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表坑塘改造发展衡水市水产养殖业的对策研究

2021-09-01 10:39赵洪昌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衡水市水产水面

赵洪昌

摘要 衡水市通过对1 712个纳污坑塘进行治理,增加地表水面2 000 hm2以上,使全市清洁坑塘水面面积达到6 000 hm2,但这些坑塘大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衡水市作为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从种植业和水产业用水比较效益的角度分析,利用好这些坑塘水面发展水产养殖,是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制约坑塘水面开发利用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内循环水槽式流水养殖、休闲渔业等有针对性的思路和措施,对推动全市坑塘水面开展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地表坑塘高效利用;大水面生态养殖;内循环水槽式流水养殖;休闲渔业

中图分类号:S9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64–02

水产养殖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满足人民生活食品的多样性,又能提高农民收入,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推进作用。近年来,衡水市出台了地表坑塘改造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引水,对全市1 700余个坑塘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清淤、阻断污水排放、禁止垃圾倾倒、微生物+化学治理等措施,都蓄上了清水,基本实现纳污坑塘“清零”,使清洁地表水面增加了2 000 hm2以上,为衡水市水产养殖业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传统的养殖方式对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容易形成治理-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水产养殖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1 全市地表坑塘基本情况和治理现状

1.1 总体概况和治理情况

衡水市地势低洼,历史上洪涝灾害频发,形成众多的农村坑塘。多年来,由于缺乏管理,不少坑塘成为污水直排的臭水坑、生活垃圾的填埋场、蚊虫肆虐的滋生地,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堵点”和“痛点”。衡水市委、市政府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将“全市范围内彻底消除农村纳污坑塘污染”确定民生实事之一,举全市之力开展专项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根据统计摸排数据,全市共有坑塘7 978个,分为6类,其中水体黑臭有垃圾87个、水体黑臭无垃圾91个、水体无黑臭有垃圾255个、水体无黑臭无垃圾1 771个、干坑有垃圾1 279个、干坑无垃圾4 495个。需要治理的為前3类和第5类,共计1 712个,现已治理到位,pH值、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氨氮(NH3-N)4项控制指标均符合《农村纳污坑塘整治标准》,并通过验收。目前,全市共有清洁坑塘3 492个,面积6 000 hm2以上。

1.2 治理后的坑塘水质和水面情况

对坑塘治理后水质的抽样检测,pH值为6.4~7.6,平均值7.2;化学需氧量(COD)22~33 mg/L,平均值27 mg/L;氨氮(NH3-N)1.32~1.76 mg/L,平均值1.41 mg/L;总磷(P)0.26~0.29 mg/L,平均值0.28 mg/L。对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3),均优于V类,平均值达到IV类,约有一半的坑塘能够满足水产养殖用水需要。每个坑塘的面积大小不等,多数在2.67~33.3 hm2之间,水深3~10 m不等,理论上完全适合大水面生态养殖的开发和利用。

2 地表坑塘利用情况和潜在利用价值

2.1 坑塘利用情况

目前衡水多数地表坑塘处于闲置状态,除了发挥景观作用、向地下渗漏补给地下水位和灌溉坑塘周边农田以外,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十分有限。笔者调查了少数开发和利用的坑塘,开发利用形式和效果千差万别。多数是随意投放鱼苗,由于缺乏养殖管理技术或者难于捕捞等原因导致收益很少。也有个别坑塘经过人工改造和养殖设施的投资正在进行传统的鱼类养殖,但由于缺乏专业指导,放养密度过大,投料过多,所养鱼类生长缓慢,品质不佳,有的甚至导致水质恶化出现了大规模的死鱼现象,损失惨重,同时也破坏了环境。

