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弹幕受众行为的驱动因素

2021-09-05 14:52包韵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驱动因素引导策略弹幕

包韵

摘 要:随着新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视频平台层出不穷。网络评论形式多样化,弹幕则成为各大平台不可或缺的评论机制。本文将以B站的影视作品以及影视剪辑为例,从三个方面来讨论弹幕的流行:弹幕的兴起与发展、弹幕受众行为的驱动因素以及存在问题和引导策略。

关键词:弹幕; 受众行为; 驱动因素; 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9-205-002

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宽松的文艺评论环境。人们对于影视作品的评论,逐渐打破权威,拥有了较大的话语权。与此同时,弹幕的出现,形成了沉浸式互动评论的新风尚。出现了以弹幕为特色的视频平台(哔哩哔哩),其他视频平台也不断丰富弹幕机制。弹幕受众从原本的小众群体延展到现当下的全民吐槽,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弹幕的兴起与发展

弹幕一词,兴起于日本网站NICONICO。起初NICONIOC只能通过盗链获取YouTube上的视频,不过却多了一项用户可以加上留言与字幕的功能,这便是弹幕的雏形[1]。紧接着又被引进国内,国内彈幕兴起于AcFun。经过进一步升级,出现了Mikufans。与先前的Acfun不同的是,它是以视频为主,保留相关弹幕功能,这便是B站的前身。至此,国内沉浸式互动评论的新时代来临。

B站开启了视频即时评论的先河,这是最初B站能够快速发展的最大优势。B站的弹幕特色满足了当下的娱乐需求,使用人数不断增加,商业价值不断提升。各大视频平台也纷纷效仿,开启了类似的弹幕功能。腾讯于2014年推出弹幕功能,随后爱奇艺、芒果TV等视频平台也紧随其后(年份推演是根据微博发表的关于弹幕的第一条微博的时间),弹幕视频蓬勃发展,并成为网络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现象。

二、弹幕受众行为的驱动因素

(一)主观因素

1.狂欢化情绪的宣泄

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就提出了狂欢的相关理念。狂欢化理论由三个基本概念构成:狂欢节,狂欢式以及狂欢化。三者紧密联系。狂欢节是欧洲历史悠久的节庆活动,其主要精神表现为消除距离、颠覆等级、平等对话、自由坦率、戏谑亵渎讽刺[2]。而狂欢化作为一个文化类别的衍生,深深地根植在古老的狂欢节中,强调了民间的诙谐文化,对传统权威的解构以及自由平等。狂欢化张扬人生命存在的自由形式,用鲜明的平民意识与非精英意识打破人类文化传统中的等级制度[3]。

弹幕充分体现了狂欢化的特点,人们可以打破各种桎梏,让自我得到真正地显现。对于现实社会来说,狂欢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形态。狂欢中,人们所有的行为举止和心理体验都与日常生活大相径庭。人们在观看视频时,由于是匿名发表弹幕评论,受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社会身份的束缚。所以弹幕受众在观看视频时,看到和自己内心想法一致的弹幕,往往会加以认同,形成“刷屏”的壮观场面。从个人的情绪发泄转变为一个超越时间、空间和身份的狂欢。

2.使用与满足形成的参与感

国外的研究指出,用户生成的媒介(UGM)使用者主要从三种途径中获得满足:消费内容、参与其中、生产新内容[4]。从这三个方面便可以分析出人们对弹幕的使用需求以及满足度。首先是消费内容,这是最基本的需求满足。人们在观看视频时,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即消费视频内容。其次是参与其中,这也是弹幕最大的特点。弹幕引入视频播放,导致了传统观演关系的变化:受众由被动观看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中心式的“传-受”模式被消解[5]。由于弹幕是即时看,即时评论,且人们的评论会呈现在画面上。这会营造出一种弹幕受众所发的弹幕和影视作品构成整体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弹幕受众的参与感。最后是生产新内容,这个特点体现了弹幕内容的创造性。有一部分弹幕受众在观看视频时所发出的内容,往往是对某个片段夸张的表达,让人印象深刻。例如《甄嬛传》中,甄嬛表演惊鸿舞,沈眉庄弹琴,安陵容唱歌。就有过这样的弹幕:后宫S.H.E出道。这也是对影视作品的二次生产,弹幕出圈,也会对影视作品起到反向推销作用。

3.虚拟社区构建带来的归属感

虚拟社区是指由网络衍生出来的、因众多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上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的文化认同感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无论是谁,观看视频时,总会有自己的主要兴趣倾向,会对某一类视频有极大的兴趣。这也就使得与他观看同一类视频的弹幕受众在一同观看视频时,形成一种共同的虚拟的兴趣共同体。在这一个虚拟社区里,他们会彼此认同,形成自己的亚文化,尤其是二次元这种小众文化群体。这种处于主流文化之外的极具叛逆、颠覆性的动漫亚文化在传统传播渠道上无法得到发展空间[6]。但是在弹幕所营造的虚拟社区当中,他们可以完成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在和谐的评论氛围下,找到归属感。在对自己的评论点赞中,收获认同感。B站还可以显示共同观看人数,这一点对于小众爱好者来说,是自我归属感的一大确认。

(二)客观因素

1.时代变迁

时代变迁是弹幕崛起的因素之一。世纪之交,网络的兴起,为更多大众文艺批评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现实的空间在网络上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博客”之后的“跟贴”评论使得文艺批评与大众的互动成为可能,大众与权威的对话得以实现,也使大众文艺批评有了更为深入的讨论空间。影视作品、各类视频的评论逐渐泛民化。传统权威逐渐解构,人们对文艺作品的评价不再依赖权威评论。既定的大众文艺批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那势必会催化新的互动方式。弹幕作为沉浸式互动评论的有效表现形式,逐渐走上时代舞台。

