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贸港路径研究

2021-09-07 07:19洪嘉嘉王爱云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粤西经济带海南

□文/ 洪嘉嘉 王爱云

(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湛江)

[提要] 海南经济特区不仅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而且将被打造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 粤西沿海经济带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隔海相望,其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求。 基于SWOT模型,从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价值与意义、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为粤西沿海经济带建设提供对策建议。

一、引言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颁布预示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粤西沿海经济带基于广东省“一轴两带多中心”沿海发展布局,进一步加大“带+港”联动优势。粤西沿海经济带背靠人、财、政厚实的广东,前仰拥有全球最大自由贸港的海南,一方面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提供稳定的货物供给来源和服务;另一方面能够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提供广阔的消费市场,有利于加快和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国内、国际接轨。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沿海经济带建设的相关研究已较为成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政策、路径、规划等方面。围绕沿海经济带建设政策领域,李翠兰(2021)通过分析“一核一带一区”,认为因地制宜地提出差异化财政支出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接玉芹(2016)对江苏沿海经济带利用外资和产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优化投资结构、重塑产业集群体系;李靖宇(2013)提出沿海经济带的建设政策应在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等方面着手。围绕沿海经济带建设路径领域,李晓娜(2020)认为创新驱动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宣昌勇(2020)坚持以江海统筹、区域统筹、陆海统筹、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来打造江苏沿海经济带;杨素梅(2020)提出共建交通基础设施,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开展海洋科研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等沿海经济带建设路径。围绕沿海经济带建设规划领域,田秋生(2019)提倡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新战略为统领,着力建设沿海经济带;陈仁安(2016)对我国沿海经济带提出了三个发展方向:加强国际、国内区域之间的合作,企业加快转型,政府加大沿海经济带的政策扶持力度。由此可见,沿海经济带建设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海南省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试验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做出的重大决策。粤西沿海经济带如何更好地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前沿热点和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价值与意义,利用SWOT 模型进一步探究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为国内其他地区加快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可行性借鉴。

二、广东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SWOT 模型分析

SWOT 模型于20 世纪80 年代由Heinz 提出,该模型能够在内外部环境的竞争条件中,有效评估研究对象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基本现状,通过系统缜密分析,综合各类影响因素,进而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SWOT 概念模型,如图1 所示。(图1)

图1 SWOT 概念模型图

(一)基础优势

1、经济规模效应明显。 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模式转为高质量增长模式,随着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外资的陆续涌入,临港重工业、沿海石化产业等将使粤西经济实现腾飞。2020 年,粤西沿海经济带的经济总量达到7,739.97 亿元,同比增长7.8%;湛江、茂名、阳江的一般公共收入达346.14 亿元,同比增长9.2%;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33.37 亿元,同比增长34.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8,824.06 亿元,同比增长25.97%。由此可见,粤西沿海经济带具有明显的经济规模效应。由图2 可以看出,粤西沿海经济带在2011~2020 年十年期间的经济生产总值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虽然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对湛江的水产品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沉重打击全世界经济发展,但是粤西沿海经济带的经济发展依旧保持稳中求进势头,产生明显的经济规模效应,为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港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图 2)

图2 2011~2020 年粤西沿海经济带经济生产总值统计图

2、临港产业高度融合。 近些年来,广东省将临港产业发展的重心放在粤西沿海经济带。2015 年,湛江成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宝钢、巴斯夫、廉江核电、中科炼化等重大项目陆续入驻;茂湛石化基地规模宏大,成为广东四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目前,现代临港产业已经成为支撑粤西沿海经济带进一步提升经济容量的重要主导产业之一。由图3 可以看出,粤西沿海经济带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为20%,共1,534.33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33%,共2,569.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7%,共3,636.31 亿元。一方面粤西沿海经济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口碑,可以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业、石油煤炭燃料加工业等较为发达的产业实现协同发展;另一方面粤西沿海经济带的重工业基础优势也可以弥补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化工、钢铁等重工业和制造业的短板。(图3)

图3 2020 年粤西沿海经济带三大产业增加值占比统计图

(二)主要劣势

1、基础设施水平落后。落后的基础设施水平形成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制约因素。虽然近些年来粤西沿海经济带的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改善,但是依旧跟不上现代产业发展的步伐。首先,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缺乏全面规划。粤西沿海经济带范围内的各市、区、县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尚未形成区域一体化的布局。其次,公共交通投资少,缺乏长远的目光。粤西沿海经济带的交通投资在公共财政支出的占比较少,交通网路密度小,无法承接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溢出效应。最后,粤西沿海经济带与周边城市群的跨区域合作能力弱,区域贸易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因而,粤西沿海经济带在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过程中,难以与海口、三亚等核心城市形成紧密联系。

2、人才引进能力不足。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粤西沿海经济带陷入了人才流失严重和人才流入匮乏的双困局。珠三角地区的马太效应和虹吸现象显著,对粤西沿海经济带人才引进提出更高要求。

