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2021-09-03 08:52陈丽姗傅元海黄国宾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前沿技术生产率补贴

陈丽姗,傅元海,黄国宾

(广州大学 经济与统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一、引言

当前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则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核心任务之一。作为提质增效的微观主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学术界和中国政府致力于探索如何优化和完善研发补贴政策设计,以有效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现实中,研发补贴在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中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结构?何种类型的企业更能有效利用研发补贴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厘清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内在机制,不仅可以科学、准确地评估研发补贴的效果,还可以为政府调整研发补贴政策提供参考。从全要素生产率内在结构的视角,考察研发补贴影响不同类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对政府适时调整特定类型企业的研发补贴强度,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的创新资金监管力度,进而提高微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更进一步提升宏观层面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的现实意义。

现有关注政府补贴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暂未形成一致性的结论,这可能与政府补贴中没有剥离非创新补助有关。部分研究关注研发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整体的影响,但鲜有成果从全要素生产率结构的视角,深入探讨研发补贴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制;几乎没有研究从所有权性质、融资约束、行业特征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了探究研发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结构的影响,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借鉴袁堂军(2009)的方法,[1]测算了上市公司T F P水平,并借鉴范剑勇等(2014)的方法,[2]进一步采用S F A方法对T F P进行分解,实证检验研发补贴对企业T F P及其结构的影响,以期识别研发补贴是通过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善、配置效率还是规模效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此外,因为所有权性质、融资约束、行业特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等方面的不同,企业对研发补贴的获取也有不同,研发补贴对T F P及其结构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本文通过上述视角对样本进行分组,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相比于既有文献,本文的贡献有以下三点:(1)从理论上剖析研发补贴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结构的机制;(2)实证检验研发补贴影响企业T F P的机制,并将T F P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配置效率,进一步检验研发补贴对企业T F P结构的影响;(3)按企业所有权性质、融资约束水平、行业异质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分组,实证检验研发补贴对不同类型企业T F P及其结构的影响,深入探究何种类型的企业能更有效地利用研发补贴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研发补贴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结构的内在机制。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尚未达成共识。有学者认为,政府补贴可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任曙明和吕镯(2014)采用2000—2007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融资约束条件下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下政府补贴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增长。[3]Criscuolo等(2012)、胡春阳和王展祥(2020)研究发现财政补贴可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4-5]也有学者认为,政府补贴不能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罗雨泽等(2016)采用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没有显著提高企业生产率。[6]闫志俊和于津平(2017)采用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邵敏和包群,2012;胡春阳和余泳泽,2019)。[8-9]

有学者研究发现,现有关于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没有形成定论,主要原因是,政府补贴中没有剥离非研发补贴(郭玥,2018)。[10]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是政府补贴的最终目标,仅从政府补贴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难以评价政府在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中的作用。与之不同的是,政府给予企业研发补贴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有必要从研发补贴视角探讨政府在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中的作用(解维敏等,2009;张杰等,2015)。[11-12]近年来,一些学者将研发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同一分析框架进行研究。焦翠红和陈钰芬(2018)利用1998—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R&D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R&D补贴显著抑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13]白俊红和李婧(2011)利用1998—2007年中国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政府R&D资助不能提高行业技术创新效率。[14]上述研究主要采用省级或行业层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没有深入企业层面进行探讨。企业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微观主体,只有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亟须从企业层面深入分析研发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近年来,有学者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不同的结构,试图分析政府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结构的影响。刘伟江和吕镯(2017)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胡春阳和王展祥(2020)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研究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结构的影响,但仍未达成共识。[15,5]不同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方法会导致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生变化。此外,政府补贴还会通过“信号”效应等影响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然而,上述研究并没有将配置效率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不仅如此,现有研究也没有将研发补贴从政府补贴中剥离。可见,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结构的影响有待深入分析。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多是讨论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少数文献将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研究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构的影响。鲜有研究将非创新补助从政府补贴中剥离,探讨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影响。此外,所有权性质、融资约束、行业特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也是影响研发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结构作用的重要因素,但几乎没有文献研究研发补贴对不同类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结构的影响。可见,探讨研发补贴对不同类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三、理论分析

