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蚕5号在来宾市农村小蚕人工饲料育的试养初报

2021-09-03 04:01莫优想韦春沙张桂征来宾市农业科学院广西来宾54600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南宁50007兴宾区蚕业站广西来宾54600
中国蚕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蚕体家蚕桑叶

莫优想 韦春沙 罗 平 冯 斌 张桂征 黎 正(来宾市农业科学院,广西来宾 54600;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南宁 50007; 兴宾区蚕业站,广西来宾 54600)

栽桑养蚕是我国具有5 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产业,然而近年来家蚕农药中毒和蚕病的发生严重制约着我国蚕业的可持续发展[1]。有研究表明,人工饲料养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2-3]。我国于1974年首次试验成功人工饲料全龄育[4],改变了传统的种桑养蚕模式。之后,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在饲料配方、饲料加工技术、人工饲料育技术、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选育、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和生理遗传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5-7]。2019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形成了适用于南方高温多湿环境下的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并利用湿体饲料饲育桂蚕5号获得成功,开创了广西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局面[8]。

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可以进行不间断、多批次养蚕[9]。但是,亚热带地区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也给推广家蚕新品种、新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试验探索适宜在广西地区饲育、蚕茧质量高的家蚕品种和家蚕饲育新技术是广西蚕业工作者们持续追求的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利用人工饲料育技术饲育家蚕新品种桂蚕5号取得成功,给人工饲料育在广西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为了对家蚕新品种桂蚕5号在广西的饲育情况、茧丝质量以及桂蚕5号是否适宜在广西区内进行大规模饲育做出科学评价,需要开展多点多批次湿体人工饲料育和全龄桑叶育对比试验。因此,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来宾综合试验站分别于2020年4—10月在兴宾区、忻城县、柳城县等桂中区域进行了6个批次的对比饲育试验,6次对比饲育的结果基本一致。现将2020年9月在兴宾区对比饲育试验的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蚕品种 试验蚕品种桂蚕5号,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提供;于9月2日出库,9月11日9:00收蚁,10月3日上蔟。

1.1.2 供试饲料 1~2龄人工饲料,桑叶粉含量为30%,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提供。

1.1.3 供试桑叶 示范基地和农村饲育试验所用的桑叶均为来宾市兴宾区七洞乡社头村小蚕共育示范基地2015年种植的桂桑优62号实生桑。种植规格为行距80 cm、株距30 cm,低干树型,桑园土壤类型为砂质土。其中农村饲育试验分发至农户手中后所用桑叶均来自农户自家桑园。

1.1.4 主要仪器设备和养蚕用具 JA2003型电子天平(精度0.001 g),上海沪粤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TAL2型干湿温度计,北京康成仪表有限公司产品;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家蚕湿体饲料片状切割机(专利号ZL202021355392.0),均由广西忻城县高盛养蚕设备有限公司安装、提供。其余蚕具均为常规养蚕用具。

1.2 试验方法

1.2.1 湿体人工饲料的配制及其喂蚕前处理 在喂蚕前1 d按照1∶1.8的比例将干燥粉体饲料和清水混合并用搅拌机搅拌均匀,拌匀后的饲料装入塑料保鲜袋内,每袋装饲料1.4 kg,装袋后擀平,饲料厚度约3.0 cm左右,用蒸锅隔水蒸煮30 min后,立即取出,使其自然冷却,常温放置,即为湿体人工饲料。喂蚕前将湿体饲料切成条状,收蚁和1龄用料切成宽度约为0.5 cm,厚度约为0.3 cm的长方条;2~3龄用料切成宽度约为0.6 cm,厚度为0.3~0.4 cm 的长方条。

1.2.2 饲育方法 桂蚕5号1~2龄湿体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饲料育)的饲育方法如下:1~2龄时用湿体人工饲料饲育,3~5龄用桑叶饲育。在收蚁及2龄饷食各给饲料1次,每处理区(500~600头蚕)1龄用湿体人工饲料33.6 g,2龄用湿体人工饲料67.2 g。蚕室温湿度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调控,1~2龄饲育温度为29.0 ℃,相对湿度为94%,眠中降低1.0~2.0 ℃;3龄饷食起全部喂桑叶,按饲育用叶标准[10]喂叶,饲育温度为27.0 ℃,相对湿度为85%。1~4龄均采用塑料蚕笸饲育,5龄置于地面饲育。桂蚕5号全龄桑叶育(以下简称桑叶育)的饲育方法如下:1~5龄均用桑叶喂养。按饲育用叶标准[10]喂叶,一日三回育,蚕室环境条件与饲料育一致。

1.2.3 桂蚕5号饲料育示范基地饲育试验 2020年9月在来宾市兴宾区七洞乡社头村小蚕共育示范基地进行饲育试验,饲育方法与1.2.2项相同。桂蚕5号正交、反交应用饲料育及桑叶育各设1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500~600头蚕,重复3次。每个试验区饲育至3龄眠蚕进行数蚕定区,每区400头,同样的饲育条件下饲育至上蔟结茧。