2.市场选择

弹幕蕴含的市场选择方向也是弹幕兴起的因素之一。在如今“大众评审”的网络时代,弹幕的整体评论方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部影视作品的大众认可度。因此影视作品的消费行为依赖于弹幕评论在其他媒介平台传播的效果。特别是基于社会化媒体与现实的联结功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将作品口碑转化为经济价值,从而促进市场的变化与发展[7]。弹幕内容反映了观众需求,观众的需求就是影视作品的制作方向。因此,弹幕的主要内容方向显示着一部剧的口碑基调,对于一部剧的潜在客户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路人”偶然打开一部作品,看或不看,视频开头的弹幕评价起着很大的引导作用。电视剧的出品方甚至会采用“刷水军”的行为,来吸引更多的观众。因此,弹幕作为一种市场选择的反映,自然会被后方资本无形的推动并加以发展。其问题也需要我们警惕。

3.新媒介的出场

最初的人们观看影视作品往往是通过电视机,电视机具有严格的议程设置,传播空间相对固定,传播过程缺乏互动。但是手机的智能化,以及电脑的便捷化,打破了这种议程设置。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都可以观看视频,习惯性地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来观看影视作品。而各大视频平台为了顺应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满足人们碎片化观看的乐趣,手机app的开发应运而生,与此匹配的弹幕式评论也快速发展。所以,新媒介的出现,也会促使人们选择更加便捷化的评论方式。

4.弹幕自身特点

弹幕自身的特点,使其在与其他评论机制的竞争中,成为网民的首选。主要是匿名性,及时性,易读性。首先是匿名性,在视频界面发表评论与视频下方发表评论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公开性与匿名性。由于发表弹幕时,并不会显示个人账号信息。因此受众可以打破身份桎梏,实现情緒宣泄的心理诉求。其次是即时性,弹幕受众在观看视频时,可以即时针对感兴趣的片段进行评论,做到观看与评论的同步。除此以外,弹幕内容的发表者和观看者在进行虚拟互动时,彼此“心照不宣”,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观后体验。最后是易读性,弹幕的流行,还在于它自身的文字特征。弹幕在中日两国较为流行,主要是因为意音文字自身的可读性,相对于英文字母来说更容易摄取。所以人们可以一边看视频内容,一边观看弹幕,极大的增加了趣味性。

三、弹幕受众行为所存在问题及引导策略

弹幕作为一种虚拟形式的互动,它的潜在问题不能忽视。首先,弹幕狂欢所带来的暴力交锋,即网络上的语言暴力。由于弹幕并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加之弹幕的匿名性,导致人们的情绪宣泄不受任何管控。任何情绪都会被随意一句弹幕内容放大,严重的会造成网络暴力。常见的便是对影视人物的评价上升到针对演员自身,抑或者是对影视人物行为进行争论却上升到人身攻击。其次,碎片化获取信息。弹幕行为往往是针对一个片段,是碎片化的。例如B站的影视作品剪辑都是片段,短则一两分钟。长此以往,虽然我们的片段记忆深刻,但是却无法把握系统和整体。延伸来说,对我们构建知识体系,长时间的思维专注以及生活方面的整体认知等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三,影像与文本弹幕的不协调性。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大量的弹幕会覆盖在影视画面上,从而造成观影的不便,例如人们常常提到的弹幕刷屏。这一点B站的部分视频能够做到有效改进,但总的来说还是没有突破。这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阻碍。最后,观影顺序引起的话语权的优劣势。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弹幕中的剧透,对于剧情走向的提前预告。由于影视作品在视频平台并不是直播,人们观看视频并不是同一时间,自然弹幕也不会同时发,这就会造成先后观看,发弹幕会透露后面的剧情,就是我们所说的“剧透”,这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观看体验。

所以,弹幕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从多方面加以改善。首先,要逐渐完善弹幕的屏蔽机制。现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已经推出了类似功能,设置相应的屏蔽关键词,对于一些弹幕受众自身不喜欢或本身违禁的词汇进行屏蔽,对弹幕环境进行一定的净化。但是对文字的智能摄取和识别还是有待改进。其次,平台还要对发布不良弹幕的用户进行追踪,予以警告和注销账号的惩罚。这一措施目前实施还相对困难。每一天发表的弹幕条数量浩如烟海,做到即时管控有较大难度,要善于利用举报机制,对用户举报的弹幕进行审查和封禁。最后,对于弹幕受众自身来说,虽然隐藏在弹幕之后,可以恣意地宣泄情绪,但是仍然要保持一定的理性,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做一个有媒介素养的积极能动的受众。

参考文献:

[1]弹幕视频为社么火了[DB/OL]https://www.sohu.com/a/26904738_114965

[2]张素玫.对话与狂欢:巴赫金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J]当代文坛,2005(05)

[3]孙磊.西方文论关键词:狂欢化[J]外国文学,2018(03)

[4]陈志娟等.狂欢与理性:青年群体弹幕使用研究——以网络综艺类节目《创造101》为案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9(11)

[5]王蕊等.走向大众化的弹幕:媒介功能及其实现方式[J]新闻记者,2019(05)

[6]马缘园.新型视频分享方式的传播特点与发展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12)

[7]黄可.新媒介环境中电影网络口碑影响机制分析[J]当代电影,2016(03)

猜你喜欢
驱动因素引导策略弹幕
脑内弹幕
搞笑弹幕一箩筐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驱动因素与模式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驱动力因素分析
公司EVA现状及EVA驱动因素分析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