涉及的内容,系统自动输出检查单据,以保证后续监控的跟进。织机系统对检查人员所出具的检查单据如表1 所示[3]。

表1 设备检查单

自动化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对机械维修检查效果进行准确评估,在系统发现人工检查所忽视的织机漏洞情况下,会通过设备端口直接传输到织机监控平台,以达到呼叫维修工人进行返修的目的。与此同时,相关检查人员也可以通过维修端口刷卡进入系统,对当前织机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估,在具体工作中,系统自动呼叫责任人,机台号及需要处理的具体问题见图1。

图1 检查项目异常返修单

3.2 所有机台翻改品种操作的录入

由于纺织行业所涉及产品的多样化,机台翻改品种是十分常见的。在此流程中,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将翻改品种作业、设备检修、检修检查和返修记录录入系统数据库,形成信息化管理,同时确保可以为后续纺织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便利,为工作人员提供基础信息。具体操作方式及流程:设备人员借助信息识别卡完成系统进入→记录工作内容→核实人员查询工作内容→检查人员检查→设备人员返修→检查人员复查[4]。

3.3 设备人员互查时所有操作的录入

在纺织工作的流程中,设备互查是保证纺织设备正常使用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发现设备问题,被检查的一方必须及时对设备进行返修,返修后系统将会对返修效果作进一步的审核,并将所收集的信息化系统返修情况、返修具体操作进记录下来,然后存储到信息化系统中。

具体操作方式及流程为:设备人员刷信息识别卡进入系统→记录检查内容→检查人员查询工作内容→检查人员检查→设备人员返修→检查人员复查。

3.4 所有设备故障维修操作的录入

在纺织工作中,机台出现故障的情况必须及时进行维修,这种情况下值车工作为主要的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尽快进行信息传递,减少停工时间,在完成维修后,值车工有义务对机台维修情况进行检查,并通过手动输入的方式,在信息采集系统中将故障发生、故障处理到故障检查整个流程进行信息输入。实际操作方式及流程为:值车工刷信息识别卡进入系统完成故障维修呼叫→维修人员查询工作内容→维修人员维修并在系统设置中选择处理方法并记录。整个故障处理流程可以作为该机台设备档案,并在后续设备维修、设备检查中起到信息支撑作用。在完成机台维修后,信息系统对值车工发出指令,由值车工对机台维修效果进行评价,在保证维修效果的同时,也作为维修工人工作质量的重要评判依据。具体的设备故障维修及评价记录如图2 所示,如果维修工人工作质量不能满足标准,则进行进一步返修[5]。

图2 设备故障维修及评价记录

3.5 利用系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借助分析系统采集设备获取质量报表,然后开展数据对比工作,最终形成的分析结果可以对机台设备状况差异进行指导,并有效提供关于纺织设备管理精益化的路径[6]。

在对信息采集系统中的维修流程进行优化后,要对生产数据采集效果进行分析,为纺织企业的工艺优化提供指导,为此,对设备管理中的系统采集以及系统采集中所生成的详细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例如,目前纺织车间所使用的生产设备为3 号浆纱机,是以2号浆纱机生产工艺为基础开展的工艺优化手段,为了工艺优化可以获得令自己满意的效果,对2、3 号浆纱机分别进行实验,以2 号浆纱机的效率为验证参考的情况下,与3 号浆纱机生产产品在后工序G602 机台上的实际效率46.4%进行对比,可以确切地得出,在进行优化后的浆纱机工艺提升效果明显。为了保证实验效果的准确性,对改良后的织机停机次数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到之所以织机效率可以提高,主要是因为与G602 机台相比,N031 机台每班只经停18 次,经停时间节省了一般。N031 机台经停状况有所改善,可以证明本次工业更改的可行性,对于纺织行业的生产十分有利[7]。

3.6 利用系统数据指导设备维护工作

通过对系统采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跟进,能够实现管理人员的实时监控,通过信息化系统,对设备的使用情况、故障维修和生产情况进行把控,并以此为基础对织机优化进行指导。