1.2.4 桂蚕5号饲料育农村饲育试验 于2020年9月11日收蚁。饲料育1~2龄时在来宾市兴宾区七洞乡社头村小蚕共育示范基地智能环境控制室内进行,饲育方法与1.2.2项饲料育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桑叶育,饲育方法与1.2.2项桑叶育方法相同。按照2种不同的饲育方式将家蚕饲育至2龄蚕眠起后喂2次桑叶,根据饲育技术水平高、中、低的差异,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七洞乡社头村和归村选择饲育水平高的覃金满和覃英武、饲育水平中等的韦兰德和覃希、饲育水平低的罗汉清和杨海花等6户蚕农作为试养户进行饲育试验,每户饲育1.0张(饲料育0.5张,桑叶育0.5张)。饲育户领取3龄蚕回去均采用塑料蚕笸饲育,塑料薄膜覆盖,4~5龄在蚕室地面饲育,均为一日三回育,在自然条件下饲育至上蔟结茧。

1.3 调查项目与方法

1.3.1 桂蚕5号饲料育示范基地饲育试验的生长情况调查 饲育期间调查记录各龄期经过、24 h疏毛率、72 h 1龄就眠率和蚕体质量、7 d 2龄就眠率和蚕体质量、12 d 3龄就眠率和蚕体质量、17 d 4龄就眠率和蚕体质量、5龄蚕体质量,4~5龄分别调查病蚕数,上蔟足6 d调查死蛹情况。

1.3.2 桂蚕5号饲料育农村饲育试验的生长情况调查 调查蚕种的孵化率,饲育期间分别调查记录各龄期经过,4~5龄分别调查病蚕数;采用纸板方格蔟上蔟,上蔟足6 d后采茧调查,按常规方法评茧,随机抽样,每样本约1 000 g,调查样茧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死笼率、公斤茧颗数、张种产茧量,计算张种产值(按上蔟第4天采茧销售价格计算)。评茧后,按每户抽取约1 000 g蚕茧送到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鲜茧缫丝检验,调查上车率、解舒率、万米吊糙、解舒光折、茧丝长、茧丝纤度、单粒茧质量等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桂蚕5号饲料育示范基地饲育试验的生长情况

2.1.1 疏毛率及就眠率 从表1可以看出:桂蚕5号2种饲育方式下24 h疏毛率平均值在98.16%~98.23%之间,两者相差不大;桂蚕5号饲料育7 d 2龄就眠率平均值、17 d 4龄就眠率平均值较桑叶育分别高0.22个百分点、0.28个百分点,72 h 1龄、12 d 3龄的就眠率平均值较桑叶育分别低0.29个百分点、0.35个百分点,但各龄的就眠率之间差异不大。

表1 桂蚕5号饲料育示范基地饲育试验的疏毛率及就眠率 %

2.1.2 蚕体质量 从桂蚕5号饲料育示范基地饲育试验的蚕体质量(表2)可以看出:桂蚕5号饲料育方式下,家蚕每个龄期饷食后4个时间点的体质量分别为0.032 g、0.106 g、0.238 g、3.072 g;桑叶育方式下,家蚕在相同时间点的体质量分别为0.037 g、0.111 g、0.225 g、3.012 g。饲料育2龄、3龄阶段饷食蚕体质量较桑叶育分别低13.5%、4.5%,但随着生长时间延长,饲料育的家蚕体质量增长速度快于桑叶育,4龄、5龄阶段饷食蚕体质量较桑叶育分别高5.8%、2.0%。差异显著性分析中只有3龄期的反交间差异显著(P<0.05),其它龄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桂蚕5号饲料育示范基地饲育试验的蚕体质量 g

2.1.3 龄期经过 从表3可以看出:桂蚕5号饲料育全龄经过时间较桑叶育仅缩短1 h;家蚕每个龄期经过时间基本一致,相差也在1 h以内,没有明显差异。

表3 桂蚕5号饲料育示范基地饲育试验的龄期经过 d:h

2.1.4 蚕病发生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饲料育方式下,桂蚕5号大蚕期病死蚕19头,发病率4.75%,蔟中死蛹16头,死笼率4.20%,整个生长期总发病率为8.75%;桑叶育方式下,桂蚕5号大蚕期病死蚕30头,发病率7.50%,蔟中死蛹26头,死笼率7.03%,整个生长期总发病率为14.00%。饲料育平均总发病率比桑叶育低5.25个百分点。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饲料育大蚕期发病率、死笼率、总发病率与桑叶育间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饲料育在预防家蚕病害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在调查中还发现,2种饲育方式发生的蚕病类型差异不大,均以细菌性败血病和白僵病居多。

