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能级提升路径研究

2021-08-31 11:10倪跃达杨丽媛
理论观察 2021年2期
关键词:兰溪金华

倪跃达 杨丽媛

关键词:金华;兰溪;同城化;都市能级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2 — 0093 — 0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相邻城市抱团发展、区域一体化等发展势头愈加明显。当前区域竞争不再仅仅体现为单一城市自身经济实力对比竞争,更体现在这一城市或都市区对其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金华婺城和兰溪是金义都市区核心区的两大重要区块,加速金兰两地同城化,是提升金义都市区都市能级和区域竞争力的必然之需。

一、金兰同城化:推动都市能级提升的战略抓手

近年来,随着婺城、兰溪两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有效拉近了两地时空距离,为两地融合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形成了以交通建设为引领,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发展态势。金兰同城化,是推动都市能级提升的重要战略抓手。

(一)金兰同城化: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之要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金义都市区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金义都市区是全省四大都市区之一,然而与省内杭州、宁波、温州都市区的横向比较看,发展差距并未缩小,辐射能力也相对较弱,加速金兰同城化,推进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有利于金义都市区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其建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区域中心,也有利于其进一步发挥浙江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作用。

(二)金兰同城化:增强都市聚合效应的现实之需

“散”是金华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加强区域内统筹发展,打破行政壁垒,协同谋划婺城、兰溪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布局,共同打造产业集群,使产业优势互补,资源相互整合,要素相互融合,形成1+1>2效应,提升都市区核心区首位度,吸引人口流入,打造区域增量人口聚集地,推动都市区聚合发展,增强都市区的发展潜力。

(三)金兰同城化:拓展都市发展空间的应然之举

婺城新城区和金兰创新城是金兰同城化的两个重要支点,也是金华市区和兰溪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新区新城相向发展,有利于优化土地开发利用,破解盆地自然环境下土地资源要素制约,奠定现代化都市区的功能载体和永续空间,促进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之间和谐共生。形成以开发促开放,加快提升婺城、兰溪开放区位,拓展开放空间,加速两地融合,成为区域竞争的新战略支点,将助力构建金兰东西双向互济的都市区开放新格局。

二、金兰同城化:推动都市能级提升的现实基础

金兰同城化有着历史文化的认同基础,也有着空间相邻的地理条件,更有着发展共进的时代召唤。加速金兰同城化,必然能有效推动都市能级提升。

(一)人文相亲:金兰同城化的社会纽带

八婺文化是凝心聚力推动金兰同城化的精神纽带,也是推动金义都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隐形动力。八婺历史沉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黄大仙、张志和、贯休、李渔等历史文化名人是包括婺城、兰溪在内的八婺人民的共同骄傲,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金华古子城、兰溪古城、游埠古镇、诸葛八卦村等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是包括婺城、兰溪在内的八婺人民的共同记忆,是寄托乡愁,留住根脉的文化标识,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李渔路、兰溪门等地名是婺城、兰溪人文相亲的生动体现。此外,婺城、兰溪方言相通,人员往来紧密,两地间每日往返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常态,工作生活同城化已然实现。

(二)山水相依:金兰同城化的天然禀赋

婺城、兰溪山水相依、田舍相接。以兰溪为西南侧起点,绵延婺城区、金东区北部至义乌而止的拥有美丽自然风景和丰厚人文资源的金华山,为兰溪、婺城同城发力、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婺城新城区所在地白龙桥与兰溪金兰创新城所在地上华街道、婺城竹马与兰溪灵洞、婺城洋埠与兰溪游埠等地河流縱横、阡陌交错。这一自然地域相连、山水生态一体的天然环境为同城化发展奠定了得天独厚优势。

