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数据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2021-09-02 04:13武凤珠
人民周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注册资本科技成果河北

武凤珠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为“牛鼻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京津冀地区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京津冀协同发展,迄今已经7年。

“7年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在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中,北京在投资、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辐射带动作用。与此同时,也存在北京创新成果的供给与河北的需求??错位,难以实现落地转化等问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委会主任委员叶堂林团队借助大数据,对京津冀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

对于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叶堂林建议,搭建专业的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实现公共服务先行,探索将重点产业链打造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路径。

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成效显著

“相比2014年,2020年北京??在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占京津冀三地注册资本总额的比重下降了9.57%,天津占比上升了3.72%,河北占比上升了5.??85%。从注册资本的角度看,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是有成效的。”叶堂林说。

落户河北沧州的京津冀产业协同项目——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车间内景。

看一眼大数据,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便可以一目了然。

“批发零售业是过去几年北京重点疏解的产业之一。从??在营企业的注册资本来看,相比2014年,北京增长了54.56%,天津增长了126.92%,河北增长了127.70%。”叶堂林表示,由于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北京批发零售业的增长得到显著抑制。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产业分工,也是叶堂林团队观察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北京??在营企业注册资本最多的行业是??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天津在营企业??注册资本最多的行业是金融租赁、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河北在营企业注册资本最多的行业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由此可以看出,在整体产业链中,北京基本处于研发环节和销售环节,天津基本处于资本环节和销售环节,河北基本处于制造环节。”叶堂林介绍。

这是否意味着京津冀地区产业呈现出较好的协同发展态势?叶堂林认为,虽然从整体来看确实如此,但是如果细致分析就会发现,京津冀地区产业链之间的链接仍然存在一定欠缺。“北京的高端??服务业面向全国,对于京津冀区域内的服务却不够充足。??金融业是天津规模最大的产业,但是天津金融业的注册资本只有北京金融业的50%左右,总体体量仍然有限。河北的制造业与北京的科技研发??之间也没有形成很好的对接。”

2014年至2020年,来自北京的投资资金源源不断涌入河北与天津。叶堂林介绍:“北京对河北、天津的投资占整体投资的比重,由2014年的60%上升到2020年的89%。其中,为加快河北承接制造业,7年间,北京向河北制造业累计投资超过3000亿元,2020年更是增加投资1000余亿元。可以说,北京一直是京津冀三地的??资本辐射中心。”

在科技创新方面,北京也始终发挥着核心带动作用。叶堂林从专利授权量和商标分布两个角度观察:“2014年至2020年,京津冀三地的新增授权发明专利由2万余件增长为??55万余件,??其中北京专利授权量??占比近87%,河北专利授权量占比约为10%,而天津专利授权量占比仅为5%;从商标分布来看,北京新增商标占京津冀三地新增商标总量的67%,河北新增商标占比为24%,??天津新增商标占比为9%。”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7年间,哪些行业的创新更加频繁活跃?“从新增专利来看,居于前三位的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新增商标来看,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旅游业等行业。”叶堂林表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是京津冀创新最集中的行业。

京津冀地区应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创新成果的供给和需求??错位制约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是影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叶堂林说。

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组织研究人员赴河北考察,了解河北产业发展究竟需要哪些技術。“列出100多项技术,主要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3个行业的需求,而北京的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河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北京的研发力度相对薄弱。北京的科技创新没有为??周边地区赋能,创新成果难以在周边地区落地转化。”叶堂林认为,这反映出??北京??创新主体针对河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研发相对不够,河北需要的??科技成果北京储备相对不足。

在叶堂林看来,北京科技成果难以在河北落地,主要原因在于两地之间创新能力的落差??和有效创新成果转化机制的缺乏。“北京、河北、天津三地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创新的差距拉大了城市间产业的落差,导致三地研发产品在更新换代方面参差不齐,??制约了北京科技成果在京津冀的落地转化。”

对此,叶堂林建议,搭建专业化的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支持北京研发机构面向京津冀地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开展关键性的??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支持北京研发机构在京津冀地区的主要产业园区??设立创新服务平台,主动为园区产业服务。“应当充分释放北京的研发潜力,对接好京津冀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叶堂林说,在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过程中,过去几年间通常只统计北京疏解的企业、批发市场等的数量,忽略了对河北承接效果的评估。“北京将产业疏解出去后,与河北的承接效果之间有一个效率差,河北没能‘接住。”

“创新型企业不愿去河北投资,主要原因是人才不愿意去河北。”叶堂林认为,当下,人才对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是哪里有就业机会,人才往哪里走。现在情况变得相反了,哪里有人才,??哪里才有高新技术企业。公共服务是城市的核心品质之一。因此,??吸引人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公共服务先行。”

“此外,过去的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北京主要??基于企业意愿来转移,河北主要基于园区积极性来承接,而没有对园区的主导产业进行评估,导致产业疏解后,很难形成产业链的衔接。”叶堂林建议,未来北京应当根据??各地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来疏解项目。

“京津冀地区未来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那么,城市群中能否建起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叶堂林认为,鼓励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梳理几条重点产业链,将重点产业链打造为世界级产业集群,也是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一条路径。“在产业链布局过程中,北京应当从疏解者变为引领带动者,以创新外溢和发展模式外溢引领带动区域发展,而不仅仅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

猜你喜欢
注册资本科技成果河北
2021年1—11月全国新增啤酒企业7911家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日本公司法中废止最低注册资本制度的研究
从事前预防到事后规制——最低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审视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