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偶像”来袭

2021-09-02 04:40张配豪
人民周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偶像

张配豪

出道的虚拟偶像翎Ling的Vogue中国宣传图

随着2021年超写实虚拟偶像市场井喷式的发展,新晋人气超高的虚拟网红博主AYAYI、翎Ling最近又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太像真人了。”这是众多网友对超写实虚拟偶像最高级的赞美。据统计,国内一家大型视频网站仅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每个月就有超过4000个所谓虚拟主播账号注册,虚拟偶像无疑成为数字经济中的爆款。

虚拟偶像为何成为爆款

虚拟偶像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虚拟人物Max Headroom通过参演电影和拍摄广告,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位虚拟偶像的诞生。随后十几年间,虚拟偶像并未得到太多关注,直到2007年日本虚拟歌手“初音未来”的诞生与流行才正式掀起了虚拟偶像的热潮。新技术的发展给虚拟偶像的培养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虚拟偶像的形象逐渐立体,类型也越来越丰富,模式更加多元化。

在热爱“虚拟主播”文化的大学生王燕眼里,大众不仅仅是“虚拟人”的消费者,更对虚拟身份有着强烈的渴求。“大家喜欢玩模拟人生的游戏,在淘宝人生里用自己的虚拟形象做穿搭、在短视频平台用二次元特效……从QQ秀时代开始,我们就在主动追求虚拟身份的认知。那个世界里,潜藏着每一个人最理想的自我。”

因其拥有鲜活立体的“自我意识”和可观的社交平台粉丝量,虚拟偶像得到时尚品牌的青睐是顺水推舟。时尚代言、杂志封面、广告拍摄,时尚品牌纷纷瞄准未来趋势,向虚拟偶像抛出橄榄枝。

在前不久,虚拟偶像翎Ling登上了央视综艺节目《上线吧!华彩少年》的舞台,在现场为评委和观众们表演了一首经典的京剧选段《天女散花》。翎Ling向观众表达了这样的态度:“我来自未来,我想表达来自未来的国风态度。我相信只要人们还在传承经典、延續梦想,那么一切过去也可以成为未来,传统艺术将焕发新生。”

如今“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已经成为品牌之间的营销共识。各大品牌致力于进行年轻化转型,根据年轻人的个性和特点,推出符合他们喜好的传播内容来建立联系,将品牌年轻化形象深入人心。虚拟偶像是年轻人喜欢的二次元文化,更是年轻人的个性态度和自我表达的外在呈现。品牌借助虚拟偶像,不仅可以为自身注入年轻活力,使品牌形象焕然一新,还可以迅速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刷新用户对品牌的固有认知,助力品牌俘获更多的目标用户。

虚拟偶像能有多赚钱

拥有广泛的年轻受众就意味着拥有广泛的商业空间,演出收入、版权收入以及商务合作已经成为虚拟偶像的主要收入来源。

4年前,虚拟偶像洛天依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场演唱会上座率高达八成,售价1280元的SVIP门票在上架3分钟内被一抢而光。不少海外粉丝为了见偶像一面,甚至从美国、日本、泰国打“飞的”前来。

作为前辈,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取得的演出收入更高。截至目前,其在全球举办了超过40场演唱会,单是演唱会直播及点播版权费就高达百万元。除此之外,小米也与初音未来合作推出过红米Note 4X限定版手机。

在直播电商兴起后,虚拟偶像的商务合作也变多了。今年4月,洛天依走进了李佳琦的直播间。借助各类商演、合作,洛天依作为成名最早、知名度最高的虚拟偶像,已经实现了盈利。而随着虚拟偶像市场的不断扩大、商业化不断完善,2019年初在抖音上线的2D虚拟形象“伊拾七”在不到一年时间,就通过广告植入和带货实现了正向收益。

日前,艾媒咨询发布《2021中国虚拟偶像行业发展及网民调查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在群众娱乐需求持续增长以及网络和影像音频技术不断迭代的环境下,中国虚拟偶像产业逐渐进入发展的高峰期。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同比增长70.3%,预计2021年将达到62.2亿元;另一方面,随着商业价值被不断发掘,越来越多产业与虚拟偶像联系在一起,虚拟偶像带动产业规模2020年为645.6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1074.9亿元。

看到虚拟偶像这片蓝海之后,资本也开始争相入局,互联网大厂以及投资机构都在IP运营公司身上砸下重金。网易推出中国绊爱、爱奇艺推出原创虚拟偶像厂牌RiCH BOOM;字节跳动则与乐华娱乐联合企划了虚拟偶像女团A-SOUL。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该产业的发展,虚拟偶像也在进化迭代,不再局限于“二次元”的动画形象,逐渐向真实的人物靠拢,无论是“二次元”领域的虚拟偶像,还是更加贴近人类形态的虚拟偶像,都在瓜分真实流量明星的市场。

虚拟偶像前景如何

虽然不同类型的虚拟偶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整个行业也呈现飞速发展态势,但作为新兴业态,虚拟偶像产业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现阶段的中国虚拟偶像本质上仍然是为品牌做的,即虚拟偶像多为品牌和厂商服务,依托专有广告代言盈利,而缺乏自身作为IP的营销力,往往面临“商业价值高,但变现能力差”的问题。

互联网行业分析师贾涵则直言不讳地指出,虚拟偶像市场的增长是有天花板的。“虚拟偶像缺乏自己的生命感受,表达受限,从而在流量价值的兑换上有额度限制。比如,在商品代言时,虚拟偶像只能展示商品,不能就商品的体验给出真实感受,而其背后团队给出的好评在消费者眼中可信度低,这就导致它很难让粉丝以外的消费者买单。相比真人偶像的工作属性,虚拟偶像在其粉丝眼中更接近于一款娱乐商品,很难让粉丝产生崇拜的感受,为其消费的粉丝更多是从自身的娱乐需求出发,喜欢和消费都会更为理智。”

技术问题也是虚拟人打入时尚圈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目前很多由虚拟人演绎的时尚大片都存在“尴尬”,角色的表情动作不生动、不自然,无法具有真人的真实感。交互技术尚不成熟的状态下,虚拟偶像带货缺乏与真实物品互动的能力;虚拟偶像是否适合以真人明星的方式打造,当他们在影响力与商业价值上逐渐增值,要如何面对来自真人的竞争……

熟悉二次元人群消费和心态的业内人刘维表示:“虚拟人物是现实世界的一个补充,他们看起来毫无缺陷,趋于完美,所以容易打动粉丝,带动消费。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种‘完美是把‘双刃剑,创作方必须格外注意商业行为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平衡,一旦失衡,在情绪被调动的庞大粉丝群体之间,便有引起极端后果的风险。”

“像影视行业有统一标准,虚拟行业要继续发展,未来可能要有类似白皮书的东西出来,界定共同的技术规格。”蜜枝科技CTO曹介白说。

猜你喜欢
偶像
大众偶像
Task 4
偶像报
对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的思考
我的偶像——“诗集”
我的偶像
我的偶像
出卖偶像
偶像们都恋爱了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