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乌托邦

2021-09-06 04:41李静
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戏剧节社群业主

李静

在海边剧场上演的 《海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文图/受访者提供

第一届阿那亚戏剧节已经过去两个月了,巨幅海报仍然悬挂在北戴河火车站出站口最醒目的位置,上面写着“彼岸的诱惑”。常在火车站附近拉活儿的出租车司机邵艳军说不清什么是“彼岸”,但她觉得,那应该就是让她能够在阿那亚和火车站之间频繁拉到“大活儿”的原因,尤其在戏剧节举办期间,到了夜里十一二点她的车也闲不下来。北戴河有那么多度假区,却只有阿那亚,源源不断地吸引着那些在她眼中“看起来消费能力就挺高”的人。

本地人是不属于阿那亚的,邵艳军从来没有进去过,毕竟里面的东西“那老贵”,一支雪糕要十几、二十块钱,只有认为这价格都不算高的人才爱去,这样的人通常来自不远的北京,年龄往往在30岁以上,他们在邵艳军印象里就是媒体上常常提到的“中产”。

阿那亚本身也并不对所有人开放,只有预订了园内酒店、民宿,购买了园区内艺术场馆门票或是提前预约参观图书馆的人才能进入园区。在一定程度上,阿那亚设立的门槛精准筛选着可以入内的人群,不仅仅根据消费水平,还有爱好和格调。

阿那亚的二期业主凌建认为这是必须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社区的纯净,毕竟,阿那亚之于凌建,是“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如果随意进出阿那亚的人太多,它就不再是这样的地方。重庆某摄影品牌创始人蒋霞曦两个多月前专门赶过来观看戏剧节,虽然只住了几天,但她已经产生了“要不要在阿那亚买房”的想法,在这里,她找到了同类以及归属感。

但无论凌建还是蒋霞曦,都认为 “中产”二字过于简单粗暴,并不能准确概括被阿那亚所吸引的他们。“应该说是第一代文艺青年。”凌建说。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文艺二字恰恰是中国中产阶层身上相当显著的特点。关注、研究中产階层多年的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社会学家周晓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中产的身上有突出的文化属性,再加上政治后卫和消费前卫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必然在精神的向度上有所追求,对生活的意义感有所追求。

“朱丽叶就是太阳”

6月12日凌晨三时,戏剧导演陈明昊的《海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海边首演。沙滩为舞台、海天当布景,在阿那亚,剧场和戏剧的形态都有了更多可能性。在这个没有边界的舞台上,巨大的充气丘比特在海边回望着观众,羊群被赶上沙滩,巨大的推土机与拥吻的恋人对抗。

当演员念完最后一句台词,一轮红日恰如其分地从海平面缓缓升起——“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看过一百次日出,没看过那样的日出。”回想起那一幕,蒋霞曦至今都无法平静,“迄今不知道导演是怎么做到的,一切描述都不及肉眼所见万分之一,感觉心脏都骤停了好几秒。”

同样被现场感动的还有当天从北京赶过去的白丞,在太阳升起的那刻她忍不住流泪。那时,白丞刚刚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毕业,正在一家时尚杂志实习,身体出了一些问题,找工作也有压力,迎接日出的那一刻,她感到自己并非观众,而是人在戏中,突然就被触动了内心。白丞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自己之所以喜爱并去学习戏剧,就是因为戏剧能够让人在特定的时间内暂时脱离现实,进入梦境,在她眼中,阿那亚起到同样的作用,所以阿那亚的气质与戏剧是天然相契合的。

从进入阿那亚的那刻起,梦想成真的不真实感就伴随着这些为戏剧而来的人。蒋霞曦入住在四期小镇边,下楼就是“海边市集”——这是一家包含菜市场在内的小型超市,但它又不像超市,红砖墙上印着活跃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犹太裔剧作家阿瑟·米勒的头像和诗句,“没人能理解我,如果有,不是奇迹,就是误解。”超市里的布置相当精致,从玩具、零食、酒品到瓜果梨桃,同样的商品,价格比北京的大型超市高出约30%。

走出超市,转个角就是咖啡厅和画廊,街对面,是许知远、吴晓波等人创建的单向空间书店。坐上园区里的免费穿梭车,几分钟就可以到达海边,在社交媒体上被炒红的孤独图书馆就独自立于海天之间,没有什么比面朝大海看书、发呆更舒服的事了,尽管图书馆外面围满了拍照的人。

“对一个文艺青年来说,天堂也不过如此吧?”蒋霞曦感慨,没过多久,她又发现哪怕凌晨去看戏或在海边游荡,社区里也有彻夜亮灯经营的食堂,食堂还有通宵营业的星巴克自助咖啡机。回重庆后,蒋霞曦复归到每天运营、管理、策划自己的摄影品牌,忙活到晚上八九点下班,第二天7点多又要起来照顾五岁半宝宝的职场宝妈日常。有人问蒋霞曦“阿那亚怎么样?”蒋霞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没办法跟他们准确描述我所感受到的,就三个字——‘乌托邦。”

无论海边集市还是孤独图书馆,在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社会学家周晓虹看来,都是典型的将生活与美学挂钩,学术界称其为“日常生活审美化”,主要指人们把他们自己以及他们周遭环境看作是艺术的对象。一百多年前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现代性研究领域的一个著名论断,就是断言现代日常生活是一个“铁笼”,而审美则具有某种将人们从“铁笼”的压抑中拯救出来的世俗“救赎”功能。南京大学美学教授周宪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美学本身的追求来看,需要文化资本、有教养的眼力以及相应的支付能力,而当代中国大众媒体和市场营销中所提倡的“审美化”,说到底是中产阶层品位及其生活方式的表现。

这其中,蕴含着主体未曾意识到的虚饰与生活中的自我表演。而这种表演,一定程度上是表演给内心所在意的外部群体,另一方面,更是表演给自己。周晓虹解释,例如在孤独图书馆看书,和待在家里看书性质是不一样的。“说白了,在那个地方看书是给别人看的。当然,也可以说是me给I看,就是心理学中的客我给主我看,客我表现得让主我满意,让主我相信自己有品位、有文化。”

猜你喜欢
戏剧节社群业主
一条鱼滑入下水道
职业“房闹”背后的“产业链”
戏剧·乌镇
社群新玩法:分层和快闪
营销的最短路径
第14届契诃夫国际戏剧节圆满落幕
社群短命七宗罪
第8届中国儿童戏剧节7月开幕
开发商可以将小区的停车位高价卖掉吗
物业出租小区广场牟利,业主能否要求折抵物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