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儿童发展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2021-09-06 01:48顾云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故事分类词汇

顾云

【摘 要】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中,词汇被公认为是英语学习的基石,因为词汇是组成语言的最基本材料,没有词汇也就无所谓语言,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王劲春老师的“Clothes”词汇教学课为例,研究了他支持儿童英语词汇学习所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 词汇 策略 故事 分类

在英语学习中,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词汇的认知是培养语言技能的基础。王劲春老师教学的“Clothes”词汇课,唤醒了笔者对词汇学习的重视,更新了笔者对支持儿童发展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认知。

策略一:以故事的方式呈现词汇

单独、孤立地学习词汇,不利于儿童完整地理解词汇的含义和功能,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词汇也离不开语境,用故事的方式呈现词汇,让儿童在鲜活的语篇故事中接触词汇,感知词汇在上下文中的具体含义。词汇教学法的提倡者Michael Lewis提出语言是由词块组成,这些词块结合之后构成持续和连贯的篇章。因此孤立地学习词汇是不可取的,对于儿童来说,很多词汇都可以采用语篇的方式学习。儿童应该学习语法化的词汇,即使用中的语言,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

在“Clothes”词汇课的教学中,王老师创设了故事情境,以主人公Joe的一条裤子引发的故事来呈现有关服装类的新词汇。这条裤子在Joe的巧手下,经历过长、正好、过短给妹妹穿、圣诞袜、手套、宠物外套到最后化作遨游天空的风筝的飘带。故事中的插图简约,寥寥几笔的简笔画,朴实而充满童真,故事结构简单,主要以“What does Joe have?What does she do?Who are the clothes for?How does she feel?”的句型结构来组织故事内容,用一种叙事的形式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与发展,关注真实的学习情境所具有的复杂性,强调学生作为学习者去主动建构知识的全过程。王老师通过对比分析和观察,预测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所体验的感知、理解、运用的特点和母语学习有所不同,他们容易受母语影响,在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方面产生困难。如英语中“数”的表达是学生词汇学习的难点,因为在母语中缺失这个相应的概念,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衍生词汇的学习,像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区分,如“clothes”和“needlework”,可数名词中的单数与复数的区分,如“jacket”和“trousers”,还有量词单位“a pair of”与服装类单词的搭配问题……王老师没有逐词分解教学,而是整体把握语言,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掌握相关词汇。

笔者十分赞同王老师用“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词汇的策略。因为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会更投入,如果词汇只是毫无关联地集中呈现,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显而易见,通俗易懂的故事更容易使他们集中精力。语境制约着语言的选择,词汇的意义必须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才能完成,如果脱离语境进行词汇学习,学生就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王老师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创设真实的词汇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展开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值得我们借鉴。

策略二:以分类的方式理解词语

因为学生爱游戏的年龄特征,在词汇的学习操练阶段,游戏的运用尤为普遍。而王老师用分类的方式,在词汇的操练方式上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分类是词汇学习的重要策略,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手段,將同类的词汇按照意义、用法、构成和搭配等进行分类组合,这种分类记忆的方式符合人们的记忆习惯。以有规律的方式给所学词汇分类编排,方便学生存储和使用调取,按照不同类别进行排列,肯定比杂乱无章效果要好。分类可以让散落的知识点连接成网,通过比较,可以将新词汇纳入原有知识体系;通过转化,可以将新词汇变成旧知拓展;通过分类,可以使词汇知识脉络变清晰。通过分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厘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让他们的词汇学习更富实效。

王老师从故事情节出发,板贴了10张图片,他所提供的图片设置了干扰项,如a swimming suit, a vest,提出问题“What kind of clothes does Joe have in the story?”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中出现的服装词汇进行筛选。学生在分类筛选的过程中对故事情节进行了再一次的“温故”,这样的“温故”既是巩固又是“知新”,而两个作为干扰项的服装在随着学生进一步分类筛选的过程中,又变成了他们服装类词汇学习的辅助项。

分类的标准并不是唯一的,学生不同的分类方式也体现了他们对分类标准的自主选择。在课堂上,他们呈现了以下四种分类。

分类标准一:clothes or not。

一类:trousers, shorts, stockings, socks, mittens, a dog jacket。

另一类:a swimming suit, a cloth toy, a pair of cloth tapes, a vest。

分类标准二:clothes for covering your main body or for your limbs。

一类:a cloth toy, a pair of cloth tapes。

另一类:trousers, shorts, stockings, socks, mittens, a dog jacket, a vest, a swimming suit。

分类标准三:different unit phrases。

一类:a swimming suit, a dog jacket, a vest。

另一类:a pair of trousers, a pair of shorts, a pair of stockings, a pair of socks, a pair of mittens。

