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示众”:论《肥皂》《高老夫子》中的“假作派”形象

2021-09-05 08:57王艺颖
美与时代·下 2021年7期
关键词:反讽肥皂

摘  要: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两篇小说《肥皂》和《高老夫子》,对那些善于伪装和欺骗的国粹主义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这些所谓的顶着“国粹主义”高冠的人,都只是一些言行不符、前后矛盾、蝇营狗苟的“假作派”。鲁迅以他高超的讽刺手法,像显微镜一样透射着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群,挖掘出那些包裹着美丽外衣的荒诞无耻的丑恶灵魂,同时也引起群众对自身的深刻反思。

关键词:假作派;封建卫道士;国粹主义;反讽;肥皂;高老夫子

一、引言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开端和成熟的标志,在那个黑暗又荒诞的年代里,伴随着文学界的革命,给予社会一种新的、健康的生命力,如熔岩一般喷射出来,炽热地冲向封建势力,冲向帝国主义,冲向一切吃人的旧文明。

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当时的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国的文明也处于一种半封建文明当中,一边是改良未成,仍留下许多糟粕的封建传统旧文明,一边是帝国主义为了麻痹人心,推行的资本主义幸福观。在这一片混乱中,鲁迅拿起笔杆,猛烈地抨击那些新旧国粹主义者,批判他们实际的道德操守和嘴上标举的仁义道德的不一致,并投影到小说中,不仅写出了如四铭、高老夫子之类的“假作派”,也在《补天》中塑造了漫画式人物“古衣冠的小丈夫”等这些“满嘴里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1]的封建卫道士。鲁迅说过:“倘以欺瞒的心,用欺瞒的嘴,则无论说什么都是一样虚假的。”[2]因此对于那种高举复古的旧国粹主义者和即便“皮毛改新”,但“心思仍旧”[3]的新国粹主义者,鲁迅都是极为厌恶和憎恨的。本文即以选自小说集《彷徨》中的《肥皂》和《高老夫子》两篇小说为例,来论述鲁迅小说中的“假作派”。

二、“灵魂的示众”:

对两个新旧国粹主义者的形象剖析

《肥皂》和《高老夫子》两篇小说分别写于1924年3月22日和1925年5月1日,这期间,“中国的革命形势进一步深入,也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分化”[4]119。虽然“五四”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精神文明体系,但是随着热潮的退去,反革命派又高举起“复古”的封建文化,复兴“国粹”,强迫青年按祖传的“老例”生活。封建军阀统治者们也看中了这个时机,以“国粹”为手段,企图诱骗青年、控制人民。这些腐败的反革命势力让鲁迅憎恶,他以激烈的讽刺笔触将现实生活里亲眼目睹的腐朽丑恶与小说艺术结合起来,塑造了两个典型人物:一个是保古复古的封建卫道士四铭,另一个是冒充风雅挂上新招牌的新国粹派分子高干亭。

(一)《肥皂》中的“假作派”四铭

1.装模作样的“正人君子”

《肥皂》中的主人公四铭,外出回到家中时给他的妻子带来一块肥皂,但随着这块肥皂的来历渐渐浮出水面,四铭的虚伪面孔也开始变得清晰。四铭是一个恪守封建宗法制度并且反对新文化教育的卫道士,他的心中虽然装着所谓的仁义道德,但当他看见街上乞讨的年轻姑娘时,竟然站在旁边看了好半天,“只见一个人给了一文小钱;其余的围了一大圈,倒反去打趣。还有两个光棍,竟肆无忌惮的说:‘阿发,你不要看这货色脏,你只要去买两块肥皂来,咯吱咯吱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5]49作为一个表彰“忠孝大节”的正人君子,看到此情情景,没有帮助孝女做点什么,反而还以批评别人的作法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荒淫,并且真的买了块香皂回家,这装模作样的虚假嘴脸真是让人感到讽刺和憎恶。

在四铭的心中,十八九岁的年轻姑娘,在街上公然乞讨是有伤风化的,但他仍然是享受着在旁边看年轻姑娘的愉悦,一边还口口声声地论道:“一两个钱,是不好意思拿出去的。她不是平常的讨饭。”[5]49年轻的姑娘不仅是阿发们的幻想对象,也已然成了四铭的发泄目标,并且借夸赞“孝女”的名头排遣他心中的淫欲。正如四铭的妻子直接了当地拆穿了他的丑陋心理一样,“你们男人不是骂十八九岁的学生,就是称赞十八九岁的女讨饭:都不是什么好心思。”[5]54