表4 桂蚕5号饲料育示范基地饲育试验的蚕病发生情况

2.2 桂蚕5号饲料育农村饲育试验的生长情况

2.2.1 生长发育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桂蚕5号农村饲育饲料育与桑叶育相比,全龄经过时间基本一致,大蚕期均表现出食桑旺盛、食桑多、眠起齐、发育整齐的特点;上蔟足6 d后,饲料育的死笼率为9.02%,比桑叶育低4.41个百分点;2种饲育方式的公斤茧颗数分别为606粒及605粒,差别不大;饲料育茧层率为19.58%,比桑叶育高0.38个百分点;饲料育的张种产茧量为38.87 kg,比桑叶育的张种产茧量增加了7.70%;根据时价(鲜茧出售价格为36元/kg)计算,饲料育的平均张种产值为1 399.32元,比桑叶育增收100.08元。说明在广西来宾农村饲育桂蚕5号,饲料育方式比桑叶育更有优势。

表5 桂蚕5号饲料育农村饲育试验的生长情况

2.2.2 桂蚕5号饲料育农村饲育试验的缫丝检验情况 从表6可以看出:桂蚕5号饲料育单粒茧质量和茧丝长分别为1.666 g和1 111.43 m,与桑叶育单粒茧质量1.662 g和茧丝长1 111.34 m基本持平;饲料育解舒丝长、解舒率分别为865.32 m和76.37%,对比桑叶育的864.47 m和75.84%略有增长;饲料育的茧丝纤度为2.458 dtex,较桑叶育的2.469 dtex略细;饲料育和桑叶育的平均万米吊糙均为2.4次;饲料育的缫丝解舒光折为623.38 kg,较桑叶育的625.82 kg降低0.39%;饲料育的缫丝上车率为91.31%,较桑叶育的91.03%略有增加。桂蚕5号饲料育与桑叶育2种饲育方式产出的鲜茧缫丝,在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表6 桂蚕5号饲料育农村饲育试验的缫丝成绩

3 小结与讨论

桂蚕5号饲料育示范基地饲育试验的各项指标调查结果表明:桂蚕5号在饲料育和桑叶育2种方式下的24 h疏毛率、各龄期的就眠率、各龄期经过时间基本一致,饲料育在2龄、3龄期间蚕体质量较桑叶育偏轻,但在4龄、5龄阶段蚕体质量比桑叶育偏重;2种饲育方式的蚕病发生情况表明,饲料育大蚕期发病率、死笼率、总发病率均比桑叶育低。

桂蚕5号饲料育农村饲育试验的结果表明:桂蚕5号饲料育与桑叶育全龄经过时间基本一致,仅有1 h差异;2种饲育方式的孵化率均超过了98%,家蚕生长发育都较快,各龄期均表现眠起齐一、食桑旺盛、上蔟齐一;饲料育所用的饲料及环境全程消毒、无菌、感染病少,家蚕生命力比桑叶育强,总发病率低;张种产值较桑叶育增加100.08元;2种饲育方式产出的鲜茧缫丝,在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本次试验在来宾市兴宾区七洞乡社头村小蚕共育示范基地和来宾市兴宾区七洞乡社头村及归村农户家中,对桂蚕5号的适应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初步试验探索。试验结果表明,桂蚕5号饲料育方式在确保蚕体质量、丝质等方面稳定的前提下,生长期中总发病率降低,张种产茧量得到了增加,且产出的茧丝符合当前茧丝绸市场的需求,也有利于在农村快速推广应用。饲料育小蚕,可以全程室内操作,生产中能够根据饲育蚕的量精准配予定量的饲料,切合工厂化、智能化饲育需求。因此,桂蚕5号饲料育模式适宜在来宾农村地区推广应用;考虑到今后饲料育方式在广西农村的推广应用,下一步将继续增点扩面,在广西农村其它地区开展桂蚕5号饲料育方式的推广试验。

但是在人工饲料饲育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些问题,在此一并提出,供同行参考。一是配套家蚕饲料育设备紧缺,全程操作基本还是靠手工操作,费时且易产生饲料污染,达不到省力化养蚕的效果;二是饲育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根据与全区各饲料育示范点的探讨,在饲育过程中都出现过饲料被污染的情况,究其原因很多是因为没有规范操作导致的(很多饲育员是受桑叶育技术影响);三是现有的饲料育技术不全面,需要根据季节及环境温湿度的改变做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四是饲料的稳定性有待提高,比如随着季节的变化,饲料的水分及防腐效果会出现一定范围的改变,影响家蚕的摄食及生长发育;五是3龄起蚕饷食桑叶后,家蚕体色仍偏深、较软,易被蚕农怀疑是不健康的家蚕,不利于饲料育小蚕的推广应用,可采用增加1至2次给桑再发给蚕农饲育的方式。

猜你喜欢
蚕体家蚕桑叶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发酵桑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桑叶茶成“致富茶”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关于毛脚茧判定方法的探讨
秋蚕僵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秋季养蚕技术的要点分析
桑叶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