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考核按下媒体深度融合快进键

2021-09-07 05:20李志勇
传媒 2021年16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一体化绩效考核

李志勇

摘要: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如何促进人员融合、发挥人才优势、充分释放人才活力,成为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大众日报通过开发一体化考核系统,建立全媒体考核机制,打破报纸和新媒体的藩篱,激发员工创新活力,加速媒体融合步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一体化 绩效考核 媒体融合 大众日报

推进媒体融合过程中,人员的融合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媒体融合的愿景无论多么“高大上”,都离不开媒体人员绩效考核这一最“接地气”的现实问题。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产品、模式、业态等日新月异,建立一套适应全媒体传播、加速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体化考核体系,充分发挥“风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是媒体融合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大众日报从2017年开始探索新媒体和报纸一体化考核机制,2019年基于齐鲁智慧媒体云开发了一体化绩效考核系统,2020年针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全新优化了考核方案,升级改造了一体化考核系统,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助力打造四全媒体。

一、一体化考核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藩篱

为适应全媒体时代人员、岗位、业务融为一体的需要,大众日报在管理、采编、运营、辅助等岗位实行全员一体化考核,工作绩效为报纸业绩+网端微号等新媒体业绩,先后出台了《大众日报融合发展一体化考核大纲》《新媒体业绩考核办法》等规定,统一标准体系,改变报纸和新媒体各干各的、各自考核的格局。

大众日报编辑部会同大众报业集团技术部门,基于集团“一云一库一平台”融媒体基础设施,运用大数据、AI、区块链等技术,自主开发了全媒体一体化考核系统(如图)。通过“数据+评委”的综合考核模式,按照“稳定报纸考核,健全新媒体考核,用好增量”的基本思路,建立报网端微号全媒体矩阵一体化多元考核体系。对于新媒体产品考核,按照“主要让数据说话”的要求,考核以自有平台、央媒平台和商业平台的阅读量、点赞数、转发量、评论数、收藏量等数据为指标,赋予不同权重系数,通过科学严谨的公式,自动计算生成绩效。在具体系统设计上,产品评价数据源分四类:第一类是大众日报客户端;第二类是大众日报官方微信、微博及各部门备案微信,海报新闻客户端;第三类是中央厨房大数据系统抓取的产品转载量;第四类是头条号、人民号、百家号、抖音号等重点平台。对于三大央媒和头部商业平台转发转载的稿件,权重系数适当提高。

一体化考核以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目标,重移动优先、重新技术新应用、重业务创新、重用户评价。通过设置考核评价标准,改变原来简单把报纸内容搬家到新媒体上的做法,鼓励全员探索新产品、新业务、新应用,生产爆款和现象级产品。对与报纸内容简单重复、先于报纸发布的新媒体作品,按实际传播指数的一半计算;对传播效果好的短视频、H5、VR全景、数据新闻等新技术应用类产品,按照实际传播指数再乘一定倍数确定,加大奖励。每周评选融媒体好作品,每月评选月度好新闻,给予重奖。

全媒体记者并非全能记者,大型活动、深度报道、创意互动H5、大数据新闻等多种形态融合的新媒体产品,更讲求专业团队合作。大众日报在考核上鼓励团队协同作战,视频直播、开屏、海报、活动推广、新媒体运营等,以传播力、影响力、难易程度等因素,分等级奖励实施团队,将个人绩效与团队业绩结合起来,培育专业化的全媒体技术团队。打通报纸和新媒体平台界限,报纸稿件在新媒体产生的指数,纳入报纸好稿评定,优先评定,形成此长彼长的关系。

大众日报在媒体融合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人才机制和考核机制,通过实施项目制、工作室制、首席制、揭榜掛帅等创新性工作,涌现出一批首席记者、首席编辑、首席网评员等领军人物,在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大众日报形成了报纸和新媒体采编人员一体化,成功地将传统媒体人员全部转化为一支全媒体采编队伍。

二、一体化考核激发媒体人“二次创业”激情

一体化考核改变了原有以部门和报纸版面为条块分割的固有格局,不仅促进了新老媒体之间的融合,还激发了员工的激情和创新。清晰明确的考核指标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引导报社广大编辑记者去生产制作更高质量的、用户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产品,增加用户黏性,吸引更多用户读者,增强党媒党端的传播力、影响力。传播力、影响力强了,用户多了,又能给媒体人员带来切实的好处,增加收入,激励他们去创作更多精品内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员工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形成了“二次创业”的浓厚氛围。

1.激发学习新媒体技术热情。一体化考核制度实施后,一改过去推动新媒体应用技术部门一头热的现象,现在编辑部的记者编辑开始主动学习使用中央厨房报选题、采写、审校系统,利用大数据平台跟踪全网热点、传播分析、舆情反馈,齐鲁智慧媒体云(集团新媒体中枢平台)在集团中的使用率以大众日报最高。2019年,大众报业集团建立5G短视频智能生产平台。该平台具有秒级制作、海量生产的特点,入门门槛低,大众日报全体人员从总编辑到普通员工人人都学“十八招”,原来只写文字稿“爬格子”的老编辑都开始制作短视频,大众日报客户端短视频发布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从2019年初的月均100多条到2020年月均1500条,增长了十几倍。

2.激发创作创新活力。产品形式、报道方式越来越多样化,VR全景视频、MG动画、慢直播、创意手绘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新媒体产品和应用层出不穷,爆款产品和现象级产品倍增。大型融媒公益项目“发往前线的家书”“黄冈日记”点击量过亿,“山东优秀党建品牌孵化工程”“高质量发展看山东——县域行”等“新闻+”活动引起强烈反响,打造了数据酷、数据客系列大数据新闻产品,培育了大众视频品牌。随着5G融媒体实验室的建立,5G+VR直播、5G+AR、5G消息等新应用、沉浸式体验陆续在山东省两会报道和日常新闻中得到运用。

