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抗疫”素材上好生命教育课

2021-09-05 08:15聂炳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4期
关键词:题材抗疫生命

聂炳南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引发太多太多的思考,尤其是对初中阶段的未成年学生来说,是一个既现实又严肃的话题。本文试从“抗疫”题材,强调生命至上、证明生命休戚与共、增强生命的韧性、感受生命价值力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抗疫”题材;生命;教育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来,沉重地撞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笔者认为,影响孩子最大的莫过于对生命的思考,疫情发生后,抗疫阶段、及后疫情时期,都会引发重新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专业的、科学的正确引导、正确辅导、正确疏导。保护生态、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等也必将成为孩子教育成长的人生大课。

然而,现阶段我们的生命教育课的状况是令人担忧的,甚至是缺失的。表现为以下几点:1.学校、家庭只重视应试教育、学科知识的掌握,对生命教育,尤其个体的生命教育的重视不够的。2.社会对整体生命观不够重视,表现为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在某些地方还有泛滥的趋势。3.对孩子、学生耐挫教育,灾难教育不够,一旦发生大灾大难、严重的挫折时,相当多的孩子承受不了,缺乏必要的自护、自救、互救的知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要课程目标,就有很多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可以说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息息相关,与学生成长、生命教育息息相关。我们的学生亲历了抗击疫情的全过程,有着真实的生活体验,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度思考,利用“抗疫”题材,利用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的人和事,为学生生命教育、全面发展助力。

一、 巧用“抗疫”题材强调生命至上

据报道,在我国,治疗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平均花费要1.7万元,最高治疗费用超过100多万,都是国家免费治疗的;另据报道,上到年龄104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国家都不放弃治疗,自始至终,党和国家承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说到做到。

根据以上“抗疫”素材,笔者设计了:你认为国家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值得吗?为什么?

然后引导学生,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凶险的疫情,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教育学生懂得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如果我们失去了生命,就等于失去了一切,除生命以外的东西就变得不重要了。教育学生生命重于泰山,重于一切。同时,我们作为思政课老师,要理直气壮地强调党和国家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生命放在首位,教育学生要敬畏生命,关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做到尊重、善待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巧用“抗疫”题材证明生命休戚与共

2020年1月24日,我国科学家高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病毒不光在感染的人体内看到了,在华南海鲜市场非法销售野生动物的这些摊位上也分离到了病毒新冠肺炎病毒来自野生动物这应该说是证据确凿。这个科学的判断,可以得出新冠肺炎病毒最新是存在于野生动物身上,由于有些人滥食野生动物,然后通过食物链把这种最新的病毒传到人类,然后,再经“人传人”,然后形成严重的疫情。

根据以上“抗疫”素材,笔者设计了:人类的生命与生态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了避免类似的灾难发生,我们应该怎样做?

然后引导学生,敬畏生命,讓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与大自然形成共生共存的和谐关系,从而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形成人与自然、人与动物、植物和谐共生的意识和理念。

三、巧用“抗疫”题材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

2020年2月14日,据媒体报道,杨一帆(化名)是武汉一名高三学生,由于家人的感染,他住进方舱医院并不害怕,而是选择了坚强,选择了与病毒作斗争同时,他在方舱医院顽强地学习。面对重大打击,他不是选择退缩,而是选择了与病魔作斗争,同时,在复杂的环境继续努力学习,努力顽强地进行高考复习。

根据类似的“抗疫”素材,笔者引导学生,告诉学生:当我们生活中,遇到重大挫折、重大打击时,我们要选择坚强,选择迎难而上,选择战而胜之的勇气,而不是怨天尤人,而不是把造成挫折的原因都归因于外,要敢于面对失败、挫折,要敢于拿出有效的办法去战胜前进中的困难,也就是要增强生命的韧性。

四、巧用“抗疫”题材感受生命价值力

初中部编版本教材中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三个层次,不断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提高生命质量,升华生命价值。

生命价值力是对生命的深刻认识,是生存与发展的指引力。中学生要学会各种生命共存,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为社会的发展,人类进步贡献力量,实现生命的价值。疫情发生后,钟南山等医护人员呼吁“在家不出门就是最好的自我保护,也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全国人民不外出、戴口罩、勤洗手,用健康生活方式,保护自己的生命;抗击疫情过程中,科研专家、医生、警察、志愿者等奔赴疫情前线治病救人,挽救更多的生命,他们不惧危险,不计较得失,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他人的生命,体现了他们珍爱和关心他人的生命,这样一群看不清脸的人,也被人们称为“最美逆行者”,他们都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创造和奉献,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能力、地位,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这样的生命是永恒的、有价值的。这场“战疫”告诉我们不仅要珍惜自我生命,更要爱护他人的生命,要思考人自然的和谐共处,不断健全生命观,这场“战疫”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精彩,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3]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年第1~12期.

[4]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年第1~12期.

猜你喜欢
题材抗疫生命
“画”说抗疫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团结抗疫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抗疫作品展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