粤西沿海经济带在人才发展规划、人才配套体系建设方面尚不够完善,缺乏引领海洋经济发展、产业经济发展的优质人才,急需引进一大批知识型人才团队,带动和拓展钢铁、石油、化工、港口、物流等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粤西沿海经济带拥有的大型规模企业较少,高质量人才酬薪较少,其他相关福利水平较低,进一步加剧人才引进难度、加快人才流失速度。因而,粤西沿海经济带在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过程中,缺乏核心技术人才支撑。

(三)战略机遇

1、国家宏观战略支持。“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持续稳步向前,为“十四五”规划中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等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为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洋自由贸易港提供宏观战略支持。以湛江为核心的粤西沿海经济带位于广东、广西、海南三省交汇处,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宏观战略支持下,有利于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服务能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港”的重要发展极,是推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在“一带一路”战略契机的推动作用下,有利于加强区域网络化合作,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协同发展。

2、区域整体战略支撑。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依靠要素资源的跨区域流动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近些年来,粤西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逐渐引起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19 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同年,出台《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广东省委、省政府有效缓解粤西沿海经济带内部要素资源的供需矛盾,为其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提供区域整体战略支撑。

(四)环境挑战

1、百年未有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际经济与政治格局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从网络化的“数字海洋”到智能化“智慧海洋”,科技水平高速发展对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形成更大挑战。

中美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意识形态战愈演愈烈,外资撤离、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份额缩小、关税上升等要求我国进一步完善生产供应链。从去全球化趋势到产业链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提出更高要求。

2、国内国际双循环。内需是保证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催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科技和产业发展;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不仅要充分挖掘内需的潜力,更要巧妙地将国内外市场进行联系。

“国内国际双循环”意味着既要巩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的发展,又要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进一步加大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挑战与要求。

综上所述,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SWOT 情况如表 1 所示。(表 1)

表1 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SWOT 情况一览表

三、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路径建设

基于SWOT 模型的分析,围绕地方政府互动与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与交流、产业集群融合与发展等方面,提出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路径建设。

(一)构建政府合作机制,促进区域互信合作。提升地方政府的合作意识,粤西沿海经济带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对接涉及经济、社会、市场、环境等方方面面,需要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合力统筹建设才能完成,提升合作意识能够促进地方政府积极进行沟通与协商。

改善地方政府的合作环境,将粤西沿海经济带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结合成一个区域共同体,建立区域协调机构,确立有效的合作规则、机制,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定期会晤,共同探讨和解决工作中各项问题、难题。

(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域互联互通。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前提,打造粤西沿海经济带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自由流动网络。

加快粤西沿海经济带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公路网建设,打通琼州海峡陆海大通道;明确各大港口的功能与定位,实现不同港口优势整合;加快推动航空、高速铁路等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整个泛南海经济圈的贸易畅通、要素流通、道路连通以及民意相通。

(三)打造人才交流平台,加强经验互学互鉴。 积极搭建粤西沿海经济带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人才交流平台,发展并完善数字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等人才培养规划体系。重视本土人才、提升生源质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增设海洋类专业性实验,开展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促进多学科交叉研究,推动产业仿真和研制、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相关前沿领域研究。紧贴“人才强国”策略,加快落实人才引进措施,保障人才引进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支撑,激励人才创新创业。

(四)拓宽产业合作领域,提升集群综合效益。产业集群升级转型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三大海洋产业结构,拓宽产业合作领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向高级阶段演进。

粤西沿海经济带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从传统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形成具有竞争力、关联度高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整合粤西沿海经济带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产业资源,建设具有多重综合效益的产业项目。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基于SWOT 模型,从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价值与意义、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基础优势方面,拥有明显的经济规模效应和较高的临港产业融合程度;在主要劣势方面,受制于落后的基础设施水平和不足的人才引进能力;在战略机遇方面,具有国家宏观战略支持和区域整体战略支撑;在环境挑战方面,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整体上看,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建议。 为了更好地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地方政府互动与合作方面,粤西沿海经济带应该通过提升地方政府的合作意识及健全地方政府合作体制机制来促进双方互信与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方面,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打造粤西沿海经济带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在创新人才培养与交流方面,打造人才培养与交流平台,强化人才理论文化软实力及实践创新的硬实力,加强互学互鉴;在产业集群融合与发展方面,拓宽产业合作领域,从现代产业体系、三大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破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在国家战略与政策的推动下,粤西沿海经济带进一步提高陆海联动质量、区域协调水平,从而更好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落实推动国家关于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粤西沿海经济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承担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与发展重任,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开拓者。

猜你喜欢
粤西经济带海南
粤西出土唐许夫人及冯氏墓志相关史事考略
350人参会!恒兴虾苗在粤西再次火爆,为何深受养户青睐?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粤西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