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昆指导拍摄影片《大决战》内情

2021-09-05 11:58刘全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三大战役杨尚昆剧本创作

199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推出电影《大决战》,影片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3部,影片对国共两党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进行了立体的描写,是中国电影首次成功制作的全景式的战争巨片,至今仍被誉为“空前绝后”的军事鸿篇巨制,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典。

电影《大决战》的成功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时任国家主席、军委副主席杨尚昆的关心指导,对于这部电影的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下决心拍摄三大战役

1948年秋,中共中央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三大战役成为影响中国历史的战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三大战役的勝利,实质是人民力量的胜利,为此,党和国家一直想将三大战役搬上银幕。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没能如愿。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提出要将大决战搬上银幕。1986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指示将三大战役拍成故事片。中央军委经过研究,决定将这一任务交给八一电影制片厂,《大决战》的拍摄开始启动。

中央军委十分关心电影《大决战》的拍摄工作。此时,杨尚昆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他督促各方下定决心,尽快从实质上启动拍摄《大决战》。

1986年初,杨尚昆明确指示八一厂组织各方面力量,尽快尽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之后,他先后三次接见《大决战》创作组的同志,对电影创作指导思想和影片的主题风格样式作了明确指示。有了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心和支持,电影《大决战》终于启动了。

杨尚昆还结合自己的记忆对于这部电影的创作和拍摄,介绍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重要史实,丰富了电影真实性和生动性。

1988年,杨尚昆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继续关心电影《大决战》的进展。

“剧本不好不拍”

拍摄电影《大决战》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和环节,其中拿出一个好的剧本是基础前提。杨尚昆对《大决战》剧本的创作很重视,多次召见主创人员进行研究讨论。杨尚昆对大家说:“《大决战》拿出来就要能站住脚,剧本不好不拍,要改就改剧本,不能在将来拍成的影片上改。”“剧本不好不拍”就成了创作电影剧本《大决战》的硬性要求,是贯穿剧本创作始终的原则。

本着这一原则,八一电影制片厂于1986年2月经过认真挑选,精心组织了一支过硬的创作班子,由亲身参加过三大战役的八一厂骨干王军、史超、李平分别负责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三部影片剧本的创作。

编剧及创作班底为了写好剧本,进行了深入仔细的采访、调查,广泛收集各种史料,查阅了有关三大战役6000多万字的档案及资料,走遍了三个战场,采访了几百名有关人员。剧本初稿反复征求各方意见,报请中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审查,并多次由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大决战》剧本评审小组咨询审议,并经全国政协办公厅协助,特邀一些原国民党方面三大战役亲历者座谈。

剧本创作者突破了以往战争题材电影的一般模式,很好地达到了史和诗的结合,完全实现了杨尚昆对剧本的要求,使这部革命战争巨片文学剧本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在后来的首映式上,杨尚昆也十分高兴,称赞电影《大决战》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剧本的成功。

写林彪一定要实事求是

作为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主要指挥员之一,林彪这个人物在电影中不可回避,且占有相当重的分量。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和“九一三事件”的影响,电影拍摄时有人担心片中反映林彪会有麻烦,主张不写林彪。

有人提出对于林彪一笔带过,出现他一两个侧身镜头就可以了。还有人主张,干脆就把他写成反面人物。一时间,对林彪银幕形象有了严重的分歧和顾虑,始终无法形成一致的意见,剧本创作和拍摄过程中遇到与林彪有关的情节都不知所措,到底写不写、拍不拍林彪,八一厂谁也没有定论,也不敢定论。这个问题严重影响到《大决战》剧本的创作和拍摄。

杨尚昆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作了重要指示:“剧中要有林彪,如果不写林彪,那当年东北战场的仗是谁打的?而且写林彪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他后来不好,就把这个人写成从头至尾都坏。”这一表态等于是给林彪的银幕形象松了绑,创作组和拍摄人员立马松了一口气。

也正是有了杨尚昆的表态,剧组和饰演林彪的演员才不再有什么担忧和顾虑。

如果没有杨尚昆之前对林彪银幕形象松绑的那一句至关重要的话,电影就没法呈献给观众一个生动、切合当时历史的活生生的林彪,《大决战》的真实性和艺术性就会差得多。

(摘自《党史博览》 刘全/文)

猜你喜欢
三大战役杨尚昆剧本创作
动画短片剧本的创作思路和方法
2018互联网江湖之“三大战役”
杨尚昆如何评价自己中办主任生涯
今年四川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目标出炉
中南海“总辅导员”杨尚昆
“弄染协定”的历史贡献
杨尚昆三次回乡
不动产统一登记报道“三大战役”手记
中国须打新“三大战役”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