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舌象图像特征与中医证型关联性分析

2021-09-08 03:01李艳芳吴志洪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内蕴舌象血虚

李艳芳,吴志洪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与遗传过敏体质相关的炎症性、慢性、复发性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AD皮疹形态多样,瘙痒剧烈,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从婴儿湿疹样皮疹到成人的苔藓样皮炎,间歇性复发发作,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困扰[1-4]。该病病因及机制尚未明确,可能包括遗传易感性、自体抗原、食物过敏原刺激、评估功能障碍及感染等[5-7]。舌诊研究在中医客观化诊断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舌象观察亦是一种简便而实用的辅助诊断方法[8-9]。本研究拟通过对130例AD患者的舌诊图像参数进行分析,以期能为AD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可能的客观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AD患者130例作为病例组,均经2名皮肤科主治医师诊断。其中男74例,女56例;年龄2~90(35.29±19.18)岁。另选择同期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名,女17名;年龄3~63(31.08±12.75)岁。

1.2AD诊断标准[10-11]以皮肤瘙痒病史为诊断的必要条件,同时符合以下5项条件中的3项以上:(1)屈侧皮肤受累史,常见于腘窝、肘窝、颈部或踝前(<10岁者包括颊部);(2)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4岁者的一级亲属有AD病史;(3)有全身皮肤干燥史;(4)有屈侧皮炎湿疹史;(5)2岁前发病。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AD的诊断标准[10-11];(2)病程在1年以上,每年缓解期<3个月。排除标准:(1)妊娠期、哺乳期女性;(2)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3)2周内服用过激素、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药物者。

1.4中医辨证方法[12-13]由同一名中医医师进行中医辨证:(1)湿热内蕴型,皮损表现为肿胀潮红、糜烂流水、浸淫成片,并多有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弦滑。(2)脾虚湿盛型:皮损表现为丘疹、丘疱疹,病程较长,伴口腻纳呆,口淡不渴,泛恶欲吐,全身乏力,舌质淡,舌苔白腻,脉象缓弱。(3)血虚风燥型:皮损以浸润苔藓化改变为主,伴有抓痕、血痂等,病程长,反复发作,脉象细,舌淡红。

1.5舌象图像采集 (1)采集前嘱患者在拍摄前2 h内不进食,不饮用有颜色的饮料,不漱口。(2)在固定的房间及光照环境下采集图片。(3)图像拍摄前对患者进行伸舌姿势的统一示范和训练,让患者取正坐位,自然放松,张口伸舌,充分暴露舌面,保持5 s,使用数码相机(佳能PowerShot G7 X Mark Ⅱ)拍摄舌象照片。(4)待患者的基本信息被采集完毕后,用自行开发的matlab程序(基于matlab 2019a开发舌象多边形区域R、G、B均值计算程序)进行舌象图像分析,最终获得舌象分析结果。

1.6指标计算方法

1.6.1 红绿蓝(red-green-blue,RGB)空间计算 使用自行开发的matlab程序进行舌质RGB空间计算。首先用鼠标选取能代表舌质颜色的多边形区域,区域选定后程序会统计矩形区域内的每一个像素点的RGB值,分别计算红(red,R)、绿(green,G)、蓝(blue,B)的分量值,并保存到文件中。

2 结果

2.1AD不同证型分布及舌象情况 130例AD患者中脾虚湿盛型49例(37.69%),湿热内蕴型45例(34.62%),血虚风燥型36例(27.69%)。四组舌象表现见图1。

ⓐ健康舌,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均匀;ⓑ血虚风燥型,舌质紫红,舌苔薄而少;ⓒ脾虚湿盛型,舌质淡,舌苔厚而白腻;ⓓ湿热内蕴型,舌质暗,苔黄腻,边缘有齿痕图1 AD不同证型患者和健康者舌象表现图

2.2四组舌质颜色的R、G、B分量值及H值比较 血虚风燥型组、脾虚湿盛型组和湿热内蕴型组的R分量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血虚风燥型组的R分量值和B分量值均大于脾虚湿盛型组和湿热内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内蕴型组H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四组G分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舌质颜色的R、G、B分量值及H值比较

3 讨论

3.1A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婴幼儿期称之为“胎敛疮”、“奶癣”,儿童、成人期归为“湿疮”,属“四弯风”范畴,表现为皮疹形态多样[14],也伴有其他特应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还可伴有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升高,患者可有家族过敏性疾病史[15]。中医界认为AD的发病病机与心、肝、脾关系密切,表现为风、湿、热、燥、虚,但脾虚湿盛贯穿该病始终。有学者[16]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调导致脾胃虚弱是AD的主要发病机理;有学者[17]认为AD的病机主要以脾虚不健、血虚血瘀为主;也有学者[18]认为该病属中医“顽湿”范畴,系脾失健运,反复发作,以致血虚生燥、肌肤失常。陈达灿教授等认为AD反复发作和缓解的过程,是湿热内蕴与脾虚湿盛相互交替起作用的结果,而长期病程可导致血虚风燥[12]。

3.2AD的中医证候分型是治疗的方法选择以及决定临床疗效的核心因素,临床极难把握,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食睡眠以及皮损积分等均有关联性[19]。许多专家认为其可分为湿热蕴结型、血虚风燥型和脾虚湿盛型。陈达灿和吕爱平教授等认为心火为主、脾虚为主的中医证型在AD中占据重要地位,且心火亢盛极易伤肝血,慢性发展产生血虚、血瘀[20]。

3.3中医学理论认为舌象反映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反映机体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和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舌诊是中医学望诊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上观察与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舌诊通过观察舌象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因此舌诊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很大的辅助作用[21]。而舌色在中医舌诊研究中是最基本的因素。既往研究表明,青紫舌和紫暗舌主要与血氧饱和度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有关[22]。

3.4RGB颜色空间通过3个颜色分量(红绿蓝)的线性组合来表示颜色,自然环境下获取的图像容易受自然光照、遮挡和阴影等情况的影响,即对亮度比较敏感,但RGB颜色空间的三个分量都与亮度密切相关,即只要亮度改变,这3个分量都会随之相应地改变。而HSI空间定义了3个互不相关且易于预测的颜色属性:色度、饱和度和强度,与人的视觉感知紧密相关,更适合图像处理和分析。鉴此,本研究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对AD患者不同证型间舌诊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虚风燥型组、脾虚湿盛型组和湿热内蕴型组的R分量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血虚风燥型组的R分量值和B分量值均显著大于脾虚湿盛型组和湿热内蕴型组(P<0.05);湿热内蕴型组H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四组G分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GB空间计算和HSI空间计算参数可为AD辨证分型提供客观的依据。血虚风燥型患者舌质颜色较健康人群以及脾虚湿盛型和湿热内蕴型患者更显青紫,这在中医传统辨证中属于血瘀证的舌象表现[23],且舌象图像在色度、亮度和饱和度方面的差异也更明显,因此更易区分[24]。而其他证型存在风邪、暑湿和情志等诸多因素干扰,难以准确判断,这可能也是本研究脾虚湿盛型组、湿热内蕴型组舌象分量参数差异显著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RGB空间计算和HSI空间计算参数可为AD中医辨证分型提供量化参考,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内蕴舌象血虚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肿瘤舌象研究可视化分析(2001-2020年)
基于Citespace糖尿病舌象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血虚体质人群日常调理很重要
舌象仪临床应用研究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评价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血虚≠贫血
血虚≠贫血
触及内蕴情感 体现家国情怀——《新闻访谈: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创作有感
在对旧时光的回眸里发掘生命的内蕴——王峰《旧时光里的小团圆》读札