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童年生活 创课堂精彩

2021-09-06 13:53蒋贤伟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互动互联网课堂

蒋贤伟

【摘 要】为了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我校与长兴县和平镇吴山中心小学结对,充分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互联网已经成为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对传统的义务教育进行升级转型,实现了两校学生共上一堂课,使教师从讲台上解放出来,走近学生,随时随地能够授课,带领学生走近知识,引导学生迸发智慧火花。这样的课堂模式更加适应当下的新发展,能够更好地推动义务教育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互联网+ 互动 课堂 教学

一、案例背景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记一次游戏”是一堂习作课,笔者依托单元教学目标和语文要素,重点让学生把游戏过程写清楚。为了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觸动他们的内心,笔者在课堂上开展游戏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枯燥的说教式作文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与长兴县和平镇吴山中心小学进行互动,打破空间限制,实现一起教学的目的,创设了一种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在游戏中写作文,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丰富。

二、案例过程

1.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童年》,活跃课堂氛围。(邀请吴山中心小学的同学一起唱歌)

师:正如歌词中所说“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说说平常你们都玩什么游戏?

生1:“老鹰捉小鸡”。

生2:“狼老狼你别跑”。

生3:“谁是卧底”……

师:今天这节课作文课我们先来玩个游戏,老师选择了两个可以在教室里玩的游戏。玩游戏之前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同学们仔细观察游戏的过程、游戏的场面及游戏的相关细节。

2.课堂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玩两个游戏:木头人和抢凳子。

游戏规则:

木头人——5个学生上台,可以摆不同的姿势,但是不可以动,不可以发出声音,如果动了,就表示输了。

抢凳子——8个学生上台,围着4张凳子转圈,音乐响起便开始,音乐停止后抢凳子,如果没抢到就表示输了。

学生开始做游戏。(两个班级的学生自己选择游戏,同时玩)

3.梳理思路,准备写作

师:刚才的游戏很精彩,那我们的作文应该怎样写?(邀请吴山中心小学的同学来回答)

生1:要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

生2: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生3:要介绍游戏规则,不然有的同学不会玩,容易犯规。

生4:能在语文课上玩游戏,我太开心了!

生5:刚才我的凳子被抢走了,我可真失落,好想再玩一次,我想得冠军。

两个班级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归纳。

(1)制定游戏规则

师: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游戏规则,如《陀螺》一课中描绘的“抽冰尜儿”的小伙伴们,都爱比个高下……被撞翻才告一段落,那“抢凳子”和“木头人”游戏的规则是什么呢?(分别请吴山中心小学与和平镇中心小学的学生来总结、归纳)

生1:先听清楚老师的指令,不可以随意走动。

生2:抢凳子的时候,一人只能坐一张凳子,不可以用手推别人。

生3:玩“木头人”的时候,老师一喊“停”,大家都得停下来,不可以再动。

师:弄清楚了游戏规则,才能愉快地玩游戏,同学们期待吗?大家在写这篇习作的时候,要先介绍游戏规则,然后再写如何玩游戏。

(2)描写游戏场面

师:游戏规则描写清楚了,那么该写我们在玩游戏时的场面了。如在《陀螺》一课中描绘的“结果呢,大陀螺在这个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溃败了。打败了他们,我是自豪的”,这便是场面。

(3)叙述游戏过程

师:写游戏要让别人看明白,就得把过程叙述清楚,让别人看到你的作文就知道这个游戏怎么玩。《陀螺》这篇课文就清楚地把游戏过程写了出来。

(互动课堂拍照出示:然而世间许多事都是不可预料的,我追求“和平”……)

师: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陀螺游戏写得清清楚楚,咱们也可以模仿着写,能够加上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就完美了。

(4)揣摩游戏细节

师:打动读者的总是文章中的细节。

(互动课堂拍照出示《陀螺》一课中的片段: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狠狠地撞上了!奇怪的是,我的陀螺……彻底溃败了)

师:这里的细节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和他们一起玩游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相信你们也可以写得很棒。

(5)畅谈游戏感受

师:游戏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有快乐、有启发、有自豪……记得要写进你的文章里,因为这是属于你自己独特的感受。

4.作文初稿

5人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利用互动课堂,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小组成员一一分工,每人写一个片段,最后整合成一篇完整的习作,由组长汇报,利用计时器计时,哪个小组先完成即获胜。

5.汇报交流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把要交流小组的习作片段拍照上传就可以进行批注讲解了;吴山中心小学的教师也将学生习作拍照上传,并在照片上批注、划重点,示范性更强,两个班级的学生同时进行交流、分享。

三、案例的反思与评价

(一)在互动游戏中品童年乐趣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局限于书本,内容枯燥,形式限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积极性不高。在“互联网+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创设了游戏情境,把游戏搬进课堂,新颖、独特,有趣的游戏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情感去体验、去感受,从而产生内驱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写作前,两个班级的学生一起做游戏,学生期待、好奇的目光让我们看到了网络同步课堂的魅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了他们的天性,使笔者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学生们的快乐,也为学生后续的写作进行了铺垫。学生的各种体验总是交织着自己的思考、情感、态度和个性,教师要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从这个案例中,笔者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学生们写作不是为了给老师看,而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的问题,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四年级的学生观察能力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更好地掌握观察方法,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印象深刻,可以说,这个案例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達,乐于表达”。

(二)打破传统模式,教学方式新颖有趣

传统课堂学习的特点是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要素(老师、学生、教材)。有了“互联网+教育”,实现了翻转课堂。一部手机,一个电视屏幕,让两所学校的学生能够在一个课堂里学习、互动、交流,把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到现代教学中,重新建构了传统学习模式与教育体系。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神奇且美好,打破了空间局限,让课堂插上翅膀,把教师从讲台上解放出来。教师结合线上移动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技术远程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时间有限的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互联网+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性。教师既能轻松自如地授课,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资源共享。

互动课堂中的小组成员可以随机组成,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相互讨论,将碎片化的课堂知识慢慢串联起来,合作完成一篇习作。学生们在相互倾听中建立起了同伴的学习关系,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认为,同步课堂学习的精彩之处也在于此,打破了以往固定的写作模式,有利于学生快速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中的“计时器”功能可以规定学生的写作时间,教师可以较好把握课堂教学时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能够改善学生作业拖拉的坏习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随堂拍摄功能能够在电脑和投影仪上同步放映,使教师批改作业和点评省时、省力,学生也可以通过欣赏佳作,发现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

(三)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互联网+教育”走进课堂,学校将优秀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资源库,随时可以更新和补充,便于学生和教师使用,教师能够将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示给学生,解除了传统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疲倦感和枯燥感,网络课堂充满了色彩,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互联网的知识海洋中,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互联网+教育”使得学习方式灵活多变,可选资源充分丰富,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为学生兴趣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校学生与吴山中心小学学生结对,将好的教学资源进行分享,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双方的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空间。

(四)在思考中不断践行

“互联网+教育”使得信息化与智能化呈现在课堂上,带给教师的是更多的思考。首先,教师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就不可避免地带来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与教师职能的变革,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视角,以一名“服务者”的姿态进行教学,打造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其次,不排斥互联网技术,把互联网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式和手段,个性化教育是互联网教育区别于线下教育的最大特点,教师要善于主动运用大数据进行个性化辅导,即便在下课后,也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与提升,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现如今的互联网+教育使笔者的教学课堂变得更高效、更有趣,也更开放、更有创新性,学生对学习不再抗拒,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笔者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笔者相信,未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必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猜你喜欢
互动互联网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