为了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补助措施,特别是给予企业研发补贴。一般而言,研发补贴能直接或者间接增加企业资源,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然而,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闫志俊和于津平,2017)、技术评价体系以及信息披露机制的漏洞(安同良等,2009)等,[7,16]政府在研发补贴的分配和监管上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现实中,研发补贴仍然面临企业“寻补贴”和创新资金滥用等问题(毛其淋和许家云,2015),[17]导致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并不理想。可见,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当前,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怎样的影响?研发补贴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哪一部分发挥作用?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所以,有必要从全要素生产率内在结构的视角,深入挖掘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构各部分的影响。

1.研发补贴对企业前沿技术进步的影响

(1)研发补贴可能促进企业前沿技术进步

前沿技术进步主要是指投入不变时,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这里的技术创新主要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应用、技术含量较高的机器设备等。这类技术具有研发难度大、风险高、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投入的特点,时常面临投资不足的问题。一直以来,政府试图通过给予企业研发补贴来纠正这种外部性,促进企业前沿技术创新,进而推进企业前沿技术进步。

研发补贴能够显著增加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研发补贴支付创新过程中的交易成本、研发人员报酬、研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固定成本等(Montmartin和H errera,2015),降低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巨额成本,将净现值为负的创新项目转化为正的创新项目,增加技术创新(R adas和A ni c',2013),推动生产函数前沿向外移动;[18-19]另一方面,研发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创新失败的损失,降低企业创新风险,鼓励企业创新,特别是攻克前沿技术,促进企业前沿技术进步。

此外,研发补贴可以间接增加企业研发资金,促进企业前沿技术进步。获得研发补贴的企业无形中得到政府的技术和监管认证,外界基于政府的双重信用认证信息给予创新企业更高的信任认可,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创新融资、合作伙伴等,有助于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以及减少创新风险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前沿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前沿技术进步(Grilli,2014;王刚刚等,2017)。[20-21]

(2)研发补贴可能无助于企业前沿技术进步

长期以来,政府一直试图通过研发补贴引导企业创新,尤其是引导创新要素用于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然而,从创新理念到新技术诞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在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难度更大、失败率更高。虽然企业获得了研发补贴,可能仍然无法推进技术前沿。而且,由于技术创新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资源,创新一旦失败,企业前期的创新投入将变成沉没成本,不仅不能促进企业前沿技术进步,而且可能降低企业的绩效。

此外,不合理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会导致地方政府过于重视当前的创新成绩,一味强调创新数量,有的地方甚至把创新项目数量作为判断企业获得研发补贴多寡的标准,创新项目数量越多,研发补贴力度越大。因此,为了获得研发补贴,一些企业不断投资短、平、快的创新项目,只追求创新的数量不追求创新的质量(黎文靖和郑曼妮,2016),[22]不利于企业技术突破,无助于企业前沿技术进步。当企业投资对实际生产经营没有实质性作用的低质量创新项目时,创新投入不断增加,但是研发补贴并没有促进企业前沿技术进步。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的“寻补贴”行为会导致研发补贴不能促进企业前沿技术进步。由于技术的复杂性,政府与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实中可能存在信息甄别机制缺失或者失效的问题,为获得更多的补贴收入,部分企业可能会发送虚假的“创新”信号,如夸大创新项目的技术含量和先进性,聘请高校学者、研究员到企业挂名等,骗取研发补贴(余明桂等,2010)。[23]为了完成创新任务,企业可能投资对实际生产没有实质性作用的低质量创新项目,研发补贴并不能促进企业前沿技术进步。而且,发送虚假“创新”信号的企业往往不具备创新项目所要求的资历与能力,难以胜任创新项目,导致创新项目失败的风险较大。最终不仅浪费研发补贴,企业内部的资源也受到了损失,不利于企业前沿技术进步。此外,这种行为还会浪费创新资源,使真正需要研发补贴的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

