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梦想比你想得更大

2021-09-01 10:59闫夏
VOGUE服饰与美容 2021年6期
关键词:刘亦菲

闫夏

刘亦菲坐在我面前,休息室的灯光调得昏暗。窗外,夜色已临。她将双腿盘上折叠椅,在接下来的四十分钟里,尽管也有大笑和天马行空的时刻,她却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坐姿,松弛、平静而稳定。

这几个月,刘亦菲都呆在剧组里,她带了一些书过去,但还没找到阅读的最佳状态。“我在最平静的时候,进入角色的状态最稳定的时候,就可以一直看下去,什么事情也干扰不了我,我知道每个点在哪儿。”但繁忙会带来思绪上的小纷扰,“我还是准备要把浮躁的频率给拉回来一点,就像一根橡皮筋。要先平静,才能鬧得起来。”她说。

“要平静,才能闹得起来”

书籍是刘亦菲和自己相处的场域,不论具体讲述的是什么故事,能吸引她的深层课题始终是关于生命和未知自我的讨论。“如果你能跟自己很和平地相处,就会发现大的小的很多灵感,会有一些空间让光照进来。”但阅读并不是她的枷锁,刘亦菲很念旧,会把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视为“经典”,时不常就拿出来看看。在拍摄先前某部作品的时候,角色需要她长期沉浸在悲伤和低落的状态里,那段时间刘亦菲收工后就只看动画片,片单是《甜甜私房猫》一类“很嗲”的小片。“我很无聊”,她笑着讲出这段,对于内心世界的在意和呵护却无意间显现。

成名于少女时代,作为演员的刘亦菲不停拍戏,诠释的角色丰富多变。在经历了很多年的积累与沉淀之后,她遇到了“木兰”《花木兰》将她进一步推上国际影坛,这位年轻女演员的目标和野心更值得人们好奇了。她满意现在的状态吗?想要获什么奖吗?还有什么类型的作品渴望尝试?会做一辈子演员吗?

“其实这是一个灵魂课题。”刘亦菲说,“人生的选择是有限的,我们必须要做有意义的事这句话,我只能认同一半。”她并没有给自己设计一个清晰的蓝图与目标,因为和静态参照物做对比的话,有时人会超前,有时又会落后,而焦虑是人的本能过度在意一件事在刘亦菲看来并不利于能量的释放。“我还是比较认可发散性的想法,可以接受有突变的节奏,也能接受放空,我们能够主导自己的思维意识,也就不枉为人了。”

事实上,从十几年前起,刘亦菲对作品选择的态度就越来越宽泛,但这种“宽”不仅局限在角色的特质层面。她早慧,很快就发现了向内看的重要。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演员刘亦菲体会到自己主观上想要呈现的东西在改变,对职业的热爱也有时平缓有时激昂,但不变的是她一直专注地走在演员这条路上。“那道光一直是在的,所以你可以去选择冒险,可以选择进一步,也可以选择退一步,所有主动权都在你这边,所有成长和收获都属于你自己,”她安静地想了几秒,想尽量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意过程,必然会有一个结果。”

“事实往往比想得更好”

最近,刘亦菲和几位“00后”演员合作,她发现这些年轻人都很棒,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得很早,在各方面都自信有冲劲,同时有保护自己情绪的本能。“我们小时候还是受了不少打击才敢去迈出一步,十三四岁那个时候真的是胆怯,所有事都得一点一点去找。”刘亦菲用“找”字轻淡解决了入行初期面临的困难。但事实上,在十几岁的时候,她也经历过在原地转圈圈,无法走出死胡同的阶段。“那时你会用已知的思维方式和已知的知识去覆盖未知的东西,还觉得你很努力……”但好在性格里的强韧和独立及时跳了出来,她很早就在练习弱化他人的杂音,聆听和判断自己的杂音,并乐于把这一点当作经验告诉更年轻的同行。她欣赏的是一件事从无到有的过程一一创新是有意义的,如果画不出来一幅画,她宁可放着不画,也不想照着什么去画。演员这个职业带刘亦菲进入了许多未知的领域和人生,每—次的表演对她而言,都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实现,或许是完成一个事件,或许是酝酿出一种情绪,那么就干脆走进未知里去汲取养分。“我觉得事实往往比你想得更好,梦想往往比你想得更大,这句话是不是很励志?”刘亦菲说。但是,不随波逐流,不被杂音干扰,遵从自己的成长时间表是会面临挑战的。大众喜欢的、市场喜欢的和自己喜欢的节奏之间往往有所偏差,而身为公众人物,接受评判和审视也是一种日常。刘亦菲很久前就和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结论是:“这是很公平的,但演员和艺术家都是用心在做事,心的东西掺不得假。就看你到底有没有那个content(内容),当你有content的时候,一定一切都会向正面转向。”

刘亦菲说话很轻柔,偶尔会用“你懂我意思的”来确认自己的表述。她的声音是哑光质地的,激烈的语气词几乎不会出现在这样的嗓音里。但同时,她极少使用模棱两可的句子,语气里总是带着一种笃信,仿佛认定了一个远方后,一切只是时间问题。“我们会面对一系列别人对你的认知,别人对你的期待,包括自己限定的完美化的标准,但万一我想要的东西更好呢?”

