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研究

2021-09-05 06:58刘鑫刘俊瀛易久淇王倩
商讯·公司金融 2021年16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内部审计重要性

刘鑫 刘俊瀛 易久淇 王倩

作者简介:刘鑫(1993-),女,汉族,山东枣庄人。主要研究方向:行政单位内部审计。

摘要:近年来,内部审计在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促进增收节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经济管理、有效防止国家财产流失并提高国家资产利用效率等方面有外部审计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论文以基于风险导向为视角,对行政部门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深刻剖析,并分析行政部门内部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在风险导向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有效路径:首先,应该转变核心审计理念,提升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第二,创建更加完善的内部审计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体系;第三,提高行政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第四,推动行政单位信息化进程,通过信息管理的方式提升其整体业务能力。

关键词:内部审计;重要性;现在;对策;国家治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于所有行政单位而言,内部审计在其总体经济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内部审计可以发现行政机构在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可以有效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优化金融结构,从而提高行政机构的经济效益,使行政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中占绝对优势。新型内部审计办法是对整体框架加以优化,对潜在风险加以挖掘,并制定与其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提升该单位的综合办公能力,以及整体工作效率。内部控制审计是政府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政府监管部门所作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在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信息披露的可靠性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总之,政府监管效率的提高,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社会公平与效率的维护都需要内部控制审计的参与。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相关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含义

所谓的行政事业单位,目前有两种解释:一方面,习惯性将“事业单位”以及“行政单位”合称为“行政事业单位”;另一方面,有行政管理能力的事业单位常常会被叫做“行政事业单位”,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使用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特点

内部审计是组织中存在的审计活动,它提供了内部管理的需要,主要特点体现一下几点:一是具有服务的内向性;二是工作的独立性与连接性;三是审查、评价的及时性与广泛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职能

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目的,可以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有三点。第一点:对于众多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监督职能是其最核心、最本质的职能。因为行政机构代表国家利益,关系到国家财政收支,所以对于行政机构而言,监督工作是其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二点:对于众多行政机构而言,其内部审计职能也至关重要,其内部的审计人员会制定出符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审计办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富有系统的检查与评价,并给出综合的结论与相应的意见。第三点,评价职能。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该保证审计行为的客观、公正、科学。除此之外,内部审计还应该遵守审计流程和单位制定的评价规定、监督规定。内部审计时应该得出对企业的审查结果以及评价体系,单位可以以此为依据,对自身有待改进的地方加以优化,从而再次提升总效率,让各个经济活动都能够在合法合规、良性循环、可持续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一)内部审计建设起步阶段

1978年,我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个历史性时刻,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此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对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内变革经济体制。为了积极面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方法将其解决,1982年独立的审计监督制度在宪法中确立。我国有大量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这些大型企业而言,其发展需求大、改革难度高。与此同时,只有对这些企业的内部经济状况进行完善、全面的调查,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国家的总体审计工作。在第十二届第三次全会上,中共中央1984年全会决定改革经济体制,提出实行经济體制改革,加强重点城市的改革政策,增强单位的经济活力是该政策的重中之重。从此以后,中国的工作重心就逐渐转变成了发展经济、全方位提升组织活力,这也变成了改革开放后国家审计行为的核心思想。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初次提到了内部审计监督问题,这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监督的良好开端。内部审计在1985年我国审计工作会议开展后获得了飞跃式进展。随后,审计署发表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该规定是中国审计署诞生后第一个有法律意义的文件,该文件对中国审计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规范。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务院发布了《审计条例》,该条例的诞生,大幅度推进了审计行业的发展。在一年后,中国政府根据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发表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该规定是中国第一个对内部审计行为加以规范的文件,该文件明确规定内部审计行为属于中国审计体制的一部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政府发表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报告的通知》,该通知再次明确内部审计机构要围绕增加收益、减少支出、深化改革、提高经济收益。总的来说,我国内部审计在该阶段属于消极的防弊阶段,旨在揭露财务会计事项的错误和舞弊行为。

(二)内部审计巩固提高阶段

该阶段是我国内部审计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是其逐渐完善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中,我党明确提出中国应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在年的月末,《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横空出世,该审计法明确指出,政府中的各个部门、各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有金融单位应该依照既有规定健全内部审计系统。政府中的各个部门、国有企业、国有金融单位应该无条件接受审计机构的监督,听取其指导办法。1995年颁布新规定,对内部审计的含义、职能、审计程序等作出了新要求。这些举措都标志着我国的内部审计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02,中国内部审计机构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正式批准,它不仅是一种名称的改变,而且在本质上,也有不小的突破。它不仅规范了国家审计署对中国内部审计专业组织的关系,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成为国家社会组织自律管理的其他组织。