2.研发补贴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1)研发补贴可能改善企业技术效率

技术效率反映了通过制度的完善、管理效率的提升促使企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内部的点不断向边界移动(赵文哲,2008),[24]即实际生产率不断接近最优生产率。研发补贴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增加企业的创新资金,一般而言,企业如果能够合理使用创新资金,不断加强对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老旧工艺进行升级改造等,就能不断接近技术前沿面,提高企业技术效率。企业可以利用研发补贴激励科研人员以及开展科研人员培训,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水平。高素质人才在资源整合等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和销售效率,进而提升企业技术效率。此外,企业获得研发补贴,相应的也获得了政府监管,政府不仅对补贴资金进行监管,还对企业营收等进行监管。适度合理的监管不仅可以提高创新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创新项目乃至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率,有时甚至可以带来企业管理模式的改进,从而提高内外部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企业技术效率。

(2)研发补贴可能不会改善企业技术效率

在补贴过程不透明的情况下,企业可能通过政治关联获得研发补贴,从而导致创新资源的错配,使低效率甚至年年亏损的企业也能获得研发补贴。一方面,由于研发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的损失,这类本应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企业得以生存,而且在研发补贴的维持下,企业往往满足于现状,缺乏利用研发补贴改善管理效率的动机,企业技术效率没有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为了与政府建立联系,部分企业热衷于利用创新资源进行非生产性寻利活动,比如贿赂政府官员等,这样企业的收入可能增加,但企业技术效率没有提高。此外,创新资金管理不严也会导致研发补贴不能提高企业的技术效率。当监管制度不完善时,获得研发补贴的企业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层可能挪用研发经费。此时,研发补贴不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没有积极影响,而且由于研发补贴利用效率不高,降低了企业的整体效率,最终使得研发补贴没有提高企业的技术效率。

3.研发补贴对企业规模效率的影响

(1)研发补贴可能提高企业规模效率

一方面,企业可能会利用研发补贴购买机器设备等,有些设备还可以用于其他项目。此时,平均成本随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数量增加而下降,企业实现了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外界普遍认为获得研发补贴的企业已通过政府质量和监管部门的认证,进而认为这类企业的研发项目是“高质量”的,甚至会认为这类企业是“高质量”的,进而投资企业。此时,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创新甚至非创新资源,企业可以利用这些非研发资源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当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时,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将带来企业规模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

(2)研发补贴可能不会提高企业规模效率

其一,企业必须按照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研发补贴,不能将研发补贴用于扩大企业生产和销售规模等非创新活动。因此,研发补贴可能不会明显提高企业规模效率。其二,研发补贴是稀缺的,政府只是利用研发补贴激励企业创新,不会大量补贴企业,所以研发补贴不足以使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其三,尽管研发补贴可能通过“信号”效应间接增加企业非创新资源,但当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时,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将成为企业的负担,可能会破坏企业内部的合理分工、阻碍企业生产的有效运行、增加企业获取生产决策所需各种信息的难度等,最终使企业难以有效地协调生产和销售,造成规模不经济,从而降低企业规模效率。

4.研发补贴对企业配置效率的影响

(1)研发补贴可能提升企业配置效率

获得研发补贴后,管理层通常会更加重视创新,并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研发部门,当企业研发部门要素利用效率比要素流出部门高时,企业整体的要素利用效率提升,企业配置效率提高。另外,创新不是一个部门闭门造车就能完成的,需要企业各部门的持续合作,研发补贴可以引导企业将更多的资源分配到研发活动中,带动相关要素跨部门流动,盘活闲置资源,促进内部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企业的配置效率。此外,适度的补贴有利于企业按净现值最大化原则投资更多创新项目,优化企业投资结构,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2)研发补贴可能降低企业配置效率