(三)(新)区(新)城相连:金兰同城化的互促平台

婺城新城区和金兰创新城既为城市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又为产业集聚提供了大平台。区城两地产业联动有基础、有潜力。婺城新区经过十多年政府引导和市场培育,形成了以汽摩配、五金工量具、医药食品等七大产业为主导的多个产业集聚区。2020年3月30日,中共兰溪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兰溪市委关于推进金兰创新城建设的决定》,吹响了兰溪开启建设金兰创新城的号角。金兰创新城位于兰江、婺江、衢江三江交汇之处,为婺江、衢江、现状330国道外迁线所围合区域。以高标准打造“金兰同城先行区、创新创业活力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田园城市样板区”为建设目标,按规划,金兰创新城将引进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在上华街道现有产业基础上,重点招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光电信息、智能科技等实体产业。

三、金兰同城化:推动都市能级提升的制约因素

金兰同城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优势条件又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统筹效应发挥不够:协调机制有待健全

2019年7月31日,兰溪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建设金兰创新城,2020年4月26日金华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金兰创新城列入金华市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金兰同城化发展上升为金华市级发展战略,当前,金兰同城化发展刚起步实施,两地已列出金兰同城化对接事项清单,同城化工作成效初显,开局良好。然而,应当清醒看到,同城发展的体制机制还处在探索建立阶段,一些行政壁垒尚未突破,统筹协调力度还有待增强,政策法规还需要健全,协同机制有待深化。

(二)互联互通步伐不快: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婺城、兰溪两地间公路、铁路、水路等交通历史欠账较多,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出行便捷程度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市民生活需求之间还有差距。虽然两地空间距离不远,金华市区到兰溪市区只有20余公里,金兰创新城到婺城新城区只有10余公里,尽管有较多的公路连接两地,但是快速通道建设相对滞后,目前金兰之间无红绿灯、限速80码的快速通道只有一条在改建中尚未竣工的金兰城际快速路(金兰中线),其他道路受客观历史条件制约和私家车数量猛增现实,普遍存在通行不够顺畅、道路配套设施相对简陋等现象。加之兰溪高铁站尚未开通运行,金兰轻轨尚未立项施工,兰溪至金华的水路尚不具备通游船、货船条件,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不完备导致两地间互联互通紧密度并未充分显现。

(三)区城内生动力不强:产城融合有待深化

婺城区近年来以“产城人文金科”全融合为发展方向,推进全域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打造“都市经济创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深入实施“五朵金茶花”产业计划,精心培育绽放“科创文创”之花、“高端服务业”之花、“智慧经济”之花、“智造材料”之花、“休闲旅游”之花,深入开展“凤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二三产业经济规模和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产城融合力度还有待深化,城市人居配套项目还有待完善,产城分离现象依然有所存在。婺城新城区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新兴战略产业项目少、龙头企业少,产业“集聚效应”和“关联效应”还不高。金兰创新城自2019年开始规划建设以来,目前正按规划、计划有序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拉开了城市框架,一批重大项目正洽谈引进或已开工建设中,但是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建设目标任重道远。

四、金兰同城化:推动都市能级提升的路径选择

加速金兰同城化发展,需要金华婺城、兰溪两地间在城市形态、经济业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科教文卫等多方面共商统筹谋划、有机协调、深度融合。

(一)注重制度同构:健全金兰同城化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成立若干由两市对口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小组,构建两市全方位、多层级的工作协调机制,协同推进具体工作事项,确保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争端调解机制。实现新城新区块和现有行政区适度分离,激活两地互利共赢创新机制,制定婺城、兰溪两地产业、土地、环境、投融资等方面区域共同遵守的制度,为生产要素在两地间顺畅流通与科学合理配置提供制度保障,使两地在引进重大科技项目、争取重要创新政策时,保持信息互通,避免恶性竞争。金兰同城化或会涉及多方利益协调,探索设立利益协调工作组,研究制定区域合作公约或规则,采取多种方式,合理化解相关利益矛盾和利益纠纷。

