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性突发事件中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1-09-08 19:26霍妍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9期
关键词: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霍妍

摘 要: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工作者和教师关注的重点。在全国“停课不停学”的大背景下,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状态较以往波动更大,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跟踪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概述此类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

关键词: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特殊家庭是指健康家庭之外的其他家庭,包括: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他人照看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贫困家庭”;父母离异或重组的“单亲家庭”等。因家庭的特殊情况,其子女常因缺乏健康的成长环境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尤其在特殊时期,此类学生的心理波动更大,及时关注这类群体并提供相关的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存在问题

经过笔者长期的跟踪观察及近期的问卷调查等发现,特殊时期高中寄宿制学校的特殊家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心理健康方面

(1)心理处于消极状态。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脆弱敏感期。加之牧区家庭对教育方面不够重视,思想观念较陈旧、保守。尤其是特殊家庭,学生压力大、负担重,易消极应对学习、生活。

(2)孤独与发泄的心理。学生在特殊家庭中感受到的负面情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关爱,不好意思对同伴或者老师倾诉,易将不良情绪闷在心里,通过较极端的方式发泄。如有暴力倾向、与同学易发生矛盾、离校出走等。

(3)逆反心理。这是青春期孩子的主要特点,特殊家庭學生则更加明显。他们常在行为、意志上与大人对着干,有时并不是品质问题,而是潜意识里想要得到他人的更多关注。

(4)敏感度强。此类学生本就因为家庭的特殊缘故较敏感自卑,在面对突发重大事件时,倾诉对象、渠道少,更易敏感、焦虑、恐惧。

(5)迷茫心理。这使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三观”。比如,留守儿童思念父母,却无力改变相隔千里的事实,特殊时期,家长无法回乡,更对孩子缺乏关爱和鼓励;离异或重组家庭常矛盾重重,生活中争吵多,孩子没有稳定的环境和心思学习;贫困家庭学生面对理想和现实之的落差,易对未来失去希望。

2.家校沟通困难

(1)单亲家庭:牧区地广人稀,有的家庭缺少通信工具或网络信号不好,影响与外界联系。

(2)特困家庭:家长素质较低,有的从未受过教育且思想落后保守,甚至不支持孩子继续上学。

(3)留守家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由父辈照看,沟通有代沟。

(4)孤儿家庭:在失去双亲后被寄养在没有血缘关系的好心人家中,监护人无法真正理解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暴力游戏、色情网站等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二、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特殊家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学校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

1.及时建档立制,规范管理

通过各班班主任、心理委员协助,对全校特殊家庭学生摸底调查,完善此类学生档案;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特殊时期这类学生的心理、学业、生活,对症下药;组织部分教师撰写研究论文,从理论上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进行总结探索;不断搜集、宣传部分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案例。

2.建立谈话制度,尝试心理咨询

动员各任课教师对课堂表现反常的学生多沟通、帮助;组织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部分此类学生进行家访;心理辅导教师对部分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组织党员及部分班主任教师与部分此类学生结对帮教。

3.加强家校合作力度

通过家长会、家委会、家长参观日、网上家校群(微信、钉钉等)渠道,对家长宣讲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青春期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及与他们沟通、相处的技巧等,优化亲子关系,共同帮助学生。

综上所述,在寄宿制学校的特殊家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比同龄的其他学生更易产生心理问题,需要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他们。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助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幼颖.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应对策略[J].中国教师,2018(9):108.

[2]宋艳.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232-233.

注:1.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甘南藏区高中特殊家庭寄宿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教育干预研究”(立项号:GS[2020]GHB1685)的研究成果。

2.本文系合作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甘南寄宿制高中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合作市高级中学为例”(立项号:HZS[2020]1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立足本校实际,关爱特殊家庭学生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