首先,一方面,政企关系是影响企业能否获得研发补贴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企业获得补贴的多寡与政企关系的密切程度成正比。当研发补贴过高时,企业可能沉迷于与政府建立联系,以便获得更高的研发补贴,使得创新资源被用于非生产性的逐利活动,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在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研发补贴可能导致创新能力低甚至亏损的企业也能获得研发补贴,这类企业的生产能力有限,研发部门的生产效率不高,为了获得研发补贴,企业盲目地把资源配置到研发部门,导致生产率较高部门的资源被生产效率较低的研发部门占用,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表现为研发补贴降低企业配置效率。其次,在监管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研发补贴可能导致政府过度干预,企业利润最大化准则被破坏,企业投资和经营扭曲,企业配置效率下降。再次,研发补贴可能加剧部分企业原有的资源冗余问题,闲置资源的增加会降低企业的配置效率。最后,过度补贴增加了可供投资或者预期可供投资的资源,增加了管理者过度投资或投资低质量项目的概率,降低了企业配置效率。

综上所述,研发补贴可能促进企业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配置效率提升,也可能起抑制作用。而研发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又取决于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四个组成部分影响的效应之和。因此,最终的结论需要结合实证研究进行判断。此外,企业特征、行业特征和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同,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结构的影响也不同,同样需要结合实证研究进行判断再加以分析。

四、实证检验及稳健性检验

(一)计量模型构建

理论分析表明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构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导致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检验。首先,实证检验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除研发补贴外,张莉等(2019)、陈昭和刘映曼(2019)认为企业年龄、经营现金流、资产负债率、资本流动率、固定资产比率和企业盈利能力也是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25-26]由此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i表示第i个企业,(t=2003,…,2018)表示第t年,其中TFP为全要素生产率,Gsub为研发补贴,Age为企业年龄,CF为经营现金流,Lev为资产负债率,Liq为资本流动率,Tan为固定资产比率,Roe为企业盈利能力,μ为残差;α1-α7为待估参数。

为了检验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构建计量模型(2)。其中,TC为前沿技术进步;TEC为技术效率;SEC为规模效率;FAEC为配置效率;β1-β7为待估参数。

(二)主要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表1 主要变量定义

续表1

采用2003—2018年沪深A股361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对样本进行以下三点处理:(1)剔除在观测期内被S T、*S T、PT和退市的上市公司;(2)剔除在金融、保险行业的上市企业;(3)剔除关键财务数据缺失以及当年成立的上市公司。最后,共剔除110家上市公司,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样本的3.04%。主要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见表2。

(三)回归结果与分析

为了科学准确地估计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结构的影响,对所有模型进行相应的检验。首先,所有解释变量的方差膨胀系数(vif)均小于2,说明所有模型均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其次,根据H ausman检验的结果,确定面板模型的类型为固定效应模型。最后,根据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检验的结果,将模型设定为个体时间固定效应模型。模型1显示了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估计结果,即研发补贴不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模型2至模型5显示了研发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结构影响的估计结果,即研发补贴显著提升了企业前沿技术进步,显著降低了企业配置效率,对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研发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系数为-0.537,但系数不显著;研发补贴对前沿技术进步影响的系数为0.027,显著水平为1%;研发补贴对配置效率影响的系数为-0.119,显著水平为10%;研发补贴对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影响的系数分别为0.239和-0.140,但不显著。

表3 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结构的影响

综上所述,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主要原因是,研发补贴对前沿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和其对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相互抵消,导致整体作用不显著。研发补贴显著促进企业前沿技术进步,这与中国的现实相符。技术创新,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一旦成功,可以向外推动企业生产可能性边界,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创新活动普遍具有高难度、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等特点,而且创新投入总是不足。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创新活动的补贴力度,特别重视能够促进企业前沿技术进步的关键核心技术。政府不仅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增加企业创新资金的流动性、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促进企业创新,而且在人才、设备、理念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大力帮助企业提高创新活动的成功率,促进企业前沿技术进步。

