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比照,整体关联,灵活建构

2021-09-06 13:35朱丽清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非典型关联建构

朱丽清

【摘 要】统编版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组成的“双线结构”整体设计单元内容,大部分单元具有普适性,但也有部分单元在编排内容和结构上呈现出有别于典型单元的“非典型”特征。对于这些“非典型”单元,应多向比照,明晰单元表征;整体关联,确定学习坐标;灵活建构,优化教学实施,以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并科学地进行教学解读与实施。

【关键词】“非典型”单元 比照 关联 建构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组成的“双线结构”整体设计单元内容,大部分单元具有以下典型特征:选文内容紧扣人文主题、选文类型以类文群聚、语文要素进阶分布。但纵观整套教材,也有部分单元在编排内容和结构上呈现出有别于典型单元的“非典型”特征。如何正确理解这些“非典型”单元的编排意图,并科学地进行教学解读与实施?笔者以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谈一些个人的思考与探索。

一、多向比照,明晰单元表征

1.课文文体“弱同质化”

同文体的“类文”组合编排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常见的单元编排形式,而“非典型”单元的选文,则相对弱化文体的“同质”要求。如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为文言文《文言文二则》、说理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童年故事《表里的生物》、科幻小说《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课文文体各不相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2.要素设置“弱关联性”

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分别为“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从目标指向看,一个指向阅读理解,另一个指向习作表达,而且两者之间无明显关联,设置较为灵活,有别于典型单元中若干语文要素有意义的关联设置。

3.要素分布“弱序列化”

从本单元内容看,《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和口语交际,指向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的落实,《表里的生物》《他們那时候多有趣啊》和习作,则指向语文要素“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的落实。与若干要素一以贯之统领整个单元的典型单元相比,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分布序列性相对弱化。

二、整体关联,确定学习坐标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讲究环环相扣、点点相连。一般来说,同一个或同一类语文要素会在不同年级、不同单元反复出现,相互间呈现出一种显性关联。但也有一些语文要素在整套教材中出现次数很少,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但仔细研析后也能发现其与相关要素之间的隐性关联。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整体观照单元要素,以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坐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其中“展开想象”是习作策略支架,“写科幻故事”则是习作目标指向。梳理三至六年级八册教材,同时涉及“想象”“写故事”两项语文要素的有11个单元(见表1),这也体现了新课标“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的指导思想。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想象思维,随着年级升高,从形象性思维向概括性思维、超越性思维发展,于螺旋上升中逐步达成培养目标。本单元的习作,应是学生对小学阶段相关学习经验的综合运用。

本单元的另一个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与一些高频出现的语文要素相比,这一要素在整套教材中只出现了这唯一的一次。但事实上,作为出现在小学阶段最后一个阅读单元的语文要素,它的设置并不是一个“零起点”的重新开始。从学理上看,“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中的具体事例有哪些,具体事例与观点之间的通道在哪里。统观小学阶段的学习,其学习坐标仍是有迹可循的:一是学生在平时阅读中已接触过一定数量的说理文,对这一要素有初步的感知和认识;二是在六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中,安排了“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等与本单元学习有隐性关联的语文要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储备。

三、灵活建构,优化教学实施

1.重组单元板块,厘清学习序列

“非典型”单元的若干语文要素设置相对独立,在单元教学中首先要基于不同的语文要素,将每篇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等,根据其价值功能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元板块,构建“类学习”任务群。如本单元的《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和口语交际,可重组为基于“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学习任务群;《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和习作,则可重组为基于“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的学习任务群。

每一个“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都要整体规划、前后勾连、厘清序列,形成学习任务链,共同促进语文要素所指向的知识积累、策略运用、能力发展等目标的达成。本单元中的“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这一语文要素学习任务群,从《两小儿辩日》中的“找出观点、认知方法”,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找出事例、理解写法”,再到本课课后练习的“迁移运用、尝试仿写”,以及口语交际的“实际应用、学习辩论”,学习序列明晰可见。而另一个语文要素“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学习任务群,则主要以《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两篇课文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以习作为载体,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小学阶段储备的想象写故事的已有经验,用言语勾画心中的神秘世界。厘清了这两个学习任务群的内在序列,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认知—理解—实践—综合运用”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语文能力的进阶生长。

2.把握文体特点,设计教学路径

“非典型”单元中,选文体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对于这些选文,教师一方面要对照单元语文要素,梳理不同文体课文所承载的共性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课文的文体特点,因“文”施教,以“体”定教,通过适切的文体教学途径和策略,殊途同归,落实单元教学目标。如本单元《文言文二则》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两篇课文的教学都是要落实“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这一语文要素。教学《两小儿辩日》一文时,要遵循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注重对课文的朗读指导,从读准字音到读通句子、读好停顿;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及各自是怎么说明观点的。尤为重要的是,要注意到这篇文言文作为一个争辩故事本身具备的趣味性,在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有情有趣的诵读对话中体会故事中人物说理论证的思维与方法。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典型的说理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说理文论证思路清晰、列举事例典型、语言严谨生动的特点,并迁移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仿写片段,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3.关注特殊元素,全面落实目标

除了既定的单元语文要素之外,统编教材各单元编排有时还会灵活安排一些特殊的语文元素。这些特殊的语文元素,不是孤立存在于单元体系之外的,教师应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科学认识其在本单元、本册,甚至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将其有机融入单元教学中。如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就安排了回顾小学阶段学习习惯这一语文元素,在学生小学语文学习的收官阶段,安排这样的内容,编者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停留于利用固定课时对学习习惯进行认知层面的罗列,而应将这一语文元素融于每一学段、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中,注重习惯养成的经历与实践,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学习活动中习得良好的学习品质,感受良好习惯带来的学习乐趣与成就感。

猜你喜欢
非典型关联建构
超声造影对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果分析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奇趣搭配
拼一拼
德国流行“非典型就业”
建构游戏玩不够
智趣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无关联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