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莳萝泡菜》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双性同体意识

2021-09-05 09:34崔静洋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双性同体曼斯菲尔德

崔静洋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出生于新西兰惠灵顿,后随父亲工作调度来到英国伦敦。后几经波折,经济状况的急转直下使她失去了中产阶级生活特权,凯瑟琳也正式开启文学创作之旅。受苏俄文化影响,凯瑟琳的笔法近似俄国作家契诃夫、托尔斯泰。对于苏俄文化的痴迷直接反映在了其短篇小说作品《莳萝泡菜》中。《莳萝泡菜》以简单的短句“自这以后,过了六年,她又遇到了他”(曼斯菲尔德,223)为开篇,并未交代任何前因后果,带领读者走进故事。忧伤的过往、尘封的恋情,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在寥寥数语中跃然纸上,呈现出敏感细腻的女性与侃侃而谈的男性形象。故事在读者以为将出现转机时以女主角的突然退场结尾,具有浓厚的现代主义写作风格。凯瑟琳的多部作品以简单的笔墨刻画了鲜明的女性形象,蕴含着深刻的女性主义色彩。

双性同体意识最早是在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对于男女两性角色的分析使得男性话语权下的二元对立被质疑,诸多优秀的女性主义著作产生后,弗吉尼亚·伍尔芙在1929年其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了“双性同体”的概念。这种全新的两性定义在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作品《莳萝泡菜》中是有迹可循的。

一、女性主义与“双性同体”理论

19世纪至20世纪期间,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开始活跃于文学界,逐渐形成一种社会思潮。妇女解放意识日渐兴起后,更多的女性作家投身文学创作中,妇女政治运动也日渐兴盛。唤醒女性意识及保障妇女权益成为妇女运动首要倡导的理念。直至20世纪30年代,女权运动由强调女性权利开始转向对男性与女性性别角色的分析。传统社会长久置于男性话语权下,男性制定的社会规则使两性关系长期处于二元对立局面,这催生了更多人对两性性别关系的思考。在此影响下,英国文学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其著名的女性主义著作《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了“双性同体”概念,这便是这一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双性同体又可称为雌雄同体或两性同体。传统的生物学意义上认为,双性同体是指个体同时具有成熟男性与女性的生理器官以及生理特征;而心理学上则称这种现象是指同一个体同时具备男性强悍坚韧的性格以及女性温柔内敛的性格特点。就文学创作领域而言,双性同体属于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代表作品有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奥兰多》。弗吉尼亚·伍尔芙是首个将双性同体概念引入文学批评领域的作家。她在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人的大脑同时具有男女两性的性格特征,‘双性同体既是两性关系的理想状态,也是作家创作的最佳状态。”(伍尔芙,2010:43)伍尔芙认为,融合了男性内柔外刚与女性的外柔内刚的性格特质后,人格形象会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如果单纯依靠纯粹的男性思维或女性思维,是不能进行更好的创作的,最理想的创作意境是双性和谐”(伍尔芙,2010:43)。伍尔芙看到了男女两性间存在的差异,但不认为这种差异仅仅会造成对立关系。“弗吉尼亚·伍尔芙提出了有辩证精神的两性融合思想,这种思想比当时的女权主义更为深刻,体现的是一种多元化、开放的思维模式,追求两元互补,是一种更为先进、科学的理论,更是一种深度的探索,对当今社会的文学发展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杨娜,2020:152)。双性同体概念自伍尔芙后更多地被运用在文学创作领域及心理学两性关系研究中,对社会性别观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莳萝泡菜》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莳萝泡菜》一文情节设置简单,主要围绕女主角维拉丰富的内心活动以及其与一位男性的对话展开。凯瑟琳将大量对话安排给男性角色,却并未交代他的姓名。呈现在读者眼前的男性是一个滔滔不绝、高谈阔论、不顾及他人感受的人。对比女性角色的沉默与隐忍,文中的男性角色从故事开始便暴露了自身的性格特征。

从开篇的“她又看见了‘他;‘他坐在一张竹台旁;‘他正在小心地剥着橘子”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凯瑟琳始终从维拉的视角出发,将故事的叙述中心聚焦于女主人公,使读者不自觉地被代入女性角色的思维方式,以她的角度来观察倾听。随著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交代了维拉与这位男性在六年前的恋情过往。当男人提到他们在花园中共度午后,对比他调笑的语气,维拉想起的却是男人在花园中疯狂驱赶蜜蜂的无礼行径。他的举动莽撞粗鲁,全然忽视了维拉的情绪。维拉记得被男主人公遗忘已久的小狗的名字,与之对比,男性角色的冷漠、健忘在此处显得尤为残酷。作者用男主人公的直接话语展示了一个脱离贫穷的男性归来后自傲的态度,同时也用这样强烈的对比将读者代入维拉挣扎的内心。困苦的现状和未知的前程使维拉对生活富足的男主人公心生羡慕,而她坚韧的性格却时刻警醒她,男主人公话语间的嘲讽和试探说明此时的他与六年前的他并无区别。“我现在明白了,我们都没有朋友,是因为我们都是利己主义者,都太以自我为中心,以致于心里容不下别人”(曼斯菲尔德,224)。结尾处男主人公用这样的一席话来总结自己与维拉的相同之处,却并未得到维拉的认同。维拉重新戴好手套、面纱,决然离开了,故事在此处戛然而止。面对不幸的生活,沉迷的音乐梦想,向往的俄罗斯,维拉本可以向男主人公求助,而她却选择了继续独自工作。男主人公的言语触及了维拉小心维护的自尊心,她不惜用谎言和缄默来掩饰内心,用微笑来保持体面,这体现了她强烈的自主意识。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出发,用细致入微的笔墨刻画了一个身处困境但仍具傲气的女性形象,她独立而自尊自爱的性格特色体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

三、性别二元对立的颠覆与维拉的双性同体形象

20世纪的西方社会仍处于传统的父权制统治下,无数女性从孩童时代起便按照相同的标准被统一教育。伪装起自己的学识与智慧,不轻易发表主张,在男性面前表现出顺从、无知的一面,优雅的行为姿态和怯懦柔弱的性格似乎成为女性必备的品质。与之相比,男性的形象被社会塑造得高大伟岸、可靠坚韧。他们身上似乎具备着许多优越品德。这样的两性性别刻板印象使社会逐渐形成女性要以找到体面富有的丈夫为人生目标的观念,而女性结婚后便成为男性的附庸,不再具有独立的人格意义。

猜你喜欢
双性同体曼斯菲尔德
“同体”之爱与朱熹社仓的创设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国外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研究述评
欲知二力可平衡 是否同体首看清
《兄弟同体》:一段青春奇幻爱情物语
短篇小说研究的创新之作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研究》评介
《飘》中斯嘉丽的“双性同体”意识
曼斯菲尔德新西兰系列小说中的自恋人物
伊利莎:“双性”和谐的渴望者
突出“双性”,激活中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