通过信息采集系统,对每台织机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并及时发现织机存在的故障,在进行多次维修后,其故障依旧存在,说明织机老化,需要进行处理或者更换,并进行重点监控,以免织机故障带来停台损失。

该系统可以对整体的织机故障进行统筹把握,分析每种故障的发生次数,如果出现同一种故障经常发生的情况,必须做出重点防护,加强企业员工操作规范,并对故障进行整体维修,保证纺织工作的正常进行。

运用信息采集系统可对故障问题以及故障维修进行监控,从而发现织机中经常出现故障的零件,以此为基础对织机配件质量进行把握,从而解决实际性问题。

3.7 利用系统数据指导生产

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组合统计速度及质量,从而完成数据的采集,可以将纺织工作的往前情况、实时情况进行准确展现,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此数据为基础,实现对织机设备的管理,并为纺织企业后期的改良发展提供方向。

在当前使用的信息采集系统中,可以实时查询织机运行情况,图3 系统主界面显示中,每个方块所代表的是一台独立的纺织设备,缺少设备编号标识,只是使用颜色表示设备实际运行状态,其中绿色表示设备正常运行,黄色表示设备正在更换品种,其他颜色则表示设备因不同原因导致停台[8]。

图3 系统主界面

操作人员点击页面代表设备的对应方块时,在页面中弹出详细的设备运行情况,其中涵盖生产现场各个区域的温湿度情况、当班瞬时生产效率、车速情况。

4 应用效果

当前阶段,在线联网采集系统在织机中的应用所取得的效果具体如下。

4.1 多元检查实现检查自动化

相对于传统的设备管理,信息化设备管理可以突破单一性的局限,实现多种方法引导下的检查方式,并实现系统自动检查,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资源,为后续设备检查人员减少工作压力。

4.2 信息化检测手段更加高效化

信息化检测手段最有效的进步就是检查效果更加准确,规避了人工检测出错的弊端,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每台机器进行独立监控,甚至是对其中配件的质量进行检验,以此缩短了人工检测的时间,促进检测的高效化进程。

4.3 落实了设备为值车工服务的理念

以现在所使用的设备管理系统为例进行研究,维修人员在完成设备维修后,实际维修情况由值车工进行评价,这个评价的指标最终成为对检修人员工作质量的考核依据,可以很大程度上督促设备维修人员端正工作态度,从而提高对纺织织机的维修质量。

4.4 自动化分析实现对设备的统筹管理

通过计算机引导下的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自动化管理,对于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运行情况以及相关报表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了解现场织机的设备状态,同时也为机械生产的改良提供良好的支撑[9]。

4.5 信息化系统实现设备的追踪管理

在每一次进行设备维修后都对整体流程进行记录,并长期存档,根据系统自动生成的报表,对未来的设备管理提供方法,从而达到追踪管理的目的[10]。

5 结语

当前很多纺织企业都存在设备过于冗杂、生成产品种类多、生产线长以及品种变换频繁等情况,由此导致员工工作量大、设备维修不及时、设备维修不彻底等问题发生,严重影响企业对设备管理的质量,为了减少此类问题对企业发展的制约,纺织企业迫切需要实现数字化设备管理。在线联网采集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其应用在纺织设备管理中可以达到精益化管理、指导生产优化、实现设备检查高效化、减少人力操作所带来的误区,并有效提高对企业设备的统筹管理,通过规避设备管理上的误区实现纺织技术的改良,最终促进企业发展。以在线联网采集系统为基础,通过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纺织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是当前纺织行业不断发展、自我突破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机台织机纺织
澳洋纺织
神机妙算 中国传统织机的分类和演进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优化PROTOS70梗中含丝量技术性研究
一种针对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全面动态取样方案
由甲纺机:两款织机高速高效稳定节能
古织机与丝绸文化
“水改气”究竟靠不靠谱?金斯达有话说
不能忘却的“三八”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