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智慧旅游景区建设与发展研究

2021-09-05 02:36张俊杰蔡昕彤
旅游纵览 2021年8期
关键词:智慧旅游

张俊杰 蔡昕彤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智慧景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5A级景区的长白山,近年来将发展重点集中在景区的智慧化建设上,如何摆脱目前景区智慧化发展的瓶颈,实现景区跨越式发展,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重点。本文主要从智慧景区的概念出发,探讨长白山智慧景区目前发展的瓶颈和障碍。目前,长白山智慧景区主要存在建设目标与实际差距过大、沟通渠道少、智慧服务未落实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通过构建一体化平台、加强景区信息管理、引进人才等方式,实现景区智慧化建设,为长白山景区继续为游客更好的服务提供信息化保障。

关键词:智慧景区;智慧旅游;长白山景区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慧旅游进入人们视角,在线订购门票、扫码入园、无接触服务成为旅游新业态,模式的转变催促旅游业加快改革的步伐。同时,随着旅游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部分传统景区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学者们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智慧景区的探讨热潮,且呈现多角度综合分析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智慧景区的建设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游客在旅游时更注重体验感和参与感,因此智慧景区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旅游者对该景区的旅游体验、综合评价和满意度。为提高智慧景区的建设水平,需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充分将景区与科学技术相联系。同时,各景区应积极响应各省出台的相关政策,不断优化调整配套服务设施,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1]。

2012年,吉林省开始发展“智慧旅游”这个新战略,有效带动餐饮业、服务业,提高了全省的就业率。2018年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吉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提出“智慧吉林”概念模型,其可概括为“12366”,将吉林市打造成为全国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市。2019年,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实现互联网售票和4G/5G网络覆盖率超过90%,文化和旅游消费便捷程度明显提高。但是目前关于吉林省智慧景区的研究成果较少,笔者在知网检索发现,截至2021年6月,关于吉林省智慧景区文章相对较少,吉林省景区智慧化建设起步较晚,这限制了吉林省地区的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2]。基于此,为推动吉林省智慧景区发展,本文以长白山景区为例,探讨目前该景区智慧旅游发展的阶段和特征,希望为下一步的旅游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一、智慧旅游概述

(一)智慧景区的概念

智慧景区是通过一些智能化的科学技术,有效对景区的人、财、物等资源实现合理调度和调配,通过实时监控,了解游客实时需求,解决游客困难与问题,为游客游览提供索引和技术支持,最終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景区将科技运用到旅游中,让景区管理更加省时省力[3]。总体来说,智慧景区是包括吃穿住行在内的景区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集合。

(二)建设智慧景区必要性

1.软硬件需求的需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游客游览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范围更广,覆盖面更大,逐渐从游娱购向行游住食购娱的转变,仅仅从硬件方面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的设备设施,只会系统的被投入,且会更加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未来景区竞争的核心是信息,软硬件的平衡发展将会成为景区的重点发展战略。

2.智慧景区建设将逐渐破除孤岛状态。

目前来看,景区各方对信息联动、信息共享的需求不强,在大数据时代,智慧景区更加强调信息的融合以及管理平台的共享,这就要求景区之间实现多方联动,实现破冰的合作和融合,而不仅仅将目光集中在景区的竞争状态[4-5]。这种合作使景区根据旅游者需求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也有利于提高景区的根本竞争力。

二、长白山智慧景区模式分析

(一)基本简介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池北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三个自然保护区之一。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地区最高山系,覆盖吉林大部分地区,黑龙江、辽宁一部分地区,主体山峰在省属池北区。

(二)长白山智慧景区发展介绍

为了让游客在景区游玩更加便利,最大程度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游客的体验度和满意度,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长白山景区推出了智能导览系统,这标志着长白山景区开始走向信息化和智慧化时代[6]。

智能导览系统包含地图导览、语音讲解、图文介绍、游客服务、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全景等功能,游客可通过实时定位直接导航至长白山景区多个主要小景点,并听取每个点位的语音讲解,查看周边旅游配套服务,身临其境体验新鲜VR全景,真正实现导游、导览、导购智慧化,实现“一部手机游长白山景区”。游客通过关注“长白山掌上游”微信公众平台,进入对应景区,可以通过地图查看最合理游览路线,了解景区概况,一键获得景区资讯。其功能设计围绕游客需求开发,以服务游客为中心打造,如全媒体长白山、精选旅游攻略、一键拨打投诉电话、一键拨打旅游便民电话、官方购票、景区直播、景区720°全景、智游地图导航、诚信商家星评、游客互动社区等,可见该产品在游客服务方面下足了功夫。下一版本拟引入物联网技术及人工智能,可在“智游长白山”上实时显示停车场余位、环保公厕的人流密度状态、智能导游导览及智能客服机器人等更贴心、更智能的服务[7]。

除了智能导览系统之外,由长白山开发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长白山易通平台也已经投入运营,该平台旨在为长白山游客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全方位旅游服务,促进电子商务与旅游业的融合与发展,推进长白山电子商务进程,提高长白山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实力。目前其涉及的主要功能,一是导游功能,主要支持图片、文字、语音多形式景区介绍,支持中、英、韩、日、俄多语言服务、基于移动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旅游及购物导航、推送景区天气、人流情况、商户优惠等信息;二是票务预订主要提供长白山景区门票、环保车票、长白山演艺会馆门票、长白山博物馆门票、温泉门票、机票预订;三是特产商城主要包括人参商城、特产美食商城、葡萄酒商城、艺术品商城、便民商城;四是旅游商城主要包括长白山旅游线路预订、国内其他旅游线路预订、酒店预订、车辆租赁;五是广告业务主要为合作商家提供网络广告发布、为合作商家提供地图导览及LBS应用推广。