“有时候说话反而没那么有力量”

刘亦菲发现,每拍完一部戏,她好像就会多一位知己。他们曾是她的导演,“李仁港导演、叶伟信导演、陈嘉上导演、比利·奥古斯特……还有很多位,好像多了一个在艺术层面很聊得来的朋友的感觉。”电影《花木兰》的导演Niki Caro也是刘亦菲这样获得的知己。Niki Caro是一位女性,“我觉得女性导演思路真的非常清晰,她们的能量很深沉,有一种能安抚人心的力量。”刘亦菲评价道。在《花木兰》的新西兰片场,刘亦菲观察到Niki Caro对现场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好,且有智慧,能把很复杂的事用很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有一句话是,你必须非常努力,才会看起来毫不费力。她就是这样,总把压力给自己,从来给到别人的都是简单的好的东西。”工作时,刘亦菲和如导演这样的知己们最大的默契就是不讲话,很多时候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能领会意思。“有时候说话就反而没那么有力量。”确实,刘亦菲不是话多的人,如果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她大概就选择不说话了。在她身上,女性沉静柔韧的能量同样很明显。她也不常发微博,也很多年没发过朋友圈了。不工作的时候她多会在家无所事事,安静读书,和十几只猫互不干扰地相处。“我会在特别小的地方对自己苛刻,如果我发朋友圈,就会忍不住一直发……其实就是想克制一下,培养自己一个很奇怪的癖好吧。”

从古代侠女到都市职场精英,刘亦菲扮演过许多不同职业背景和气质的女性。她特别喜欢为了慢慢走近角色去学习织布、学养蚕的那些经历,享受突然察觉到自己不是自己了的瞬间。相比形式,她认为带着一种正确的状态去体验生活更重要。“比如我一边体验生活,一边玩手机,一边还在想着别的事儿,那这个体验生活跟没做一样。”她相信角色永远比“我”大,因此不想本末倒置地去讨论她角色之间的共性,“每个角色都是我的升级版。”

少女时期,刘亦菲对美丽女性的认知也曾经停留在字面意义,但现在她认同“女性要有美的内在”这句话。听上去是被复述了多年的一句鸡汤,但她认为但这句话真正的意義比我们听上去的要大很多。“内里丰盈的女性,魅力是成倍散发出来的,除了年轻漂亮,身材好,皮肤好,她还能拥有太多特质,为什么要用性别去局限?人一定是有成长空间和潜能的。”

“那你最喜欢自己身上的哪种特质?”

“坚韧吧,我会很坚持我认定的事,认定了就会一直去做。不过,自己这么说自己,好奇怪啊。”刘亦菲答完,害羞地一笑。

“很酷,但又很甜美,现在的女生最喜欢这种”

在Louis Vuitton的艺术总监Nicolas Ghesquière眼中,刘亦菲是这一代年轻女性中相当出色的一位。今年二月,在洛杉矶,Nicolas Ghesquière亲自掌镜为她拍摄了大片。“她在艺术层面有自己非常坚定的选择,我非常高兴能为她拍摄这组片子。她极为专业娴熟,但又是以一种很酷、不着痕迹的方式展现这一点。她拥有敏锐的艺术眼光,身上有种非常谦逊和自然的质感——美丽,又带点男孩子气。我被她对时尚的热爱所打动,特别是她很喜欢那些特别与众不同的作品。”Nicolas这样评价刘亦菲。而Nicolas Ghesquière留给刘亦菲的印象也绝不是通常意义上酷且寡言的设计师,他热情又爱笑,“是满腹才华但深藏不露的那类人”。另一件令刘亦菲惊喜的小事是,Nicolas这次还当面送给了她一只包。“包治百病,对吗?”说到这儿她像小女孩一样笑起来。在刘亦菲看来,设计师对于历史、文化和建筑的知识底蕴是可以通过他作品的细节体现出来的,比如Nicolas能把皮箱结构缩小到手拿包体型的做法,“很酷,但又很甜美,我觉得现在的女生最喜欢这种。”

这就是我们眼前的刘亦菲,酷由坚定而生,对职业的付出和执着很少提及,仿佛事情本来就该如此,而柔和甜美也在不断散发,比如她很喜欢今天拍摄的时装,工作间隙还用手机自拍了一张照片并问道:“是不是很可爱?”

猜你喜欢
刘亦菲
刘亦菲 撸猫的日子成就花木兰
刘亦菲:撸猫的日子成就《花木兰》
“神仙姐姐”刘亦菲,告别青春玉女要做“花木兰”
刘亦菲版《花木兰》推迟至2020年上映
刘亦菲情定“世纪男神”宋承宪
美翻天
刘亦菲恋爱了:“神仙姐姐”牵手“世纪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