(二)坚持设施同布:提升金兰同城化互联互通水平

统筹区域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的整体布局,提升金兰同城化互联互通水平。在金兰城际快速路(金兰中线)基础上,建议谋划其他路线快速路的立项建设,进一步提升金兰两地车辆通行效率。由于兰溪迎宾大道、330国道金兰段大型货车来往密集,建议改善兰溪迎宾大道和330国道配套基础设施,优化道路通行条件,创造客货分离车道,实现道路行驶车辆更安全、更畅通。有序推进金兰之间高铁、轻轨、水路等交通的优化布局和建设投入。

(三)深化产城共融:夯实金兰同城化兴业兴人基础

探索创新金兰同城化产业平台。婺城新城区和金兰创新城统筹谋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重视与周边产业配套,积极参与都市产业分工,共同打造产业集群、产业链条,探索设立金蘭科技合作专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给予金义自贸区的相关优惠政策辐射至金兰科技合作专区,打造创新开放新高地;探索由两地财政联合设立金兰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资金,推动两地围绕汽配、生物医药等产业联合申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打造强大产业集群,推动形成产业兴旺带动人口兴旺的良性发展。还可学习借鉴苏州、昆山等地招商经验,引进先进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成立相应的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四)强化生态共保:保障金兰同城化宜居宜游环境

金兰两地同处钱塘江上游,山同脉、水同源,是休戚与共的生态共同体,都市区西部联网供水(金华引水)工程的投入使用,进一步强化了两地供水合作,金华金沙湾水厂每年为兰溪提供不少于1000万立方米优质水,有效保障了兰溪安全用水,进一步加深了两地群众情感融合。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强化生态共保,协同持续推动五水共治,协同持续推进浙中生态廊道建设,共同推进环境共护,落实一张负面清单管两地,深化跨区域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开展水、气、固废污染处置等环保领域合作,加强联合执法,让两地人民共享金兰秀美风光,保障金兰同城化宜居宜游环境。

(五)力促服务共享:优化金兰同城化惠民服务品质

作为同属一个地级市的两地市民,在教育、医疗、文化等不少公共服务项目上已享受同城待遇,但是两地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依然有深化融合的空间。比如,第一,在旅游资源上可深化同城共享。金兰两地可探索将双龙旅游风景区、兰溪六洞山旅游风景区、兰湖旅游风景区等旅游资源惠民政策方面互认市民,优化整合两地优势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精品旅游项目。第二,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同城化管理。加强婺城、兰溪两地在地表水资源上的统筹供应管理以及在地下水资源上的协同开发、利用、保护、监督。第三,在住房公积金、养老等领域也可进一步深化融合。

(六)加强科教同兴:增强金兰同城化创新人才支撑

建立健全人才同城化的体制机制,将人才合作落实情况纳入对相关部门的考核范畴,双向开展干部人才挂职锻炼,在不同工作岗位互挂互派干部人才,加深两地干部人才对金华市情、婺城区情、兰溪市情地了解,推动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交流合作,协同提升区域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实现教研培训全面对接、素质教育全面融合、职业教育相互补位,共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搭建科技人才交流平台,以上海人才飞地建设、婺星回归大赛、引才专场活动等形式引凤筑巢。探索金兰两地联合开展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拓展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促进科技人才协同交流。

〔参 考 文 献〕

〔1〕白聪霞,安旭,郑晓燕.“同城化”视角下的金义都市区发展对策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8):345-351.

〔2〕丁扬.浙中城市群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3〕豆建民.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与城市网络体系的演化趋势〔J〕.城市问题,2015,(07):54-61.

〔4〕陆铭.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5〕章胜峰.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金华实践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27-32.〔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兰溪金华
畅游“水乡古镇”
兰溪人的性格
陶金华
金华特色小吃
二十年治水迎蜕变莆田木兰溪的“前世今生”
粗心兔种汉字
银胡子爷爷的画
红气球请客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山中岁月已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