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从新冠肺炎谈健康养生

2021-09-05 14:24仲璟怡朱丹
祝您健康 2021年9期
关键词:邪气黄帝内经正气

仲璟怡 朱丹

专家介绍

仲远明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南京医科大学中医针灸教研室教授,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导师,江苏省名中医,中国耳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问,江苏省及南京市针灸学会副会长。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及其疑难杂症,尤其对痛症、面瘫、眼病、消化系统疾病、2 型糖尿病、老年性疾病的针灸康复经验颇丰。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世界蔓延,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应是不变的准则。与17 年前的SARS 一样,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物,需要依靠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战胜病毒。在这场与新冠肺炎疫情对抗的战役中,中医药防疫力量再次得到彰显。

中医重视“正气”,而避中“邪”

《黄帝内经·素问》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新冠肺炎病毒是“邪”,接触感染就中病,人体就“虚”了。中医对疫病的预防就是要增强人体的正气,避免邪气的侵袭。所谓正气,就是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以及自身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讲的“免疫力”;而“邪气”是各种致病因素,当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难以产生,就难以发生疾病。

疫病的致病邪气毒力非常强大,正气的抗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避免邪气的侵袭也是预防疫病的重要环节。避免邪气侵袭,就是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通性差的地方;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的市场,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后食用;勤开窗,通风;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和部位;外出戴口罩,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疫病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如何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其强调的“治未病”理念,包括三个层次含义:一是尚未感染病毒者,应该养护好精气神,令邪毒无由侵袭;二是已经感染病毒,尚未出现临床癥状者,应该在做好隔离的同时,防止已病生变;三是已经确诊患病并出现典型症状者,应该处理好邪正关系,做到扶正祛邪,祛邪而不伤正。

增强人体正气,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黄帝内经》中有四大养生大法:

1.饮食有节(洁):《 素问·藏气法时论》总结出了合理的膳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粮食为主食,水果、蔬菜为副食,五畜(猪、牛、羊、鸡等)提供了必须的蛋白质、脂肪。因此“谨和五味”是饮食有节的重要方面。另外“饮食自倍,胃肠乃伤”,是指饮食过量而会伤害人体的胃肠功能,从而影响人体的抗病能力。其中饮食过量包括总量过多、过食某一种或某一类食物等。现代人物质生活丰富、饮食结构多样化,更应注意一日三餐规律和节制。荤素搭配,食用绿色清洁无毒健康食品,以七八层饱为宜。

2.起居有常:《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起居要顺应四时季节气候的变化,作息有规律,劳作有度,平和情志以调气血,护养正气以辟邪。

现在有的人早晨甚至中午才起床,凌晨才躺息,这就违背了自然规律。日常生活应维持规律作息,合理安排生活,每日保证7~8 小时的睡眠,吃好三餐,多喝水,避免吸烟、酗酒、熬夜等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计划地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书、做家务等,自己掌控生活的节奏,可利于养心保神,保持精力充沛,更好地投入工作。

3.不妄作劳:就是说劳动、工作不要太疲累。运动不过分,也要守常规。不运动不好,过度运动也不好。现在有的人日行数万步,这并不值得提倡,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运动。运动、生活都应劳逸结合,疲劳永远是诱发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基础原因。

4.形与神俱:形体和精神是合在一起的,前三条讲的是形,这里讲神,形神合一,神离不开形,形也离不开神,形是神的依托,神是形的主导。什么是“神”呢?广义的神是指生命活动的一切外在表现,还有专指心神。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中医要求人们应该做到:心态平和、心情愉快;心地善良、心胸开阔;心灵纯净、心志向前。“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健康是一种“三和”的状态

岐伯认为:人是可以活到120 岁的,但必须结合于一大总原则和四个方面。四个方面即为上文所述:饮食有节(洁)、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

总原则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即“和”为核心,人只要和了,就能健康,就能长寿。“和于术数”这四个字表面上看是要与“术数”相“和”,其实“术数”只是天地阴阳的具体体现,真正的“和”是跟阴阳的“和”,“阴阳和”是总原则,包含了精与神要和,身与灵要和,人与天要和。这个“和”可分成四个层面:人与自然要“和”;人与社会要“和”;人与人要“和”;人的心与身、形与神要“和”。简而言之,你的言行所为应与五脏六腑、气血相“和”。

阴阳不和,半百而衰

人体阴阳和谐,“精”与“神”两个方面才能正常。如果阴阳失调,会引起疾病;阴阳分离,精气衰亡,神也就消失了,预示着死亡。《黄帝内经》还指出了一些会导致阴阳失调的不良生活习惯,阴阳失调,身体半百而衰。“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起居无节,故半百衰也。”古至今,均有其人。

以酒为浆: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竞争也日趋激烈,饭局酒局过多,天天应酬,饮食无节,以酒为荣,喝酒就像喝米浆、喝汤一样,超越限量,日复一日。何其善哉!当予告诫。

以妄为常:把不正常的生活方式、饮食无节当成生活习惯。这是最可怕,也是最有害身体健康的。比如早晨睡懒觉,不吃早饭;为了减肥不吃午饭或晚餐;不喜欢吃的就不吃,喜欢吃的吃到撑。有的人通宵达旦打牌休闲,几十个小时连续不间断,这就必然会出问题,如此慢慢地耗散其正气、精气、阳气,容易引起疾病,如面瘫、脑梗死、心肌梗死、带状疱疹、胃肠疾病、下肢静脉曲张等。

醉以入房:醉了以后行房事,因欲望把自己的精气用尽了,从而消耗掉自己的正气。

不知持满:做事儿不知道有节制,说话、做事易过头,不知足、不满足。不懂得月满则亏,阴阳互转的道理,要学会谦和知进退。

不时御神:不按时驾驭自己的精神,有悖于生活的节度。按时御神,就是要顺应不同季节、不同月相、不同时辰来调节心神,保持好精气神。人不能不分春夏秋冬、早中晚夜,要懂得时节时令,不能总由着自己的心思去做事。

务快其心:只追求自己心里一时的痛快,心里痛快,就什么事都任性地去做。

遵《黄帝内经》养生之道,享天年之寿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也是古人养生智慧的结晶。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一位皇帝,禅位给儿子嘉庆皇帝后,自己还做了三年零四个月的太上皇。他活了89 岁,在位60 年,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乾隆皇帝有很多养生之道,都和《黄帝内经》里的养生哲学不谋而合。他有一套养生秘诀,可用16 个字概括: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而“十常四勿”就是: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摸,腰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熟读《黄帝内经》,感悟先人的养生智慧,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哲学,融贯于日常生活中,不仅能防疫,还能乐享天年。

[ 注] 本文系第三批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仲远明

学术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编辑    王    幸)

猜你喜欢
邪气黄帝内经正气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正气方天祥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黄帝内经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下)
幸福来自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