2.言行不一的封建卫道士

因为四铭在外无法尽情排解自己心中的淫欲,所以回到家中以后,心中烦躁又尽闹脾气,对儿子学程问“恶毒妇是什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答后又骂儿子“什么都不懂”,继而抨击学堂“应该统统关掉”!他是一个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势不两立的保古主义者,即便据他说以前他也提倡过开学堂,但只是作为一个奉旨改良的封建主义走狗罢了。他也并不是有多么忠實地去维护和热爱传统的国粹,例如为了学得口耳并重的英文送儿子去中西折中的学堂,还叫儿子去用那金边的外国字典查意思,就连象征他丑恶欲念的那块肥皂都是帝国主义入侵所带来的“洋货”。就像鲁迅在当时批判过的:“这也是庚子义和拳败后的达官,富翁,巨商,士人的思想,自己念佛,子弟却学些‘洋务,使将来可以事人,便是现在:抱这样思想的人恐怕还不少。”[6]

这种虚伪的做派,正是暴露了这些国粹主义者们虽然口口声声地叫嚷着新文化、新学堂或是女子剪发上街出行有多么大的危害,固守着祖传的老例,可心中却并没有忠诚的信守那些东西,只是作为欺瞒自己和群众的道具。所以鲁迅对于国粹主义者宣扬和称赞的那些所谓的“传统优秀文明”:“女子节烈观”“夫权家庭观”“读经救国”等表示了极大的厌恶和鄙夷。他认为这些所谓的“国粹”都是想要“天下太平”的庸人们的虚假幻想,鲁迅一边讽刺一边暴露,就是想打破国民心中的瞒与骗。

3.不敢直视内心的淫欲者

夜晚渐深,四铭的好友们前来与他商议“移风文社的第十八届征文题目”,四铭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孝女的身影,并提出以表彰孝女为诗题,作“孝女行”,这伙披着“圣人之徒”外衣的假作派们又蠢蠢欲动地露出丑陋面孔来。同伙提到“肥皂”和“咯吱咯吱洗一洗”时的响亮笑声,让四铭头上那顶纸糊的假冠摇摇欲坠,终于掉了下来。他愤愤制止同伙的伪善样子叫人讽刺,他们何尝不是吐露出四铭心里的欲念,四铭想要表彰孝女,正是自行戳穿了他道貌岸然下的丑恶灵魂,知友莫若友,本是一丘之貉,所以四铭一讲到孝女、流氓、肥皂时,他的友人也即刻发出无耻而响亮的笑声。面对家里的妻子和孩子,四铭似乎也感到了一些自惭,他微微听到女儿在背后说:“咯吱咯吱,不要脸不要脸……”[5]54几岁大的孩子怎么能懂这个假道学的卑污灵魂呢,她只是在这一天里听到太多遍大人们重复的话,也有可能是四铭心虚后的想象幻听。

鲁迅用一块去污能力极强的肥皂,不止洗去了四铭太太脖子上的积年老泥,更洗去了伪君子四铭脸上的庄严的油彩,让这个虚伪的封建卫道士露出了丑恶的真面目。其实这种人和文中像阿发们那样把无耻之态写在脸上的流氓并没有两样,况更加丑陋和鄙夷。正如鲁迅说的:“丑态,我说,倒还没有什么丢人,丑态而蒙着公正的皮,这才催人呕吐。”[7]

(二)《高老夫子》中的“假作派”高干亭

1.虚假顽固的复古派

在《高老夫子》里,鲁迅又从社会形形色色的人中抓出一类典型来开掘,同样用高超的讽刺艺术将新国粹主义者腐败、堕落的灵魂暴露的一览无余。高干亭,本来是一个只会打牌赌博、喝酒、看戏和看女人的封建“老杆”[4]128,但因为写了宣传“国粹”的文章,就被挂上了“有名学者”的高冠,从这之后,他一出场,就是一个有模有样的学者形象,浑身透露出“新样子”:“新皮包”“新帽子”、甚至是“新印的名片”。并且他还给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高尔础”,嘲讽朋友黄三到现在还不留心新学问、新艺术。这一个披着“新”衣的高老夫子,把自己装饰成了学贯中西的学者形象,但实际上,他的行为和内在的思想,依旧是个彻头彻尾的封建旧派人物。

