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揭膜对棉花生育前期土壤水热微环境及其成铃的影响

2021-09-08 03:04徐守振马麒孔宪辉林海李吉莲陈红宁新柱
中国棉花 2021年7期
关键词:土壤温度全生育期覆膜

徐守振,马麒,孔宪辉,林海,李吉莲,陈红,宁新柱

(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0)

膜下滴灌作为重要的棉花栽培措施,可以增温保墒,减轻病虫害,有效弥补新疆有效积温不足的气候条件,显著提高棉花产量[1-2]。然而,随着地膜的长期使用,其带来的问题也愈发严重,残膜污染已经导致棉田土壤问题,以及棉花早衰、品质下降及市场竞争力的严重不足[3-5]。以减少地膜污染为目标,众多学者对揭膜方式及其配套技术进行了研究[6-7],指出地膜改良及揭膜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严昌荣等[8]提出的地膜覆盖安全期的概念为棉田揭膜研究提供了思路。 李君等[9]研究表明,花期后揭膜对土壤含水量及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 祖米来提·吐尔干等[10]研究指出为保证地区棉花产量,地膜覆盖以保持100 d 为宜。 宿俊吉等[11]通过对揭膜条件下土壤水热环境的研究指出,适时揭膜有利于土壤温度降低及残膜回收。

由于新疆棉花苗期“蹲苗”的栽培措施,众多学者主要围绕棉花头水后揭膜方式及时间进行研究,但此时棉株较高,人工揭膜难度大、成本高,难以满足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要求,而棉花生育前期是最适宜机械化揭膜的关键时期。本研究采用不同揭膜处理,探索其对棉花生育前期耕作层土壤水热微环境和棉株成铃的影响,为实现棉花早期揭膜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0 年在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库尔勒试验站试验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9 团2 斗7 号地,86°06′E,41°68′N)进行,供试品种为南疆主推品种新陆中41 号。 小区面积为15 m2(10.0 m×1.5 m),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 次。采用机械平作覆膜、 一膜四行的棉花种植模式,播幅4.5 m(3 膜),行距45 cm,株距10 cm,设早期揭膜(80%棉苗子叶出土展平后采用揭膜处理)和全生育期覆膜2 个处理。

于4 月11 日播种,留苗密度约为每667 m21.6万株;全生育期共灌水10 次,其中随水滴肥8 次,每667 m2共滴施尿素36.9 kg、磷酸二氢钾23.1 kg;全生育期采用缩节胺化控5 次,每667 m2总用量为29 g;9 月1 日喷施脱叶催熟剂,9 月28 日进行机采收获;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参照当地高产田。

4-6 月当地主要气象条件及其与2019 年的对比情况参见表1。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土壤温度测定。不同处理各埋设1 套曲管地温计,埋设位置分别位于滴头正下方距地表5 cm、10 cm、15 cm、20 cm、25 cm 处,4 月14 日至5 月29日(头水前)每日8:00、13:00、20:00 各观测1 次,并作记录。

1.2.2土壤含水量测定。 用土钻采取土样(取样深度和时间同1.2.1)于铝盒(质量为m)中,用精度为0.1 g 的天平进行称重, 将烘干前铝盒及土样质量记作m1, 在105 ℃的烘箱内将土样烘6~8 h 至恒重,然后测定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m2,计算土壤含水量(ωS)。 公式:ωS=(m1-m2)/(m1-m)。

1.2.3生育时期调查。 记录不同处理的出苗期(50%棉株达到出苗的日期)、现蕾期(50%棉株开始现蕾的日期)、盛蕾期(50%棉株出现第4 个果枝的日期)、初花期(10%棉株开始开花的日期)、开花期(50%棉株开始开花的日期)、吐絮期(50%棉株达到吐絮的日期)和生育期(从出苗期到吐絮期的时间,d)。

1.2.4成铃分布调查。每个区组内各取长势均匀连续的30 株棉花(用红线标记),调查不同处理下的成铃分布情况,计算成铃率。

1.3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 和SPSS 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Surfer 11.0 地理数据网格化绘图软件作图。 为方便处理,作图中土壤含水量和成铃率数据转换为小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间土壤温度变化

2.1.1不同揭膜方式下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由图1 可知:揭膜方式对13:00 时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影响最大,20:00 时其次, 但对10:00 时土壤不同深度温度无明显影响;13:00、20:00 时, 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温度变化的幅度降低,其中0~10 cm土壤温度最易受到揭膜方式影响;10:00 以后,全生育期覆膜处理相较于早期揭膜处理可以增加耕作层温度2.5 ℃。

