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步,空间赋能
——吴江太湖新城软件园综合大楼

2021-08-31 03:36李少锋LIShaofeng
世界建筑 2021年8期
关键词:软件园吴江楼层

李少锋/LI Shaofeng

1 建筑与苏州湾(摄影:张超)

一座创新的城区

2019年以来,随着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苏州市吴江区进入了一个更加高质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吴江给出了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和示范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工作目标。作为“创新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江太湖新城角色十分重要。

吴江太湖新城位于长三角城市圈核心地带,早在2014 年,太湖新城提出了一系列产业升级、助力区域创新发展的计划,苏州湾软件园的规划和兴建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项目。这座软件园选址在230省道以东、云龙西路以南,拟投入40 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27.8hm2,重点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相关的软件产业将成为吴江的主导产业,软件园将成为吴江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的新引擎。

一群智慧的集成

在软件园建设规划确定的第二年,2015 年,我们中标获得了软件园综合大楼这座园区内最早开工建设的单体建筑的设计权。该楼位于软件园的中心位置,230 省道和纬一路交叉口,总建筑面积41,808m2,地上20 层,地下1 层,建筑高度96m。建筑功能既包括负责软件园运营服务的管理用房,也是初创企业集聚的平台之一。建成后,众多中小微初创企业或先期入驻园区的企业都将落户于这座综合楼,其中不同楼层的工位将提供给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公司,它们的到来将是一次智慧的大集成,它们的跨界碰撞,将是软件园乃至于整个区域的产业爆发、升级发展的缩影。我们的设计旨在为它们的集成和碰撞提供空间赋能。

一对利弊的转换

综合楼西临宽阔的东太湖岸线美景,楼层越高,越能观赏到高质量的湖景。但一个弊端因素,令这个优势大打折扣,那就是湖与楼之间还有一条交通繁忙的230 省道,大量的车辆穿梭于此,而且其中有许多大型货车,交通噪音的干扰同样也随楼层的升高而增强。这使得湖景与噪声这一对利弊因素的调和,成为了设计难点。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建筑室内对西侧湖景的利用,我们选用通透的玻璃幕墙外立面,但这也让建筑西面的西晒成为了室内功能布置和节能需要解决的矛盾。看湖景还是控噪声?视线通透还是避免西晒?利弊矛盾的处理,成为了我们分析这个设计的切入点。

概念设计阶段,我们在建筑的五至二十层,“借”出其中每层楼面最西侧1~2 个柱跨不等的部分,打通成上下贯穿的共享空间,从每个楼层都可以向西走到这个共享空间中来。在这个“借出一步”的贯穿空间中,人们可以通过通透的外墙玻璃,远眺西面的湖景,充分体验室外湖面的开阔空间与室内宽敞高大的贯穿空间融为一体的感受。与此同时,这个借出来的贯穿空间,处于西侧室外的西晒、噪声干扰和东侧办公空间的中间,有效地隔绝了西侧方位上的弊端因素,调和了矛盾。

一次垂直的织布,一次跨界的碰撞

在进一步的设计中,西侧“借出一步”的贯穿空间,成为了我们实现将要入驻的不同楼层、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跨界碰撞的重要空间手段。传统高层办公建筑中,不同楼层在垂直方向上,基本都是相互隔绝的,上下楼层间的交流,通常没有在设计上给予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在软件园综合大楼这栋建筑中,将有众多中小微创新企业入驻,他们的充分交流碰撞,将为他们各自的发展壮大提供无限的机遇和可能性,同时也将为软件行业催生出源源不断的跨界新理念、新内容、新成果。因此,我们的设计有这样一个初衷:尽可能地打破建筑内部的垂直阻隔,让资源和思想同层、跨层地充分交互和碰撞,用空间设计给行业创新赋能。

西侧“借出”的贯穿空间有效地实现了这一愿望,人们可以通过共享空间中丰富的楼梯系统,去楼上或者楼下的任意楼层。同时,不同楼层的不同行业的从业者,在这里可以自由便利地相遇、交互、穿插和交流。我们通过这个贯通空间,实现了对于传统高层建筑楼层布置的垂直割裂模式的织补,实现了不同楼层并联的目的,增强了不同楼层人员的快速高效的连接互动。这里多样的空间形态、宽松的空间气氛、充分的阳光照射以及开阔的景观视线,都给身处其中的人们创造了高品质的思想交流、创意爆发、跨界碰撞的空间氛围,为他们的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赋予了自由的空间能量。

2 区位

在深化设计的过程中,业主出于对消防设计难度的考虑,同时为了尽量控制造价,还为了方便运营管理,对原设计中西侧五至二十层的整体贯穿空间进行了简化修改,仅保留了九至十层和十七至十九层的2 个共享空间单元,为这两个楼层组团的企业服务。为了保持这两个幸存共享空间的丰富性,也作为修改设计的条件,我们在深化设计中,将空间中的垂直交通系统,进一步“借”到了建筑之外。人们在垂直攀登的过程中,会走到室外的楼梯和平台上,这使得人们有机会实现室内室外空间交互的体验,进一步强化了对于西侧湖景资源的利用,同时也提升了建筑在湖边和省道边的形象可识别性。建筑的西立面上,随着内部共享空间的形态变化,建筑外立面也随之相应地凹进或凸出,时而会有室外楼梯“借出一步”,爬升或降至相邻的楼层,时而又转进室内的共享空间中,隐约可见。

一座滨湖的“里程碑”

2020 年,这座大楼建成,作为吴江苏州湾软件园最先建成的主要建筑。西侧230 省道上来往于苏州和浙江之间的车辆可以通过这座识别度很高的大楼来判定自己在所处路程上的位置。这样一来,大楼就成了省道上的一处路标。具有象征意义的是,软件园综合大楼的建成,同样也标志着吴江在创新发展、产业升级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该区域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程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一座具有象征意义的“里程碑”。

项目信息

业主:苏州市吴江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李少锋

建筑设计:陈苏琳,方彪,周文婷,陈方,朱恺

建筑面积:41,808m2

设计时间:2015.12

竣工时间:2020.05

内装设计单位:上海同济室内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摄影:张超,杨天周

3 日景(摄影:张超)

4 设计推演

5 远眺城市夜景的共享空间(摄影:张超)

6 总平面

7 首层平面

8 二层平面

9 四层平面

10 空中共享空间与东太湖

11 标准层平面

12 九层平面

13 十七层平面

14 十八层平面

15 从室内到室外的楼梯(摄影:杨天周)

16 剖面

17 夜幕下的西立面

18 共享空间中的大楼梯

19 室内跑道

20 众创空间

猜你喜欢
软件园吴江楼层
加州鲈“遇冷”!端午节后市场疲软,吴江大量出鱼冲击多地市场
利用楼层废水势能的发电装置
浅谈自动扶梯和人行道出入口盖板结构强度计算
电梯的升与降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2014中国金软件金服务·方案商最信赖的产业园区
上海浦东软件园荣获工信部“智慧园区试点园区”称号
金蝶北上 北京金蝶软件园奠基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