还有干脆只有a dog jacket为一类,其余分为另一类,这样分类的标准显然是以是否是人类穿着为依据。

因为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词汇操练呈现百花齐放之态,强调让学生自己选择标准来进行分类,为他们的词汇学习提供多种可能,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人云亦云、不随意跟风,体现了学生独立的思维品质。

学生在进行词汇操练活动时,王老师注意引导他们在语篇材料中对各种类型的词汇进行辨认和分类,然后对新词汇从输入、感知转化为理解、内化。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在针对性设计的词汇操练活动中,不断提升语言意识,关注新词汇在语篇中的意义形式和使用功能,并尝试在不同语境中恰当使用。

英语词汇的学习并不是靠简单的死记硬背,学生对词汇内容的到位理解和清晰有序的英语思维,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其对词汇的学习和理解。在王老师明确自己的教学对象所处的年龄阶段及相应的认知发展水平后,选择“分类”这样适合他们的学习策略进行辅导。通过分类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语义场的能力,促使其在原有的水平上向前发展。这种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策略,是使其词汇学习能力从一个水平向更高水平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策略三:以提问的方式发展儿童素养

杜威曾说:良好的教书艺术莫过于娴熟地使用问题。王老师的提问很好地演绎了他高超的教学艺术,使其成为有效组织学生学习和增强互动的重要方法,他紧扣“Clothes”主题,设计语篇故事的形式来开展相关服装类词汇的学习活动,在解读故事的过程中,用提问的方式有效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虽然王老师在课后谦虚地声称他所上的只是一节词汇课,但他在课上所传递给现场所有师生的绝不仅仅只是词汇。从语言能力方面看,他提问学生“What does Joe have?”和“What does Joe need?”,这样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有关服装的词汇,促进他们运用词汇的能力;从文化品格层面看,如对“Why does Joe have a pair of stockings?”的探究,王老师借机向学生介绍西方圣诞节的文化内容,从“Why does Joe have a dog jacket?”的提问中,发展了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西方人把宠物视作家庭成员),在探寻“What does Joe do for her little sister?”时,Joe在为自己的妹妹做这做那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家庭意识等。

王老师十分重视以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首先,從语用目的开始,如为什么和大家分享这个由a pair of trousers引发的故事?因为“衣”是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为什么要不停地改这条裤子?因为我们要提倡环保,资源可以再利用,让“变废为宝”成为生活的新常态。其次,在学习过程中,王老师呈现了故事开头提到的一条尺度偏长的裤子和另一条长度正好的裤子,诱导学生思考、想象。以下是学生的精彩回答:

S1: Joe cuts the new trousers.

S2: I think Joe is growing up.

S3: Joe could roll up the trousers legs.

S4: Joe can wait for herself growing tall.

S5: Maybe it was long last year and it is just right this year.

词义是一种言语思维现象,是言语与思维的结合,是体现思维品质深刻性的重要方式。裤子从“long”到“just right”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王老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发生了什么?”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和领略词汇的真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思想的表达,有“钱多一剪刀”,有“撸起裤管穿”,还有的让时间来拉平这多余的长度,在时间的流淌中等待自己的长高……学生的思绪万千,他们的故事有趣、质朴而又那么温暖。

王老师随后又出示一条裤腿上有个大洞的图片,继续向学生发问。

T:What can we do?

S1: Mend the holes and put it on.

S2: Cut and make it down into a pair of shorts.

S3: Buy a new one.

S4: If you have one hole on one trousers leg, make another one.

学生脑洞大开:“有洞就补”“剪成短裤”“买条新的”“既然有一个洞,干脆再弄一个凑成一对”。这些有意思的想法,给予生活有意义的选择。学生在对“我们能做什么?”的相互讨论中,实践多元思维,从而发展了自身的多元思维品质。在词汇学习中渗透思维品质的培养,王老师科学合理地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设计对他们思维水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通过学习使其头脑中的知识得到迁移,让学生学会思考,具备严谨而又合乎逻辑的思维,用于解释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推论。

最后一问:What does the story want to tell us?

S1: We should reuse and recycle.

S2: We should save our things.

T: We should make the best use of everything.

王老师在一次次看似随意的提问中,不断给学生提供思考的平台,增加思维训练,鼓励他们敢于思考、想象和创新,强化启发式引导,通过思维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创设质疑氛围,让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讨论,促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出活力。

支持儿童发展的词汇学习策略研究之路漫漫,在这路上,我们向大师学习、与同伴交流、与儿童交心,我们积极思考、巧用策略,使学生在词汇学习的路上充满阳光雨露,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观察·支持儿童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编号:D/2018/02/3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故事分类词汇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