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在采取胺碘酮治疗时的影响研究

2021-09-03 14:16杨陇权
甘肃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胺碘酮乙组甲组

杨陇权

(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甘肃 定西 743000)

快速型心律失常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病情症状表现为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律失常等,同时很可能并发休克等症状,如果未采取及时救治,容易引起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最终危及生命[1]。目前在临床中,针对心律失常状况尚无特效根治方式,主要采取药物干预,用来缓解症状进一步恶化。其中以胺碘酮为例,在用于对抗心律失常中十分广泛,为了进一步研究该药物的治疗效果,着重分析胺碘酮的价值,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研究定西市人民医院78 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以掷骰子法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男性人数为26 例,女性人数人数为14 例,年龄50~79 岁,平均(60.84±5.36)岁;乙组男性人数为27 例,女性人数人数为12 例,年龄52~80岁,平均(60.16±5.54)岁。以上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患者皆被确诊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在接受此次研究前未采取其他治疗措施;有家属陪同,并签订同意书;我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排除标准:患者病情发生急剧恶化,需采取其他救治方式;患有严重的脏器类疾病;患有凝血功能症障碍;家属反对研究。

1.2 方法

乙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内容为辅助吸氧、镇痛,密切监视患者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

甲组采取胺碘酮治疗,药物由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号为:H19993254,取量150毫克,另取30ml 生理盐水与之混合,进行静脉注射,注射完成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状况,当症状逐渐稳定后采取静脉滴注方式,流速设置为1mg/min。

1.3 观察指标

首先比较治疗有效率,评价指标分为显效:症状完全缓解,患者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基本控制,患者恢复意识;一般:患者无生命危险,体征平稳;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有加剧。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水平;数据以实际测量为准。

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缓、恶心、呕吐、便秘,数据以实际为准。

分别在治疗前1d 和治疗6 月后观察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以GE Vivid 7 彩色超声诊断仪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对比

甲组和乙组的疗效分别为97.50%、82.05%,数据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有效率对比(χ2,%)

2.2 心率以及血压水平对比

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水平进行比较,甲组明显低于乙组,数据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心率以及血压水平对比()

表2 心率以及血压水平对比()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50%、82.05%,数据无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χ2,%)

2.4 心功能水平对比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心功能水平对比()

表4 心功能水平对比()

3 讨论

在心血管类疾病中,快速型心律失常十分常见,属于常见并发症。从这一病情特征来分析,疾病的种类十分繁多,引起的原因也有很多,一般在发病时,会引起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也有多数患者在发病期间因为心率过快,严重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对生命健康威胁极大[2]。在临床治疗中,考虑到急诊科室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症状相对复杂,而抗心律药物在使用后均有一定用药危险性,因此在后续的治疗中必须对高效的抗心律药物进行深入研究,提高用药安全性[3]。

静脉注射胺碘酮时,药代动力学十分复杂,一般在用于人体后,大约30分钟可达到峰值浓度;而这种给药方式和口服给药相比有一定差异,尤其对于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在选择短期静脉注射给药时,胺碘酮的药理作用表现为非竞争性肾上腺素能β 受体阻滞,以及抗心律失常。也正是这两种药理学作用,成为治疗快速反复发作性心律失常的基础。另外在选择静脉滴注后,血流动力学会呈现出双重作用,具体表现为:即刻作用为短暂扩张体循环及冠状动脉伴心率增快;与此同时,在用药结束后进行性负性肌力作用和辨识性效应。这些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和口服给药时药效动力学较为相似。但在此处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胺碘酮在静脉注射时,不可与红霉素、奎尼丁、索他洛尔等药物合用,否则容易出现药物毒副反应;另外与洋地黄、β 受体阻滞剂合用时,也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很多患者在联合用药后,出现严重的过缓性心律失常,对治疗而言,造成一定影响。单从胺碘酮这一药物来看,它作为多因素作用的静脉抗心律失常药,在临床中也已经被证实,通过静脉滴注给药时,可以有效对抗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控制持续性房颤的心室率方面,也已达成共识。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病特征为病情进展迅速,而且经过治疗后容易反复发作。一般氨碘酮作为此病最常用的一种治疗药物,口服时血药浓度峰值大约在3~7 小时内到达;但是在急诊过程中,为了快速发挥疗效,往往选择静脉注射[4]。正常的急诊处理中,首先需要确定是否选择药物治疗,因为该病可分为药物和非药物两种治疗模式,如果患者症状十分明显,那么药物治疗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情况下应当选择非药物治疗,例如患者出现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时,那么此时便需要进行电击复律;或反复发作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出现休克、室颤等症状,在电击复律后应当进行电击除颤[5]。其原理是通过高能量脉冲电流,使心脏除极,从而消除心律失常反应。总体而言,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急救时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而且急救过程中,也无需太过紧张,选择药物时,除了本文中研究的胺碘酮之外,还可以选择索他洛尔、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药物。

在此次研究中,分别对两组的疗效展开比较,发现甲组高于乙组,数据有差异,P<0.05;另外在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时,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甲组为97.50%,乙组为82.05%,数据无差异,P>0.05。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为:胺碘酮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抗心律药物,该药效确切,在应用后主要通过阻滞非竞争性β 受体,从而使患者窦房结及旁路浦肯野纤维传导速度下降,最终达到降低心率和血压的目的[6]。不过该药在口服时,吸收效率相对迟缓,并且生物利用度相对较低,因此在此次治疗中首先选择静脉推注的方式,待病情稳定后改为静脉滴注,使药效能够最大发挥[7]。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该药在选择静脉推注时很可能出现低血压,当发生以上情况时,应当停止用药,同时使用升压药物防止症状进一步恶化。此外在用药时,还应当注意药物的适应症,例如在选择静脉注射给药时,通常是在无脉搏室速、电击除颤失败后,用药后可以有效改善除颤效果。同时还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在缺血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的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效果更具优势[8]。在口服治疗时,可以用于维持窦性心律,但是不能作为首选方案,因为如果长期应用胺碘酮治疗,实际上还有更多理想药物可供选择,例如索他洛尔、奈达隆等[9]。对于植入IDC 的患者,应当选择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如果心率失常仍然反复发作,为了减少IDC放电,可以口服胺碘酮[10]。在急诊中,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出院后仍需长期服用胺碘酮控制病情时,则需要在医院方面加强随访,重点观察用药安全性,定期为患者接受甲状腺、肝、肺功能等检测,防止药物毒副作用对身体其他脏器造成损伤。

综上,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在采取胺碘酮治疗时疗效显著,另外对于血压、心率有明显改善,进一步也能优化患者心功能,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胺碘酮乙组甲组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