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党史中的“数字密码”

2021-09-01 09:29
华人时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升国旗小康党中央

一百年风雨同舟,一百年披荆斩棘,一百年砥砺奋进。回首百年峥嵘路,雨雪风霜俱往矣,100年的时光里见证着我们党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映耀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用“辛苦指数”书写了从“1”到“100”的“幸福指数”,读懂党史中的“数字密码”,从中汲取智慧、力量和营养,我们将无愧今天的荣光,不负明天的梦想。

国旗旗杆为什么高28.3米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在1921年7月,而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是在1949年10月,这两个时间正好相差了28年3个月。除了28.3米,天安门旗杆下面用56个铁锁连接起来的桩子,代表着56个民族手拉手紧紧团结在一起;升国旗的礼兵走到升国旗旗台旁边的距离是103.5米,礼兵正步的标准是75厘米,走完这段路刚好是138步,三八代表的是三八式步枪,表示在一个党的领导下,用三八步枪取得胜利;36个礼兵,呈一排4人,共9排,寓意着1949,也就是新中国成立的时间。

从“50多”到“9500多万”

我们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一部充满苦难和辉煌的奋斗史,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50多名党员发展到9500多万名党员,我们党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却仍能蓬勃发展、保持内在活力,靠的就是善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优良传统。“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不负初心使命,屡次在惊涛骇浪中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救华夏于危亡。

从“49.7”到“32189”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9.7元,到2020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三万多元,中国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大国崛起的背后,是无数中国家庭享受到的经济、文化、科技、医疗水平的大幅提升,是中国人民与日俱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和优越性所在。

从“0”到“1”

从1920年8月,到1964年10月16日和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中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到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设立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再到2015年3月28日首创“一带一路”构想,中国已与138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合作文件。从0到1、从无到有的背后,是各行各业工作者“咬定青山不放松”、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和“破陈除旧”“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是他们让中国由一个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发展中大国。

从“9899”万到“0”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2015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脱贫攻坚目标总体要求,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2020年,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党中央要求全党全国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打好收官战。8年来,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责编  董西飞)

猜你喜欢
升国旗小康党中央
没有观众的升国旗仪式
升国旗
时局图
升国旗
九年如一日,每天升国旗
小康微博互动
贵州28个县(市、区)同步小康创建达标
关于党的领导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月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