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效果观察

2021-09-03 14:16
甘肃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骨膜四肢钢板

王 磊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民医院,甘肃 甘谷 741200)

1 概述

骨折是指患者骨架片段式的部分断裂或不间断的断裂,属于骨科、急诊科常见的创伤性伤害。据有关临床报道,骨折的诱因主要受直接或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以及疾病三方面影响[1]。四肢骨折不仅对患者的运动系统造成伤害,而且严重影响其工作与生活。尽早进行骨头复位,越有利于四肢骨折患者受损部位修复。目前临床给予四肢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以及康复训练,传统的治疗方式以常规钢板固定手术为主,此类手术虽然能有效复位骨折部位,但因其需长期固定受伤部位,容易导致关节僵硬、受损部位血液输送不畅,所以治疗效果并不显著[2]。近些年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有不少临床研究举证[3],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较于常规钢板固定手术疗效更为显著。基于此,本研究以2017 年10 月-2019 年3 月在甘谷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02 例四肢骨折患者为对象,分析锁定加压钢板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102 例于2017 年10 月-2019 年3月在甘谷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样表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 例。参照组男患者28 例,女患者23例;年龄21~67 岁,平均年龄(44.33±12.89)岁;骨折原因:车祸22 例,高处跌落19 例,骨质疏松等病因诱发10 例。观察组男患者26 例,女患者25 例;年龄23~70 岁,平均年龄(45.50±14.05)岁;骨折原因:车祸20 例,高处跌落18 例,骨质疏松等病因诱发13 例。对比2 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CT 检查骨皮质呈连续性中断,且骨头发生明显移位,符合骨折诊断标准[4];(2)患者的临床资料完善,能为研究提供有效数据保障;(3)患者尚未出现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等骨折并发症(4)参与研究的患者年龄>18 周岁。排除标准:(1)患有骨骼疾病的患者;(2)因脑部神经受损牵连引发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3)语言表达能力障碍的患者;(4)具有抗生素过敏史的患者。本次研究已获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支持,所有患者均知悉并签署同意书。

2.3 治疗方法

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钢板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对患者采用仰卧位姿势治疗,再依据其具体骨折情况选择钢板实际长度及尺寸,然后做切口,切开并剥离骨膜,在骨折部位放置固定器,接着放入钢板的同时拉紧螺钉固定骨折部位。最后确认骨折部位固定情况,清洗伤口并进行逐层缝合,预防感染。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对患者采用仰卧位姿势进行治疗,依据其自身体质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硬膜外麻醉以及对骨折部位具体情况选择钢板的实际长度及尺寸。术前采用石膏进行外物固定,对于适用mippo 技术的患者,首先需要在骨折部位外侧做2-3cm 长的纵型切口,接着切开表层皮肤、皮下组织以及骨膜建立通道,依托C 臂机透视复位受损关节,随后钢板沿着通道嵌入关节中。最后经C臂机确认复位情况后,在钢板近端与远端处锁定螺钉;而对于不适用mippo 技术的患者,由于钢板具有一定弹性,对骨膜压迫程度较低,可将钢板置于骨膜外侧。2 组患者手术后给予抗生素注射治疗以及相应康复治疗训练,加快恢复过程。

2.4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手术后2 个月,比较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与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情况。临床选择以Johner-Wruh(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功能分级作为疗效标准参考[5],并以此确定4 个标准等级:(1)优:患者骨折部位完好痊愈,关节伸展灵活,术后无其他病菌感染且无明显疼痛感,骨折部位未出现偏移;(2)良:患者骨折部位明显改善,关节伸展会引发轻微疼痛,但术后无其他病菌感染,骨折部位较出现轻微偏移;(3)中:患者骨折部位改善程度较低,关节伸展活动幅度小且引发明显疼痛反应,骨折部位出现5°≤偏移≤10°;(4)差:患者骨折部位未改善,关节伸展困难,术后有其他病菌感染且伴有强烈疼痛,骨折部位出现偏移>10°。治疗总有效率=(优+良)/总例数×100%。