2.2 开发利用地表坑塘的意义

衡水市全境处于黑龙港流域,水资源先天不足,人均水资源量约为148 m3,仅为河北省的一半、全国的6.6%、世界的2%,地下水超采十分严重,形成了华北地区最大、最集中的漏斗区。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利用地表坑塘发展水产养殖是一条重要的发展路径。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来看,以小麦为例,据市农业农村部门测算,小麦生长期约需自然降水280 mm,但衡水市实际降水仅为130 mm左右,需要抽取地下水灌溉;生产1 kg小麦,约需要用水400 kg,其中包括开采地下水200 kg以上,从价值上看1 kg小麦的价格还不及生产1 kg小麦所用水的价格。而发展水产养殖,生产1 kg水产品,粗放养殖一般不超过45 kg,无论从用水效率上,还是用水效益上,发展水产养殖业都要优于大田作物。如果把衡水市清结坑塘的40%开发利用好,水产品产量可近万吨,形成一个亿元产业。

2.3 地表坑塘开发利用不足的原因分析

经过实地调查了解,地表坑塘开发利用不足的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思想观念落后,大多数农民认为发展水产养殖应当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才适宜,没有算清用水账、效益账;二是不知道如何开发利用,缺乏技术支撑和发展模式引导;三是这些地表坑塘都是集体所有,对个人进行开发利用缺乏相关支持政策。如何破解这些矛盾制约,在不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利用好这些地表水域,探索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策略,是一个值得研究思考的问题。

3 地表坑塘开发利用策略

3.1 “一坑一策”“一塘一档”

对每一个乡镇的地表坑塘进行科学评估,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地表坑塘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把权力下放到乡村,鼓励做好“一坑一策”政策创新。或通过集体开发、或实行承包责任制、或招商引资,形式不拘一格,创新驱动开发利用。在开发的同时做好监管工作,做到责任到人,实行“一塘一档”,以开发经营的同时,保证地表坑塘生态环境良好。

3.2 大水面生态养殖

面积2.67~33.30 hm2,水深3~10 m的坑塘非常适合大水面生态养殖,以放养滤食性鱼类为主,放养花鲢、白鲢750~1 500尾/hm2,不投饲料,通过摄食大水面的浮游生物进行生长,0.5 kg的鱼种经过一年的生长可增重1.5 kg以上,产量在3 750 kg/hm2左右,效益在30 000元/hm2以上。同時,因衡水市地处黑龙港流域,盐碱地土壤和水质特点正好适合虾类等甲壳动物生长,加之其易于捕捞,采用地笼即可随时捕捞,不受池塘大小和水深的限制,可以投放南美白对虾、小龙虾、河蟹等甲壳类生物。这样通过生态养殖既净化了水质,保护了水生态,又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使旧坑塘变成聚宝盆。

3.3 池塘内循环水槽式流水养殖

对池塘面积2.67 hm2以下,形状呈长方形的较小池塘,适宜发展内循环水槽式微流水养殖。通过在池塘中建设养殖槽,一般长20 m以上,深度2.5 m以上,宽度4~5 m,用于生态圈养黄颡鱼、大口鲶、草鱼、鲫等吃食性鱼类。安装在养殖区上游的增氧推水设备翻动水体经过养殖槽,将槽中吃食性鱼类的排泄物和饲料残渣顺着流水推集到下游指定的集污区,再通过自动吸收装置移除池塘。这种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池塘中,因残留的排泄物和饲料残渣长期堆积,造成水质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鱼具有集约化、高密度的特点,一条养殖槽的年产量可以达1.5万kg,比普通池塘养鱼增产一倍。

3.4 水上娱乐和休闲渔业

地表坑塘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一,有的就在村里和镇上,周边人居较多,这类坑塘就可以考虑开发水上娱乐项目或景观,提升改造后发展休闲垂钓和旅游业,通过对周边景观的改造,实现环境宜居,通过休闲项目的引进也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4 结语

衡水市地表坑塘这些宝贵的水面大有文章可做,只要政策机制和技术措施得当,一定能够描绘出“水清、岸绿、景美、鱼肥”的生态新图景。

参考文献

[1] 蔡继晗,李凯,郑向勇,等.水产养殖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10,29(12):749-752.

[2] 张觊轩.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农民致富之友,2018 (18):239.

[3] 李敬荣.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养殖与饲料,2020,19(11): 146-147.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衡水市水产水面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水黾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The Influence of the Smartphones on Modern Life
A Study of Language Features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On Humanisim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rough Uncle Tom’s Cabin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imminent
为什么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
一块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