(三)2021年长白山游客人数(2021年1—5月)

2021年1—5月,长白山游客人数统计如表1所示。

三、长白山智慧景区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目标与实际成效差距较大

长白山智慧景区的智慧导览系统虽已初步构建成功,电子门票、地图导览、语音讲解、游客服务等功能正式投入实施,但是预期建设目标与实际投入使用效果差距过大,景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较少,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投诉建议并不能实时反馈到景区,智慧服务的细节仅仅局限于表面工作,未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二)沟通渠道较少

长白山智慧景区建设过程中,官网和公众号都存在信息更新缓慢,在线咨询得不到回复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没有真正实现景区、游客、政府三方的联合和协动,游客与景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与满足游客需求的建设初衷有较大差距。

(三)智慧服务未落实

近年来,长白山景区一直在尝试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智慧景区建设,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配套设备未完全投入景区运营中的问题,监控摄像头未起到实时监控和安全保障的作用,旅游线路图不能实时反映景区实况,未实现智能化导航。信息系统的建设针对性不强,公众号等旅游宣传内容简单,未体现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在易通平台,打开住宿一栏,网站建设处于待招商入驻阶段。

四、长白山智慧景区改进措施

(一)构建一体化平台

要构建包括一体化电子商务平台、一体化的电子售检票系统、一体化电子自助票务系统、景区综合票务数据中心等。电子计票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景区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功能,杜绝漏票、人情票等不良现象。建立数据中心能够为管理层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统计、分析、预测数据,帮助景区云景管理者多方面了解游客的旅游需求,制定多样化营销策略,更好地推动当地景区旅游业发展。优化“智慧旅游”系统,完善“智游长白山”“全域旅游+生活服务”平台功能,全天候、全方位覆盖微信公众号等多个智能终端,全面提升长白山旅游全产业链综合体验。

(二)完善长白山景区管理机制,实现信息共享

游客、景区、政府三方应积极协动,实现三方主体信息共享与交流。同时,景区建设应当完善管理机制,对人流量较少的地方和监控盲区实现实时监控,做好危机安全预案,最大程度保证景区游客安全。要及时统计景区客流量,运用大数据和5G,缓解景区压力。同时,通过举办长白山冰雪汽车拉力锦标赛、长白山林海雪地马拉松赛、中美中学生越野滑雪邀请赛和森林马拉松节、TNF100和森林公路自行车节等体育赛事活动,不断激发“年年办赛事、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新动能、新活力。

(三)引进相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旅游景区应依托高校,输入专业旅游管理人才。同时,政府要积极引导,推动各类科技化专业与旅游专业相融合,培养专业对口人才。景区临近县市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优秀人才,为景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共同努力。同时政府方要推动旅游人才的综合性和融合性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是综合性学科,要通过旅游类、地理类、历史类等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學生进景区实习的机会,培养复合型产业人才,推动本地区人才建设。

(四)强化服务支撑 提升服务水平

针对假期长白山景区旅行社客流量大,团队游客集中入区导致乘车拥堵,游客等待时间较长的实际情况,对原有旅行社售票系统操作及支付等进行了全面优化升级。优化升级后的旅行社票务系统操作更加简单和人性化,减少了旅行社团队购、验票操作流程,实现了旅行社提前4天网上购票、导游游客信息整体录入、支付宝和银联支付、旅行社团队人员分时分段实名制多渠道入区等多项功能,并通过在各个时段设置相应的票数,有效避免了旅行社团队集中入区和乘车拥堵等问题。

五、结语

智慧景区的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必须进行的产业调整,是大势所趋,也是将旅游做精做好的必由之路,吉林省政府多次在会议中强调要打造一批有创新力和经营力的产业主体,来推动本省经济的发展。因此,长白山作为吉林省名片,必将担任其先锋模范的作用,发挥长白山的独特魅力。但是,目前景区建设任重而道远,长白山智慧景区建设存在建设目标与预期成效差距较大、沟通渠道少、智慧服务未落实等问题,因此要发展长白山智慧景区,需构建一体化平台、完善长白山景区管理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引进旅游管理专相关业人才等措施,推动长白山景区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洪卫.如何提升我国智慧旅游建设水平[J].中国信息界,2021(1):76-79.

[2] 贾慧.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创新开发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2):56-57.

[3] 吕雁,王永胜.山西省智慧景区建设探讨[J].山西科技,2020(4):92-96.

[4] 于桂林.5A景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绿色科技,2020(9):225-227.

[5] 隋丽娟,张哲.南山智慧景区建设路径分析[C]//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2020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2020:11.

[6] 汪侠,甄峰,吴小根.基于游客视角的智慧景区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5(4):448-456.

[7] 张菲菲.黄果树智慧景区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1-7.

猜你喜欢
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背景下毕棚沟旅游景区开发
黔东南要开启“智慧旅游”新模式
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研究
基于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智能手机App的旅游应用研究
大数据时代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开发研究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风景网“智慧旅游”助力第六届东坡文化节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