2.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表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使用t 检验,治疗总有效率采用(n/%)表示,应用卡方检验,若P<0.05 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参照组为86.27%,2 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3.2 手术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经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且观察组康复过程较于参照组明显缩短。2 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表2 2 组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4 讨论

临床对四肢骨折患者症状进行分析,主要为骨骼及其外组织、血管以及肌群等部位发生爆裂性创伤[6]。骨折后,患者稍不注意骨折部位断裂碎骨刺伤皮下组织与神经,容易导致感染与股骨头坏死,此外,损伤加重还会引发肿胀、四肢萎缩等骨折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7]。四肢骨折能够具体划分为尺骨、大腿骨以及腕骨等多个部位的骨折类型,因该病诱发原因较多,患者年龄跨度大且发病率高[8]。四肢骨折作为发病率较高、治疗难度偏大且康复周期长的临床病症,选择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对提升四肢骨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9]。此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钢板固定手术,首先需要解剖患者骨折部位外组织,然后对其损伤部位进行复位和固定[10]。传统治疗方式需要钢板与骨面贴合接触,通过2 者产生的摩擦力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因而需要将骨面与骨膜进行剥离处理。剥离骨折部位的骨膜以及周边软组织,不仅影响该部位正常的血液循环,而且间接削弱骨髓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最终造成伤口愈合速度降低等不良影响。因近些年,临床医疗技术的提高且有较多研究佐证,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逐渐成为临床主推治疗四肢骨折的治疗方式,该手术无论是治疗效果或是手术与治疗时间,亦或是愈合时间都明显优于传统常规钢板固定手术。

在此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参照组为86.27%,2 组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该结果表明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能够有效改善四肢骨折患者关节损伤状况且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常规钢板固定手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之所以能够有效提升四肢骨折治疗效果,是因为该手术通过C 臂机发射X 射线或利用CT 影像等影像学技术锁定患者骨折损伤部位;而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特性的钢板,尽可能减少其与骨膜的摩擦;此外,螺钉与钢板之间构成三角稳定性结构,骨折部位得到稳定且弹性固定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螺钉与钢板的使用[11]。传统常规钢板在固定骨折部位时,更多依赖的是骨头与钢板之间的摩擦力,确保达到稳定效果,而锁定加压钢板以重视血液运输速率为基础,在允许2mm 微动的条件下,使用相容性佳的钢板对骨折部位进行内固定[12]。由此可知,锁定加压钢板较于传统常规钢板,一是不需对钢板(接骨板)进行精确折弯;二是其对骨外膜及周边组织损伤更小;三是螺丝松动的概率更低;因此,锁定加压钢板对四肢骨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常规钢板[13]。此外,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2 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康复过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传统常规钢板固定手术往往要对患者受损部位的骨膜以及周边肌群组织进行解剖分离才能进行固定缝合,如此操作不仅会降低骨折部位血液运输速率,而且还会较长一段时间暴露患者受损部位[14]。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借助影像学设备确定骨折部位,通过外部仪器的检测,去除不必要的创口缝合缓解与减轻身体损伤,减少患者骨折部位暴露时间,进而有效缩短了手术治疗时间,且提升了临床医治速率[15]。运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患者采用的弹性钢板,不需要将其与骨头紧密闭合,预留的弹性缝隙不仅能够有效阻隔2 者结合后产生的不适反应引起的并发症,而且弹性固定的方式能够刺激和诱导骨痂的形成,随后骨痂不断在骨折部位增多,骨折愈合时间因此而加快。

综上所述,临床将锁定加压钢板技术运用到手术中治疗四肢骨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速率,进而缩短患者康复过程,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骨膜四肢钢板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跟踪导练(四)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骨膜外克氏针固定并切开修复Ⅰ区伸肌腱断裂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
谈船上卷钢与钢板的衬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