研发补贴显著降低企业的配置效率有三个可能的原因:第一,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毛其淋和许家云,2015),[17]研发补贴在法律和制度方面还不完善,部分企业利用与政府官员的关系获得研发补贴,这类企业热衷于将资源配置到寻租活动,而不是生产经营,导致企业的配置效率下降。而且,技术基础薄弱的企业通过寻租等手段获得研发补贴,将资源配置到生产效率较低的研发部门,导致生产效率较高部门的资源被生产效率较低的研发部门夺取,企业整体配置效率下降。第二,对于资源相对丰富的企业而言,研发补贴可能加剧企业原有的资金冗余,增加闲置资源,降低资源配置效率。第三,研发补贴会直接或者间接增加企业资源,在资源充裕的情况下,管理层对资金成本的敏感性下降,投资的谨慎性也会降低,可能不会严格按照效率原则来配置资源,而是投资低效率的项目或过度投资,这样会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导致企业配置效率下降。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得到稳健的结果,做出如下处理:第一,控制年份、行业和地区固定效应(顾夏铭等,2018)。[29]第二,对未做剔除处理的样本重新进行估计。第三,选取关键解释变量的滞后期,构建三位行业的研发补贴额的增长率变量,作为捕捉政府创新扶持政策的力度及变化的工具变量(张杰等,2015)。[12]以上三种检验得到的估计结果与上文一致,表明上述实证分析结论具备相当的可靠性。

五、进一步分析

所有权性质、融资约束、行业特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因素会影响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结构作用的机制和结果。因此,根据上述因素对样本进行分组,实证检验研发补贴对不同类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结构的影响。表4至表8为分组回归的估计结果。

表4 按企业所有权性质分组的估计结果

由表4可见,研发补贴显著促进非国有企业的前沿技术进步,但对国有企业前沿技术进步没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研发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前沿技术进步影响的系数为0.031,显著水平为1%。研发补贴显著促进非国有企业前沿技术进步,可能的原因是:非国有企业在资源禀赋方面存在明显的劣势,研发补贴可以直接增加企业创新资金流,而且研发补贴的信号效应可以帮助非国有企业获得创新融资。非国有企业能够有效利用创新资金开展研发活动,促进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因此,研发补贴有助于促进非国有企业前沿技术进步。研发补贴不能显著促进国有企业前沿技术进步,这与当前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刘伟江和吕镯(2017)认为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获得隐性补贴,这使得显性补贴的激励作用难以显现。[15]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相对密切,国有企业相对容易获得资源,国有企业内部资源丰富,研发补贴对国有企业的刺激作用没有非国有企业明显。

由表5可见,研发补贴显著促进融资约束较高企业的前沿技术进步,显著降低融资约束较低企业的配置效率。具体而言,在融资约束较高的分组中,研发补贴对前沿技术进步影响的系数为0.029,显著水平为1%;在融资约束较低的分组中,研发补贴对配置效率影响的系数为-0.157,显著水平为10%;其余变量不显著。技术创新需要大量资源持续投入,融资约束会导致企业资源不足,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研发补贴可以缓解融资约束对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一方面,研发补贴可以直接增加企业现金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获得研发补贴的企业无形中获得政府的双重“担保”,企业能够从外界获得创新资源,企业有充足的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推动企业前沿技术进步。当面临宽松的融资条件时,企业资源相对充足,研发补贴可能进一步加剧企业资源冗余,增加企业闲置资源,降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因此,研发补贴能显著促进融资约束较高企业的前沿技术进步,显著抑制融资约束较低企业的配置效率。

表5 按融资约束分组的估计结果

由表6可见,研发补贴显著促进非高技术行业企业前沿技术进步,显著降低其配置效率。具体而言,在非高技术行业分组中,研发补贴对前沿技术进步影响的系数为0.024,显著水平为1%;研发补贴对配置效率影响的系数为-0.163,显著水平为5%,这符合中国的现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封锁将发展中国家锁定在高技术行业的低端环节,即加工组装环节,尽管企业获得研发补贴,但是企业技术基础薄弱,创新成功率较低。相反,非高技术行业的创新难度相对较低,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能够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在研发补贴的引导和帮助下,企业可以突破现有技术,实现前沿技术进步。