3.激发跨界团队合作动力。新媒体与报纸同步考核后,跨部门、跨单位合作越来越普遍。新闻生产的主体不再只是编辑记者,程序员、美编、视频等后台人员也参与到媒体产品创作中,成为主创人员。例如,以融媒体中心、信息技术部等技术开发人员为主,利用大数据技术创作的《大数据新闻|疫情防控指南》《牢记嘱托 走在前列 全面开创》等在网上广受好评,并荣获集团月度好新闻奖。2021年山东省两会召开期间,编辑部、信息技术部联合电信运营商共同推出最新5G融媒体产品“5G消息报两会”,成为国内较早一批应用5G技术的媒体。

近年来,大众日报新媒体创作创新层出不穷,这些产品很大比例是原来报纸的编辑记者制作的,以及新老团队融合产生的。一体化考核后,新媒体考核比重上升,新媒体的绩效给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考核指挥棒发挥了作用。

三、一体化考核加速媒体融合发展

大众日报通过开发一体化考核系统,建立全媒体考核机制,充分发挥“风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加速媒体融合步伐,彰显省级党媒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1.全媒体矩阵式传播,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大众日报不断推动绩效考核制度改革,树立“移动优先”的鲜明导向,既考核量、更注重质,以新闻产品的实际传播效果为最终考量。通过齐鲁智慧媒体云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新闻作品的点击率、转载量、评论数情况,描绘用户画像,把握社会热点,动态调整策划报道方向和节奏,按照用户个人喜好、地域分布个性化推送新闻内容,通過考核强化媒体与用户的连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主动设置议题,掌握舆论主导权。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大众日报》连续用54个版面报道、刊发各类重头报道500余篇,大众日报客户端开设“战疫频道”,推出大型专题和系列栏目,发布疫情报道稿件和图表图示、漫画、H5、AI播报、短视频等各类新媒体产品4000余条,全网点击量超过4亿次,全媒体矩阵一体发声,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2.报网端微号全覆盖,媒体形态加速转变。集团大力推动采编流程、考核体系创新再造,把优质内容向主阵地汇集,将核心生产力向互联网转移。2020年大众报业集团工作报告显示,96.1%的采编人员转入新媒体创作。大众日报调整内部组织架构、再造业务工作流程,组建大众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构建全媒一体化运行机制。改变职务晋升独木桥评价体系,实行“首席制”,让绩优者薪优,通过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把更多资源聚焦到融媒体方向。

近年来,大众日报实现从一张报纸到融媒矩阵、从单一新闻生产到“新闻+”运营模式的转变。2020年,大众日报客户端新增下载量过千万,增长200%,日活量增长300%。2019年,客户端迭代更新27版,推出虚拟主播、语音播报、智能搜索、VR直播、AR读报等新功能,加速向智能化、视频化、交互式的新闻综合服务平台转变。大众日报客户端已开设31个频道,全省16市全覆盖;开办15个微信公众号,若干微博和头条号、百家号、抖音号、人民号;辐射时政、经济、地方、行业、外宣等领域。大众日报的优质内容向集团所属各新媒体平台输送,资源共享、相互赋能,据齐鲁智慧媒体云数据统计,集团新媒体矩阵合并覆盖用户2.78亿。《2020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显示,大众日报党报融合传播力在全国省级媒体中排名第三。客户端荣膺“年度中国十佳新媒体技术行业发展先锋奖”,省级党媒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得到有力彰显。

四、结语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党媒的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好党媒的这一优势,推进高质量融合,建设四全媒体,考核机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考核机制的完善和成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随着传媒业态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改进和变化。在具体的实践中,特别要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平衡数据与评委的关系。考核中,以数据为依据,以传播效果为导向,用数据说话,减少人为干预因素,是基本原则。同时,完全依赖数据,难免出现为了提高传播指数,一味迎合用户趣味,生产低俗甚至虚假内容,损害党媒公信力权威性,专业化的评委把关机制仍是必要的,以保证正确导向和新闻内容质量。

二是要平衡各数据渠道的比重关系。自有新媒体矩阵、商业平台、第三方大数据系统数据来源的使用、权重设计,既影响考评结果,又影响自有平台发展。外部平台数据权重小了,考核结果可能失真;外部平台数据权重过大,又会限制自有平台的发展。因此,要处理好各数据渠道的比重关系。

三是要平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关系。在当前媒体处于“融”的阶段中,保持报纸业务投入存量的前提下,主要靠增加投入,用增量来鼓励新媒体业务发展,增量和存量需要平衡好,不能顾此失彼。

作者单位 大众报业集团信息技术部

本文系中宣部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应用示范项目(项目编号:1741STC41049/SF1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丁洪,季红,李慧娟.全媒体时代守正创新的融合实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07).

[2]邱春燕.全面激发员工成长成才的动力潜能——中国青年报社全媒体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新闻战线,2020(14).

[3]谢传信.媒体融合下传统纸媒绩效考核管理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20(09).

[4]大众日报总编室.大众日报:疫情面前,牢牢扛起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EB/OL].(2020-02-08)[2020-04-03].https:// mp.weixin.qq.com/s/wTY1PEmWttYfckq-xk5ZYw.

【编辑:陈琦】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一体化绩效考核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分析
试论国企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及优化策略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研究——以BH公司为例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研究——以BH公司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