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少儿体育舞蹈“成人化”现象

2021-09-03 06:53王少萍冯晓辉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成人化舞蹈体育

王少萍 冯晓辉

(沈阳体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02)

1、舞蹈“成人化”的相关研究

“成人化”一词最早源于是西方学者对于童年的消逝问题现象,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儿童“成人化”指的是儿童在思维、心理、语言及行为等方面超越了实际年龄及生理界限,表现出的近似成年人的倾向和特征。通过查阅各类相关文献资料发现,舞蹈“成人化”现象的研究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舞蹈教学、训练来看,其技术、技巧的的成人化趋势,训练量过大,甚至于超过孩子年龄段骨骼所能承受的范围;二是从舞蹈编排来看,作评的形式和情感的表达成人化趋势,往往忽略了儿童的天性;三是舞蹈题材的选取趋于成人化,其舞蹈作品未能从儿童视角进行创作,更多的是为了在各种比赛演出中展现成人视角下的舞蹈作品,这种艺术创作的作品很难真正的将孩子们自身的特点以及儿童的需要所展现出来。

在诸多学者对其持有批评声音的前提下,舞蹈成人化的问题为何“屡禁不止”呢?其一在于技术技巧的练习确实能在部分孩子身上看到明显的效果,加上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二是各个培训机构为了招生留住生源,不得不参加各种活动比赛来吸引学生家长的目光;三是各编导们想在以“荷花杯”为代表的舞蹈大赛中崭露头角也会更多的赋予作品成人的视角进行创作。

2、体育舞蹈“成人化”近些年发展

体育舞蹈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舞蹈—公众舞—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新旧国际标准舞等阶段。交际舞于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而竞技性舞蹈在我国开始推行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体育舞蹈获得了更为迅速的发挥在哪,并且在国际上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体育舞蹈被列为闭幕式表演项目之一,到2008年体育舞蹈被列入比赛项目,以及在震撼的70周年国庆大阅兵仪式上,群众方针中精彩的维也纳华尔兹表演,201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里,体育舞蹈作为开场舞点燃了整个舞台。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迅速在舞蹈培训市场上发展壮大,接踵而来的也有一些问题:孩子们衣着“暴露”,稚嫩的脸上画着浓浓的烟熏妆,演绎着成人标准的套路,这些严重违背了舞蹈的本质,失去了孩子的童真,也让舞蹈变了意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发展力量的后备军,如何在少儿阶段打好基础与青年时期相互衔接,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自2010年开始,全面执行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比赛服装规定,这标志着我国体育舞蹈项目与国际规则的全面接轨,也是推动该项目向着成熟化、规范化迈进的重要一步。在教学方面,完全搬照成人的教学方式,讲课训练内容的不专业以及过高的训练量都对孩子的今后的发展产生着不可逆转的损害。那么今天,笔者从体育舞蹈本身的特点,来对此进一步分析,探究其“规范”的衡量。

2.1、体育舞蹈的特点

体育舞蹈的总体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竞技性。体育舞蹈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如今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性的一种舞蹈。体育舞蹈各种形式的比赛日趋正规化,其所具备的竞技性也在不断增强;(2)健身性。体育舞蹈与其他健身体育相同,对于每个人都有着身心两方面的积极作用;(3)娱乐性。这是体育舞蹈区别于掐灭舞蹈艺术的重要特征,从体育的社会价值方面来看,体育舞蹈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以及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形式;(4)艺术性。体育舞蹈是一门艺术,它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是集形体美、健康美、线条美以及诗性内涵等为一体的艺术;(5)观赏性。体育舞蹈将音乐美、服装美、风度美以及体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6)技巧性。体育舞蹈兼有体育与文艺的双重特点,具有严格的规范性与技巧性;(7)抒情性;(8)独特性。体育舞蹈的类型不同,其动作所具备的风格特点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例如,“恰恰”动作的活泼、欢快,“伦巴”动作的优美抒情。体育舞蹈本身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中国舞蹈一样,在长期的碰撞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2、体育舞蹈规则发展

体育舞蹈比赛规则每四年修改一次,会针对比赛规则进行调整。从裁判员打分标准来看,分为以下六个要素:

(1)基本技术;(2)音乐表现;(3)舞蹈风格;(4)动作编舞;(5)临场表现;(6)赛场效果。

其相对应的具体的评分点为:

(1)足部动作、节奏;(2)风格的理解与体现、个人风格的展现;(3)不同舞种之间的风格的区别、体现舞种的基本风韵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4)动作和音乐密切配合,发挥音乐效果、编排有章法,充分利用场地;(5)赛场上的应变能力;(6)舞者的风度、气质、仪表及出入场的总体形象。

表1 最新WDSF的2.1评分细则

规则的细化制定,使得裁判员的工作有了更加系统的打分标准,也使得裁判工作更加具体。那么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设置了8岁、10岁、12岁的组别,对此的教学重点和评分标准也应是有所不同的。很多家长很激进,8岁的时候想让他(她)把所有的东西去学完,对于很多没有经验的老师也会这样去教授,这种时候就会出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这时候对此“规范”的把握就显的尤为重要。

3、解决方案

中国体育舞蹈青少年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胡耀文说过,对于这些现象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面他(她)们的舞蹈风格把握和他(她)们技术核心的要求是没有掌握的,他认为8岁的孩子他(她)可能需要的是简单的基本步,身体线条的改变,身体形态的改变,直来直往,刚劲有力;10-12岁这个阶段,需要一些舞蹈的基本技能,12岁以上的孩子们需要一些舞蹈特色的,比如说,舞蹈,舞种的区别,个性化的东西,包括他(她)们的人物化刻凿,从女孩子到接近女性的一种状态去完成这个舞蹈,而不是8岁的孩子也是接近女性的一个状态。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作者认为有以下一些策略:

(1)对不同的年龄段应该有着严格限制与规则,以及详细的教学重点和评分标准。例如,女单8岁以下不允许有修饰性的动作和原地造型动作,教学重点是节拍/时间值、教法与腿的动律、姿态与形态、方向、平衡、节奏。在拥有规定组合的同时,设置可自主创编的舞段动作,为舞者今后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提供充分的空间;

(2)针对少儿特征对教材进行系统编写,教师裁判进行严格系统的培训,并每年进行资格审查。过于强调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儿童的天性,显得刻板机械,相关单位应针对儿童特性编写符合年龄段的教材,更多的感受到体育舞蹈的艺术之美,让孩子们通过艺术表达自己。同样的对于教授课程的老师来说,应该进行系统完整的培训,并进行定期的资格审查,以确保行业规范的问题;

(3)新媒体平台对体育舞蹈文化进行广泛正确的普及,把握大众风向潮流。

现阶段体育舞蹈的视频多为表演视频,教学视频的传播,还应该加强对各种各样精良的体育舞蹈视频的制作,以及整合创作体育舞蹈相关的文化文字资料的传播,让更多的人能系统的了解体育舞蹈,更好的学习体育舞蹈,促进体育舞蹈的传播。

4、结语

体育舞蹈作为西方引入中国的“舶来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国际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少儿作为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我国体育舞蹈后备力量的主力军,在少儿体育舞蹈“成人化”的问题上在解决了服装妆容的问题后,应该对竞技规范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革新,中国体育舞蹈才能走得更好走的更远。

猜你喜欢
成人化舞蹈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幼儿舞蹈成人化教育之弊端及对策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少儿出版物过度成人化现象分析
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