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数学课堂

2021-09-06 13:35吴敏演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数学课堂应用

吴敏演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包含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这其中还包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尽可能地融入相关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之余,感受其魅力所在。本文就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应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数学课堂 应用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的国粹,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独有的强大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同时培养他们的数学文化素养呢?这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就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应用的必要性和如何应用进行探讨。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1.数形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来自兴趣,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体现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对接触数学知识时间较少的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在数学课堂中,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再现,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明白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千以内数的读写”一课时,在按部就班地学习完这一课后,笔者还向学生介绍:“其实,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就有了记数的需要。他们常用结绳、石子、刻痕等方法记数。物体的个数多了,聪明的祖先就想出了‘逢十进一的办法。其实,这同我们今天的‘满十进一的方法是同一个道理。后来,人们还逐渐创造了一些记数的符号——数字,如甲骨文数字、用算筹表示的数字、早期的阿拉伯数字,最后演变成了现在我们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在学习完了现代的记数方法之后,再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传统记数方法,这种数形结合的方式,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深入的探究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2.了解名人,培养人文情怀

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故事,学会古人那种执着追求数学真理的精神,对学生树立学好数学课程的信心、正确认识自己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以及继承古人的优秀文化品质都有深刻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祖冲之在解决该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学习老一辈数学家顽强、坚持不懈的数学探索精神。陈景润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时付出的努力,激发起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和乐于奉献的人文精神。

3.深入探究,体验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的算术文化中蕴含着优秀的思想和大量的数学知识,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和学习不可以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探索传统数学文化。

例如,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一课前,就有学生把七巧板带到学校玩,但他们仅仅知道它的名字叫“七巧板”,没有更多的了解。于是,笔者就借此机会,让学生先自行查阅有关七巧板的历史。在上课的时候,笔者发现,学生们知道的真不少,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七巧板在古代就有了,它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有的学生说:“它是一种智力玩具呢,谁能拼得更好看,谁就更聪明。”还有的学生说:“外国朋友也对七巧板感兴趣,称它为‘唐图或者‘东方模板。”就这样,关于七巧板的传统文化就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中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接下来,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拼凑出了生动的场景和人物,从而培养了自己的形象记忆力、创造能力和观察力等。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优秀将传统文化应用于课始,激趣导入

低年级学生比较好动,枯燥的知识容易使他们分心,将传统文化以趣味的儿歌形式导入,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例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一课时,笔者先介绍“九九歌”的由来:“同學们,我们今天要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在古代,它被称为‘九九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就已经被人们普遍应用,拥有着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那个时期的乘法口诀与现在的使用顺序相反,是从‘九九八十一倒着背到‘二二得四,口诀的开头便是‘九九,大家才把它叫作‘九九歌。”学生们很惊讶,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很想接着往下听。于是,笔者接着出示了一个小视频,即“九九歌”。只听视频里唱着:“头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冻得索索抖, 五九四十五穷汉街上舞……”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唱,还要求再多听一遍,这样朗朗上口的小儿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把探索方法完全教给了他们。探索、计算的过程也正好再一次验证了“九九歌”的正确性,学生也能从中再一次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欣慰的是,接下来的教学也相当顺利,教学效果也较之前有所提高。最后,笔者还向学生介绍了书上的“你知道吗”,它虽然没有“九九歌”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也是现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在若干年后,它也可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回顾整节课,一首小小的“九九歌”竟有着如此大的魔力,将我国传统算术文化延续到当今课堂。

2.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课中,巩固提升

低年级主要侧重数学知识方面的学习,通过学习计算方法来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数学学习的难度较小。但有些学生往往会因为缺少生活经验或者理解能力较差,在接受新的数学知识时,备感吃力。这时,教师可以在知识点中渗透传统的算术文化,让学生通过理解来学习,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用算盘表示数”这一课时,学生有了计数器的学习经验,会默认一个珠表示1,如何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一个上珠表示5”是本节课的重点。上课伊始,笔者让他们观看古代人和现代人使用算盘的视频,从中他们对算盘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有了“一个上珠表示5”的初步印象。接着,在讲解算盘的知识时,笔者又渗透了古人使用算盘“上珠一当5,下珠一当1”的由来,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一个上珠表示5”的印象,他们自然地从中汲取了知识,体会到了传统算术文化具备的实际应用价值。

传统的算术文化中蕴含着一些巧妙的数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把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通过耐心、恰当地点拨,使他们不断建立起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

3.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课尾,延伸拓展

数学课的结尾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整堂课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存在较大的难度,通过对知识点的总结可以帮助学生们巩固。同时,课堂的结尾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为了更好地对下节课内容进行预习,可以利用传统算术文化中的小故事,让学生们保持好奇心,让他们在复习所学知识的同时,对下节课的知识进行预习。

例如,在教学完“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后,笔者出示了书上“练习十”后面的“你知道吗”,是关于古代的一些钱币,如先秦刀币、秦半两、西汉五铢、咸丰大钱等,并说道:“中国古代的货币进行了6次重大的演变,这些都是不同时期的货币。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搜集更多关于人民币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不光能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关于货币的传统文化,还能巩固、深化和拓展对人民币的知识,并将这种学习的热情延续下去。

综上所述,将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是进行算术和应用题方面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渗透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受到更多的感染、产生更深的体会,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优秀传统文化定能浸润小学数学的课堂。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数学课堂应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