他自诩鼓吹新学问、新艺术,可是竟以一篇《论中华国民皆有整理国史之义务》复古名文收到了贤良女学校的聘书,要去做历史教员,岂不是令人可笑。当他和校长万瑶圃见面时,两个人都一边念着“久仰久仰”,一边“将膝关节和腿关节接连弯了五六弯,仿佛想要蹲下去似的。”[8]77这种漫画式的夸张勾勒正是在强调两人习惯性的跪蹲式行礼姿势,他以自己的行为暴露了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国粹者。鲁迅也正是用这种漫画式的夸张清清楚楚地让人们看清了高老夫子骨子里顽固的封建复古。

2.不学无术的欺诈者

虽然挂上了“有名学者”的高冠,但这位老夫子肚子里的学问却是空空无几。从小说开头的备课到正式进入教室准备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他的心理行為始终都是提心吊胆、心慌意乱的,因为上一位历史教员留下的课题《东晋之兴亡》是他一窍不通的。这么一位有名的学者,居然连东晋的历史都不熟悉,还被学校特意聘请,是多么讽刺的现象。一开始讲课时,他居然错说成“东晋之偏安”,引起学生的窃笑,在心慌意乱又烦躁的情况下,他的心神早已经漫开了,“逐渐胡涂起来,竟至于不再知道说什么……眼睛有些昏花”[8]80。文中的细节描写,每一处都揭露了这个不学无术的欺诈者的真实形象。

下课以后,他似乎还听见学生们的窃笑,这一番讲课经历让他有些羞愧,以至于狼狈逃跑。高干亭是知道自己学识的真材实料的,当他的学者形象被公然嘲讽和拆穿时,他只能以无端的愤怒朝向这个代表着“新文化”的女学堂:学堂确也要闹坏风气,不如停闭的好,尤其是女学堂,——有什么意思呢,喜欢虚荣罢了!高干亭的无知和空虚被一堂课放大,异常清晰地暴露出他丑陋又虚假的面孔。

3.灵魂肮脏的流氓

文章一开始就描写到高老夫子的一天,从早晨到午后,都在照镜子。他是在看头上的瘢痕,想着“万一给女学生发见,大概是免不了要看不起的。”[8]74明明是作为一个历史教员去讲课的,但他却异常在乎自己的形象,这虚假做作的样子不免让人啼笑,朋友黄三更是直接揭穿了他的真实想法:谋一个教员做,去看看女学生。即使在进入教室之前,这位无知的老师还在考虑怎么大方地看女学生。明明是在讲台上讲课,高干亭的眼里却只有屋子里蓬蓬松松的头发,女学生们也早已看出了他的鬼心思,发出窃笑,拿树枝丢他。只有他自己还不愿揭开那虚伪的面皮,在自我压抑和伪善的装扮下存活。

除了看女人,他平日的生活就是赌博骗钱,当他一出门时,“就放开脚步,像木匠牵着的钻子似的,肩膀一扇一扇地直走”,这栩栩如生的肖像描写岂不是更加看出他轻浮又流气的流氓形象?一个只会吃喝嫖赌的流氓,披上了“圣人学子”的外衣,戴上“有名学者”的高冠,可思想是会透过言语行为表现出来的,那作伪的模样只会让人更加憎恶和嘲讽。

三、结语

鲁迅的《肥皂》《高老夫子》两篇小说都是将日常生活放置在显微镜下,不论是四铭、高老夫子两位主人公还是四铭的同伙和黄三这些配角,都是代表着当时那个时代里一类人的个体,鲁迅以夸张高超的反讽技术将这些“假作派”的丑恶嘴脸勾勒得淋漓尽致,把他们的卑劣灵魂示众。更是通过四铭和高老夫子的日常生活来解剖和透视社会,表现出国人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意识和国粹主义被利用后成为“异端”的强大力量,进而辐射出国民性改造与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文明之路的任重而道远,可谓是以小见大、知微见著,正可称得上世人对于鲁迅小说《呐喊》《彷徨》的评价——“表现的深切”。

参考文献:

[1]鲁迅.论“他妈的”[M]//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34.

[2]鲁迅.论睁了眼看[M]//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41.

[3]鲁迅.随感录四十三[M]//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30.

[4]李希凡.《呐喊》《彷徨》的思想与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5]鲁迅.肥皂[M]//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6]鲁迅.扑空[M]//鲁迅全集(第五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49.

[7]鲁迅.答KS君[M]//鲁迅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11.

[8]鲁迅.高老夫子[M]//鲁迅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王艺颖,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反讽肥皂
肥皂
浅析反讽在《变形记》中的几种形式及其效果
临界之美
《小世界》的现实主义革新之我见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肥皂吊牌
肥皂要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