2.1.213:00 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由图1 可知,2 种揭膜方式对13:00 时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影响最大;因此,对该时段土壤温度进一步分析。由图2 可知:5 月2 日以后,随时间增加,不同揭膜方式处理下13:00 时,0~15 cm 土壤温度相对平稳,维持在26 ℃以上;全生育期覆膜处理0~10 cm 土壤温度略高于早期揭膜处理2.0~2.5 ℃,且该增幅不随时间推移而变化。 与早期揭膜处理相比,全生育期覆膜处理等值线更加密集,温度梯度变化更快。

图1 不同揭膜方式下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

图2 不同处理下13:00 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2.2 13:00 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由图3 可知,全生育期覆膜处理土壤含水量高于早期揭膜处理,0~10 cm 土壤尤为明显;相较于全生育期覆膜处理, 早期揭膜处理0~15 cm 土壤含水量等值线更加密集, 梯度变化更快;2 种揭膜方式处理下的土壤含水量差异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4 月20 日(揭膜后5 d)早期揭膜处理土壤含水量急速降低, 远低于全生育期覆膜处理,该差异随时间推移趋于平稳。

2.3 不同揭膜处理对生育期的影响

如表2 所示,2 种揭膜处理对新陆中41 号出苗期到开花期的生育进程无较大影响,但两者的吐絮期却相差6 d, 说明因早期揭膜引起的土壤水热环境变化不会抑制新陆中41 号的生育进程, 反而对棉铃吐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2 不同揭膜处理生育时期差异

2.4 不同揭膜处理下棉花成铃分布比较

由图4 可知:2 种揭膜处理下, 全株第1 果节平均成铃率较高(>0.80);与全生育期覆膜处理相比, 早期揭膜处理第2 果节成铃率降低0.30~0.50;早期揭膜处理第3 果节基本不成铃,而全生育期覆膜处理全株第3 果节成铃率仍维持在0.20~0.40; 揭膜处理对上部果枝各果节成铃率影响最大,对下部果枝各果节成铃率影响次之,对中部果枝各果节成铃率影响较小;揭膜处理严重影响棉株各果枝第2、3 果节的成铃, 对产量影响较大,对内围第1 果节成铃影响较小。

图4 不同揭膜处理下棉花的成铃分布

3 讨论

3.1 早期揭膜处理对棉田生育前期耕作层土壤水热微环境的影响

土壤水热环境是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紧密联系的物理性质[12-13]。有研究表明,揭膜处理有利于土壤降温[10-11]。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揭膜处理棉田耕作层温度较全生育期覆膜处理略低,降幅为2.0~2.5 ℃, 且不受土壤深度及时间推移影响;揭膜时间的不同主要影响午间13:00 棉田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的垂直空间变化(图1、图3),此时棉花即将进入“午休”状态,蒸腾拉力减弱,但是空气温度及太阳辐射强度较高[14]。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揭膜方式下,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差异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15 cm, 但随时间推移趋于相对平稳(图2、图3);棉花“蹲苗”期间根系相对较浅, 早期揭膜处理下0~15 cm 土壤深度下温度及水分梯度变化较快(图2、图3),标志着棉花根际水热环境变化幅度大,容易引起棉花前期根系受旱受热, 但有利于棉花苗期根系抗旱及耐热能力的提升,这还有待于根系生理指标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3.2 早期揭膜处理对棉花生育时期及成铃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棉花苗期地温的变化与覆膜方式有着必然联系[14],且对棉花生育时期的持续时间有所影响,但对现蕾到开花的持续时间影响不明显[13]。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揭膜处理下,棉花出苗期至开花期的时间差异不大(表2),这与前者相符;但早期揭膜处理可以使吐絮期提前, 缩短棉花生育期;早期揭膜处理影响棉株外围铃成铃率,其中下部及上部果枝第2 果节成铃率仅为35%,第3 果节几乎无法成铃,说明其产量形成主要依靠内围第1果节及中部第5~7 果枝第2 果节成铃(图4)。 本课题之前还通过对10 个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分析比较,筛选出了多个无膜栽培下的优势品种[15]。 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做出如下假设:早期揭膜处理更加适用于以内围第1 果节作为主要产量构成的紧凑型品种,但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筛选研究。

4 结论

早期揭膜会略微降低棉田耕作层土壤温度,对0~15 cm 耕作层的土壤水热环境造成明显影响;早期揭膜对13:00 时耕作层土壤水热变化影响最大。早期揭膜可以缩短棉花生育期,促进棉花吐絮,但会严重降低棉株外围成铃率。

猜你喜欢
土壤温度全生育期覆膜
“旱优73”覆膜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越冬期埋土防寒层厚度对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温度的影响*
基于SHAW模型的青海湖流域土壤温度模拟①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不同覆膜时期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地下滴灌葡萄园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125I聚氨酯覆膜食道支架制备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