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继承、完善与意义

2021-09-06 05:30石雯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8期
关键词:课标语文课程课程标准

石雯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作为国家纲领性文件,对新时代的语文教学研究和实施都提出了新要求。基于2003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比较探究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继承、完善和发展,有助于了解当前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动态和方向,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新课标中的课改理念。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版 2003版 继承与完善

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学科课程提出具体的质量要求和基本规范,是管理和评价各门课程的基础,是学科教材编订、考试命题和课程评价的依据。作为课程标准的一个子系统,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贯彻和落实语文教育教学方针和实施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2017版新课标对2003版课程标准的继承

2003版课标已经在我国践行了十余年,较好的指导了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具有正确的教学理念,所以2017版新课标沿用2003版课标已有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保持教育理念和教学评价思想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一)教育理念的一致性

教育理念是一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文化教育过程中,所形成和体现的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并且相对稳定和持续的教育理念对国家现代教育的发展与课程改革的实施必定会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2003版课标中从三维目标角度对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做出了详细规定,语文课程为祖国培养新人才应当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而2017版新课标进一步强调突出注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倡多样性和有序性的语文课堂。由此可见,两版语文课标具有一致的教育理念,首先都注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坚持学生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教学要根据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语文学科课程的特点。此外,两版课标都强调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师要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明确教师是语文课堂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落后学生的帮助者及促进者,让语文课堂真正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

由此可见,现代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语文教学要坚持学生主体,关注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以成长的眼光看待学生。

(二)教学评价思想的一致性

教育评价是运用一定合理的方式,对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两方面进行综合判断的评价的过程。

2003版课标明确提出教学评价应该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并且倡导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而新课标对评价的内容、目的、主体、方式以及不同课程评价的重点及联系提出了教学评价建议。由此可见,两版教学评价思想具有一致性。首先,两版课标都强调要恰当合理的选用多元的教学评价方式。其次,教学评价不仅仅是为了对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进行考查,教师通过合理的评价,改善课程的设计,对教学过程进行完善,从而有效的去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最后,两版课标都坚持丢弃片面评价观念的评价取向,要求从各个方面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加展现了综合性和整体性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

所以,对原课标正确评价改革理念及成功经验方式进行继承和学习是现代新课标课程改革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有效保证。

二.2017版新课标对2003版课程标准的完善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语文教学应更加关注提高国民语文素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新课标进一步凝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课堂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本,以及构建十八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可见新课标更加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一)凝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为全面提高综合国力,加强人才培养,各国纷纷尝试教育改革,逐渐形成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标准化教育。

在2003版课标中有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但是对于“语文素养”的概念及意义却没有明确的解释。因此,2017版新课标建立完整体系并提供理论基础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首先,语文核心素养重要核心为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教育要以言语活动为基础并且构建多种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其次,新课标要注重语文学习活动和内容的基本特征,一方面注重语言训练与学习,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多样性有更深刻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心。

可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符合我国语文教育的规律发展,顺应新时代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转型。

(二)构建十八个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以主题和任务为主,整合多样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体验环境,完成布置的任务,增强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形成应用和理解的系统。

2003版课标中,课程结构总体上按照模块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种类型。而语文新课标新构建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内容多样且丰富,学生可通过使用独立、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专注于跨文化,跨媒体和语言文字运用新的视角,很大程度的促进语文课程的实践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十八个学习任务组构成一个横向联系和纵向递进的课程体系,这样可以避免课程实施的任意性,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科学性。

学习任务群反映了新时代现代化语文教育的要求,通过改变传统的单位文本表达方式和大量教师在课堂中讲解和分析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2017版新课标的意义和价值

2017版新课标对语文课程体系提出了更具体,更详细的要求,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学校的辦学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回应时代新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从道德正直的角度,强调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树人”指培养具有政治见解和管理能力的有用人才。现今,“立德树人”理念依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7版语文新课标规定了语文教学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首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新课标确立其基本的教育观念,以培样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目的。此外,2003版课标中强调“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在新时代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2017版新课标直接将其更改为“高中语文课程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改变,实质上表明学生个性化全面地发展、审美与探究能力是语文课程性质及语文本身应具有的特质和作用。

语文新课标积极回应时代新要求,培养以德为先,责任为本,能力为重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语文创新人才

传统的人才培养偏向于应试教育,学生只是课堂的学习者,参与度较低,而如今,国家发展进步,传统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于现在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创新型人才是现国家人才培养的方向,国家发展需要有创新素养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在2017版语文新课标中,强调有必要着重教育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審美品位的提高。就如高中阶段的写作教学应改变传统可套用模板写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自由思考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在当今信息丰富的时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倡生活化写作,使学生的写作始终充满创造性。

语文新标准在语文教学中提倡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强调通过认知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研究行为,这样的语文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才可以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素质,并将更多的中国创造人才注入新的时代。

总体而言,新课标是对2003年版课标的继承和完善,是在符合学科要求及特点,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潮流,依据学生学情等相关基础修订的,有许多进步之处。探究2017版新课标对课程标准的继承与完善,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现代语文课标的方向和理念,深刻理解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位的高中语文的实施方式和课程导向,从而更好地全面贯彻以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朱绍禹.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点异议[J].中学语文,2006(1).

[5]郭根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J].山东教育(中学刊),2004(35).

[6]杨志婷.中美高中语文(语文)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7]夏文琦.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选修课程的变化及实施难点——以2017年版课标和2003年版课标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9(11).

[8]刘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比较研究[D].集美大学,硕士论文,2019.

[9]吴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创新[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3).

[10]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5).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课标语文课程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