(三)内部审计的转型发展阶段

在年,中国政府推出《审计署关于內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该文件影响意义深远,内部审计机构从此不再与国家审计是从属干系,内部审计的领域财政领域扩宽到任何组织。参与组织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事前等全过程中的审核。原本内部审计的重心是以财政合规性审计为主,经过变革,内部审计的重心不再侧重于监督检测,而更加着眼于服务,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变。内部审计功能逐渐向加强风险管理和改善组织经营管理等方面转变。内部审计对于激励股份制改革、创建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年,中央政府发布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在年年底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对我国内部审计提出了更具体和严苛的要求,力争使内部审计做的更好。在年,银行监督管理为运会发表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在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指引》,这些新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体系不健全

做好内部控制,就必须形成一个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且该机制分工明确,权责分明。内部控制制度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行政机关的财务管理水平。然而,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却显有不足之处:首先,我国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干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造成很多行政机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控制效果不够。再者,对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设置相关的审计部门,弱化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较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审计单位的独立性进行分析,会发现如果对企业进行审计的部门,不被高层管理者直接管理,就会降低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制约其审计能力,导致审计单位无法保证审计行为的质量与审计数据的真实性,使得需要通过信息才能进行正确政策抉择的单位丧失了决策基础。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存在缺陷

如果一个行政单位内部拥有一个高效运转的审计单位,则该政府单位内部必然有完善的、科学的审计制度。目前我国的内部监督机制存在不少的缺陷:其一是单位内部存在监督管理机制问题;第二,该事业单位并没有受到高效的外部监督,这将会直接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发挥其既定作用,相关管理办法无法落实。三是内部监督的内容不够全面。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风险意识较差且风险评估水平不高

内部审计并非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所处的内外环境及技术更新的速度等都会产生很多风险,如果对业务流程了解的不够清晰透彻,就很有可能无法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全面评估。在行政单位内部工作的政府人员常常认为,国家是自己永远的后盾,单位面临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每一个国家的政策都在飞速改革,很多单位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众多风险。但是经过笔者的调查分析可以知晓,很多单位仍然以财务导向的内部审计办法对自身经营状况进行检查,没有与时俱进的审计观念。审计人员除了掌握专业的审计知识外,还需掌握相关的法律经营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全面发展,更好的做好这份本职工作。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较低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为确保审计目标的顺利实现所采取的必要的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手段,换而言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审计信息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其进行风险评价的信息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管理越来越现代化,如电子凭证、电子报表、电子账簿以及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广泛应用,都要求内部审计提供信息化水平。但是,行政机关审计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并没有体现该功能。众多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大量信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环境管理风险、负债情况等信息。审计单位将会根据其风险程度以及风险种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并以此为基础获得相应的审计证据来支撑审计结果,并对其综合风险进行评估。

四、风险导向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相关建议

(一)转变内部审计理念并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者应该清晰的意识到内部审计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带头转换内部审计观念、优化内部审计环境。与此同时,增强审计行为的独立性能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意识到现存制度管理办法中可能有潜在风险。企业应该从整体层面对风险加以把控,对高危领域加以重视,时刻注意提升自身风险防范能力,从根本上增加单位的管理质量以及行政水准。

(二)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体系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内部审计以及全面风险管控的基础便是“风险评估”,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找到潜在风险,就是审计部门的失职,很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危险。单位应该积极开展风险评估、问题识别活动,使用多种方法对企业进行全面检查,从整体上评估其潜在风险,并对该风险可能引发的内部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进行细致分析。同时,还应对行政事业单位运行及业务开展中各类风险要素加以综合评估,从而帮助单位找到潜在的运营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问题解决办法。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管理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审计行为的综合质量,应该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应该设置合理的人员选拔制度,对于那些没有达标的参选人员,坚决不予录用。其次,政府应该主动创建公平的业务竞争平台,不断激发从业者的工作激情,提升其工作效率。第三,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教育的方式直接提高其工作能力。

(四)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

对内部审计单位进行信息化改革,可以大大提升其工作效率,降低其出错概率,减轻人员负担,提升总体效率。在进行信息化变革时,应该考量财务软件与审计软件之间是否能够兼容。单位应该创建审计工作框架,对于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结果加以记录,并进行横向比对,为其成功地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奠定良好地基础,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价值最大化。

结语:目前,风险导向型审计办法是正在普及的高效审计模型。该审计模型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责任进行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找到其潜在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从根本上提升该单位的综合办公效率。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以下结论:1.首先界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的基本概念,明确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含义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其次,通过阐述行政事业单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含义、特征及职能从侧面体现建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性。2.其次介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从起初不健全的审计办法转化为日益完善的审计办法,政府部门的审计重心也应该由财政审核转换到风险管理之上,这能够直接体现出审计政策正处于不断优化的进程之中。政府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不断提高,并不断地转型创新。3.通过阐述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明确在未来的日子里行政事业单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要改进和发展的地方。4.最后从转变内部审计观念、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对整体评估体系加以优化、全方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素养、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建立健全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通信作者:刘俊瀛 易久淇 王倩 )

参考文献

[1] 田有凤.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思考与探索[A].管理观察.2009.12:129.

[2]唐大鹏,李鑫瑶. 国家审计推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J].管理现代化,2013

[3] 王海燕. 基于风险导向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D].河北企业.2010.1:16-17.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内部审计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