表6 按行业技术水平分组的估计结果

研发补贴显著抑制非高技术行业企业配置效率的提高,可能的原因是:行业技术水平与技术复杂度成正比,创新难度与创新风险成正比,创新风险与企业外源融资的难度成正比,即行业技术水平越高,企业融资越困难。可见,与高技术行业的企业相比,非高技术行业的企业比较容易获得外源融资,资金相对宽裕。研发补贴可能加剧非高技术行业企业的资金冗余,增加企业的闲置资金,降低企业整体资本配置效率。此外,非高技术行业企业非研发部门的效率可能比研发部门的效率更高,在研发补贴的引导下,企业将资源从生产率高的非研发部门配置到研发部门,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整体的配置效率。

由表7可知,研发补贴显著促进市场竞争程度较高行业企业的前沿技术进步,显著降低市场竞争程度较低行业的企业配置效率。具体而言,在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分组中,研发补贴对企业前沿技术进步影响的系数为0.024,显著水平达到5%;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的分组中,研发补贴对企业配置效率影响的系数为-0.376,显著水平达到1%。可能的原因是,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创新提高竞争力。然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开展激烈的价格竞争,整个行业的盈利空间下降,研发补贴可以增加企业创新资金流,促进企业创新;相反,市场缺乏竞争,企业利润空间相对乐观,企业内部资源相对充足,研发补贴可能会加剧企业原本的资金冗余,降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表7 按市场竞争程度分组的估计结果

由表8可见,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的地区,研发补贴显著促进企业前沿技术进步。具体而言,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分组中,研发补贴对企业前沿技术进步影响的系数为0.026,显著水平为1%。这一结论与现有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张杰等(2015)认为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位的情况下,研发补贴政策可以作为一种补偿机制。[12]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的地区,创新成果被模仿和剽窃的风险很高,企业很难获得创新的全部收益,当创新收益低于创新成本时,企业的创新意愿下降。此外,为了防止创新信息的泄露,企业不愿意向潜在投资者披露与创新相关的信息,导致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临高融资约束,阻碍了企业的创新活动。此时,研发补贴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增加企业创新资金流,促进企业创新,进而推动企业前沿技术进步。相反,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的地区,企业的创新成果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意愿。企业也有意向投资者披露创新信息,进而获得外部融资进行创新。因此,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的地区,研发补贴对企业前沿技术进步的影响更明显。综上所述,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的地区,短期内可以适度给予企业研发补贴,促进企业前沿技术进步;但从长远来看,提高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才是促进企业前沿技术进步的根本途径。

表8 按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分组的估计结果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采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18年的数据,探讨研发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结构的影响,相关结论总结如下:(1)研发补贴没有显著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2)从作用机制看,研发补贴显著促进企业前沿技术进步,显著抑制配置效率提升,对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没有显著影响。(3)进一步分析发现,研发补贴显著促进非国有企业、受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非高技术行业企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低地区的企业前沿技术进步;显著抑制受融资约束程度低的企业、非高技术行业企业、市场竞争程度低企业配置效率的提高。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第一,选择合适的补贴对象。由于研发补贴显著促进非国有企业、受融资约束程度高企业前沿技术进步,可以给予以上企业适度的研发补贴,充分发挥研发补贴促进企业的前沿技术进步的作用。第二,促进市场有序竞争。研发补贴显著促进市场竞争程度较高行业企业的前沿技术进步,显著降低市场竞争程度较低行业企业的配置效率,说明市场竞争有利于发挥研发补贴的正向作用,建议政府在进行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的同时,尽量减少微观管理,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第三,适当加强监管。适当加强融资约束程度较低企业、非高技术行业企业和市场竞争程度较低行业企业创新资金的监管,引导企业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提高企业配置效率。第四,高技术行业是孕育前沿技术的摇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技术行业发展的补助政策。但实证结果表明,研发补贴在高技术行业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政府不仅要给予企业适当的研发补贴,还要改善高技术行业的创新环境,如引导高技术行业企业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等。第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证结果显示,研发补贴对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地区前沿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主要原因是研发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缺失。但是从长远来看,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才是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途径。

猜你喜欢
前沿技术生产率补贴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眼底成像前沿技术研究进展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全球纺机前沿技术集结
粉末冶金前沿技术专题 序言
粉末冶金前沿技术专题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